养生健康

老人中风后怎么做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后怎么做康复训练

一、运动功能训练:主要用于肢体功能障碍。目的是舒展处于缩短状态的瘫痪

肌肉,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刺激神经营养功能。同时训练代偿功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肌群的协调控制。

(1)被动运动:被动运动应包括患肢所有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运动幅度从小到大,争取尽量达到最大的幅度。动作应平缓柔和,过快的牵伸往往激发牵张反射,使痉挛加重,粗暴的牵拉,容易引起损伤。可先进行按摩或在温水中进行被动运动,肌肉松弛,提高活动效果。

(2)主动运动:运动应轻松平稳,先简单,后复杂。要多做放松紧张肌肉的练习,深呼吸和轻松的腹背肌运动,带动患侧肌肉、关节的活动。然后做进一步恢复协调功能的练习,四肢互相配合的运动训练等。要注意调节运动量,避免疲劳过度,加重偏瘫病人的肌肉痉挛。

二、语言康复训练:主要用于语言障碍的康复。对于失去发音能力的患者,每天让其发“啊”音,或用咳嗽,或吹火柴诱导发音。有发音能力不能言语者,陪护者要有计划地每天固定教几个宇,不断重复,直至教会为止,在教时让患者学教者的口形发音,先教字,然后教句。同时定时给患者宣读文章,进行听觉刺激的语言训练。

脑瘫康复训练目的是什么

功能性训练是一个患儿恢复正常的关键,不管是采用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仅仅只是一种对脑瘫患儿的缓解作用。而康复训练才是根本,由于脑瘫主要变现是肢体上的障碍所以我们常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术,例如肢体的牵、拉,语言能力的增强性训练从而让患儿恢复健康。

脑瘫康复训练这是一个尤为漫长的过程,有的需要几年,有的甚至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关键的是要有长期坚持的信念。这样才能让患儿的康复有效果,而且在给患儿做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首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另外要循序渐进,不能对孩子的康复要求一步到位,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有一些患儿做康复训练时间非常短,家长一直在给孩子找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当给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家长期望手术治疗可以将孩子彻底治疗。当发现手术后孩子的效果不见好的时候,又在考虑药物治疗了。总是忘记了关键的康复训练治疗,而且这种情况也总是发生。

脑瘫患儿的康复效率一直很慢,有的患儿出现术后恢复很差,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坚持做好康复功能训练导致的,所以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不可中断。

中风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一、急救措施

1.保持安静一旦发生中风,不要惊惶失措,迅速呼叫120或就近送医院。在转运患者时尽量避免颠簸。

2.体位要将患者平稳地放到担架上并保持侧卧姿势,以免呕吐物或唾液流进气管,解开患者衣领扣子,拉出舌头,妥善固定。

3.及时就医出现中风前兆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明原因,以便及早消除隐患。

4.预防并发症为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首先要注意防止患者肺、膀胱和皮肤感染。注意清洁口腔。给患者以必要的抗生素,勤翻身,擦洗身体,叩击背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身体长期受压而产生褥疮。

二、康复训练

脑中风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出现半身瘫痪、不会说话、写字、阅读和不理解别人的语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若能在家中注意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行走的同时,勿忽视了日常生活的作业疗法,如家务活动中的烹调、打扫卫生、开锁、开关电灯、开关门窗、书写、阅读、用电话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要把训练重点安排在患侧肢体上,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于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挛缩。康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康复训练要贯穿始终。

1.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天训练2~3次,每次30~40分钟,训练强度以符合本人日常活动心率水平,可有轻微的疲劳感。如感觉心慌、头晕、头痛、血压高时,应即刻停止训练活动。训练要循序渐进,强度应由小到大。缺血性中风发病当天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甚至可以做强度较大的康复运动,以防止病情的发展。而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若病情稳定亦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以被动活动为主,两周后根据病情再依次进行起、坐、站、立、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2.做口腔操患者撅嘴、鼓腮、龇牙、叩齿、弹舌等。每个动作做5~10次。

3.舌头运动患者张大嘴,做舌头前伸后缩运动,尽量将舌头向外伸,并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再做舌头绕口唇环绕运动、舌头舔上腭运动。每个动作重复5次,每天2~3次。

4.发音训练从发单个音开始,如发“啊、吃、喝、拉、来”等单音,再练习讲双音、短语。用嘴吹纸片或吹水泡以锻炼嘴唇肌肉。

呵护脑瘫儿别过度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让孩子做到“知、行、意”的合一,他们就会更加有效地掌握必需的生活和学习技能,缩短康复周期。

知,就是知道和明白,让孩子知晓每一项康复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多数脑瘫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相对于健全孩子要低,他们对康复游戏、课程或训练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不一定能很快、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制订康复训练项目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做康复训练之前,要给孩子做简单明确的解说和示范。

行,就是行动,包括孩子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活动。因为脑瘫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所以运动功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把孩子的运动功能改善作为康复训练最主要和最终的目标。行动不但是孩子肢体的运动,还包括孩子的语言、心理、感觉等各个方面的活动。日常生活中,脑瘫孩子“行”还需要注意“三个过度”的问题,即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孩子对家长的过度依赖。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个过度”是当前影响脑瘫孩子回归社会的最主要障碍。

意,即心愿和想法,就是脑瘫孩子的欲望和动机。多年来,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运动功能上面,而忽略了孩子本人的“意”。现在看来,这个“意”才是孩子康复的原动力所在。如何让孩子产生“意”,是考验我们康复治疗师工作经验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试想,如果孩子没有要动起来的欲望和动机,我们为他做的一切都将徒劳无功。只有脑瘫孩子有了“意”,他们的“行”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所以,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诱发和调动孩子的“意”。比如,如何设计康复训练游戏和课程,孩子才会更有兴趣;如何布置周围环境,孩子才能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孩子才能够不厌其烦地主动参与等。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法

在发生偏瘫后,大多数患者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此时患者的家属常会让其整天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活动和锻炼。实际上,偏瘫患者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且功能锻炼进行得越早,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就恢复得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2~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左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偏瘫患者及其家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能促使病情更快康复的锻炼时机。

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这里根据偏瘫的特点编制一组适用于偏瘫、截瘫和肌肉萎缩、肌无力等身体状况的康复训练方案。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来说,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锻炼各动作时以身体感觉有一点累为宜。

老人中风后的护理

1、平衡训练

开始扶老人在床上坐,双腿下垂,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坚持30分钟。然后练习站立平衡,即扶杖站立,身体左右转动,左右侧弯和前后侧斜。

2、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不让老人进行活动并不妥,愈是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必须下“狠心”鼓励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自持筷子、端碗用膳、更衣、洗澡、大小便自理训练等。

3、语言康复训练

脑中风老人可能有各种类型的语言障碍,往往因不能表达自己的要求而焦急、烦燥。家人在对中风病人护理时必须耐心、细心观察病人的表情,准确判断病人的心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积极训练患者用喉部发“啊”声,或用咳嗽声诱导发音,或对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以恢复语言能力。

​中风后康复治疗不能拖 防止五误区

脑卒中老百姓称为“中风”。众所周知,中风后存活的患者多数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是最常见的。目前对这些后遗症治疗,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科专家表示,不少人对康复治疗的印象仅局限于“动动手脚”、“做做理疗”,这些误区导致中风后的患者丧失了很多恢复健康的机会。

误区1

中风偏瘫了,回家请个保姆照顾就行了,干嘛要多花钱去做康复治疗?

大部分老百姓对康复认识极为不足,甚至很多中风后的患者压根就没做过任何康复治疗。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康复科主任徐武华说,据统计,大约有70%的中风患者从来没有进行康复治疗,他们出院回家后要么自己颤颤颠颠地走动,要么坐轮椅完全要人照顾。实际上,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非常复杂、任务艰辛的系统工程。假如把卒中当成一场火灾,那么康复就好比灾后重建。康复不仅仅是要恢复患者肢体功能,还要减轻卒中后受打击的精神压力和认知障碍。

徐武华说,研究发现做不做康复治疗,患者的恢复差异是很大的。而且越是年轻的、病情轻的患者做康复治疗的效果越大,因为这类病人通过康复治疗,有的人不仅恢复肢体功能,还能流畅地说话,日常生活甚至不需要他人来照顾,有的还能重新走到工作岗位上来。

误区2

等病人出院后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拖到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开始。

不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待病人从神经科出院之后才开始进行。以至于患者拖到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这种观点而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

徐武华说,现代卒中康复的观点是,“卒中发生的那一刻,就应该是康复介入之时”。而且越早开展,患者的获益越大。比如,正确地摆放偏瘫的肢体以避免关节因为肌肉无力而出现脱臼和僵硬在一个非功能状态就是一种康复。“一切让患者减轻、弥补、纠正卒中损伤本应导致的各种功能丧失都是康复。”他强调,“绝不是等出院了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的。”

误区3

康复治疗很简单,不就是躯体上活动胳膊、拉拉腿,这些我们家属都会做的。

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徐武华说,康复训练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具体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

否则,肯定会出问题的。临床发现,不少中风患者自行在家做康复,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以致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说病人这个胳膊、这个手就残废了。所以,康复治疗不能自己来,一定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误区4

勤快积极地做练习,我训练的强度越大,恢复越快。

卒中后康复程度并不都是越强越好,越积极越好,而是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例如,一个80岁的老伯做康复治疗时,就不能对其要求太高,还要充分考虑到他的神智、精神状态、理解能力、心肺功能等。

早期康复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减少并发症上,等患者病情稳定,神智和精神改善之后才开始实施行走、肢体主动移动等方面的康复。一般来说,半身瘫痪的病人进行康复时,应优先考虑下肢(下肢决定了活动的范围)。在中风半年后,多数患者已经进入康复效果平台期,此时偏瘫的肢体大多已经开始进入痉挛状态,康复重点则应该放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上,以使患者尽可能适应新的生活。

误区5

注意力全放在病人的躯体活动上,完全没有关注到病人的抑郁情绪。

中风对一个人的精神打击是很大的,尤其是对男人而言,他们常常会因为中风而变得抑郁。据统计,40%-70%的卒中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认知障碍、焦虑、抑郁、性格改变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家属不及时察觉和干预,不仅严重影响康复的效果,也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徐武华称,有一些病人中风后,由于完全由家人照顾,自己从来不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结果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大脑出现了认知障碍,人也变得懒惰、不爱说话、抑郁等,故在康复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考虑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和认知上的问题。

偏瘫康复治疗要早介入

中风康复治疗关键要早

很多中风患者及其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到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周国平教授指出,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 7~14天开始进行。

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以内)、恢复期康复(中风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效果将大打折扣。

由于病人身体还比较虚弱,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正确摆放肢体位置、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两周后到半年内为恢复期康复时间,患者80%的功能要在这个阶段恢复,如果错过了康复训练或康复训练半途而废,将会失去恢复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中风后半年内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不但各种功能难以得到恢复,肩手综合征、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肢体痉挛、疼痛、骨质疏松等后遗症也可能一一出现。

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丹麦的一项实验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练习走路

戴足托,防止足下垂(见图①) 刚开始学走路的中风病人容易出现异常步态,如甩腿、划圈步、足内翻等,主要原因是膝关节不能打弯。所以,做康复训练时,病人屈膝动作的训练很重要。

屈膝训练方法为:坐在一张稍高些的椅子上,两腿悬空,患腿前后甩动。当小腿向后甩至最高位置时,尽量悬空保持住,然后再向前甩。等小腿能持续悬空一两分钟时,再做患脚踩地,膝盖向后屈伸的练习。膝盖如果向后屈伸能超过90度,训练成绩就可打满分了。

膝盖可以打弯,就具备了走路的条件,可以配个脚踝矫形器(也叫足托)上路了。足托是踝关节的保护装置,可以穿在鞋里面,外面看不出来,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

戴护膝,防止膝过伸(见图②) 中风偏瘫后开始走路,很多人会出现“膝过伸”现象,表现为患腿缺少屈膝动作,膝盖伸得过直。

“膝过伸”时间久了,会引起膝关节过度磨损,造成畸形。纠正方法是,走路时,患腿脚跟先落地,然后有意识地先曲一下膝盖,再抬脚往前走。不过最简单的办法是患腿戴个护膝,最好是棉制的,厚些,就可以解决问题。

韧带断裂要做手术吗 韧带断裂手术后多久恢复

一般来说韧带断裂手术后3个月左右基本恢复,但仍然要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通常还需要训练3-6个月,个别体质较差的老年人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做康复训练。

幼儿脑瘫如何做康复训练

脑瘫主要引起的是中枢神经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方法,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可以选用这几种方法:①运动疗法;②作业疗法;③语言疗法;④物理疗法;⑤使用矫形疗法;⑥启智疗法;⑦心理和行为干预疗法;⑧传统疗法。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①争取患儿的合作,最好结合游戏进行训练;

②训练的形式要多样性;

③诱导患儿几种注意力,防止强制训练;

④每一次训练的时间不要太长;

⑤多鼓励和表扬,让患儿有成就感。

中风偏瘫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有的患者和家属观念比较保守,为了保全性命,只知一味地长期卧床静养接受神经内科治疗,而不争取早期康复训练,这样会导致肌肉和神经的继发改变,如肌肉萎缩 、关节挛缩等,给康复带来困难,这在康复医学上称为“废用综合征”。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带 来许多患者的残疾,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比如肢体活动障碍 、语言不清无法交流 、心理障碍等。其结果还造成家人遭罪,正所谓是“一个病人,三个忙人”。

我们说中风偏瘫提倡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这是临床实践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所证实的。这是因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一些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程度,减少梗死体积。此外还可抑制缺血性神经元的凋亡,以及提高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的作用。由此可有效阻止病情继续发展,进而提高神经 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加快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

然而,我们提倡争取尽早康复训练治疗,并不是随意乱练,自作主张,急于求成。如果训练不当,不仅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过量的锻炼还会对血压不稳定的病人造成危害,尤其是出血性的中风病人。此外还很容易导致“误用综合征”,即引起关节肌肉损伤 、骨折 、肩部和髋部疼痛 、加重痉挛,以及足下垂 、内翻“划圈”等异常步态。

因此,中风偏瘫的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阶段 、按步骤循序渐进。再说如今的康复治疗已经从单一的物理治疗转变为涵盖各种分科的治疗。它包括运动治疗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言语治疗 、假肢矫形器治疗 、中医传统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等。总之,中风偏瘫患者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科学规范训练,就能抑制中风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使未受损部位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系,逐步恢复身心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终回归家庭 、回归社会。

重症肌无力双腿乏力多久能恢复

1对于患者所患重症就回裂的这种病症,一般在治疗上,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自己的病症,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症状。患者还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来治愈自己的病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加重,缓解病症。

2患者对于自己病症的治疗最好是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让专家医生根据自身的病症采取相对的治疗方法,另外患者在生活上还要注意,长期的进行康复训练是恢复病症最好的方法。患者在训练的时候还要注意运动的幅度要逐渐的增加,慢慢地训练。

3患者在做康复训练的时候还要注意慢慢的加强训练的强度,不要让自己感到任何的不适,另外患者还要注意在训练的时候,不要引起身体上的损伤,或者是让自己的身体肌肉感到疼痛。同时还要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不要让自己感到疲劳,注意休息。

相关推荐

中风病人护理措施

对于脑中风康复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问题,中风病情稳定后,患者首先在医院就开始辅助性联系,目的是帮助恢复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和自己穿衣等。住院病人会接受一定的强化训练,增强独立性。 患者出院回家后,可以接受门诊康复治疗或者家庭康复治疗,尽可能帮助恢复身体功能。正规康复训练需要36个月。但是多项研究显示,中风患者长期坚持训练,还会使身体状况发生进一步的改善。 人们比较关心的是,脑中风怎么护理比较好?患者具体病情不同,康复时间自然不尽相同。轻度中风患者康复速度更快,但是对大多数中风患者而言,恢复生活技能是

中风偏瘫康复的几大误区

1、不用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观念错误,乱治疗、白花钱) 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的,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病了就要打针吃药才能治好,甚至包括大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的医生、护士都是这样的认为的。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的,也就是打针吃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然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

脑血栓后遗症有哪些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有30%的脑血栓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脑血栓后遗症,30%-40%的脑血栓患者面临疾病复发的危险,即便经过治疗仍有50%的脑血栓患者因偏瘫、语言和肢体障碍生活无法自理。 一、脑血栓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主要是因为脑组织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管腔狭窄等血管病变,因为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引起人脑局部的血流出现中断和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如果影响到人的脑神经控制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引发偏瘫等相应的后遗症(从人的大脑半球分

患了帕金森综合症该怎么治疗

下面介绍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 治帕金森病不要抱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心态,“我常常遇到一些从基层医院转来的患者,一诊断为帕金森病,马上就上多巴胺替代疗法,用上后效果都会很好,一两天就可以使症状消失,像正常人一样。现在国外治疗指南要求,65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黑质神经元保护剂,65岁以上,也是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控制得好的,都尽量不要这么快上多巴胺替代物。当然,年纪较轻、还在工作的患者,假如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还是影响工作,也可以上多巴胺替代物。” 无论什么年龄患者,假如要上多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语言训练

中风后的语言障碍主要有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两种。前者是因脑部器质性损伤使原来获得的语言功能缺失的一组语言障碍综合征;另一种是仅以口语表达障碍为表现的一种语言障碍。和肢体训练一样,语言训练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只要患者病情相对稳定,能耐受集中训练30分钟以上,就可以开始了。

老人得了帕金森综合症能治吗

不少人知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不稳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但是有时候如果病人出现感觉障碍,睡眠障碍等现象的时候就要及时就医,不能讳疾忌医。以免延误病情。 下面介绍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 治帕金森病不要抱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心态,“我常常遇到一些从基层医院转来的患者,一诊断为帕金森病,马上就上多巴胺替代疗法,用上后效果都会很好,一两天就可以使症状消失,像正常人一样。现在国外治疗指南要求,65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治疗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黑质神经元保护剂,65岁以上,也是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脑梗塞患者怎么康复运动

脑梗塞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很多脑梗塞患者都是脑血管疾病引起发病的.病人经过治疗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们家老人就是脑梗塞后手脚不听使唤,无法站立,说话也结巴了,开始是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后来经过各方面的治疗,加上在家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功能锻炼,慢慢的就改善了状况,现在基本上生活能自理了.手脚也灵便多了,就是说话还说不好,一急就说不出来.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脑梗塞患者怎么康复锻炼. 1按摩: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早晚最好至少能

偏瘫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偏瘫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康复手段是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实施中有一些问题往往被忽视。中风康复治疗在什么时候实施,在临床上很重要,它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一般发病后往往重视的是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康复治疗,待病情平稳,一些不良情况形成了,再介入康复手段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石学敏院士很早就提出了针灸治疗在中风后立即参与治疗之说,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除针灸外,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也应在病情平稳后的48h即开始,包括良肢位的设计、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中医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方法

共济失调怎么康复

一、脑瘫康复训练应该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二、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

老人中风怎么护理

1、枕头垫肩膀防关节脱位根据脑部病变部位和情况不同,中风患者在发病后1~3周内会处于“软瘫期”,正常人的肌肉力量为五级,而在软瘫期的患者肌肉力量处于零级,也就是完全没力。一些软瘫病人肩关节处会有一块凹陷下去,就是因为此时手臂三角肌的力量很弱,使肩关节发生半脱位。 家人可以用一个枕头垫高患者偏瘫侧的肩膀和手上臂部分,防止肩关节脱位,再用另一个枕头在患者膝盖窝下面垫着,从而使他的膝关节保持在稍微弯曲的位置。同时,要让患者的手指自然伸展,踝关节也要摆到正常姿势,也就是让患者的脚尖像正常人在放松平躺时一样指向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