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产妇忽视产后盆底检查
七成产妇忽视产后盆底检查
—项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1至9月在某院生产的产妇达3500余人,而在例行的产后42天门诊常规检查中,对盆底功能检查有认识并且乐于接受盆底功能检查的却连三分之—都不到,很多人都感觉这个检查可有可无,并不上心,但李女士却为此“吃亏”。
家住江岸区的李女士今年31岁,在生完孩子两年后她经常打喷嚏就会弄湿裤子,之后小便越来越难以受控制,只要是大笑或者用力咳嗽、蹲下来捡东西这种稍用力的动作就会有小便漏出来,李女士只有每天带护垫,苦不堪言。刚开始她以为是泌尿系统炎症,到医院做过尿道镜检查,医生说有膀胱炎,可吃了药之后也没见好转,之后也看过妇科,做过宫颈检查,医生也排除了“漏尿”与宫颈疾病有关的可能。直到前段时间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发现她的盆底肌力不够,这才终于找到了“漏尿”的根本原因,就是她产后忽视产后体检导致的。
而在医院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室,至少有—半的患者曾跟医生叙述自己在打喷嚏或者笑、跳跃时出现“漏尿”,只是程度轻重不同。
及时训练远离“盆底病”
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介绍,“漏尿”是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病”的早期症状,怀孕期间尤其是孕晚期有打喷嚏、咳嗽引起尿失禁的女性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人群。“盆底病”是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机能减退,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组疾病。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盆腔手术和年龄的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松弛等都能导致“盆底病”。
主任说,通过测评,多数产后新妈妈通常盆底肌肉力量仅0-2级,而正常的在3-5级之间,产后及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比后来症状加重后再来进行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常只需要在医院进行1-2个疗程的康复训练之后就可以根据医生指导自行在家中练习。而不少新妈妈症状轻,对该病缺乏认识加上关系到隐私,很少因为压力性尿失禁而就诊,以至于错过早期预防及治疗机会。
Task1:体重
体重是人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过重或过轻都是非正常的表现。新妈妈在产下宝宝后,体重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会在2个月内逐渐恢复到孕前水平。但由于我们有“坐月子”的习惯,产后丰富的营养和太少的活动量往往会使新妈妈的体重不减反增。一旦超过限度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体重测量可以监测新妈妈的营养摄入情况和身体恢复状态,时刻提醒新妈妈,防止不均衡的营养摄入和活动量的不协调危害自己的健康。
检测内容:
测量体重非常简单,新妈妈们可以在家里用脚踏称自行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将测出的体重值与产前和孕前的体重进行对比。在产后1个月,即坐月子期间,体重应基本保持稳定,增减以不超过2公斤为宜。产后2个月后,体重回落,正常情况应减少5~8公斤,接近孕前体重值。如果体重不减反增,且增长得很快,要注意适当调节饮食,同时增加活动量;如果体重降低的速度过快也要引起注意,一方面加强营养,另一方面可考虑进行代谢系统的检查。
注意事项:
测体重的最佳时间是午饭后两个小时左右,这时测出的体重值最能体现身体状况。
另外,由于产后的体重检查不是测量单独的数字,保留好产前和孕前的体重值是很关键的哦。
Task2:量血压
血压属常规检测,常常被误解为是“例行公事”,不能引起新妈妈的重视。
事实上,血压的变化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严重影响。血压升高时间长容易导致全身血管痉挛,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缺血和携氧量的降低则可能危害到全身的器官、组织。如果一旦威胁到脑、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其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导致抽搐、昏迷、脑水肿、脑溢血等,重者甚至可致死。
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对产后血压增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防止以上危险的发生,把握血压的波动规律,减少由血压变化带来的健康危害。
检查内容:
定期到医院测量和家中自测相结合。
在家中自测需自备测压仪,按照测压仪的说明进行,最好每天都能观察一次,并尽量保证在同一时间、相同部位、固定同一侧手臂,这样更为可靠。
去医院测量一般2周1次,如多次测量血压正常可改为1个月1次。一般3个月后可以不用去医院测量。
注意事项:
新妈妈在测血压时一定要处于安静的状态,如果刚刚做过轻微的活动,要稍微休息10~15分钟,否则,立即测血压,会使血压读数虚高。测压前半个小时内最好不要进食、吸烟,也不能憋尿,紧张、焦虑、过冷、过热等情况也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Task3:乳房检查
产后,乳房会充满了乳汁,变得非常丰满、娇嫩。由于担负着喂养宝宝的重任,每天和宝宝嫩嫩的脸蛋和小嘴接触,乳房的外表也非常“柔弱”,常常抵不住外部哪怕轻微的伤害,乳胀、乳房疼痛、阻塞等常常会来困扰新妈妈,严重的可能感染乳腺炎,威胁乳房健康,还会影响泌乳系统,造成乳汁滞流,新妈妈发热、同侧淋巴结肿大、白血球增高等症状。而乳房分泌的乳汁又直接影响着宝宝的健康,因此,给乳房做体检,不仅是对新妈妈的保护,也是对宝宝能够健康成长的保障。
检查内容:
乳房检查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触诊、x线和彩超。
产后可以进行一次乳房彩超检查,全面了解乳房组织情况,检查是否有乳房组织疾病。
平时通过触诊或自检即可,主要检查乳房皮肤表面、乳头乳晕、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情况。
乳房皮肤表面:主要检查色泽、有无水肿、浅静脉怒张、皮肤皱褶等。如果皮肤发红或存在上述现象要注意是否有乳管阻塞。
乳头乳晕:乳头很容易疼痛,严重的还会皲裂,因此要及时检查乳头是否有畸形、抬高、回缩、凹陷、糜烂及脱屑等,提前预防治疗;乳晕颜色以粉红色为佳。
乳头溢液情况:需检查乳头是否溢液,并详查其是自行溢出还是挤压后而出、单侧还是双侧、溢液的性状如何等。
注意事项:在检查乳房前要注意乳房的清洁。以棉球沾水或婴儿油清洁乳房,尽量避免使用碱性的清洁液,因为碱性物质会同时洗去乳房上天然的油脂,这些油脂用于保护皮肤免于干燥及龟裂,是很有用的。清洗后切忌用力擦干,轻轻拍打,自然风干即可。
Task4:子宫、妇科检查
10月怀胎,一朝分娩,盆腔内的器官可是使准妈妈变成新妈妈最大的功臣。除了10个月孕育的艰辛,分娩时刻撑开的疼痛更是足足让忍辱负重的它们奉献了一吧。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它们自然是产后恢复的重中之重。而且,妇科疾病一直在已婚女性得病比例中占据高位,是最困扰女性健康的杀手。产后盆腔器官的恢复的好坏与新妈妈日后的妇科病的几率密切相关,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绝对必要。
检查内容:子宫复原、会阴和阴道的裂伤或缝合口、子宫颈口恢复情况、骨盆底肌肉托力、双侧输卵管及卵巢、产后恶露等。经由内诊及超音波检查同时进行,诊断及治疗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在进行妇科检查前(至少3天内)最好不要进行阴道灌洗,也不要使用阴道药物,因为这样会把一些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变细胞冲洗或覆盖掉,影响检查的有效性。即便不进行妇科检查,大部分医生也不赞成灌洗,一方面灌洗会冲去一些可预防感染的有益菌群,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灌洗是绝对清洁的。
另外,妇科检查前必须排空膀胱,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的提前一天服少量泻药促进排便。因为膀胱位于子宫前方,直肠位于子宫后方,如果不能将其中废物清理干净,会干扰检查结果,甚至误将其当作盆腔包块。
Task5:血、尿常规检查
新妈妈刚刚生下小宝宝,身体的解剖结构、生理系统及免疫系统处于恢复变化期,非常容易引发感染,给各种疾病以可乘之机。通过血、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新妈妈身体的各种系统的运作情况,在微观上为身体把关。
不要以为血常规检查只是在检测血液病时才需要,其测量数据也是其他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定的重要依据。同样,尿常规检查也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迅速地反映泌尿系统的情况。
尤其对于妊娠时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小便中有蛋白等情况的新妈妈,这两种检查就更不能忽视了。
检查内容: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尿常规主要有尿蛋白、尿糖、尿三胆、尿量、尿比重和尿沉渣等。这两种检查都简单易行,对于新妈妈来说,也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何乐而不为呢?
注意事项:这种常规检查简便易行,对检查者的要求也不是十分苛刻,新妈妈只要遵循平时的生活规律,何时开始检查都可以。当然,如果能在饭后两个小时后进行会更好,这时摄取的食物营养已经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了。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如果没有尿意,也可以多喝些水,对检查的结果不会有影响的。
Task6:腹部检查
腹腔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腹部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子宫的复位情况,以及生产后腹腔内其他器官的情况。对于剖宫产的新妈妈来说,进行腹部检查就更为重要了。剖宫产会对腹腔内的器官带来非正常的挤压,复位较正常生产要困难些。而且,剖宫时的刀口愈合情况也非常重要。
检查内容:主要检查子宫和其他腹腔内器官的复位情况。剖宫产的新妈妈还要查看刀口的愈合情况,是否有感染等。检查方法有视、触、叩、听等,以触诊最为重要。另外,由于腹腔内器官很多,又相互重叠,内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也相互联系,故有必要时可以采用X线、超声波检查技术。
注意事项:检查前可以进食,但最好吃七分饱,少量饮水,避免胃胀。
产前检查最易被忽视的误区
误区一:
发现怀孕后安心养着就行,孕早期不用检查
提醒:因为早孕试纸的普及,一些女性在家自行测试,发现怀孕后就安心在家等着建档,认为前三个月没必要去医院检查。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孕早期检查是相当必要的,在停经后7—10周要做腹部彩超排除宫外孕,并确定胎心及胎儿是否在宫内存活。一些孕早期的产检项目还将及时了解孕妈妈的身体情况,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大家一定要重视。
误区二:
产检次数和时间自己定,找时间、看心情
提醒:现在很多孕妈咪都是职场女性,时间受限,所以经常不能按时产检,另外一些年轻的孕妈咪对待产检的态度应该转变一下,不要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没啥不良反应等理由随心所欲地打乱原定的产检计划。产检时间和次数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有按时产检,才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出现异常也能及时处理。
女性体检项目
1.血脂检测
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2.癌症检查
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眼底检查
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糖尿病者,更需检查眼底。
4.甲胎蛋白检测
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或曾患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1次。
5.乳腺检查
对于女性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就是乳腺相关的疾病,而且女性往往会忽视掉这一疾病的征兆。所以对于女性体检,一定要注意到乳腺检查的重要性,并将之加入到自己检查项目中。切记,不管对于什么年龄的女性来说,都需要重视这一点。
6.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女性检查不可忽视的项目,特别是对于中年妇女朋友来说。在中年妇女群体中,妇科疾病是高发疾病。因此,定期的妇科检查,可以帮助中年妇女朋友及时筛查各种妇科疾病,维护身体健康。
慢性盆腔炎的生活保健
护理方法一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专人专盆专用。如无外阴阴道的炎症,忌用各种消毒剂、清洁剂清洗外阴。应选择棉质、宽松内裤,紧身内裤不易长久穿着。
护理方法二 如有外阴阴道不适,白带异常,应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即不要精神紧张,如临大敌,也不要掉以轻心,忽视不治。下腹部的疼痛,坠胀、沉重感有可能是慢性盆腔炎的征兆,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急性盆腔炎,应作到及时治疗、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
护理方法三 作好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卫生。人工流产、放置官内节育器、诊断性刮宫术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妇科手术和侵入性检查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禁止游泳、盆浴。
另外,提醒大家,护理慢性盆腔炎的时候注意房事生活卫生,如果患有慢性盆腔炎的话,经期一定要禁止房事,做好护理避免给自身带来过的的危害。
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1、注意房事生活卫生,如果患有盆腔炎的话,经期一定要禁止房事,做好护理避免给自身带来过的的危害。
2、如有外阴阴道不适,白带异常,应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即不要精神紧张,如临大敌,也不要掉以轻心,忽视不治。下腹部的疼痛,坠胀、沉重感有可能是盆腔炎的征兆,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急性盆腔炎,应作到及时治疗、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
3、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专人专盆专用。如无外阴阴道的炎症,忌用各种消毒剂、清洁剂清洗外阴。应选择棉质、宽松内裤,紧身内裤不易长久穿着。
4、作好经期、孕期及产褥期的卫生。人工流产、放置官内节育器、诊断性刮宫术及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妇科手术和侵入性检查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禁止游泳、盆浴。
产后怎么恢复盆骨 盆骨修复什么时候做好
修复盆底肌的黄金时期是产后42天至半年之内。
如果不及时做修复治疗,则容易使阴道处于危险的半开放状态,增加生殖道的感染几率,引发多种妇科疾病。如果受损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盆腔器官脱垂,包括膀胱膨出、尿道膨出、阴道脱垂、子宫脱垂等等危险后果。所以,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
盆底康复女性产后康复不可忽视
盆底康复 女性产后康复不可忽视
据专家介绍说,30岁以上已婚已育的女性中,高达40%~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和性生活质量低下!而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使阴道更接近产前的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危害
轻者: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
重者: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造成家庭不和谐等。
哪些女性需要做盆底康复?
1、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3、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
4、各种尿失禁。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
7、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8、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
9、乳房松弛、乳房下垂。
10、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11、术后疤痕疼痛。
产后盆底肌无力严重吗
新妈妈在产后都很重视产后的身体恢复,尤其是盆底修复。产后盆底肌无力是女性很关注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产后盆底肌无力怎么回事?不少新妈妈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只有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一旦盆底功能受损,盆腔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如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现在的女性对孕期与产前检查都十分重视,但对产后42天的“安检”却往往很忽视。“不少新妈妈反映说,打喷嚏就会弄湿裤,小便越来越难以受控制,只要是大笑或者用力咳嗽、蹲下来捡东西这种稍用力的动作就会有小便漏出来。最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才发现是盆底肌力不够导致的。“很多人不知道,夫妻生活质量不高,以及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分娩损伤引发的。我们做过统计,分娩后的女性出现盆底松弛,从生理功能方面不影响排尿,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夫妻生活质量。虽然这时的漏尿现象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美德因专家温馨提示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的最佳时机,已育和3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最佳时间
分娩后42天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
产后3个月内是进行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所以,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
产后42天要做什么检查 盆底检查
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可能带来阴道松弛,甚至出现阴道壁脱垂、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等严重情况。盆底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地收缩盆底松弛的肌肉,恢复肌肉的张力和弹性,治愈尿失禁等问题。而产后3个月是做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
不可忽视的产前准备与产前检查
(一)利于及早发现疾病
在分娩之前进行一次全身性的健康检查,可以发现孕妇有无隐匿性疾病,如果发现疾病,则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由于怀孕导致病情加重。
(二)利于纠正胎位不正
产前检查便于及早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处理。例如胎位不正,孕妇往往没有自我感觉,而通过产前检查,就很容易发现,及早纠正,方法既简单又安全。如果不进行产前检查,到分娩时才发现胎位不正,再纠正就很麻烦,不但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进行必要的手术,甚至会因胎位不正危机母子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