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叫产褥期?正常产褥期生殖系统有哪些变化

什么叫产褥期?正常产褥期生殖系统有哪些变化

产妇自胎儿及其附属物胎盘娩出到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一般需要6-8周的时间,这个时期称为产褥期,通常叫做月子。做好产妇这段时间的保健,不仅关系到产妇的正常恢复,而且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对正常产褥期生殖系统有哪些变化有所了解。 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它包括子宫的复旧,子宫颈变化及阴道的变化。首先当胎盘娩出后,子宫即收缩至胎儿头大小,呈前后略扁的球形,质地较硬,宫底位于脐耻骨中点或稍高处,产妇可自行在脐下l-2横指处摸到一较硬的包块,即是宫底。此时固定子宫位置的各对韧带呈松弛状态,因此子宫极易移位。产后膀胱充盈时可使子宫底升高。子宫底可每天下降1-2厘米,10天左右下降人盆腔,在腹部就摸不到了。每当子宫收缩时,子宫肌暂时缺r,可引起阵发性下腹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在哺乳时,因婴儿吸吮乳头,刺激子宫收缩,产后痛可较明显。

产褥期生活起居

保持会阴清洁

产后擦洗会阴每天至少2次,大便后加洗1次。

月经带和内衣裤也应勤换洗,并在日光下曝晒达到杀菌目的。

躺卧时,应卧向伤口的对侧,如会阴伤口在左侧,应向右侧卧,以防恶露流入伤口,增加感染机会。

洗澡

产后汗腺活跃,产妇大量出汗,乳房淌奶,阴道又有恶露排泄,全身发粘,需要比平时更讲究卫生,专家们研究认为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24小时即可开始洗澡。

事实上欧美各国的产妇都是这样做的,并无不良反应。

产后应当洗淋浴,水温34-35℃,室温最好26℃。浴后迅速用毛巾擦干,防止受凉,洗浴次数可按季节安排,一般是每周2-3次,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

刷牙

妇女怀孕后,由于雌激素的作用易患牙龈炎。

分娩后坐月子营养补充多,三餐之外还加点心,食物残留牙缝中的机会增多,经细菌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面,可产生龋齿或其他牙病。

因此,坐月子的产妇,口腔卫生尤为重要,不但要刷牙而且要坚持早、晚刷牙,且饭后漱口以保护牙齿。

做保健操

健康的产妇,产后6-8小时即可坐起用餐,24小时可下床活动,有感染或难产的产妇,可推迟2-3天以后再下床活动。下床后开始做产后保健操。

1、呼吸运动:仰卧位,两臂伸直放在体侧,深吸气使腹壁下陷内脏牵引向上,然后呼气,目的是运动腹部活动内脏。

2、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臂伸直平放于体侧,左右腿轮流举高与身体成一直角,目的是加强腹直肌和大腿肌肉力量。

3、挺腹运动:仰卧位,双膝屈起,双足平放在床上,抬高臀部,使身体重量由肩及双足支持,目的是加强腰臀部肌肉力量。

4、缩肛运动:仰卧位,两膝分开,再用力向内合拢,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双膝分开,并放松肛门。目的是锻练盆底肌肉。

另外,还有仰卧起坐、胸膝运动等。

顺产后的妈妈应该要如何注意自己的身体

妊娠期间,孕妇全身各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随着妊娠的进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产后,身体各个器官、系统(除乳腺外)的形态和功能逐步恢复至妊娠前的状态。医学上把这个产后恢复的时期定义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胎盘娩出后的6周,老百姓则通俗地把产褥期称为“月子”。

产褥期保健及其注意事项

一些潜在的病变可在产褥期激变,同时,也可能由产妇及其家人的习俗处理而引起病变。所以,产褥期健康顺利地度过,会对产妇产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产后哺乳

分娩前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有乳汁分泌。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产后7天内分泌的初乳内,含有大量抗体,有助于婴儿抵抗疾病的侵袭。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乳喂养”。妈妈们在给自己的小宝贝进行哺乳的时候,通过和小宝贝进行身体接触,增加感情,给婴儿安全感;同时,婴儿吸吮乳头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复原,减少产褥期阴道出血。

个人卫生

产褥期阴道分泌物比较多,每天应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并勤换卫生巾及内裤,以保证外阴清洁、干燥。

产后一周内,由于妊娠期间孕妇体内潴留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产妇常常会感觉出汗多,这是正常现象,但要经常洗头、洗脚,勤换内衣裤,保持身体的清洁。洗澡以淋浴为宜,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发生感染。

妊娠期间,孕妇会发现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龈增厚的现象,导致孕产妇惧怕刷牙。事实上,产褥期间,产妇由于进食次数增多,进食量也增加,更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以防止口腔内细菌生长,造成口腔疾病。

注意保持房间空气的流通,避免门窗紧闭,尤其在夏天,容易因此引起产妇中暑。

休息与运动

十月怀胎加上分娩时漫长而超负荷的过程,产妇在产后往往感觉非常疲惫,因此,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对产妇的健康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若能适当增加适宜的产后运动,将使产褥期的恢复更为积极。

顺产产妇在产后6小时就可以坐起来,次日可以下床行走。产后的早期活动既可以促进子宫复原和恶露的排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加强胃肠功能,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可以促进盆底肌肉和韧带紧张度的恢复。对于难产、剖宫产产妇,可以将活动时间往后顺延。

值得注意的是,提倡产后早期活动并不是指过早地进行体力活动,尤其是有负重的重体力活动。过早从事重体力活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韧带恢复不全,导致子宫及阴道壁脱垂。

产褥期营养

产妇胃肠功能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产后建议少食多餐,以清淡、高蛋白质饮食为宜,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产褥保健操

自然分娩的产妇,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可以于产后两周左右开始做产褥保健操。下面介绍两种保健操:一是仰卧起坐。产妇仰卧在床面上,请他人扶压住两脚,或以两脚钩住固定物,在不用两上肢支撑的情况下使上身坐起来,而后恢复平卧,如此反复;二是仰卧抬臀。产妇仰卧在床面上,两膝弯曲,两小腿竖起,双足踏踩床面,以双脚支撑,以臀部抬离床面10~20厘米,而后恢复臀部着床,如此反复,每组10~20次,每天2~3组。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盆底肌变化

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过度扩张使弹性减弱,且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断裂,产后必须经过锻炼才有可能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褥期生理变化

1、生命指标的变化

产褥期间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一天内略升高,一般不高于38℃。产后脉搏略微减慢,每分钟60~70次,7天后可恢复正常。产后呼吸14~16次/分。产后血压平稳。

2、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

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主要包括子宫变化、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阴道及外阴变化。子宫变化,是指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6周时间,期间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主要在产后2~3天内,宫口任然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到没有怀孕时形态。分娩时常发生宫颈外口3点及9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3、乳房变化

产后乳房会变得更丰满,并开始分泌乳汁。产褥期2-3天会感觉乳房胀痛,这时应让宝宝早吮吸,刺激早下奶。最初几天的乳汁称为初乳,呈现淡黄色,其内含大量免疫抗体,能够提高宝宝出生后一年内的抵抗力。初乳一周后即转为正常母乳,乳汁白色,质较浓。

4、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孕妇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通过肾排出,所以产后最初7天的尿量会增多。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在产褥期,尤其在产后第一天,膀胱受压致使黏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下降,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5、消化系统的变化

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大约需要2周时间恢复。因此很多产后在产褥期会发生便秘的情况。此外,在产褥期还会发生循环系统和血液变化、腹壁变化,一般在6-8周可恢复正常。

如何科学坐月子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产褥期?产褥期,就是大家俗称的“月子”,是指产妇各系统恢复时期。妊娠期间,孕妇全身各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随着妊娠的进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产后,身体各个器官、系统(除乳腺外)的形态和功能逐步恢复至妊娠前状态。医学上把这个产后恢复的时期定义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胎盘娩出后的 6周。同时,一些潜在的病变可在产褥期激变,也可能由产妇及其家人的习俗处理而引起病变。所以,产褥期健康顺利地度过,会对产妇产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阴道变化

产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降低,阴道黏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消失,于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第3周出现阴道皱褶,但阴道在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状态。分娩后会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天内自行恢复。

产褥期常见疾病

妊娠期间,孕妇为了适应胎儿的发育及分娩的需要,身体系统特别是生殖器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后就需要通过休养来康复。产褥期就是产妇能否恢复到健康状态关的关键阶段。在产褥期产妇要养好身体,避免在产褥期出现疾病。产褥期常见疾病:

1、并发病症

产褥期并发症有贫血、乳汁不足、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腹泻、头痛、便秘等。

2、产褥热

一些产妇生完孩子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临床上把这种发生在产后1-10天的发烧就称为产褥热。产褥热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产妇健康,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3、子宫脱垂

产后出现小腹下坠或腰疼也是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导致子宫位置发生改变,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了子宫脱垂。

4、产褥期恶露不尽

恶露是指产后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从阴道排出的现象,产褥期是恶露的主要发生期。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其颜色及内容物随时间而变化,一般持续4~6周,总量为250ml~500ml。如超出上述时间还有较多恶露排出,称之为产后恶露不尽。

(1)血性恶露:阴道排出大量血液,伴随小血块,也有少数胎膜和坏死蜕膜组织。

(2)浆液恶露:含大量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少量血液并且带有细菌。

(3)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和细菌等。

恶露不尽最要注意,也是最易发生的是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在产褥期出现恶露不尽的话最好到医院做B超、血常规等检查。

产褥期感染是什么意思

产褥期感染又称产褥热,是指由产褥期生殖器官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生殖器官感染可能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治疗若不彻底可变成慢性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相关推荐

产后身体什么变化 呼吸与脉搏变化

产妇由于胎盘循环停止,胎盘缩小,循环血量逐渐减少,再加上产褥期卧床休息,排泄多,进食少,经过分娩活动后情绪放松,因此脉搏慢而规律,每分钟60到70次,于产后一周恢复正常,产后因为腹压减低,膈肌下降,所以呼吸变得深且缓慢,每分钟14-16次。

什么是产褥期 产褥期≠坐月子

在我国“坐月子”的习俗已经流传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协助产妇顺利的度过产后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但是传统中的坐月子只一个月的时间,因此传统中的坐月子仅仅相当于产褥期的前30天的时间,是不能够替代整个产褥期的。很多人误以为坐月子就是指产褥期,其实这种人为是不够全面的产褥期的身体变化

产褥期护理垫是什么

产褥期护理垫是产妇产后专用医学级的贴身护理用品。100%纯棉,呵护局部敏感肌肤;添加国家保密配方,去瘀生新、预防产后感染;十万级的杀菌标准和药械级制造工艺,安全抑菌。产褥期护理垫能效预防产褥期可能会出现的临床问题。产褥期护理垫是孕妇产后必备的贴身用品,前半个月会大量的恶露每天流出,一般卫生巾不卫生且太小满足不了,此时就需要使用专业的产褥期护理垫了。

产褥期注意事项 产褥期情绪调节

产妇在经历妊娠分娩的紧张与激动后,精神突然极度放松、对哺育新生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因素均可能造成产妇在产后的精神情绪不稳定,特别是在产后的3-10天左右较为明显。这个时候家人应当注意帮助产妇减轻期间身体不适,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帮助其恢复自信,这时候产妇自己应当注意调节情绪,放松心情。

剖腹产以后多久才可以用收腹带

正常情况下,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由各种韧带及盆底支持组织维持其正常位置。在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各个系统均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而以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尤其是子宫,其容积和重量分别增加至孕前18倍和20倍左右;固定子宫韧带也相应地变软、伸长。 分娩后,子宫开始复原,约在10天左右可降入骨盆内,但需6周才能恢复正常大小。而固定子宫的韧带,因孕期的过度伸展,比孕前略松弛。阴道及盆底支持组织,因分娩时的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使其弹性下降不能完全恢复到产前状态,受孕子宫膨胀的影响,产后腹壁松弛,约需6-8

产褥期注意什么 产褥期饮食

产后1小时左右产妇即可进食流食或者清淡的半流质饮食,以后可慢慢进食普通饮食。产褥期间的食物应当富营养、足够的热量及水分。需要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在饮食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多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丰富的食物,并且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铁剂,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3个月左右。

正常产褥期什么表现 产后发热

大多数产妇在生产后体温表现正常,部分可因乳房充盈或生产过程中疲劳过度出现低热表现,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度,并且多可在24小时候恢复正常值范围,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产后妈妈如何进行防病保健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很大年夜,身体抵拒力也大年夜大年夜低落,尤其是子宫内壁,正在胎盘娩出后会留伟大年夜的创面,极易感染徐病,加上产妇还要辛劳地哺养婴女,常精疲力竭,得没到充沛的安息,果而产妇正在产褥期必须增强防病保健。 孕妇临蓐后,体内激素会收生变化,从而招致关键囊及其四周的韧带张力降降,惹起关键松懈。此时若过量处置家务劳动,过量抱孩子、接触热火,就会使关键、肌腱、韧带启当太重,惹起足关键痛,且经暂没愈。果而,正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安息,没要过量做家务,要加少足指和足腕的启当,少抱孩子,并胁

新妈使用束腹带弊端多多

很多女性唯恐自己生完孩子后会变成黄脸婆,所以一生完孩子,为了恢复身材都会绑上束缚带,殊不知,产后使用束缚带弊端多多。 爱美是人之天性,不少年轻的母亲尤其关注自己的体形变化,并以为产后束紧腹部,助于体形的恢复。于是,在产前就提早准备好腹带、健美裤。孩子一生下来,将自己从胯到腹紧紧裹住,以至于弯腰都十分困难。能下地活动时,便换上健美裤,紧紧地绷在身上,希望这样能使体形恢复如初。 产后恢复 束腹带束腹带弊端 正常情况下,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由各种韧带及盆底支持组织维持其正常位置。在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母

妊娠及产褥期要警惕静脉炎

妊娠及产褥期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因素哪些呢?首先这与妊娠及产褥期妇女身体特的生理变化关。妊娠期机体一些凝血因子增加,活性增强,血小板功能亢进,而抗凝及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血管,影响下肢静脉血返流,导致血流淤滞。以上因素共同构成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在此基础上如出现某些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褥感染,产褥期长期卧床,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诱因。因为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胎盘早剥、产时产后出血或分娩时宫腔操作史等病理情况下,可引起局部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