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细辛食用方法
中药细辛食用方法
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一钱)、白术(去芦,一钱)、独活(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肉桂(一钱)、防风(去芦,一钱)、厚朴(姜制,二钱)、麻黄(去节,二钱)、枳实(麸炒,半钱)、甘草(半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主治:脾脏中风,肉热肌肤,淫淫如虫行;或腠理开,汗大泻,脾肉色不泽,唇鼻黄色。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叶)1两、荆芥(去梗)1两、莽草1两、升麻1两、胡桐泪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用5钱匕,水2盏,加槐枝10数茎,盐2钱匕,同煎令浓,热漱冷吐。
主治:牙齿浮动,宣露疼痛。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芎䓖1两、赤茯苓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发歇寒热,唇口干焦,毒气攻四肢浮肿。
来源:《圣惠》卷十二。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肉桂(去皴皮)1两、独活1两、秦艽(去苗)1两、麻黄(去根节)1两、菖蒲1两、红兰花1两、薏苡仁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锉,微炒)1两、萆薢(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中风,手脚不遂,筋脉拘急,不能言。
来源:《圣惠》卷七十八。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麻黄1两(去根节)、葛根3分(锉)、荆芥1两、白术1两、赤芍药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桔梗1两(去芦头)、桂心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3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烦疼,壮热头痛。
来源:《圣惠》卷九。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锉)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以葱汁和1钱匕,绵裹塞耳中。
主治:聤耳,耳中痛,脓血出。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细辛汤
组成:细辛(去苗叶)3分、防风(去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柏子仁(研)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山茱萸3分、甘草(炙,锉)3分、蔓荆实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数沸,去滓,取7分,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主治:肝虚气痹,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细辛茶
材料:细辛0.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解热镇痛,抑菌。
主治:风寒湿头痛;风湿痹痛。
来源:《本草通玄》。
细辛粥
组成:综辛3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细辛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2剂,连续2--3天。
功效: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牙痛,痰饮咳嗽,痰白清稀,鼻塞等。
提示:
1、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不宜选用;
2、历代中医认为,"辛不过钱",故临床使用时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大黄丸
组成:细辛、大黄、枳实、紫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每服1钱,重者2钱,再重3钱,淡姜汤送下,稍冷服之。
主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昏沉者。
来源:《痧胀玉衡》卷下。
细辛五味子汤
组成:北细辛(去苗)1两、半夏(洗7次)1两、甘草(炙)1两半、乌梅(去核)1两半、五味子3两、罂粟壳(去蒂盖)3两、桑白皮(炒)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水2盏半,加生姜10片,煎至1盏,用纱帛滤去滓,温服。留2服滓并作1服,再煎。
主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嗽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鼻塞清涕,头面脚膝时带虚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胁者。
来源:《局方》卷四(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菟丝细辛粥
材料: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时加白糖即可。
功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肾虚型: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经常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遗精早泄,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杜仲细辛酒
材料:杜仲半斤、丹参半斤、芎劳五两、桂心四两、细辛二两
功效:治疗突然腰痛。
用法:随多少饮服。
制法:上药切细,用酒一斗,浸五宿。
禁忌:忌生葱、生菜。
来源:唐·《外台秘要》、明·《普济方》
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
禁忌: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来源:《伤寒论(第30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独活细辛汤
组成: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
加减: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
来源:《症因脉治》卷一。
细辛附子狗肉汤
材料:狗肉150克、细辛6克、熟附子9克、熟地18克、八角、茴香6克
做法:
1、狗肉洗净、切块;细辛、熟附子、熟地、八角、茴香分别用清水洗净。
2、起油锅,下狗肉爆香,与其它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补肾助阳、化浊开窍
主治:老年耳聋属于肾阳不足、痰浊蒙窍者。症见听力减退,对语言的理解力亦日见下降,伴有神志呆滞,腰酸膝冷,夜尿清长,形体虚胖,舌胖淡,苔白浊,脉迟弱。
牛膝细辛酒
组成:牛膝一两、秦艽一两、天门冬(去心)一两、薏苡仁二两、独活一两、细辛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五加皮一两、桂心一两、丹参一两、杜仲(去粗皮)一两、酸枣仁一两、仙灵脾一两、晚蚕沙(微炒)二两。
制法:上药细锉,用生绢袋盛,好酒一斗五升,浸七日。
用法:每日不计时候温饮一小盏,常令有酒气为佳。
主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收、顽麻不仁、筋脉拘急、不能运动。
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吴萸细辛理中汤
组成:党参、白术、生姜各9克,细辛1.5克,吴茱萸、炮姜各6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益补肾气。适用于肾虚作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者。
当归细辛汤
组成:当归12g、桂枝(去皮)9g、芍药12g、细辛3g、炙甘草6g、木通6g、大枣9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症见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者;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者。
来源:《伤寒论》
细辛天麻鹿肉汤
材料:鹿肉120克、细辛3克、天麻24克、熟地30克、砂仁6克、生姜少许。
做法:
1、将鹿肉洗净,切块;砂仁洗净,打碎;天麻、熟地、生姜洗净。
2、把全部用料(除砂仁外)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加人砂仁,再煮半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细辛性味辛温,人肾经,长于止痛,兼能开窍,对于少阴(肾寒或肾虚)头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天麻性味甘平,熄风止痉,助细辛之止痛;熟地性味甘而微温,补肾滋阴,益精填髓,与细辛共用,有标本兼顾之效;鹿肉性昧甘温,善于补肾益精,肾精足,脑海得养则头痛可愈;生姜助天麻之祛风,并可调味。
男人脸上长黄褐斑怎么办
1、去斑面膜
将中药制成膏剂或者面膜,是药物直接广泛的作用于患部,从而加速药物吸收,抑制皮肤色素生成,是黄褐斑逐渐消退,疗效佳且见效快。此处推荐三个经典去斑面膜配方,用时加水调匀敷面即可:
①当归、白芨、白芷、白附子、红花、白僵蚕、细辛、白茯苓、山药、葛根、花粉、山慈菇、丹皮、白菊花、柿叶混合研成中药面膜粉。
②白芨、白芷、白附子、牵牛子、茯苓、僵蚕、珍珠粉混合研成中药面膜粉。
③生晒参、当归、白茯苓、白术、白芷、白附子、冬瓜仁、滑石混合研成中药面膜粉。
2、祛斑偏方
①活血消斑汤--当归、熟地黄、鸡血藤、丹参、赤芍、红花、川芎、甘草。
②逍遥地黄汤——山茱萸、怀山药、炒白术、熟地黄、泽泻、茯苓、牡丹皮、当归、白芍、柴胡、丹参、陈皮、泽兰。
③三豆逍遥汤——黑豆、绿豆、赤小豆、炒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甘草。
④猪肾薏苡仁粥猪肾1对,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净,与去皮切碎的山药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加调料调味分顿吃。
⑤白僵蚕和白牵牛等份,加入烊化的凡士林中,搅拌成膏状,每日外搽3次,可治疗黄褐斑。
⑥生熟地各15克,玄参、天花粉、知母、黄柏、炙龟板、茯苓、山栀、柴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⑦将桃仁等3味研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放沙锅内,加桃仁等3味中药细末和适量水,旺火煮沸,打入鸡蛋,改用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白糖调匀。每日1剂,早餐食用。20剂为1个疗程,间隔5日后可接着用下1个疗程。
生发茂发偏方六则
[方一]
何首乌240克,菟丝子、怀牛膝、枸杞子、茯苓各60克,补骨脂30克。本方为《七宝美髯丹》,每服1丸,日服2次,淡盐水或温开水送下,忌食辛辣,适用于毛发秃落,反复发作,此起彼伏,且伴筋骨无力,舌淡脉细者。
[方二]
羌活、木瓜、天麻、当归、白芍、菟丝子、熟地(酒蒸捣膏)、川芎各120克。共研细末,入地黄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克,每日2--3次,饭后温酒送服。
本方养血生发,祛风活络,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三]
细辛、防风(去芦头)、续断、川芎、皂荚各30克,柏叶60克,辛夷30克,白芷60克,桑寄生90克,泽兰、零陵香各75克,蔓荆子20克,竹叶、松叶各25克,乌麻油2500毫升。将药细切,用桑根白皮250克,以水2000毫升煎煮至500毫升,又取韭根汁200毫升相合,浸药1宿,以绵裹入于油中,微火煎,三上三下,候白芷色黄,去渣,以瓷器盛之。用之涂摩头发,日夜三两度,可生发长发。
[方四]
莲花须(阴干)、零陵香各3克,卷柏叶、白芷、川芎、防风各15克。将药细切,以绵裹,人生椒70粒,生麻油250克,浸于新瓶中,埋地下7日,取出涂发,治发落不生。
[方五]
零陵香、蔓荆子、附子各7.5克,川芎、白芷、秦椒各15克。将药细切,用绵裹,以生麻油250克,于瓷器内浸3周,涂发稀少处。
本方治头风发落不生,切记不可滴在脸上。
[方六]
干柏枝、秦椒、半夏各90克。将药细切,用水两碗,煎至半碗,人蜜少许,两煎一、二沸,每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1次。
本方祛风生发。
中药细辛的毒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细辛副作用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应机制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
【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毒反应:头痛、呕吐、胸闷、呼吸急促、躁动不安、颈项强直、毛发竖立、口渴、脉速、体温及血压升高、瞳孔散大、面色潮红、肌肉震颤、全身紧张,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转入痉挛状态,意识不清、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眼球突出、神志昏迷,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毒性成分:黄樟醚。
①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②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适合人群:
气虚多汗者慎服;热病及阴虚、血虚者禁服。
细辛食物相克:
细辛与藜芦、狼毒、山茱萸、黄芪相克,不宜与硝石、滑石同用。
细辛宜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曾青、枣根为使。恶狼毒、山茱萸、黄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芦。"
②《药性论》:"忌生菜。"
③《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④《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玉兰花能吃吗 吃玉兰花有什么好处
玉兰花性温,味辛,食用之后有驱散寒气的作用,适合受凉或者体质本身较为寒凉的人群食用。
玉兰花味辛,有通窍的作用,对于感冒导致的鼻塞等情况,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玉兰花中的芳香物质含量较高,对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因此食用玉兰花可以杀菌。
玉兰花性温、味辛,食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对于月经不调,宫寒导致的血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吃玉兰花有什么好处
祛寒
玉兰花性温,味辛,食用之后有驱散寒气的作用,适合受凉或者体质本身较为寒凉的人群食用。
通气
玉兰花味辛,有通窍的作用,对于感冒导致的鼻塞等情况,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杀菌
玉兰花中的芳香物质含量较高,对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因此食用玉兰花可以杀菌。
活血
玉兰花性温、味辛,食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对于月经不调,宫寒导致的血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细辛营养知识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和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细辛多年生草本,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沟阴湿而肥沃处。分布于东北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移栽者生长3至5年、直播者生长5至6年后采收。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至2千克捆成一把,放阴凉处阴干。
辽细辛全草常卷曲成团。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3至10厘米,直径2至4毫米,表面灰棕色,有环节,节间长2至3毫米。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至20厘米,直径约1毫米;灰黄色,质脆。叶基生,柄长,呈卵状心形或肾状心形,长4至9厘米,宽5至 13厘米。表面深绿色,偶见花,紫褐色,半球形,气芳香,叶辛辣,略有麻舌感。
细辛与辽细辛相似,但根茎细长,长5至15厘米,直径1至3毫米,节间长0.2至1厘米,叶片较薄,心形。气味较弱。
汉城细辛与细辛极相似。但叶背面毛较密告,叶柄有毛。
细辛补充信息:
细辛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细辛、蜜细辛,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细辛适合人群:
气虚多汗者慎服;热病及阴虚、血虚者禁服。
细辛食疗作用:
细辛味辛,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芳烈宣散
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牙痛、风寒温痹、痰饮咳喘、鼻塞鼻渊、风眼目翳、耳闭咽痛、口疮口臭。
当归乌鸡汤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养血
当归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中医认为:当归性温,味甘、辛,食用当归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因此,当归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乌鸡性平、味甘,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食用当归乌鸡汤,能补肾、补气、补血,有较强的滋补功效,适合气血不足、月经不调者食用。
中药细辛药理作用
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1.镇静、镇痛作用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驯服、自主活动减少;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并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细辛煎剂灌服也有镇痛作用。其较强的镇痛作用为其治疗头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2.解热作用细辛挥发油灌服对多种原因如温刺法、四氢β-萘胺、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也有明显的解热效果。还能降低正常大鼠的体温。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细辛挥发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如细辛对致炎剂角叉菜胶、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肤浮肿、由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料环和棉球肉芽增生。对去肾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
细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N-异丁基十二烷四烯酰胺和去甲乌药碱均可明显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脉鼠离体回肠收缩。细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说明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4.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β-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现知去甲乌药碱含于多种药性温热的中药内,如细辛、附子、吴茱萸等,其呈现的药理作用与中药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将其视为散寒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细辛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呈现平喘作用。离体实验证明,细辛挥发油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挥发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对脉鼠气管亦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细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剂静注,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6.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作用细辛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压的作用。离体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对兔、脉鼠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犬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细辛能提高其平均动脉压、左室压峰值和冠状血窦流量等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
细辛挥发油给麻醉犬、猫静脉注射,可见降压作用,但其煎剂却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其升压作用可能与去甲乌药碱有关。
7.抗菌、抗病毒作用细辛醇浸剂、挥发油等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煎剂对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对多种真菌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为黄樟醚。α-细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50%细辛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与1%普鲁卡因接近。挥发油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作用。50%细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治风寒的中药 细辛
用药部位:茎。
功效:辛温散寒,主治风寒引起的咳嗽、头痛、拘挛等症。
建议:该药不可和硝石、藜芦同用;因为味浓性烈,不可多用,少量细辛泡水喝可缓解病情。
中药细辛是什么
细辛,中药名。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长2~100px;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果近球状,直径约37.5px,棕黄色。花期4~5月。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等功效。常用于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细辛的副作用
不良反应
主要为中毒反应:头痛、呕吐、胸闷、呼吸急促、躁动不安、颈项强直、毛发竖立、口渴、脉速、体温及血压升高、瞳孔散大、面色潮红、肌肉震颤、全身紧张,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转入痉挛状态,意识不清、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眼球突出、神志昏迷,最后死于呼吸麻痹。
不良反应机制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
毒性成分:黄樟醚。表现:长时间喂饲,出现肝癌、肝肾脂肪变。
①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②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冷空气过敏鼻炎治疗 小偏方
1、将中药细辛,白芷,薄荷,防风,黄芪,白术各10克,煎沸5分钟,以蒸气熏鼻,或待水温合适后,用蘸有药汁的毛巾或纱布热敷面部和背部的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整个区敷域5-10分钟即可。
2、取1-2个晒干的红辣椒,用开水泡上十分钟,再用干净的棉签蘸水伸进鼻腔内涂抹,如此进行,坚持每日一次,一般而言,症状不是很严重的人,用此方法可以在一周内收到明显效果。
茯苓能去斑吗 敷茯苓面膜的注意事项
1.中药面膜由中药细粉混合而成,质地较粗散,敷面膜的时候要注意轻轻敷上脸,用力过大的话可能会对皮肤表面造成伤害。
2.敷面膜时间不宜过长。中药面膜水分较少,面膜干了应该立即清洗,以免造成皮肤缺水。
3.敏感肌肤不宜食用。有些人可能会对中药过敏,在敷中药面膜之前应该现在耳后根、手腕处测试皮肤是否过敏。如果敷了中药面膜,出现红肿、瘙痒、脱皮的症状,应立即清洗面膜,可用生理盐水或者矿泉水敷脸。
细辛脑片是中药或西药
药物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当然最能影响就是药物的成分,成分一般来会影响药物的种类,药物分中成药物、西成药物还有中西药物混合的复方制剂,不同的药物会有不一样的效果,那么细辛脑片是中药或西药?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西药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由于有效成分多为单一的或者少量的单体物质组成,成分明显、疗效确切,见效快。
细辛脑片为白色片。主要成份是α-细辛脑。细辛脑片功能主治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用法用量为口服,成人:一次60mg(一次2片),一日3次。儿童:按体重一日4-5mg/kg。分2-3次服用。
综上所述,细辛脑片是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