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会不会导致失明
青光眼会不会导致失明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诊治不当,会进行性加重,导致失明。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早期发现,有效治疗是可以控制的。阻止或推迟视神经的持续损伤,防止视野的进一步缺损,保存现有的视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维持最佳的视觉、生活质量。主要从两方面制订治疗方案,一是通过手术(激光)、药物降低眼 压;另一项是保护视神经,主要通过药物改善眼底循环以及直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
青光眼为什么会导致失明
眼科专家说青光眼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那么青光眼患者来什么会导致失明呢?专家说主要是有些患者不听医生的劝告,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的,另外有些类型的青光眼由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没有及时发现,一理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
①开角型青光眼及一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因为没有任何症状,病人不知道自己眼睛有病,一旦发现已是晚期或已失明。
②病人不听医生劝告,不信任医生,不愿做任何检查,将最好的治疗时机错过。
③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疾病满不在乎。有些人只是拼命工作,从不看病,直到感觉视野缩小,才到医院诊治。这时往往已是极晚期,一只眼白白丢掉。
④不能按时用药,有症状时就点药,没有症状时就不点药,从不测量眼压,也不知自己点药后眼压控制的怎样。不合理的用药耽误了治疗。
⑤对医生劝告听不进去。恐惧手术,对手术前的医生交待手术预后问题,不能正确对待,总怕手术后会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以上是青光眼导致失明的原因,希望引起患者的重视,专家说在做完青光眼手术治疗后,患者还要定期的观察,因为青光眼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通过检查可以更好的发现眼部的变化,以做及时的调整。
开角型青光眼有什么危害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使很多的人都没有引起注意,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就不会引起注意,这些种种的原因就导致开角型青光眼最终导致眼睛失明。
开角型青光眼的处理不正确,就会导致失明,我们来看一下,开角型青光眼导致失明的原因有哪些。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和谐,有很多的患者对医生不信任,而不及时的就诊,就会导致眼睛失明。还有就是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最佳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青光眼会使患者产生错误的理解,而导致眼睛失明。
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的好,但是很多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害怕做手术,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导致眼睛视力下降而引起失明,而且患者也会常常出现忽视饮食的嘱咐,没有对治疗进行合理的护理,导致严重的后果,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小毛病,这是很多的患者对开角型青光眼的理解,但是并不是这样,这种症状是致盲性很强的眼部疾病,治疗不当就会到时失明。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使很多的人都没有引起注意,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就不会引起注意,这些种种的原因就导致开角型青光眼最终导致眼睛失明,导致眼睛失明的原因都是因为大家对开角型青光眼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不及时的配合治疗,或者是在治疗的时候选择了不正确的方法,又或者是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很多的事项,就导致眼睛失明。
眼压高警惕青光眼
眼压,是指眼球的内容物对眼球壁形成的压力,即眼内压,一般为10—21毫米汞柱。眼压主要受眼内房水生成与排出动态平衡的影响。房水由睫状突分泌,经前房角流出眼外,进入血液循环。房水生成的增加以及排出的减少,都将引起眼压的异常升高。当眼压的升高幅度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最高水平时,就会造成视神经的萎缩和视野的缺损,最初是视野缩小,逐渐累及中心视力,最后可导致失明,这就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可以引起失明的眼病,为世界上第二大致盲性眼病。目前,全世界7000多万青光眼患者,其中10%的病人失明。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其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最终会导致失明。
青光眼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上一般把青光眼分为4大类:原发性青光眼(病因不明)、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或全身其他疾病引起)、先天性青光眼(眼球发育不良或异常所致)和混合性青光眼。按照房水排出通道房角解剖结构的差异,可以分为开角型(房角开放)和闭角型(房角关闭)青光眼。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的数量基本上相同。
青光眼的治疗存在什么误区
1、青光眼是老年病: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中青光眼的招,所以它不是老人的专属,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人群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等症状,就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
2、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青光眼引起的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不积极治疗会完全失明。
3、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青光眼之所以称为"隐形的杀手",就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
青光眼导致失明原因
①开角型青光眼及一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因为没有任何症状,病人不知道自己眼睛有病,一旦发现已是晚期或已失明。②病人不听医生劝告,不信任医生,不愿做任何检查,将最好的治疗时机错过。③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疾病满不在乎。有些人只是拼命工作,从不看病,直到感觉视野缩小,才到医院诊治。这时往往已是极晚期,一只眼白白丢掉。④不能按时用苭,有症状时就点苭,没有症状时就不点苭,从不测量眼压,也不知自己点苭后眼压控制的怎样。不合理的用苭耽误了治疗。⑤对医生劝告听不进去。恐惧手术,对手术前的医生交待手术预后问题,不能正确对待,总怕手术后会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⑥有些手术后的病人,因症状消失,便以为青光眼已完全治愈,而忽略追踪观察、定期监测,有些病人在术后不知不觉中失明。⑦有些病人手术后只注意观察眼压,而不检查视野是否有改变。有一部分病人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异常,如患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及全血浓度增高等。由于这些因素有相互作用,使视神经长期处于慢性供血不足状态,从而造成视野进行性缩小,以致失明。
哪些眼科疾病会导致眼盲呢
白:白内障,及早手术
白色是指白内障。这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80岁后,每个人都会受其困扰。人眼中有个类似照相机镜头的透明结构叫“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老化、混浊,形成白内障,早期会影响患者视力,晚期可能会导致失明。
目前,白内障依然是让国人失明的头号凶手。但幸运的是,这个病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白内障手术一般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通过一个很小的切口,采用超声波激光击碎摘除晶体,再以人造晶状体替换浑浊晶状体。手术在5~10分钟内完成,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第二天视力就能恢复正常。
因此白内障不应该成为现在人们恐惧和担心的疾病,发现之后及时治疗即可。更不要因为担心手术,而轻信一些所谓的眼药水、口服药等,通过临床观察,它们的作用并不可靠。很多人花了不少钱买药,但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长期使用眼药水弊多利少,其中的防腐剂还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
红:血糖波动,眼底遭殃
红色指的是眼睛里的血管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静脉阻塞会导致眼底出血。糖尿病也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和眼底出血。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早期的干预和治疗,最后会导致失明。
得了糖尿病,控制体重、控制饮食的道理,患者都很了解,但糖尿病会致盲,很多人并不知道,因此失去了早检查、早治疗的最佳时机。据统计,中国每10个人就有1个糖尿病,而得了糖尿病10年后,超过一半的人会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
因此糖友在关注身体大器官(心脑肾)安全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眼睛。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做一次眼睛的全面检查。一旦发现有眼底病变指征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预防和干预。努力做到,得了糖尿病要控制,不让它发生眼部并发症;发生了眼部并发症,不让它进入严重期;如果进入了严重的并发症时期,也要积极寻求治疗,不让它走向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了一定的时候,通过激光、药物不能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手术了。但是这个手术跟白内障手术不一样,不能完全恢复视功能,但是也可以阻止疾病进展,让病人保存一定的视功能。
蓝:不疼不痒,偷走视力
蓝色是指青光眼。它是一种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并可能随时导致失明的致盲性疾病。急性青光眼发作时,可在24~48小时导致失明,有的人吵架生气,大哭一场后“哭瞎了眼”就是急性青光眼导致的。
但目前在我国,急性青光眼患者已经越来越少,70%~80%的青光眼患者是慢性。慢性青光眼不疼不痒,患者没有太明显的感觉,视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因此它也被称为视力的“小偷”。但慢性青光眼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出现以下情况要格外引起重视:看电视时,你觉得电视的色彩不再绚丽,但其他人并未觉得有何变化;原来是远视眼,50岁后觉得在黄昏的时候会眼胀、头痛,睡一觉就好些了;走路时不是撞板凳,就是撞桌子,视野可能已经受到影响。有这些症状的人,最好去医院查下眼底。
最后,家族中如果有青光眼患者,应该引起高度关注。青光眼就像一辆没有倒档的汽车,一旦失明不可逆转。所幸这辆车有刹车,如果及早检查,眼内压得到控制后通过手术,能让青光眼的发展停下来,就可以及早踩住刹车,让眼睛继续保有光明。
紫:高度近视,要当病治
目前,我国近视眼人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高度近视患者超过1300万。
患了近视,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一旦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导致眼轴拉长,形成眼睛的病理性损伤时,就会出现葡萄肿(紫色)。主要表现为眼睛后部巩膜的隆起致使白眼珠变薄,导致眼睛内的紫色组织渗出。
27.5%的高度近视最终会失明。因此,高度近视要当病治。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生活中,近视眼患者要做好对自己的管理,控制阅读和用眼时间,不要躺着玩手机,眼睛觉得酸胀时,休息片刻。另外,做过近视眼激光手术的人,更要注意用眼习惯,他们的眼球壁已经变薄,如果过度用眼会导致眼内的组织扩张,发生视网膜变性、脱离或是眼底新生血管出血,导致失明。
黄:黄斑变性,视野变形
黄色就是我们常说的黄斑变性。此病通常是高龄衰老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看东西扭曲变形,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导致失明。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6.5,80岁以上为1/4。
老年人可以时常检测一下自己的视力,找一张白纸,上面画好规整的方格,看看方格是否扭曲变形,一旦发现方格有扭曲、变形、不完整等情况,须及时就医。
由于黄斑变性发病2个月后发展为失明的可能性很大。因此50岁以上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每年都要查一次眼底,以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目前针对黄斑变性有一种很好的复明治疗,通过一种注射性的手术,将药物打到眼睛里,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很多人误以为在眼睛里扎针打药很危险,换了很多家医院最终错过了治疗的最佳阶段。
常盯着电脑易得青光眼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无时无刻都盯着屏幕:上班时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空闲时一直盯着平板屏幕;睡觉前一直盯着手机屏幕……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患上青光眼能治好吗?近视的人更容易患病吗?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听听权威眼科医生的建议吧!
1、什么是青光眼,患上青光眼可以治愈吗?
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眼睛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科疾病。其中病理性眼压升高包含高于正常人群统计学的高眼压,部分特殊人群正常统计学眼压水平也可能出现视神经萎缩。
患上青光眼可以说无法治愈,只能很好的控制。大部分人群接受正规医生的治疗可以保证有生之年具有满足日常生活的视力,一些人群错过治疗时机或者没有正规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2、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吗?
有科学研究发现,高度近视和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具有相同的病变基因,也有统计研究发现,高度近视人群发生青光眼的几率高于正常人群数倍。因此,可以理解为近视的人更容易患上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分类中的一种,比较隐匿,临床症状发现较晚,建议40岁以上的近视人群定期进行体检排查。
3、看电脑超过9小时容易患青光眼,是真的吗?
看电脑超9个小时易患青光眼,这只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年老、远视眼、浅前房、小眼球的人群,长期看电脑,可能会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并不是所有近视人群都会出现青光眼,不过连续使用电脑这么长时间,可能也会诱发干眼症及视疲劳问题,建议不要这样做。
4、患上青光眼会导致失明吗?
很多有人会有这样的误区,得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很多青光眼患者坚持遵医嘱、定期随访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维持了终生有视力的生活。但是一旦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导致视神经持续受压,就完全有可能导致失明。因此患上青光眼,失不失明的决定权在患者手中。
5、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防治青光眼?
说到防治青光眼,应该分类说明。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先天性、原发闭角型、原发开角型、混合型四种类型。
先天性和闭角型相对好防治,先天性通过儿童眼睛健康体检即可发现角膜增大、流泪等症状,一旦确诊应该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激光很好的控制,中晚期根据眼压需要需施行手术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人群则需要在40岁以后每年进行眼健康筛查,才能实现青光眼早发现、早预防、早预防。
青光眼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认为青光眼是老年病。在很多患者中,确实老年人所占有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他人群出现青光眼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它绝对不是老人的专属,仅仅因为年龄的增加,这种疾病发病率会更加。而且糖尿病也是导致其高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中这类疾病的人是非常多的。
误区二: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因患青光眼导致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所以其导致失明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后期没有配合进行积极的治疗话,那么失明是会出现的。
误区三:等到症状严重再去看医生。青光眼其实是健康的“隐形的杀手”,是因为其症状时常是不明显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症状的,所以也就容易造成大家忽视了。所以一定要多去观察自己的变化,多去总结,这样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早检查,对于后期治疗也是有积极作用的。最好是可以定期对眼部视力进行检查的好。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问: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我国由于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的患者占16%,达80多万人,导致单眼失明的患者占17%,那么青光眼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会导致失明?
孙乃学:青光眼导致的失明是不可逆的,如图,眼球剖面图,包括:睫状体、红膜、角膜、前房、前 房角、后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眼球内容物对球壁的压力叫做眼内压或眼压,房水不断的生成,经循环从房角排出,形成动态平衡,如果排出障碍,眼内压就会升高,压迫视神经乳头,外界看到的图像通过视神经传导大脑,当其受压、萎缩后,就会导致失明。如图,正常房水循环示意图,房水从后房经瞳孔到前房,循环后通过房角排出,如果房角的正常排出道不通畅,就会导致眼压升高,正常的眼压为11-21毫米汞柱。如图,闭角型青光眼房水循环障碍图,房水从后房形成后,由于瞳孔处循环过程中发生障碍,从而向前推压红膜,引起房角的关闭、房水引流不畅,导致眼压的升高。如图,开角型青光眼房水循环障碍图,房水从后房经瞳孔到前房,房角是开放的,但由于引流系统的异常,引起房水不能正常排出,导致眼压的升高。
佘华宁:还有继发性和先天性的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不太典型,而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则比较典型,青光眼的基本类型: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闭角型分为急性闭角型和慢性闭角型;先天性青光眼分为婴幼儿型、青少年型、伴有其它先天异常。
问:患青光眼后病人有哪些症状?
孙乃学:不同类型青光眼病人的症状也不同,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就比较急,但也有一部分青光眼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待病情发展到晚期时会出现视野缺损,视功能障碍包括视野缺损。
问:下面让我们来听听患者的话:
这病刚发时眼睛看东西不清楚,看灯光时也是模糊的、有红圈圈、头痛、恶心、眼睛流泪,到这来看医生说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问:视野是什么呢?
孙乃学:视野是看目标的空间范围,也就是余光,青光眼患者的视野非常小,晚期患者只能看到一个目标点,也就是管状视野,严重影响了生活,如图。目前认为视力低于0.05就属于盲,视野半径小于10度也属于盲。
问:继发性青光眼是怎么回事?
佘华宁:由于其它眼病引发的青光眼就是继发性青光眼,如色素膜炎,炎症引发的大量渗出物堵塞了房角,引起房角粘连、红膜后粘连,这样房水的循环就发生了障碍,导致眼压升高。
问:先天性青光眼是怎么回事?
佘华宁:房角发育异常引起的青光眼就是先天性青光眼。
问: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小患儿家长的话:
患儿母亲:孩子刚生下来时眼珠子特别大、黑眼球多、怕光、总低着头不敢看人,我以为是害羞,抱出去以后人家都说这个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我这心里头也觉得有点毛病,就找我们当地医院的大夫去看了,大夫说长长就好了。
孙乃学:这个孩子就是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他的角膜直径大于12毫米。
问:是不是眼压升高就一定是青光眼?
佘华宁:高眼压是发生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也不是高眼压就一定会发生青光眼,也可能是高眼压症,但有10%的高眼压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青光眼,而且还有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正常的眼压应该是不损伤视神经的。
问:烟台王女士 眼睛胀痛,有往外拱的感觉,看不清东西,是青光眼吗?
佘华宁:可能是青光眼,建议测一下眼压,也可以自己摸摸,正常的眼压应该与鼻尖的软硬度差不多,如果眼压与额头硬度差不多,就说明眼压高,如果眼压与面颊软度差不多,就说明眼压低。
问:哈尔滨宋先生 眼睛发胀,看东西发花,请问是青光眼吗?
孙乃学: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眼底、测测眼压。
问:山西马女士 儿子20岁,诊断为青光眼,右眼已失明,我们家没这种病,儿子为什么会得?另一只眼睛将来会看不到吗?
佘华宁:这属于发育性青光眼,只有10%的家族史,他已经有一只眼睛失明了,建议应注意保护另一只眼睛,应该定期到医院测眼压、查眼底。
问:哪些因素会诱发青光眼?
佘华宁:青光眼的危险因素:高眼压;进行性近视、远视;青光眼家族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眼外伤;糖尿病(青光眼发生率为12.6%)。
问:治疗青光眼是吃药好还是点药好?
佘华宁: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降低眼压,控制青光眼病情的发展,药物有眼药水、口服药和静脉注射药物,应该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就应该用点药脾露卡露品,口服药醋氮酰氨,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可以用β受体阻滞剂的眼药水,如塞玛酰氨等,注意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青光眼的用药时间一般都较长,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青光眼的治疗三大误区
1、青光眼是老年病: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中青光眼的招,所以它不是老人的专属,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人群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就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
2、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青光眼引起的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不积极治疗会完全失明。
3、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青光眼之所以称为"隐形的杀手",就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