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急惊风迅速进行物理降温是首要的措施

小儿急惊风迅速进行物理降温是首要的措施

急惊风的现场急救措施以迅速进行物理降温为第一。对于急惊风而言,只要把体温降了下来,控制在39摄氏度以下,绝大多数患儿都不再发生抽搐(个别小儿体温在38摄氏度左右仍有可能发生抽搐,那是与小孩个体的因素如缺钙等有关)。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例如:用冷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放置在枕后、颈部两侧(如没有现成的冰袋,可用塑料薄膜袋装碎冰或冰棍来代替);用30~40摄氏度的温水擦身至皮肤微红;用40%左右的酒精擦身,尤其是腹股沟、腋下、腘窝、手心、脚心等部位;把患儿放在空气流通、新鲜的地方,必要时可用扇子或用电风扇在周围吹,以加速空气流通,达到降温的目的。

服药、打针、补液、灌肠等药物降温的办法,对现场急救来说并非上策。一来现场一般难以找到现成的药物和设备;二来在没有确诊之前应用药物降温有可能掩盖病情,影响正确诊断;三来药物有可能带来其他副作用;四来大部分急惊风能被物理降温所控制。因此,急惊风的现场急救还是迅速进行物理降温为好。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一次高热惊厥超过15分钟,大脑细胞将发生水肿,需要脱水和吸氧治疗。如能及时应用物理降温,可以有效地防止大脑细胞受损伤,避免给孩子留下后遗症。

在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应注意:①家人要保持镇静,切勿大呼小叫,也不要试图大声呼唤孩子的名字来叫醒他;②应让小孩安静平卧在较凉爽通风的地方,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内分泌物或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内,并小心照管,防止抽搐发作时碰伤、坠床、咬伤舌头(可用小毛巾卷实成条放置于上下大牙之间);③用拇指甲按压小儿鼻唇沟中部上方的人中穴,有可能止住抽搐;④在送往医院过程中要继续做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应做人工呼吸。

退热贴的使用误区

1、退热贴无法解决所有发烧的根本病因,只能够起到物理降温作用,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烧应及时就医。

2、幼儿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高烧对孩子大脑发育不利,一但发现孩子发烧就一定要立刻使用物理降温制剂“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然后迅速就医以除发烧根源。

3、退热贴是防止发烧伤害大脑细胞的辅助物理降温制剂,它并不能用于治疗造成发烧的所有疾病,消费者一定要将辅助与治疗两者概念区别开。

4、退热贴的物理特性决定其降温效果良好但过程缓慢,整个降温过程将会持续15分钟~4个小时不等,消费者需要对市场上过分宣传1分钟降温或者15秒降温的退热贴持谨慎态度,以免降温过快冻伤宝宝。

婴儿急疹怎么处理

婴儿急疹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关于婴儿急疹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一般认为,正确护理的意义大于药物治疗。

大部分书籍认为,婴儿急疹不需要治疗。医生一般也是建议如果其他症状不明显,那就先进行物理降温。但如果宝宝的发热情况确实比较严重,爸爸妈妈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防宝宝发生高热惊厥。爸爸妈妈可以尝试给宝宝服用退热药物如小儿美林、泰诺、百服宁等药物,或者也可以给宝宝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小儿清解液等。

当然,高热惊厥一般没有后遗症,不会给宝宝造成什么根本性损伤,所以妈妈们若遇到宝宝惊厥的问题,也不必太慌张。

小儿急惊风小儿推拿 小儿急惊风主证

高热。体温往往在39°c以上,面红唇赤,气急鼻煽,烦躁不安,啼无涕泪,继而出现神志昏迷,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脊背强直,四肢抽搐,颤动等候。因食物积滞而引起者,可兼见脘腹胀满,便秘,苔厚腻之症;若因痰湿内阻者,可兼有喉中痰声漉漉,咳吐不利,呼吸急促,苔白腻等症。

中暑该怎样急救

夏季的高温是非常难熬的,如果一个人的承受能力较差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中暑的现象,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 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 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专家指出,一般急救分为如下三步: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 当体温降至,以下时 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2.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中暑急救措施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3.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 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 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小儿高热惊厥什么时候能好

1预防感冒等容易出现发热的常见病。天气变化,及时为宝宝增减衣服;按计划进行疫苗的接种;不要过多的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毕竟宝宝年龄小,抵抗力相对比较低下;多饮水,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宝宝的体制。

2一旦出现发热,监测体温的变化,采取降温措施。首先进行物理降温,(年龄小的儿童肝肾功能差,对于药物代谢作用也差,因此,尽可能的先考虑物理降温。)可以给宝宝多饮水、温水擦浴;如果物理降温的效果不好,温度降不下来,必要时可给予常用的小儿退热药降温。

3一旦患儿发作,出现惊厥表现,家长应注意:不要随意搬动患儿,不要大声呼叫或摇晃,避免刺激患儿,因为此时的患儿处于神经高度兴奋状态。没有急救药物可以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缓解症状。

物理降温适用于什么情况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研究表明,传统的物理降温包括冰敷(冷湿敷)或酒精擦浴不能降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使身体降温是无效的。显然,这样做违反了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正常发挥。专家们指出,当机体对某一种感染起反应时,下丘脑使体温高于正常水平,在一个较高的体温状态下,机体的防御系统抵抗感染并与之斗争。在此状态下,物理降温多是无效的。既使物理降温暂时有效,但因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仍保持在高热水平,故在暂时降温后会引起全身多种不适。如冰敷(冷湿敷)所致寒冷刺激可引起畏寒和浑身颤抖,加重低氧血症和原发病(如肺炎等);65岁以上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衰减,特别是身患多种疾病者,机体抵抗力弱,不宜进行物理降温。此外,老年人皮下毛细血管丰富,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反复使用酒精擦浴还可经人体皮肤吸收产生中毒症状。

临床上,对于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测量腋温在39℃以上)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目前主张首选药物降温,因为只有应用退热药物来降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达到降温目的,才是符合热调节生理机制的有效降温措施。而物理降温不宜使用。专家们推荐扑热息痛(代表药是泰诺林口服液)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首选药物,其次是布洛芬(代表药是美林口服液)等药物。然而,物理降温(首选温水浴)只在以下两种情况使用:

(1)各种原因引起的超高热(>41℃)时,退热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无效的。采取物理措施迅速可降低体温1~2℃,但酒精擦浴仍不宜使用。此时先做物理降温可防治超高热造成的人体大脑的损害,为去医院争取时间;

(2)严重中暑。此时洗温水澡有助于退烧。

新生儿惊厥的预防措施

小儿出现新生儿惊厥时,家长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抓紧时间采取措施,首先让孩子平卧在床上,防止摔伤,头向一侧歪,防止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发生窒息,头略向后仰,颈部略垫高,这样可以防止舌根后倒,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用纱布或布条缠裹勺柄或一双筷子垫在牙齿之间防止将舌咬伤。如牙关紧闭,不可用力去撬,防止损伤牙齿。还可用手掐人中及合谷穴,当然用针刺效果会更好。

抽风同时伴有高热的新生儿惊厥者,应积极降温,如用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水稀释后,作酒精擦浴或头部放置冰袋,迅速降温后可使抽风停止。当然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是在家的权宜之计,最终还须急送医院。在送往医院路程中,应密切观察病儿,不可将病儿严密包裹在被子里,以至孩子发生窒息都未被发现。到医院后,由医生检查确定抽风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是根本办法。如缺钙应补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另外口服、肌肉、静脉注射镇静止惊药是控制抽风再发作的有效措施,采取那种药物,用那种方法应由医生决定。

相关推荐

宝宝中暑发烧怎么退烧 物理降温

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具体做法:宝宝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白酒兑水擦拭额头、腋窝、四肢,或给宝宝洗温水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宝宝发烧后出疹子怎么办

让宝宝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给孩子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 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或50%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适当使用抗病毒药:宝宝退热后开始出现皮疹时,适当服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另外,中药对本病治疗有较好效果。初起发热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出疹后服用一些解毒透疹类药物,帮助体内病菌毒素的排泄。 高热时及

外劳宫的功效与作用

外劳宫具有舒筋活络、和中理气的功效,对于手背红肿、手指麻木、五指不能屈伸、落枕及颈椎综合征等运动系统疾病,腹泻、便溏、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小儿急惊风、慢惊风、小儿消化不良等儿科疾病,通过对外劳宫的按摩刺激,使身体不适能起到一定的缓解和改善作用。

宝宝高烧惊厥

急救措施 首先,妈妈们要保持冷静,应迅速把宝宝抱到床上平躺,解开宝宝的衣扣,裤带等,采用物理降温。妈妈可用冷毛巾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可以帮助降温。 用手指掐人中穴,将宝宝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宝宝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宝宝咬伤舌头并保持通气。 宝宝惊厥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在进行家庭护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治疗,注射镇静和退烧针控制抽风,否则易引起脑缺氧,造成脑水肿,影响智力发展,甚至死亡。 在惊厥时,要避免宝宝从床上摔下,要做好保护。为了

小孩发烧身上起红点怎么办

宝宝发烧后身上起红点幼儿急疹的症状,幼儿急疹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也叫烧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本病特点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 小孩发烧持续不退的常用的降温措施有: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药物降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

小孩发烧发生抽搐怎么办

①止惊:止惊药物首选作用迅速的安定。地西泮脂溶性高,易进入脑组织,注射后1~3分钟即可生效,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15~20分钟),必要时15~20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或选10 %水合氯醛灌肠。在给予安定的同时或随后,此外还可应用作用时间较长的苯巴比妥维持止惊效果。 对典型热性惊厥患儿一般只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对于发作频繁者也可短程预防治疗,仅少数复杂性热性惊厥可考虑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长程预防治疗。但关于热性惊厥的预防目前并未达成共识。 ②退热:热性惊厥为引起小儿惊厥的最常见病因,应注意设法迅速降温。①药物降

宝宝发烧护理事项

宜保持家居空气流通。众所周知,散热,主要通过对流、传导和蒸发三种机制,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散热降温。 宜多饮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若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以防感冒。 宜选用适当的退热措施物理降温利用物理学散热的对流、传导、蒸发等原理的退热方法,安全、简便而可靠,首选的退热措施。譬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利用对流原理的一种方法,所有家庭都可采用。那种发热时不能开窗,不能吹风扇的看法错误

惊厥该如何治疗

惊厥急诊症状,必须立即紧急处理。惊厥发作时,患儿应取侧半卧位,松解衣领,指压人中,轻扶肢体,避免关节损伤和摔倒。可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惊厥停止后,喉头分泌物多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并立即短时间给氧。惊厥后出现呼吸困难或暂停时,应做人工呼吸。 ①止惊:止惊药物首选作用迅速的安定。地西泮脂溶性高,易进入脑组织,注射后1~3分钟即可生效,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15~20分钟),必要时 15~20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或选10 %水合氯醛灌肠。在给予安定的同时或随后,此外还可应用作用时间较

发烧38.5度时怎样进行物理降温

高烧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就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肤时,不仅可刺激高烧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具体方法:将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湿,拧至半干轻轻擦拭患者的颈部、胸部、腋下、四肢、手脚心。擦浴用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大面积地使用高浓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肤,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方法和步骤 1、喝温开水,应对发烧,最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喝水。而喝水不适合喝冷水。有一定

新生儿发热怎么办 物理降温

新生儿发热比较常用的方法物理降温,如在头部枕冰袋。当新生儿体温高于39摄氏度,可以使用温水浴或温水擦浴,最佳水温为33~35摄氏度,擦浴部位和顺序为额头、四肢、腹股沟和腋下,严禁使用酒精对新生儿进行物理降温,防止降温速度过快而造成其他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