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哗哗响拉出来是水 第3招:按摩法
肚子哗哗响拉出来是水 第3招:按摩法
利用按摩穴位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拉肚子的症状,起到止泻的效果,如:
用四指或全掌摩于患者整个腹部,约3~ 5分钟。
拇指自中脘穴向两旁斜下方即肋弓边缘分推50~ 100次。
拇指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动患者天枢穴50~ 100次。
按摩者用拇指按揉患者足三里穴约50~ 100次。
按摩者拇指指端在患者大鱼际中点揉手掌大鱼际平面50~100次。
按摩者拇指在患者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直推,来回推50~100次。
月经期间拉肚子怎么办
月经期间拉肚子怎么办?
一、食疗法:推荐当归白芍饮
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脾和肾虚弱者,腹痛的原因则在于肝实,白芍可以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可以一举解决腹痛腹泻肝实的问题,同时还有调经的功效。
做法:把5克当归和3克白芍,3克绿茶一起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至味道渗出,冲出来的汁水趁热喝可以缓解拉肚子产生的腹痛,如果觉得当归和白芍很难泡开,也可以放在火上加热,时间自己掌握就可以啦。要注意的是,未饮完的茶最好不要隔夜饮用。
二、按摩法:养生穴摩腹
功效:摩腹可以促进肠的蠕动,从而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缓解腹痛。
做法:将双手搓热后,手掌叠放于腹部,稍用力下按,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动,范围由小至大,称为摩腹。双掌位于侧腹部时,压于下的一只手的手指部用力回拉,压在上的另外一只手的掌根部用力回推,当摩动到另外一侧腹部时,原来压于上的手换到下面,用手指回拉,原来压于下的手换到上面,用掌根回推,如此反复推摩,可以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拉肚子拉水止泻小妙招 自我按摩法
通过掌摩腹部可以疏通经气、温经散寒、促进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具体方法为:
用一手掌平贴于上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2—3分钟。在腹部用摩法充分按摩后,再以单手掌心着力于神阙穴,旋转按揉,持续2—3分钟即可。
肚子哗哗响拉出来是水 第1招:首要是补水
临床上面对患者拉肚子现象,首要的是做好补水工作,因为拉肚子会让患者流失体内的水分,导致患者发生脱水、电解质流失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喝温开水缓解缺水的状况。
另外还可以通过补液补充水分,补液一般采用氯化钠、氯化钾和葡萄糖、枸橼酸钠。也可以喝胡萝卜汁、西瓜汁或者苹果汁,补充水分的同时还有其他维生素等营养补充。
症状比较轻的腹泻是不需要服用药物的,一般在两天内可以缓解甚至自行恢复。如果强行阻止拉肚子,会不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所以发生急性腹泻的时候,不鼓励第一时间止泻,让它排出比较好,然后再做到饮食减量,适当补充能量,吃易消化的食物。
宝宝肚子响拉肚子怎么办
4个月宝宝还是主要以母乳喂养为主,母乳喂养的宝宝正常每天正常每天大便次数会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为黄绿色糊便。而宝宝拉肚子则是指粪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变质而言。
4个月宝宝还是主要以母乳喂养为主,但是有的时候妈妈也会给4个月大的宝宝添加辅食,因此父母在4个月宝宝拉肚子的时候,要及时找出导致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导致4个月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有:
1、母乳性腹泻:母乳喂养引起腹泻,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较高,该物质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而产生稀便。引起母乳性腹泻也可能是小儿对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乳糖酶。出现母乳性腹泻的时候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婴儿机体会逐渐适应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会逐渐发育成熟,酶活性增加,就能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随着增加辅食逐渐好转。
2、喂养不当: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3、腹部受凉: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4、细菌感染:父母还要考虑4个月宝宝拉肚子是否是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
拉肚子按摩哪里
拉肚子按摩穴位推荐
天枢穴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下痢穴
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便意就会立即消失。出现严重腹泻的时候,刺激这个穴位,症状也会减轻。正坐或者仰卧、翘脚的姿势,这个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向里2厘米的地方。
大横穴
取仰卧位,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的大横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点揉大横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居脐旁,具有通调肠俯,健脾和胃,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腹泻,腹胀,腹痛,痢疾,便秘,小腹痛等症。
婴儿肚子响怎么办 热敷按摩腹部
宝宝肚子响、胀气难受时,家长可为宝宝做热敷,将热毛巾敷在宝宝腹部10分钟,然后搓热手掌,轻轻地呈顺时针方向为宝宝按摩小肚子,一方面促进肠蠕动、缓解腹胀,另一方面可以安抚宝宝情绪转移注意力。
拉肚子按摩哪里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便意就会立即消失。出现严重腹泻的时候,刺激这个穴位,症状也会减轻。正坐或者仰卧、翘脚的姿势,这个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向里2厘米的地方。
肚子蛔虫拉出来
蛔虫症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说优质的驱虫药疗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说蛔虫卵经过许多途径都能进入人的肠道,例如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因此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杜绝蛔虫病,如消灭苍蝇、蟑螂,做好粪便的管理、水源管理和食物管理,教育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
饭前便后坚持洗手,常剪指甲,不吮手指,生吃瓜果 蔬菜要洗净,或用消毒液浸泡。如能认真做到这些,就不会再感染蛔虫卵。
宝宝拉肚子怎样按摩 宝宝拉肚子是顺时针按摩还是逆时针按摩
一般来说,逆时针可以止泻,顺时针按摩肚子有消食通便的作用。宝宝拉肚子自然需要逆时针按摩。
具体方法:
家长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宝宝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
宝宝拉肚子怎样按摩 宝宝拉肚子的按摩方法
家长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家长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家长用掌根或中指端由轻到重揉宝宝的肚脐部位,每次3-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怀抱,用一手拿着宝宝的手,使宝宝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宝宝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摩宝宝的拇指螺纹处,至少推摩100圈。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爸爸或妈妈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帮助宝宝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