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起居养生 保持愉悦心情
冬至节气起居养生 保持愉悦心情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什么是冬至
根据文献记载,冬至节气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远早于其他节气,所以,冬至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节气,冬至的确立是古人根据天象、物候、阳气状态确立的节气。
《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
冬至节气起居养生 护阳气
古代养生修炼十分重视阳气初生的冬至节气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女人怀孕一样,应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作用。因此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立冬算不算冬天 立冬多久后开始冷
大部分地区要冬至后才开始变冷。
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节气起,开始进入“三九天”,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后。
哺乳期怎么减肥快 保持愉悦心情
妈妈们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体重问题,只要有减肥的毅力和恒心。同时也要多喝水,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时常给腿部按摩。
雨水节气是几九 过了几九就暖和了
过了九九后就暖和了。
数九寒天,又称为九九寒天,指的是全年中温度最冷的一段时期,大致范围是从冬至节气起,到了春分节气,出了数九,温度就会回升,进入到温暖的春季气候中,再过一个月就是立夏了,温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冬季如何注意养生 保持心情愉悦
寒冷的冬天应该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太阳出来再起床,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对人体非常有益。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人的心情好,免疫力都会提高。所以,要时常保持自己心情愉悦。
冬至和立冬哪个是冬天的开始 立冬冷还是冬至冷
冬至冷。
从时间上来看,立冬是在11月份,冬至已经进入12月底了,此时正处于冬季逐渐变冷的时候,以冬至后开始“数九”,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节气起,就开始进入“三九天”,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气温骤降,天气寒冷,所以冬至比立冬要冷的多。
夏季养生保健原则
一、夏季养生之饮食防火
高温的天气,会导致人们烦躁上火,失眠等一系列的症状,夏季的暑热又容易给身体产生内热,“防火”成为了夏季养生首要原则。
盛夏,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在中医上,能清暑热降火的药材有:薄荷、荷叶、金银花、菊花、连翘等。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可以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这药粥具有健胃和消暑的作用。平时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这可提供维生素的补充。最好多吃一些瓜类食品,包括西瓜、香瓜、西兰瓜、黄瓜、冬瓜等。
二、 夏季养生之起居静养
夏季养阳贵在养心,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也认为“夏气和心气是相通”,所以养生要“静养”,比如:早睡早起,避免大汗淋漓。汗液流多了,易伤阳。
天气转热后,容易出现情绪烦躁、心神不宁、睡眠不好等,人的心神也很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要如何避免出现心神不宁呢?首先,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保持愉快的情绪;其次,切忌暴喜伤心,要保持神清气和的状态。
中医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所以夏季起居养生方面要保持身心愉悦、心情畅达,防止心火过旺而引起疾病。
三、夏季养生之运动忌立即吃冷饮
夏季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了,很多人喜欢在运动后立即吃冷饮及冰饮料之类的,觉得这样很“爽”,很解渴。其实这样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运动过后如果立即吃冷饮之类的话,对身体的肝脏及肺部的危害较大。气血沸腾,肺、肝脏等功能处于活跃状态,而马上受凉之后,也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冬至养生牢记5点冬日暖洋洋
1.冬至养生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3.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4.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5.食补要吃温性食物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