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癌的扩散转移
酒精肝癌的扩散转移
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癌细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血行转移至全身各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2.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淋巴转移仅占转移总数的12.6%。
3.种植转移:偶尔发生,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4.直接浸润:肝癌一般较少发生邻近脏器的直接浸润,但偶尔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组织器官,如膈、胃、结肠、网膜等。
5.转移患者手术意义不大,如果担心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会使病人本来虚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皮肤癌出现扩散后的病症严重吗 治疗难度加大
一般皮肤癌若果发现和治疗较早的话,一般来说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治疗困难性小。
但是如果发生了皮肤癌扩散转移之后,单纯的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已经很根除癌细胞,治疗难度非常大,需要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并且治疗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乳腺癌扩散后还有救治的方法吗
另外乳腺癌癌细胞还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扩散转移,如肺转移、肝转移、骨转移等,对乳腺癌患者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乳腺癌的治愈率。
那么乳腺癌扩散了该如何治疗?专家介绍,常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扩散转移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没有太大疗效。
常规的手术、放化疗以尽量切除癌细胞为主,完全放弃了患者免疫力提高的问题。这是因为手术以直接切除肿瘤为主,创伤性极大,对患者免疫力造成一个很大的影响,另外术后辅助放化疗也只是对术后残余癌细胞的机械性杀伤,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扫清癌细胞,对患者免疫力无疑是个巨大的损伤,极易造成过度治疗现象。
自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重新定义为一种可控可治愈的慢性疾病以来,对于癌症的治疗追求的往往是改善癌症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最大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自体细胞免疫治疗基于患者的这一考虑,不仅能有效防止肿瘤复发转移,还能修复和重建癌症患者受损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能力,延长患者生存期。
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后急速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采取癌症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尤其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从而获取更长的生存时间。癌症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以现代技术手段激发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新型绿色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患者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临床应用国际最新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在体外进行培养诱导后回输回患者体内,不仅可以高效的杀灭肿瘤细胞,还能激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使患者免疫系统发挥正常作用以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并启动免疫机制防止肿瘤细胞复发转移。
膀胱癌扩散转移的5类常见表现
1、血尿80%的膀胱癌患者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且常为间歇无痛性,出血量多少不一,血尿严重时可出现血块,当血尿缓解后易给患者造成疾病好转或治愈的错觉而贻误治疗,出血量多少与肿瘤大小、数目、恶性程度不成比例。
2、膀胱刺激症状 超过20%的晚期膀胱癌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常因肿瘤坏死、溃疡或并发感染所致,往往提示广泛原位癌或膀胱壁浸润,预后不良。
3、排尿困难 有时尿内混有胬肉样坏死组织排出,三角区及膀胱颈部肿瘤科梗阻膀胱出口,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部分患者可发生肾积水、肾衰竭,可以为首发症状,肾积水感染可致发热、败血症。
4、全身症状 膀胱癌晚期,广泛转移和浸润,患者可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肢浮肿、贫血、体重下降、衰弱等症状。
5、副癌综合征 少数患者可出现高血钙、高血糖、中枢性色盲等副癌综合征表现,发热与白血病样反应,皮肌炎,这些症状临床上罕见。
卵巢癌转移扩散途径
1。植入性转移:卵巢癌可穿破包膜、肠管等处,形成大量的结节状或乳头状的转移癌,特别是浆液性囊腺癌的乳头状组织,更容易穿破瘤体包膜,而扩散在腹腔各处,并引起大量腹水。这是最常见的卵巢癌转移扩散的症状。
2。血行转移:卵巢恶性肿瘤除肉瘤、恶性畸胎瘤及晚期者外,很少经血行转移。一般远隔部位的卵巢癌转移扩散的症状可达肝、胸膜、肺等部位。
3。直接蔓延:晚期的卵巢癌,不仅与围围组织粘连,而且可直接浸润这些组织,如子宫、壁层腹膜、阔韧带、输卵管、结肠及小肠,甚至卵巢癌转移扩散的症状可通过输卵管而蔓延至子宫腔。
4。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卵巢癌的常见转移方式。通常是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但也可沿圆韧带而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这也是常见的卵巢癌转移扩散的症状。
皮肤癌扩散转移会怎样 加重身体不适
皮肤癌出现扩散转移的情况后,就会发展非常快了,而且破坏性大,可深入结缔组织、软骨、骨膜及骨骼,常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晚期可发生内脏转移,尤其是粘膜的鳞状细胞癌往往容易转移,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身体不适,如转移到心脏可出现胸闷、心悸甚至气急、晕厥、心律紊乱等症状,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继发性肝肿瘤晚期能活几年
1、肝癌的类型: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不同类型的肺癌症状不同,对身体的侵蚀程度也会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患者存活周期也会不同。
2、肝癌的分期:肝癌可以分为早期肝癌、中期肝癌和晚期肝癌。早期肝癌如果发现得早,治疗及时的话是可以治愈的,生存期会和正常人没有多大差别。而中晚期肝癌患者一般比较难以治愈,但如果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是可以改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肝癌的转移和扩散:肝癌扩散转移的途径主要有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等,转移途径不同,转移部位不同,出现的转移症状和对身体的侵蚀程度也不同。有些患者没有出现肝癌的转移和扩散,治疗的恢复情况也会比较好,生存期也会比较长。而有些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转移扩散。如果肝癌一旦扩散到重要部位,则会严重威胁肺癌患者的生命安全。
4、身心状态:每个肝癌患者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有些患者身体机能不是很好,甚至有一些先天性的疾病;而有些患者身体机能状态良好,免疫力比较强,身体的恢复能力也会比较强,身体机能比较好的患者自然生存周期也会比较长。有些肝癌患者长期郁郁寡欢,精神状态不佳,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进而破坏其自然防御系统,影响生存周期。而有些患者心态比较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身体免疫力恢复比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对抗肿瘤,延长生存周期。其实癌症本身就是一场“正”“邪”相互斗争的过程,患者免疫力提高了,“邪气”自然也就下去了。饮食上多注意营养搭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增强患者体质,这也是决定患者存活期的关键。
大肠癌的转移与扩散
(一)直接浸润
由于大肠的黏膜下层、肌层血管较丰富,其周围组织较疏松,故肿瘤细胞沿肠管周径向肠壁深层浸润,其浸润范围很少超越肿瘤上下缘2~3cm,癌肿可浸润浆膜层并累及附近组织或器官,如腹膜、腹膜后组织、膀胱、子宫及输尿管等,严重者可以发生直肠一膀胱瘘或直肠阴道瘘,癌肿浸润的深度与预后有明显关系。
(二)淋巴转移
因大肠黏膜内无淋巴管存在,故只在肿瘤细胞侵犯肠壁肌层后才开始通过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按先平行后垂直的顺序进行,即先转移到与肠道平行的结肠旁淋巴结,然后再转移到肠系膜血管处的淋巴结。但直肠癌与其不同,其淋巴一流出直肠壁后,立即沿直肠上血管走行,很少发生逆行性转移,直肠癌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与转移程度比结肠癌重。淋巴结转移的有无以及转移的个数对预后有很大影响。
(三)血行转移
癌组织多在侵犯小静脉后才沿门静脉转移至肝内,大肠癌诊断时10%-15%病例已有肝转移,尸检资料2/3以上病例有肝转移;亦可经椎旁静脉丛向肺转移、经体循环转移到肺、脑、肾、肾上腺及骨骼等处:距肛门缘6cm以下的直肠癌血行转移率最高,可达50%,其次为上段直肠癌,约在20%以上。结肠癌的血行转移率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