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老年骨质疏松
怎样防止老年骨质疏松
人到老年,骨骼的保健是个重要课题。老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要防止骨质进一步快速流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而维护一副质量完好的骨骼,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步骤/方法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使骨质疏松的发生减缓,或使其程度减轻。我们前面说过,运动可以强化骨骼,而且运动之时增加了日照,使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做一些运动,像散步、打网球、跳舞、打太极拳等强化和支持背部的特殊运动。运动加上钙营养能提高预防效果。
多吃高钙食物
高钙食物是你日常生活中的重点选择,你也许苦于不了解哪些食品钙源丰富,那么这里首先可以告诉你的是,牛奶、奶制品、虾皮、虾米、鱼(特别是海鱼)、动物骨、芝麻酱、豆类及其制品、蛋类及某些蔬菜等,都是含钙丰富的食物。其中牛奶不仅含钙量高,而且奶中的乳酸又能促进钙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钙源。
补肾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骨赖髓以滋养。中医大多数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关系密切,经实验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影响骨骼生长和恢复。因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多从补肾着手,此外肝、脾与骨质疏松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益肝补脾之法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报道也有。
多晒太阳
我们知道紫外线能刺激某些皮脂制造维生素D,因此阳光也是维生素D的绝好来源。所以每天1~2次,每次10分钟处于阳光下是解决维生素D不足的绝好办法。当然不可在阳光最强的时候曝晒,以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3点以后为佳。阳光照射后使自身产生维生素D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过量服用维生素D也是有害的,会增加骨质再吸收。如果在冬季或是寒冷地带日照不足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来确定你的维生素D用量,一般每天400国际单位的用量是适宜和安全的。
慎用药物
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甲状腺补充品、抗血凝素、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泼尼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若正服用利尿剂,需提高钙质的剂量。噻嗪利尿剂具危险性,而且可能引起肾结石。勿将此利尿剂与钙及维生素D合用。
积极治疗
骨质疏松症一旦确定,想要使它逆转相当困难,而且在诊断确定前发生的损害,通常都是永久性的。但不应放弃努力,可使用激素、钙剂及氟化物治疗,可使病情的发展缓慢下来,甚至停止。
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
虽然骨质疏松疾病是一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可是有许多人对于这种疾病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会让患者的病情更加的严重,会让患者的身体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骨质疏松都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一: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误区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有三种类型,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多发,与年轻人无关。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继发于多种因素,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饮酒,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肾病、长期卧床等等,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就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层人群,不止老年人。
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青壮年骨质疏松症、成人骨质疏松症、妊娠期及哺乳期骨质疏松症,这一类型以年轻人多见。
误区三:预防骨质疏松症,无需从小开始
青少年时期的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最近的研究证明,如果这时每天补充钙1200毫克或更多,则可以使钙在骨骼中沉积更多,使骨密度峰值升得更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可降低。
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对于骨质疏松疾病的常识性知识的了解,要对骨质疏松疾病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到自己的骨骼健康,骨质增生患者要注意能够避免这些认识误区,做好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绝经后妇女易驼背的原因
绝经后妇女的骨量丢失,主要表现在骨小梁变细、穿孔,甚至消失。而妇女绝经后身体所承受负荷并未减少,这就使得残存骨小梁所承受压力相对增加,久而久之,便会使骨形体萎缩甚至骨质疏松,由于人体椎体和髋部含有丰富的骨小梁,对骨代谢变化极为敏感,因而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受累部位。
通常情况下,妇女以绝经后6~10年骨量丢失最为突出,称“快速丢失阶段”,以后转为“缓慢丢失阶段”,所以老年妇女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改变。如果骨量丢失达25%以上,就容易因骨质疏松引起胸、腰椎骨折,占老年妇女的3%~5%。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仅表现为短暂的腰背痛,无神经受压症状,易被忽视。逐渐发展,便出现了身高缩短、驼背等现象。因此,防止老年妇女发生驼背,关键就在于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喝醋会导致骨质疏松吗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病,保守估计全国有8800万老年骨质疏松病患者。其实单纯补充钙片、喝骨头汤等,很难被人体所吸收,而经常吃醋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这是因为醋能将食物中的钙有效萃取出来,形成人体容易吸收的醋酸钙。由此可见,喝醋不仅不会导致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发生。
老年人骨折治疗与康复相关问题
一、老年人的骨科相关问题 由于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随之而来的老年医疗照护问题也越来越形重要。我国已经迈入高龄化社会,医护人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老年医护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骨骼肌肉系统也会产生一些变化。常见的老年骨骼肌肉系统的变化包括骨质疏松症、老年骨折、退化性关节炎、肌腱韧带病变等。严重的状况可造成行动受限甚至导致死亡,在老年医护可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二、老年骨折产生的原因:
造成老年骨折的两个重要因素为骨质疏松加上跌倒。随着年龄的变老,骨骼在质与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钙质的流失加上骨小梁变小或被吸收使得老年人的骨骼变得脆弱,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加上跌倒才是老人骨折的元凶。文献上对老人容易跌倒的研究报告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平衡失调、肌力减退,、肌肉运动的协调度差,加上视力减退,或是中风、心脏疾病、癫痫等内科疾病的干扰都易造成老年人跌倒。而百分之七十五的老年骨折发生在自家中也凸显了外在无障碍空间(居家安全)对老人骨折的重要性了。骨质疏松,平衡协调不良,加上外在危险等因素,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因跌倒或一个小小的受伤,甚至微小的动作就导致骨折。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人到中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比例会相对增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超过60%。骨质疏松症的很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这类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两类人群,一类是绝经不久的妇女,另一类就是老人。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老年人的“缩个”、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加重,脊椎前倾,背曲加重,形成驼背,而驼背严重时,膝也会显著挛曲。老年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高可平均缩短3—6厘米。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驼背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因为驼背造成的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由此导致肺气肿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驼背不要单纯的认为是人到老年发生的正常转化,也要警惕某些疾病的前驱症状,防止驼背引起严重疾病。
经常锻炼可预防骨质疏松症
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生时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人疏忽。通常是发生骨折后才从X光片上显示骨质疏松症,此时骨量丢失可能已经超过30%,治疗有很大困难。还有一些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以腰肩部疼痛多见,严重的会出现全身骨骼和关节疼痛,身材变矮,驼背等症状。
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两种: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往往发生在绝经后的4-10年,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老年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60岁以后,主要原因是老年人体内活性维生素D水平下降。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因为某些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而引起的。
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要积极预防该疾病,必须从年轻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是补充体内的钙含量和活性维生素D,尤其50岁后人群每天的补钙量要达到1500毫克,维生素D补充量每日达400-800单位,才能维持现有骨量,尽管不能增加骨密度,却可以防止骨质流失。二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运动可以使骨骼粗壮,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但是老年人不提倡激烈运动,可以采用慢走、广播操、太极拳等柔缓的体育活动。三、如果出现有疑似骨质疏松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做骨密度测试并定期随访,从而判断有否骨质流失的情况发生,早发现早治疗。
骨质疏松症危害从几个方面理解
(1)发病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害。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经济负担大也是骨质疏松的危害。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骨折发生率高。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的危害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5)老年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老人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性障碍,老年人群里患病较多见,尤其是60岁以上的女性,70%以上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而在疼痛之后出现的身长缩短、驼背,则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24节椎体,每一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个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此外,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显着。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而且老年人补钙是一个长时间的、经年累月的过程。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被誉为“水果之王”。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包括丰富的钙、磷、铁,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猕猴桃对保持人体健康,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食用猕猴桃可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抑制胆固醇的沉积,从而防治动脉硬化,还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脏病等,也能对抗癌起到一点儿作用。多食用猕猴桃,还能阻止体内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防止老年斑的形成,延缓人体衰老。冬天常吃猕猴桃可以调节人体机能,增强抵抗力,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人到中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比例会相对增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超过60%。骨质疏松症的很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这类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两类人群,一类是绝经不久的妇女,另一类就是老人。骨科疾病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老年人的“缩个”、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加重,脊椎前倾,背曲加重,形成驼背,而驼背严重时,膝也会显著挛曲。老年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高可平均缩短3—6厘米。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驼背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因为驼背造成的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由此导致肺气肿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驼背不要单纯的认为是人到老年发生的正常转化,也要警惕某些疾病的前驱症状,防止驼背引起严重疾病。
希望家人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对老人驼背现象引起重视。祝大家身体健康.
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一、如何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
人到老年,骨骼的保健是个重要课题。老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要防止骨质进一步快速流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而维护一副质量完好的骨骼,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1、多参加体育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流血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骼的老化。老人参加运动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要适量,太多,太少都不适宜;并且要注意安全,运动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其次要选择好运动的场地,应以熟悉的环境为宜,不要选择同时有青年人在进行剧烈活动的场所,以免受到冲撞而造成损害。
2、注意合理营养
钙是骨骼维持强度所必需的要素,富钙食品有助于钙代谢平衡,利于骨矿物质沉积,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
老年人饮食中钙量常常不足,这与食量减少,食欲差,消化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因此要注意富钙食品的摄入,如牛奶、鸡蛋既能提供优质蛋白,又含有丰富的钙、磷。其他还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鱼虾、海产植物、贝类等。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对防治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3、防止跌倒
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但只要保护得好,就像一个玻璃杯那样,不坠地碰撞也不会碎,因而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
人到中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比例会相对增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超过60%。骨质疏松症的很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这类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两类人群,一类是绝经不久的妇女,另一类就是老人。
老年人的“缩个”、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加重,脊椎前倾,背曲加重,形成驼背,而驼背严重时,膝也会显著挛曲。老年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高可平均缩短3—6厘米。
驼背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因为驼背造成的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由此导致肺气肿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驼背不要单纯的认为是人到老年发生的正常转化,也要警惕某些疾病的前驱症状,防止驼背引起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