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冬病”,为何“夏治” 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何为“冬病”,为何“夏治” 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以上说的,似乎与冬病夏治无关,其实不然,告诉您寒邪出入之机理,您才会有长久应对之策略。下面说得再具体些:
1、感觉肚子凉,脾胃虚寒。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很有效。
2、后背发凉,怕风。如果感觉后背发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若能方便再用热水泡脚,然后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还有取嚏法,对于身体有寒的人,是最好的宝贝,尤其是一取就容易打喷嚏的人,那就更要多取。每次取到打不出喷嚏,并微微发汗为止。排出身体的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虚寒是一种体质,是胎里带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先天的生长惯性而不去改变它,那它就会像一株本来倾斜的树苗,继续往偏曲的方向生长。所谓“治未病之病”,就是要从先天体质入手,纠正阴阳之偏。“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治病之本。
3、“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有人说,我虽然虚寒怕冷,但是一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上火,脸上起疱,牙龈肿痛,必须马上再吃祛火的药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您表寒过重,虽吃热药,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头面所造成的。外寒就是膀胱经之寒,只要在后背刮痧或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火有去处,发向后背去御寒,不再往头面上跑了。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中午几点 治疗冬病
“冬病夏治”的说法很多人都听过,三伏天艾灸也是有助于冬病夏治的,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三伏天做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淤堵的经脉、驱散身体中是湿寒之气,而且,在三伏天艾灸会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适宜有冬季常发疾病的人群。
三伏天老年人冬病夏治迎佳期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体质和各项机能变弱,机体更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患上关节疾病、胃肠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类的诸多慢性病,也称为虚弱型疾病。由于冬季寒邪旺盛,此类虚弱型疾病极易在冬天发生或加重,致使很多老年人只在冬季才重视此类疾病的防护和治疗。其实不然,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的时期,此时通过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治疗方式,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不仅可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又有助于祛除入侵体内的风寒湿邪,增加机体阳气,调整机体阴阳,达到治愈宿疾和调理体质的目的。
具体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老年人冬病夏治的效果呢?众所周知,中医治病有三大法宝:一碗汤、一根针、一柱灸。汤是汤药,强调内部调理;针是针刺、炙是热灸,强调外部治疗。专家建议,在内部调理方面,玉屏风颗粒为冬病夏治首选的内服药物,三伏天灸为外用辅助的针灸疗法,两者联用进行系统治疗可达到祛除病根,标本兼治的效果。临床证明,玉屏风颗粒不仅药性温和,不伤脾胃,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老年群体,另其由黄芪、白术、防风三方精妙配比而成,三药合力有益气固表,温补阳气,扶正祛邪的功效。三伏天灸同样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邪的功效,二者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更好地防治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如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还可有效调节体质,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
此外,专家特别提醒:为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要长期坚持冬病夏治,建议从三伏贴的预贴(头伏前十天)至末伏加强期间(末伏后十天)持续服用玉屏风颗粒,天灸治疗结束后需再继续服用1-2个月,如此用药才可将二者合用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哮喘的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的综合,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展、转变。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则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特别是中老年在冬季哮喘高发,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根据脏腑气血虚实,可发挥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优势,不仅能消除病毒,同时还能修复哮喘病患者的受损粘膜或组织,治疗与修复同步进行、同步完成。
哮喘冬病夏治,哮喘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进行穴位敷贴等治疗,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但是也不要大量出汗。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三伏天小孩贴三伏贴有什么作用
冬病夏治。
俗话说“冬病夏治”,因为三伏天是全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此时段气候炎热,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在三伏天使用中药贴对身体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有一些小孩的身体素质不是太好,经常身边,冬天温度低,状况不断,这样的小孩子就可以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敷贴来养护身体。
冬病夏治三伏贴
药是很常见到的,对不同的药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大区别,所以对药的选择,也是需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都是需要选择适合治疗的药物,这样对疾病改善,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那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对它也很多人也不是太了解。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它对治疗支气管炎效果很不错的,不过对它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乱用。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 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通过以上介绍,对冬病夏治三伏贴也是有着很好的认识,选择它治疗疾病,也是需要跟建筑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疾病控制,才会有很的帮助作用,那对不需要它的人,也是可以放置,这样的药物是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对自身也是有着一些危害。
三伏天敷贴有什么作用
冬病夏治
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中药贴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冬病夏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适于冬天因寒冷刺激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或者一些阳虚阴寒为主的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胃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冻疮、痛经等疾病。
冬病夏治老寒腿管用吗?
入伏30天时间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可排除身体中的寒气。中医上的确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但要搞清楚自身体质,宜“量体而行”,不可盲目治疗。根据中医传统观点,庚日与人体肺经相关,传统中医认为,入伏的第一天也是人体肺气与自然界最为相通的一天,皮肤的作用也加强了人体与自然界的沟通。
7月18日开始,已经正式进入三伏天,三伏贴、三伏灸等都是冬病夏治的一种形式。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借助三伏天气温较高等条件来治疗一些冬季容易诱发的疾病,可以改善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从而预防这些疾病在冬天发作。老百姓常说的“老寒腿”等,往往在冬天容易发作。而由于天气等原因,这些病在夏天一般不会发作,中医认为可以利用夏天天气等条件来预防或治疗这些疾病。
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冬病夏治,按照中医的观点,需要根据人体体质辨证治疗,尤其现在成年人可能并不是单一体质,而是“兼夹体质”,也就是同时具有两种体质的特征和表现,最好到医院做体质辨识,再对症下药。
冬病夏治所针对的多为虚寒性、寒湿性疾病,对于中医认为体质偏热或湿热性体质及体内火气较盛的人群,反而不适宜冬病夏治。以三伏贴为例,其中多为祛寒除湿、增强体质的药物,火气较旺者并不适合。
冬病夏治为什么三伏天要治寒湿呢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
顺应三伏天的时间即可。
冬病夏治也就是说在三伏天期间进行身体理疗,顺应三伏天的时间进行即可。
三伏天是一段高温炎热的日子,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冬病夏治调理,可以明显的改善体质,起到健康养生的作用,冬病夏治一般是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进行的,围绕这个日期进行养生理疗即可。
冬病夏治三伏天怎样调理身体
常见的调理方法有: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冬病夏治的是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疗法中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来源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是指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适应哪些症状
冬病夏治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一些虚寒性疾病,包括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 还有一些常见病,如冻疮这些冬季易见的病,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几类人不适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不是人人都适合?
A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仅适宜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选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病状态,还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如果是疾病发作期,则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还正在服药的话,在敷药期间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河南中医一附院针灸科主任赵俐黎说。
对于孕妇、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肤长有疱疖、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等)病人以及两岁以下的儿童,不宜进行穴位敷贴治疗。
Q
“三伏贴”是什么原理?为什么要选择在最热的天气治疗?
A
赵俐黎说,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趁着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药物易于渗入人体直至病灶的特点,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中医治疗手段,对脏腑进行调理,此时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以此达到预防或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反复或加重。
那么相应的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选择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三伏贴”与“数九贴”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Q
“冬病夏治”适宜哪种体质人群?
A
无论是防病还是治病,中医都讲究对症施治,“冬病夏治”应根据个人体质来做。河南中医三附院脾胃科主任孙玉信说,“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否则三伏天贴敷后,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可能会“火上浇油”,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是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可通过在三伏天阳气旺盛之时贴敷药物,药物吸收后通过经穴的放大效应作用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对于一些有咳浓痰的老慢支患者来说,如果在三伏天贴敷性温热的药材,反而会使体内的热邪更加旺盛,加重病情。
因此,在贴敷药膏之前,最好能先请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擅自而为之。
为什么说夏天治疗妇科病效果好
适宜冬病夏治的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等。
中医认为,经过辨证后属于虚寒因素所致的妇科病,冬病夏治会有独到效果。女人月子没坐好,身体会差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寒邪。女性产后,气血两虚,容易受寒邪。如果出汗多,月子坐得不好,就会伤及阴血,建议夏季喝中药汤调养。
冬病夏治,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很多慢性妇科疾病。
伏灸膏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此外,还有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熏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