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肝气犯胃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胀痛,攻撑作胀,痛连胁肋,嗳气频繁,或兼呕吐酸苦,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发作常与情志因素有密切关系。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期门,足三里,内关。
手法:杵针用平补平泻法。
针灸方义:本病以肝气郁结为本,故以俞募配穴法,取肝俞(筋缩八阵),期门相配,并配以至阳八阵,脊中八阵以疏肝解郁,理气痛经,条达气机;足三里,内关配以河车路和调胃气,疏通胃络,全方共具舒肝和胃定痛的功效。
脾胃虚寒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纳差食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温中散寒,和络止痛。
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名门段,中脘八阵,足三里,内关。
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针灸方义:本证应以温补中阳为主,取筋缩八阵,脊中八阵,可以补中祛中焦虚寒,中脘(八阵)为胃之募穴,与胃俞(脊中八阵)相配为俞募配穴法,可益脏气,调理胃腑;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善于调理脾胃,内关为阴维脉与心包经交会穴,善治胃痛;至阳八阵疏理气机,河车路调理肝,脾胃脏腑功能,从而中阳得补,脏腑功能调和,胃络通畅而胃脘痛可止。
伤湿食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矢气臭秽,舌苔厚逆,脉滑,一般有伤食病史。
治法:行气导滞,和胃止痛。
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名门段,中脘八阵,璇玑,足三里,内关。
手法:杵针用泻法。
针灸处方:因食滞所伤,治疗首当行气导滞,气行滞消则胃和,胃和则络畅而痛止,故选璇玑配胃的募穴中脘(八阵),至阳八阵,功专调理胃腑气机,导除积滞,足三里,内关,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善于调理肝,脾,胃之气机,和络止痛。生冷而致积滞者,加公孙,关元八阵,杵针加灸,以温中散寒,消积止痛。
腰疼针灸穴位
寒湿腰痛:诊断要点:腰痛重着,痛连臀周,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穴位:命门、肠俞、阴陵泉、委中。
湿热腰痛:诊断要点: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或弦数。穴位: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瘀血腰痛:诊断要点: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穴位: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肾虚腰痛:诊断要点: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穴位: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肾阳虚穴位选取:关元、气海。肾阴虚穴位选取:绝骨、照海。
胃疼针灸管用吗 胃疼针灸辩证选穴治疗
肝气犯胃:取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肝胃郁热:取中脘,足三里,内庭,行间,针刺用泻法。
肝郁脾虚:取中午干,足三里,期门,胃俞,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气滞血瘀:取内关,血海,公孙,膈俞,足三里,中脘,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取脾俞,足三里,胃俞,中脘,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胃阴不足:取中脘,足三里,胃俞,三阴交,针刺用补法。
肝气犯胃:内关,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脾俞,足三里,气海,中脘,内关,公孙,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肝气犯胃:足三里,期门,内关,阳陵泉,针刺用泻法。
饮食停滞:中脘,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用泻法。
寒邪犯胃:中脘,足三里,关元,公孙,神阙,灸神阙,关元,余穴针刺用泻法。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胃疼针灸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醉酒,劳累过度时,不宜立即进行针灸,身体过于虚弱的患者,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孕妇腹部,腰骶部和一些能引起之功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穴位,不宜针灸;经期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灸;此外,小儿不能合作,一般采用速刺不留针。
4.避开血管施针,防治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等部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请医生按要求操作,以免发生事故。
胃炎疼痛位置
患者胃炎自检 准确率可达85%
专家教授告诉我们,虽然通过一些症状表现并不能科学的判定患者一定得了胃炎,但是患者在自检的时候依然能有85%的准确率!这是为何呢?因为如今在中国,胃炎是一个高发的国家,大约有85%的人患有胃炎疾病。当然,只有5%的人才会有腹痛等不适。
但真正要确诊,还是需要去医院做胃镜检查,目前普通的胃镜检查大约307元;最近也比较流行无痛胃镜,即打麻药,然后胃镜检测,由于现在麻醉技术相当不错,所以不失为患者一个很好的选择;最后一种胃镜检查就是胶囊胃镜,这个比较贵,要3900多元,但十分的方便,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式。
胃炎疾病的年龄表
专家教授说,基本上,在十岁之前,很少有孩子会患胃炎,一旦患了此类疾病通常都是十分严重的;一般在十四岁、十五岁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时候,激素、生物规律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是最容易引发胃炎的年龄阶段,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生活规律、饮食健康等。
另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资料显示60岁以前大多数都是浅表性胃炎,而60岁以后则会有一部分转变成萎缩性胃炎;我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45岁开始即有一部分浅表性胃炎患者转化成萎缩性胃炎,因此,45岁的胃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萎缩性胃炎并适当进行治疗与胃粘膜的防护。
过去认为萎缩性胃炎都有得癌的可能性,但目前研究已明确萎缩性胃炎基础上要合并大肠型肠化(肠上皮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才会有可能转化为胃癌。这种情况的萎缩性胃炎约占全部萎缩性胃炎的10%左右,最终发展为胃癌的约占4%左右。
胃炎疼痛位置
一般胃炎疼痛位置在上腹部中间;如果疼痛在右上腹,则肝、胆会有问题;如果在左上腹,则可能是肾方面问题。
胃炎夏秋比较多发
1、由于夏季和初秋还比较炎热,食物容易变质,细菌滋生。
2、人们因为气候炎热,容易贪凉,吹空调风扇,不注意胃部保护,使得胃部受凉。
3、夏秋季人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
4、天气转凉可导致人们食欲旺盛,加重胃部负担。
乳腺增生针灸的穴位位置
乳腺增生针灸的穴位位置
1、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有月经不调者配三阴交,伴胸闷困痛者配外关。
2、操作:以华陀牌28号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可接G6805-Ⅰ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治疗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全部停服。
3、体会: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有肿块,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恼怒、伤肝、思虑伤脾致气血郁结于乳房而成癖。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针刺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气血,调经止痛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结之效。
针灸的注意事项
1、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2、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
3、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进行针灸力道一定要轻柔,并且一些能够引起女性宫缩的穴位千万不要进行针灸,常见的这类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等;
4、如果给小孩进行针灸,孩子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千万不要留针,除非必要;
5、婴幼儿进行针灸的时候,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的穴位千万不能够施针;
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7、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
8、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施针的角度和深度有着特别的讲究,例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等;
9、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针灸要看疾病种类,应该根据病情来选择针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手段。
哪些人不适合针灸
1、不可逆性的器质性病变以及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例如:老年性痴呆中大脑变性、脑萎缩而致的Alzheimer’病疗效不明显。其他的如:小儿阻塞性脑积水、脑干型运动神经元疾病、脑干卒中、肝豆状核变性、恶性贫血、败血症、多囊肾、卵巢囊肿、严重静脉曲张、骨折后错位、寄生虫病、精神系列的疾病等。
2、某阶段不宜用针灸治疗的病症:比如中风中的广泛性大范围梗塞或者大面积出血的急性期、支气管哮喘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
3、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
4、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项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5、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导致女性乳腺增生的原因
1、内分泌失调会导致乳腺增生
内分泌如果失调,就会导致身体内的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就会相对来说增多,这是乳腺增生的中药原因,比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以及肝功能障碍等都可以导致内分泌失调,造成乳腺增生。
2、长期食用含有雌激素的产品会导致乳腺增生
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药以及保健品可以促进乳腺增生的发生,人体长期摄入雌激素会导致内分泌失去平衡,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以及家禽的饲料中多含有大量的雌激素,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增生的发生。
3、饮食结构不合理
饮食结果不合理,比如长期大量的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导致脂肪过多就容易产生乳腺增生,另外,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也会导致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生,现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也很多,高血压、糖尿病也容易使得女性的内分泌失调,造成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生。
女性乳腺增生吃什么好
1、白菜:白菜里含有一种化合物,约占白菜重量的1%,能帮助分解雌激素。
2、豆制品:豆制品则含有异黄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生。
3、鱼类:含有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乳腺癌常有助益。
4、海带:不但是家常食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辅助治疗乳腺增生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作用。海带含有大量的碘,碘可以刺激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巢滤泡黄体化,从而使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复卵巢的正常机能,纠正内分泌失调,消除乳腺增生的隐患。
5、酸奶:酸奶能减少脂肪的吸收,每天喝一瓶酸奶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不喝酸奶的人低。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伤湿食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矢气臭秽,舌苔厚逆,脉滑,一般有伤食病史。
治法:行气导滞,和胃止痛。
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名门段,中脘八阵,璇玑,足三里,内关。
手法:杵针用泻法。
针灸处方:因食滞所伤,治疗首当行气导滞,气行滞消则胃和,胃和则络畅而痛止,故选璇玑配胃的募穴中脘(八阵),至阳八阵,功专调理胃腑气机,导除积滞,足三里,内关,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善于调理肝,脾,胃之气机,和络止痛。生冷而致积滞者,加公孙,关元八阵,杵针加灸,以温中散寒,消积止痛。
中医艾灸技术的操作规程
一、辨证施灸
艾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恢复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失调而达到治病目的;在使用艾灸疗法寸,必须严格按照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及针灸治疗的基本规律选取不同的部位、经络、穴位、时间及补泻方法以辨证施灸。
二、选择体位
病人的体位是否合适,对于正确取穴和进行灸疗操作有一定的影响。部分重证和体力衰弱的病人,体位的选择更为重要,体质虚弱或精神紧张者要采用卧位。不舒服的体位在操作期间往往可因移动肢体而引起意外。总之,选择体位以医者能正确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肢体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
三、点穴
施灸时必须取准穴位,述需嘱附病人不可移动体位,以保持穴位的准确。此外,还需使施灸的部位平直,一方面以便艾炷能平放,防止施灸时艾炷滚下,透烫伤皮肤;另一方面,艾条灸及温针灸寸能使火力集中,热力深透肌肤。
四、置住与点火
点穴后,不同的艾灸疔法有不同的置炷要求,如艾炷灸,可先涂些大蒜液、凡土林,然后将艾炷粘贴其上;温针灸则在针刺入穴位后,将艾绒掉在针柄上或在针柄上套置一段1~2cm的艾条施灸,置炷完毕,可用线香点燃艾绒,艾炷灸从尖端开始,烧近皮肤时,若病人感到灼痛,可在穴位周围用手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续灸,一般可灸7~9壮。断灸从底部开始点燃,直到艾绒燃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