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特点有哪些
精神疾病特点有哪些
⑴行为异常:行为方面的异常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⑵敏感多疑:敏感多疑是精神病的典型症状,患者常常把周边的事情与他联系起来,认为什么事都是针对他的。
例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尔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
⑶精神病特点还包括情感变化:精神病患者患病之后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
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⑷睡眠改变:精神病患者常常出现失眠的现象,有的时候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噩梦、或睡眠过多。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
(1)抑郁症:抑郁症的夜间慢波睡眠总量减少。原因有二.一是白天慢波睡眠量增多,已报道90%的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白天多睡1.5小时。白天睡多了.夜间睡眠自然就减少;二是精神运动性阻滞。已报道锻炼能增加慢波睡眠,推测精神运动性阻滞可减少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减少可使快波睡眠位相前移和数量增加。三环抗抑郁药通过缓解抑郁能改善白天思睡和精神运动性阻滞,从而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波睡眠减少,慢波睡眠也减少.快、慢波睡眠的减少导致睡眠一觉醒周期缩短,倾向早睡早起.体温位相曲线前移。Mill等让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辨昼夜的屋里居住21天。发现其睡眠一觉醒周期异常之短。
(3)老年痴呆:下丘脑交叉上核是人体生物钟所在地,生物钟受外界报时因素(如光线和社会活动)所调节。老年痴呆患者交叉上核细胞缺失,感受外界报时因素的能力也下降(视力减弱和杜会活动减少),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出现白天嗜睡,晚上不睡。漫游和日落后意识障碍等。
对交叉上核的细胞缺失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对报时因素可以强化。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睡眠位相定时给予亮光照射,如果位相延迟就晨间亮光照射,如果位相提前就傍晚亮光照射.也可用定时锻炼和加强社会交往来治疗。
(4)边缘性人格障碍:这类患者不但可有情感性症状.而且还有类抑郁症的睡眠改变(慢波睡眠减少和快波睡眠增加)。因而Akiskal(1981)提出:可将边缘性人格障碍看作一种不典型性情感障碍。但这种患者的睡眠障碍与抑郁严重度并无关联,故此观点似较难成立。
传染病的疾病特点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精神疾病治疗
精神病西医治疗:
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另外,饮食疗法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药物治疗
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癫痫。
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有精神病患者1亿人,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心理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治疗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对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怎么预防精神疾病
从儿童时期就进行培养教育,使孩子养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忠诚老实、讲文明、懂礼貌、通情达理的气质。不要过于溺爱,要孩子不断克服胆小任性,自私、好胜的不良个性,以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远、以免精神遭受创伤。
膝关节炎疾病特点
疼痛
膝关节炎最大的特点是疼痛,活动则疼痛加深,休息则会减轻。但出现扭伤、受凉和过度劳累之后,疼痛也会加剧,甚至腿不能自由活动。
红肿
膝关节内的滑膜增生和积液会导致关节红肿,初期关节红肿会因受凉或外伤引起,到了后期膝关节会出现长期性的肿胀。
有响声
膝关节炎多数会出现走路有响声现象,在行走站立过程中,关节会出现被卡住现象,需要尝试性的弯曲或活动关节,直到有响声后才能自由活动。
“打软腿”
打软腿指的是在行走时出现膝盖发软的现象,甚至出现跪到或摔倒,同时伴有剧痛。另外,长时间的坐着,关节还会出现“胶着”现象,导致腿部不能立刻活动。
其他表现
膝关节的软骨被破坏、滑膜的增生等,导致膝关节不能完全伸展或弯曲、下蹲、拿重物,甚至随着膝关节炎的发展还会出现关节变粗、畸形腿(X或O型腿)。
网瘾=精神疾病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上网人口,网民多达2.53亿,其中许多年轻网民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常大城市和偏远乡镇的网吧坐满了年轻人,他们紧盯屏幕沉浸于跟对手玩家的激战当中。
小编把自己的研究数据与美国专家的研究做了比较,在美国,网瘾尚未被认定是一种疾病。上网成瘾者每天花6.13个小时上网(非用于工作),这个数字与美国得出的一天6.14小时的评估一致。由互联网媒体公司IAC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中国年轻人有42%感到上网成瘾不能自拔,相比之下,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8%。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中国网民年龄在18~30岁。
据中国估计,大约10%的年轻网民受到网瘾困扰,其中约70%是男性。网瘾只是更深层心理障碍表现的一种症状,几乎所有网瘾儿童都存在行为问题,网瘾加剧了他们的问题。在上网成瘾者不上网时,有可能转入犯罪或吸毒以克服孤立感,一些人选择了自杀。
网瘾治疗中心收治过患有抑郁、害怕和不愿跟人接触的网瘾患者,许多人存在睡眠障碍。他们不愿与家人或朋友交流,喜欢蜷缩在电脑屏幕前逛聊天室或打暴力游戏。他们普遍有家庭问题。
与毒品不一样,互联网不会造成生理的依赖性,目前患者的增加不如前几年那样快。不过,现在全国已有几百家网瘾治疗中心了。
传染病的疾病特点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区别
当然有区别。
还是简单点,文字多了,看了烦~~
简单的说,精神疾病,是人神经系统方面,或者是非常长时间受到的压抑出现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药物和心理治疗才可以解决的。
而心理疾病,则是自己受到不快,压抑,又不想表达出来的一种状况。
心理疾病,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往往有一个很有趣的误区,就是,自己觉得错的事情,还是会去做,但是做了以后很后悔,可是问他的时候,却说,我不后悔。
言行不一致的结果~
识别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表现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类,即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由于精神疾病种类众多,所以对此非医务人员很难加以区分鉴别,本文将容易与精神分裂症混淆的其他几种精神疾病,逐一列举,希望对您识别精神分裂症有所帮助。
(1)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如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但神经衰弱病人自知力是完整的,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时可有自知力,但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迫切治疗的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某些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强迫症状,但其不同于强迫性神经症的特点有:具有内容离奇、荒谬和不可理解的特点,自知力一般不完善,病人摆脱强迫状态的愿望不强烈,为强迫症状纠缠的痛苦体验也不深刻。
(3)抑郁症:紧张性木僵病人需要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外表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情感障碍和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症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在耐心询问下,与周围人仍有情感上的交流。紧张性木僵病人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或应答性反应,病人表情呆板,淡漠无情,有时可伴有违拗。
(4) 躁狂症: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外观上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躁狂症的典型症状是情绪不稳定,有易激惹性,常以敌意或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同时自我感觉良好,有夸大观念,自命不凡,盛气凌人,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能力过人。多为间歇性发作,极为严重时,呈重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常伴攻击行为,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器质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有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的基础,精神分裂症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二者可以鉴别。
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应该对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简单区分出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差别。加深疾病知识可以帮助您更加确定治疗目标,树立治疗信心。
精神疾病能治好吗
主要看病人病史及严重程度,一般1年以上病史的需要长期服药,有复发的病人也长期服药,要想根治不现实,大多是药物维持,专家提出有1/3可以治愈,有1/3需要维持,有1/3完全治不好,但在临床上一般都是药物维持。
从精神病的类型来看,紧张型和偏执型的病人,较青春型和单纯型者预后好。病程越长,越容易复发,发病的最初3年是治疗的重要时期,由此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不少家属虽已发现病人不正常,却碍于面子,不去正规医院治疗,结果转为慢性,给治愈带来了难度。
荨麻疹的发病特点有哪些
的确,荨麻疹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皮肤病。据统计,人一生之中约有15%~20%的人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亦称瘾疹,是一种多原因所致的骤起骤退伴有剧烈瘙痒性的风团,部分病人治疗起来十分棘手,给病人带来种种不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谈起荨麻疹,一般都认为与吃鱼、虾、蟹、蛋、牛肉等食物有关,情况确实如此,绝大部分荨麻疹是过敏变态反应所致,这类致敏物质多为食物。除上述食品之外,植物性食物如草莓、可可、番茄、大蒜等也可以是过敏原,食品的添加剂如调味品、色素、防腐剂等也可引起过敏。此外,食物腐败分解的多肽类,碱性多肽如嗜吃臭豆腐、臭蛋、变质水果等,或食物的蛋白质未能被很好地消化,以肽或胨的形式被吸收入血,也极易引起过敏反应。也有一部分人吸入动物的毛、皮屑、花粉、汽油、粉尘乃至真菌的孢子等引起过敏。少数病人与用药有关,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疫苗、磺胺类制剂等。更有部分病人是体内的链球菌、结核菌、肝炎病毒,或患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血管炎、肿瘤等释放某些因子引起的过敏反应。此外,昆虫叮咬也可招致荨麻疹的发生。
经过反复就诊治疗,终于发现该患者有爱吃草莓酸牛奶的习惯,戒掉草莓酸牛奶后,小孩的风团很快得到控制。然而好事多磨,一天该患者又来了,经检查还是荨麻疹,已戒掉草莓酸牛奶,为什么又发病了?原来该患者近两天吃了草莓夹心威化饼干。因此,凡含草莓的食品如巧克力、水果糖、夹心饼,乃至草莓唇膏、沐浴皂、护肤露等均可成为该患者的过敏原,引起皮肤过敏出风团。
过敏原进入体内产生过敏毒素,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激肽等引起变态反应。常见治疗药物如阿托品、阿司匹林、多黏菌素B1、可待因等,某些毒素如蛇毒、细菌毒素、海蜇毒素、昆虫毒素等,一些食物如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等均可致病。此外,还有一类病人与饮酒、发热、受冷、运动、情绪紧张也有直接关系。
40年前,我还是一位年轻医生时,曾遇一位患慢性荨麻疹的病人,她每次来都不愿说话。经过多次接触、耐心解释后,这位病友才道出:她喜欢把含苞欲放的玫瑰花苞插在装水的小瓶内放在床头柜上,她特爱嗅这种香味。我马上意识到,病人的慢性荨麻疹就是由玫瑰花苞所致,经指导治疗后,病人多年不愈的慢性荨麻疹治愈了。资料显示,有约3/4的慢性荨麻疹是找不出原因的。
起病急,先发痒,抓后不久即发生红色或皮肤色、苍白色等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略隆起的肿胀,或数个或密集一片。若发生于眼睑、口唇、包皮,可引起非凹陷性水肿,皮疹可以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亦可以突然全部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又可再发。有明显瘙痒、灼热甚至刺痛,经治疗一般可在数天内痊愈,这谓之急性荨麻疹,反复几个月治疗不愈谓之慢性荨麻疹。偶见严重病人,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不畅甚至窒息,或有头昏、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种现象须立即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偶有荨麻疹病人在冷水中游泳而出现荨麻疹的表现,特别要警惕此时可能发生休克,这也是溺水致死的原因之一。
荨麻疹通常好诊不好治,原因在于不容易找到致病的原因,因此病人要耐心与医生合作。常用的治疗办法是以内服药为主,急性荨麻疹以抗组织胺类药为主,常用的有苯海拉明、扑尔敏、酮替芬、脑益嗪等。如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应立即送医院,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毫升,然后再服用或注射抗组织胺药,必要时用50%葡萄糖溶液40毫升加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推注。若有腹痛、腹泻,除用抗过敏药物外,应加用解痉药,如普鲁本辛、阿托品,还可以用静脉注射钙剂。若发现有感染灶存在,可以根据感染性质选用抗细菌、真菌或病毒的药物治疗;某些严重或顽固病人可适当选用血浆去除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使症状改善、缓解或治愈;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慢性荨麻疹可得到暂时性或永久性治愈。此外,中医辨证施治也是一种治疗方法。而外用药的选择,可以考虑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瘙痒明显者可以用止痒酒精或皮炎平霜等,有助于止痒。
重症精神疾病的类型
一、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分类。
二、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这也属于重性精神病。
三、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分类之一。
四、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分类,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病人及家属痛苦万分。
五、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这类精神障碍也属于重性精神病分类。
精神疾病 越“休”越病
(1)丧失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使患者难以获取外界信息;
(2)终日无所事事,患者感到生活没有寄托,沉湎于病态的思考之中;
(3)使患者的工作能力退化,失去或减少经济收入;
(4)失去与朋友、同事、亲友的情感联系,感到孤独;
(5)觉得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感到自卑、自责,有的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自杀;
(6)失去社会和家庭最起码的尊重,影响婚姻和家庭职能;
(7)导致更高的疾病复发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