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胆小不敢走路用哪些方法激励
宝宝胆小不敢走路用哪些方法激励
1、巧用家具
独立站立是宝宝学会走路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创造机会给宝宝锻炼站立。教导宝宝用双手抓住和自己差不多高矮的东西,如茶几、床沿或者大人的腿,来帮他保持平衡,然后站立起来。
宝宝如果稳当地站立起来后,妈妈们可以在一旁,鼓励宝宝大胆的往前走,走更远。如果宝宝站起来后表现出害怕、焦虑、哭泣等,妈妈则需要赶紧扶住宝宝,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先。等情绪稳定后,再耐心的指导他怎么站立和行走。
2、握住妈妈的手
妈妈是宝宝最信赖的人,有妈妈陪伴在旁的时候,是宝宝最放心的时候。在宝宝刚开始学习走路时,妈妈的手能给宝宝最安全的保护。
妈妈可以跪蹲在宝宝的面前,伸出双手拉着宝宝的手,稍稍用点手腕的阴力,引导宝宝朝走来。又或者站在宝宝身后,双手扶住他的腋窝处,跟他一起走。这个方法就比较考验妈妈的体力和腰力了,宝宝比妈妈矮小,所以从后面扶着宝宝,妈妈需要弯腰俯身,这对妈妈的腰可以一个不小的挑战呢。
3、利用玩具
有不少宝宝在学会独立站立后,始终不愿放开妈妈的手独立行走。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多鼓励宝宝,利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引诱宝宝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妈妈们可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来进行:首先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一个手距离的地方,宝宝只要向前走一步就能触及,然后慢慢的拉远到2个手的距离,宝宝需要向前走2步才能触及。继而不断的拉长距离,鼓励宝宝向前走更多步。
宝宝学走路爸妈注意七大关键
第一:宝宝走路的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宝宝走路的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第三:宝宝走路的穿啥样鞋和裤子?
另外,如果是穿鞋走路,一定要穿硬底鞋,不能穿软底鞋。如果是穿袜子走,就要穿那种底下有防滑颗粒的袜子。所有的宝宝能够碰得着的地方,都要注意把危险物品移开。特别是杯子之类的,很容易烫伤宝贝的。
还有,平时月月都是穿背裤活动的,这样抱起来,小肚子不太容易会露在外面。但是刚刚学走路的孩子最好还是穿分开的衣服和裤子。因为家里再干净肯定也是有灰尘的,宝宝刚学会走路肯定是半走半爬的,裤子容易弄脏,到时候万一弄脏只要换裤子就行了,这样比较方便。
第四:学走路,学步车和玩具要用吗?
最后,宝宝学走路可以借助于学步车、学步带。学步车我是不推荐使用的,月月有一次坐在学步车上,反而摔了一个大跟斗,学步车都压在身上了,索性只是有惊无险!自那以后,月月就不爱坐学步车了,一坐就哭,小家伙也知道害怕啊!所以,我是用学步带教小家伙学走路的。那时候,只要一给小家伙绑上学步带,月爸就开始叫了,“溜狗啦,溜狗啦……”
宝宝学走路,父母不要忽视玩具的重要性。玩具也能帮宝宝行走
有些玩具可以为宝宝的行走助力,如一些品牌玩具就提供相应的学行车,它们有着非常可爱的造型,融坐车与学步于一体,宝宝坐着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这是学行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等到宝宝会走之后,学行车所附的拉杆与音乐等又吸引宝宝走得更快更好。
此外,拖拉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锻炼他行走或倒退。
第五:家长的语言、表情等对宝宝学走路有帮助
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时时给宝宝鼓励就很重要。
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诸如“宝宝,你过来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向你走近。
宝宝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要性;还要用言语“宝宝,你做得真好”、“宝宝,你真棒”、“真是个好宝宝”等来激励他;对他微笑,宝宝也会很高兴地笑出声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也会很满意,他还会学着拍手称赞鼓励自己呢。
第六:宝宝安全行走
行走的宝宝比爬行的宝宝更容易受伤害,膝盖、手肘容易因为身体失重,触地摩擦而“挂彩”,头部会因为撞击而“长”出包包,这些部位需要爸妈特别“关照”。
所以,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爱上走路之后,不要让宝宝远离你的视线;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别让抽水马桶成为宝宝爱玩的宝贝;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盖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宝宝将两者同时拉下而被物品砸伤;烫手的食物也不要让宝宝碰到;在宝宝行走之时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呛住喉咙。
第七:最后别忘了宝宝的营养要全面,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健康不生病
营养在宝宝的成长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充足、合理的营养给宝宝的身体注入活力,宝宝的肌肉发育良好,大动作的发展才会顺畅哦。
所以,每天必须保证一定份量的奶制品,而品种丰富的辅食则又给宝宝带来更多营养素,细心、精心为宝宝准备好每一餐,也是爸妈特别要做的呢。
宝宝14个月还不会走路的原因 宝宝14个月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能够锻炼宝宝腿部鸡肉的张力和力量,这样有利于小孩学习行走,所以对于14个月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宝宝,可以试着先让宝宝多爬一爬。
宝宝多攀登是站立的前提,父母可以试着将玩具放在与宝宝差不多的高度,例如:沙发、椅子上,这样就可以无形中鼓励宝宝站立抓取玩具,有利于宝宝下肢力量的锻炼。
家里的沙发、茶几、小床都是让宝宝扶着走的好帮手。所以在生活中妈妈要多鼓励宝宝扶着走,这样有助于宝宝的独立行走能力
对于冬天时期正需要学习走路的宝宝来说,衣服穿太多是影响宝宝学习行走的因素之一。所以对于冬天处于生长期的宝宝,要升高室内温度,减少宝宝衣物,便于宝宝学习走路。
鼓励宝宝学走路,不仅可以让宝宝自己扶着东西走,父母还可以试着伸开双手,用双手将宝宝围城一个圈,鼓励宝宝站立,防止宝宝摔倒。
父母并不能一天24小时来守着宝宝,鼓励宝宝行走,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学步车,让宝宝在学步车内学习走路。
着急宝宝不会走路妈妈要看清原因
1.遗传因素:父母早,宝宝也会早。
2.强壮体质:健康、四肢长、肌肉发育良好,较早会走路。
3.学习环境:缺乏刺激会延缓走路时间。
4.安全感:学走路时摔过跤,留下害怕的阴影,以后不敢学走路。
5.逆反情绪:逼宝宝学步,反而会导致他的逆反情绪。
6.疾病: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会影响平衡因而推迟学走路的时间。
7.爬行锻炼:如果宝宝缺乏地面爬行锻练,会比同龄儿童晚走路。
十个方法鼓励宝宝学走路
1、从爬行开始: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太软的平面不利于宝宝练习)爬行,可利用玩具进行诱导。
2、做做仰卧起坐:要练习宝宝的肌力,还可以与宝宝做仰卧起坐运动。宝宝仰卧,妈妈拉着他的双手做以下动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复几次。注意、拉宝宝的双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当造成宝宝脱臼。
3、蹬蹬腿脚: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4、抓拿玩具,攀攀爬爬:站立是走的前提,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还可以把玩具放在沙发上或拿在爸妈的手里,鼓励宝宝攀爬。
5、练习放手站立: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逗引宝宝转动身体,独自站立。
6、扶走训练:让宝宝在可以扶走的环境里活动,如让他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学步的推车、轻巧的凳子移步。爸妈还可以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走,慢慢地过渡到握住宝宝的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调动宝宝的兴趣。注意不能牵拉或提起宝宝的前臂让他行走,这样容易造成宝宝脱臼。
7、蹲在宝宝的前方:当宝宝扶着会走后,爸妈可以蹲在宝宝的前方,展开双臂或者用玩具,鼓励宝宝过来,先是一两步,再一点点增加距离。等宝宝敢走后,爸妈可以分别站在两头,让宝宝在中间来回走。
8、少抱多走:不要把宝宝抱着不放,或者把他困在一个地方。应多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鼓励他四处游走,进行探索。清理杂物和容易发生意外的物品,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空间。
9、安慰+鼓励:宝宝学走路时,摔倒是不可避免的,爸妈不宜过度紧张,过度紧张反而会加剧宝宝对学步的恐惧。当宝宝学步跌倒时,妈妈应给予安抚和鼓励,让宝宝有安全感。
10、营养储备:多给宝宝吃含钙食物,保证宝宝骨骼的正常发育,为学步加分。
宝宝走路晚是什么原因 家庭教育因素
孩子走路晚,大半责任在于家长。父母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走路环境,过度溺爱自己的宝宝,不让他们有锻炼或实践走路的机会,不是怕孩子”累坏了“,就是怕孩子”摔着了“,不敢让宝宝站,也不敢让宝宝走,最终形成宝宝运动发育迟缓,走路比同龄孩子晚。
宝宝一岁一个月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回事 怎么帮助一岁一个月宝宝学走路
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太软的平面不利于宝宝练习)爬行,可利用玩具进行诱导。
要练习宝宝的肌力,还可以与宝宝做仰卧起坐运动。宝宝仰卧,妈妈拉着他的双手做以下动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复几次。注意、拉宝宝的双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当造成宝宝脱臼。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站立是走的前提,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还可以把玩具放在沙发上或拿在爸妈的手里,鼓励宝宝攀爬。
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逗引宝宝转动身体,独自站立。
让宝宝在可以扶走的环境里活动,如让他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学步的推车、轻巧的凳子移步。爸妈还可以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走,慢慢地过渡到握住宝宝的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调动宝宝的兴趣。注意不能牵拉或提起宝宝的前臂让他行走,这样容易造成宝宝脱臼。
当宝宝扶着会走后,爸妈可以蹲在宝宝的前方,展开双臂或者用玩具,鼓励宝宝过来,先是一两步,再一点点增加距离。等宝宝敢走后,爸妈可以分别站在两头,让宝宝在中间来回走。
不要把宝宝抱着不放,或者把他困在一个地方。应多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鼓励他四处游走,进行探索。清理杂物和容易发生意外的物品,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空间。
宝宝学走路时,摔倒是不可避免的,爸妈不宜过度紧张,过度紧张反而会加剧宝宝对学步的恐惧。当宝宝学步跌倒时,妈妈应给予安抚和鼓励,让宝宝有安全感。
多给宝宝吃含钙食物,保证宝宝骨骼的正常发育,为学步加分。
宝宝早走路好吗 宝宝早走路是智商高吗
宝宝走路的早晚与智商无太大的关联。
宝宝学走的平均月龄是12个月左右,而且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这不仅与他的运动发育有关,也与心理及气质特点相关,如宝宝胆小、怕摔跤等,所以并不能用走路早晚,来判定孩子智商。对于走路稍晚2~3个月的宝宝,不必担忧。
宝宝走路晚缺乏什么 宝宝走路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走路晚有部分责任在于父母。若父母不给宝宝创造良好的学习走路环境,过度溺爱,不让他们有锻炼或实践走路的机会,不是怕孩子累坏了,就是怕孩子摔着了,不敢让宝宝站,也不敢让宝宝走,最终就会形成宝宝运动发育迟缓,走路比同龄孩子晚。
性格是影响宝宝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性格谨慎、胆小、害怕摔跤的宝宝,往往学会走路的时间要比性格活泼、胆大、无所畏惧的宝宝要晚,因为当宝宝自己心理对走路会摔跤产生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时,他就迟迟不愿意迈开自己的脚步,所以走路也就比较晚。
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0%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月龄与其父母的大致相通,甚至有的宝宝连爬行、走路的姿势都和爸爸妈妈小时候一模一样,这是基因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对宝宝走路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宝宝学走路还需要协调平衡感。一般来说,个头小体重轻的宝宝相对于个头大体重大的宝宝走路时间要早。因为个头大体重大的宝宝双腿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虽然可以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但是走路的平衡感会比较差,这也会影响宝宝学走路。
宝宝走路早晚与腿部肌肉力量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而腿部肌肉力量的强弱又与家长有无意识的锻炼有关。若宝宝的腿部肌肉力量强,具备支撑独立行走能力就走路早,反之则晚。家长若无意识去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那么就只能依靠宝宝自身的力量去学习走路,这有可能会使宝宝走路晚。
宝宝缺钙会影响智力和骨骼的正常发育,使宝宝的骨骼承受力度减弱,严重的还会导致佝偻病,这也会对宝宝走路造成影响,或走路晚,或走路形态、姿势不正确等。
患有某些疾病或智力低下的宝宝可能会使自身的运动发育迟缓。如脑瘫儿,会使肌张力改变,即使有的宝宝智力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坐、站、走的时间也都比较晚,甚至始终不会走路。还有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病患儿,也会出现走路晚的情况。
宝宝几岁学走路好
不少家长们每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苦恼:
同样都是1岁左右,为啥别人家的孩子能自己走得那么好,我家的孩子却还得扶着东西不敢放开走?
▼
因为
1.发育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动作发育都不相同
只要是18个月以内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早学会晚学会都没关系。
2.错过了练习走路的最佳时机
可能是大人们太溺爱宝宝,到哪都抱着,因此孩子错过了练习走路的最佳时机,没能养成行走的习惯。
3.缺少了鼓励,导致自信心不足
学习走路,对孩子来说可谓是充满挑战的一件事。
所以当ta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或受惊吓时,家长们要学会给ta支持、关爱和鼓励,让孩子不要产生畏惧心理,对学走路这件事依旧充满信心,那么目标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4.患有骨骼或者肌肉等疾病
如果当宝宝已经18个月以上了还不会走路,这时候就要考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ta是否患有骨骼或者肌肉等疾病,从而影响到了孩子走路不稳或学步延迟。
▼
随即奉上
宝宝各阶段走路进程
8-10月:尝试站立
宝宝开始会扶着物体尝试站起来,并逐渐熟悉且慢慢能够平衡站立。
此时爸妈们要做到的事情就是适时扶一下宝宝,帮助ta学会站立。
10-12月:起立蹲下
此阶段爸妈们要给宝宝示范如何弯曲膝盖,然后站起来的动作,要让宝宝学会这蹲和站的连贯动作。
其实这就是个缓冲动作,为的是减少宝宝直接落地的摔倒机率。
12个月以上:练习行走
这时,宝宝已经能扶着大人们的手站得稳稳的了,但离自己独立行走还有一段时间。爸妈们要做的是扶着宝贝让ta往前走几步,感受一下离开桌椅边行走的乐趣。
这阶段,不断练习是关键,爸妈有空就扶着宝贝练练。
13个月左右:能扶着墙壁或家具来回走动
这时候宝贝好奇心重而且自信心也足够,就会开始扶着墙壁和家具在屋子里来回走动了。
爸妈们此时要做的是确保给家具做好防护,不要伤到宝贝。
13-15个月:已能独立行走
此阶段的宝宝基本上能够很好的独立行走了,就算走得不太稳也正常,毕竟走路是一项颇有难度的技能,需要时间练习的。
宝宝不爱走路 5招来解决
一、宝宝不爱自己走路的原因
1、宝宝很懒惰,之前爸爸妈妈一直都是抱着的,所以孩子就养成了坏习惯。
2、宝宝缺钙了,不想要走路。
3、宝宝胆子小,担心不小心摔倒。
4、宝宝比较怕生,所以不愿意离开亲近的人。
5、宝宝腿部力量不够,走几步就觉得很累。
二、让宝宝爱上走路的办法
1、和宝宝比赛走路。宝宝有时候只是觉得走不动,也可能比较懒,所以孩子喜欢让爸爸妈妈抱着自己。爸爸妈妈可以想一些好办法,比方说把走路当成是一场比赛,在保证周围环境比较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自己走路,然后跟爸爸妈妈进行比赛,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
2、和宝宝数步数。爸爸妈妈不要想着一步登天,慢慢来,宝宝也会更加习惯。爸爸妈妈最好试一下告诉宝宝,走50步,然后就抱着宝宝休息一下,接着再自己走,如此一来宝宝就会更加愿意走路了。
3、拿小动物的例子跟宝宝讲道理。可以说鱼自己在水里游,鸟儿自己在天上飞,所以,宝宝也要学会自己走路哦。
4、跟宝宝说清楚,爸爸妈妈要是一直抱着你的话会很累的。宝宝都是心地善良的孩子,看到自己爱的人太累都会不舍得,然后就会自己走路了。
5、给宝宝找个对比的对象。像是跟宝宝说“路上那小妹妹比你还小都自己走路,宝宝比她都大,是不是更加应该自己走路呀?”
三、从小锻炼宝宝自理自立的好习惯
爸爸妈妈总有一天要放手,宝宝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就进入幼儿园了,因此一些好习惯应该要早点养成。不然,宝宝过分依赖家长,爸爸妈妈自己会很累,宝宝也无法学会独立。
不能由于担心孩子“受苦”而不敢放手让宝宝尝试新事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应该多多进行锻炼。同时,要从小养成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好习惯,如此一来能够增强宝宝的责任意识。
2岁宝宝语言的发展乐趣
说谁也听不懂的语言
宝宝喜欢自己嘟嘟囔囔,说谁也听不懂的话,常常自言自语,连父母都听不出宝宝在说些什么。原来是宝宝听不懂成人们在说什么,现在轮到成人们听不懂宝宝说什么了。或许宝宝的“世界语”,是回放着曾经让他听不懂的语音呢;或许宝宝要模仿成人说话的语调和节奏,但苦于没有丰富的词汇,只好嘟嘟囔囔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音了。不管宝宝为什么说我们听不懂的话,也不管宝宝为什么自言自语,我们都不要打扰,更不要笑宝宝,这是件好事,宝宝敢大胆地说他还不会说的话,这种胆略和尝试能使宝宝快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如果我们成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有这样的精神和胆略,我们或许会更快地学会第二语言。
口吃
如果宝宝开始出现口吃,并不意味着宝宝语言发育异常或智力迟滞。这个时期的宝宝,词汇急剧增长起来,几乎能听懂父母所有的话,甚至还能听懂电视里的语言。宝宝对字词的使用能力提高了,想更好地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可宝宝的思想总是先于语言,口吃也就在所难免了。
要鼓励,不要泄气
如果宝宝不到1岁就走得很好了,而2岁还不会说话,但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语言,父母就不要着急,更不能让宝宝知道你们在为他说话晚而发愁,不要给宝宝输送任何他“不行”的信号。宝宝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需要打气,而不是泄气;需要肯定,而不是否定。运动能力发育很好的宝宝,可能语言发育比较慢,那是宝宝把精力用在了运动上。当宝宝学会走路后,会非常兴奋,总是乐此不疲地重复他新有的能力,而对于语言和词汇,宝宝还无暇顾及。当宝宝学习走路的兴奋点下去后,反过来开始发现学习语言的乐趣,宝宝的语言发育就会突飞猛进。父母要耐心等待,给宝宝自我发展的空间和自由。
如何让宝宝学走路
1、巧用家具
独立站立是宝宝学会走路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创造机会给宝宝锻炼站立。教导宝宝用双手抓住和自己差不多高矮的东西,如茶几、床沿或者大人的腿,来帮他保持平衡,然后站立起来。
2、利用玩具
利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引诱宝宝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妈妈们可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来进行:首先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一个手距离的地方,宝宝只要向前走一步就能触及,然后慢慢的拉远到2个手的距离,宝宝需要向前走2步才能触及。继而不断的拉长距离,鼓励宝宝向前走更多步。
宝宝几个月会走 宝宝走路晚正常吗
超过18个月不正常。
大部分宝宝在12--15个月大时学走路,如果到18个月还不会走路的话,就属于晚走路了。而影响孩子学步的因素较多,如缺乏锻炼、宝宝胆小、遗传因素、智力低下、宝宝有肌肉关节类疾病、脑瘫等等,最好请医生检查。
孩子胆小怎么教育
很多孩子的性格是比较胆小的,对于这类孩子,家乡的教育需要更加用心。至于孩子胆小应该怎样教育的问题,是需要父母沟通与陪伴的,可以制定一个完整的练胆训练,帮助孩子拜托胆小。
一、树立同伴榜样
让幼儿观看同龄伙伴坐摇摇车,然后鼓励孩子说:“宝宝,你看他(她)玩得多开心啊,妈妈相信你也是个勇敢的乖宝宝!”观看别人玩得挺开心,孩子就会心里痒痒的,要跃跃欲试,妈妈的鼓励可以使宝宝变得更大胆、更勇敢、更自信。
二、讲解相关知识
妈妈可以让幼儿先坐上摇摇车,问宝宝喜不喜欢玩摇摇车,宝宝肯定回答很喜欢玩摇摇车。妈妈调动了宝宝玩摇摇车的兴趣之后,可以告诉宝宝:“宝宝,你知道这个车叫什么名字吗?它叫摇摇车。为什么叫它摇摇车呢?因为它是可以摇动的车。这个车可以摇动,玩起来就更有趣了。宝宝要不要试试?”如果宝宝自己喜欢玩摇摇车,知道了摇摇车的名称,了解了摇摇车的一些知识,可以增加坐摇摇车的安全感,就会想要坐摇摇车试试看。
三、示范具体方法
妈妈可以先让幼儿坐上摇摇车,然后对宝宝说:“宝宝,妈妈陪你一起坐摇摇车好不好?”宝宝爱妈妈,依恋妈妈,当然希望妈妈陪同玩摇摇车了。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扶着宝宝的双肩,让宝宝感觉到妈妈的帮助与温暖,减少害怕的感觉,增强安全感,并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增强掌控能力。等宝宝适应了坐摇摇车,不再害怕时,就会要求妈妈松开手,自己玩摇摇车了。或者妈妈等宝宝适应了就悄悄地松开双手。 只要家长给孩子树立同伴榜样,鼓励孩子勇敢些,告诉孩子一些相关的知识,增进了解,教给孩子一些方法,学会、增强掌控能力,克服胆小害怕的心理,就会变得胆大、勇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