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麻痹疫苗安全吗

小儿麻痹疫苗安全吗

沙宾与沙克疫苗的优缺点

目前用以预防小儿麻痹的疫苗有两种︰沙克疫苗与沙宾疫苗,我国采行的是沙宾疫苗接种,但是由于这次的事件,外界开始质疑小儿麻痹预防接种政策,沙宾疫苗是否真的万无一失?国内为何不采行沙克疫苗接种?要解开这些疑惑,首先必须了解沙克与沙宾各自的优缺点。

沙克疫苗

沙克疫苗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因为它是死病毒,不会造成感染,更不会引起小儿麻痹后遗症,可以让成人、孕妇,或是有免疫障碍的人施打,几乎完全没有使用的禁忌,但是它的缺点是必须使用注射方式、费用较高,而且要注射三次以上才有预防的效果,如果要长久免疫,还须经常追加,药厂认为台湾没有市场,而一般医院诊所又都不供应,因此家长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沙宾疫苗

沙宾疫苗的优点是采口服方式,使用方便、预防效果好并持久,会产生抗体令咽头、肠管局部免疫,预防野生株病毒的繁殖,更神奇的是它可以由接种后幼童的粪便散布给未接种的人,使他们得到间接接种的效果。但是它是由活性减毒的小儿麻痹病毒制成,因此难免会有疫苗致病的风险,而孕妇、免疫能力受损、发高烧、接受肾上腺皮质素或抗癌药物治疗者,也不能接受此种疫苗接种。

政府考虑综合使用沙克、沙宾

根据调查,国内小儿麻痹疫苗预防接种率已达95%以上,而台湾自从民国71年小儿麻痹大流行之后,就不曾有人在自然环境中感染到小儿麻痹病毒,虽然每年各地约通报一百人急性肢体无力症状,但是经过专科医师研判,均确定并非由小儿麻痹所引起的,而之前十年间所发生的唯一一起疑似案例,经过解剖后也已排除为疫苗所致,因此沙宾疫苗的安全性可以说是相当可靠的,在没有更有效的替代方案出炉之前,它仍是唯一的可行办法,家长不能因为百万分之一导致小儿麻痹的机率就因噎废食,拒绝让孩子接种沙宾疫苗。

不过若是小儿麻痹病毒已根除,就必须考量是否还需要担负疫苗的致病风险,疾病管理局计画未来将调整疫苗政策,将现行的四剂口服疫苗改为前两剂注射沙克疫苗,后两剂采口服沙宾疫苗方式,以兼顾防疫及安全性,未来家长将可更放心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

如何预防小儿麻痹症

1、患者需要隔离。患儿应从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2、接种疫苗。临床给小儿口服小儿麻痹灭毒活疫苗,即小儿麻痹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好的方法。临床服用这种疫苗安全、方便、免疫力强而且维持时间长,极少有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两种:

灭活疫苗(IPV) 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减毒活疫苗(OPV) 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

我国从1960年开始自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种是三型单价糖丸;另一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为Ⅰ、Ⅱ、Ⅲ型混合物。一般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连服3次,间隔4~6周,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给喂奶,以免影响效果。极少数小儿用后可发生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3、预防小儿麻痹症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要注意小儿平时的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小孩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的良好习惯,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衣物、床单、玩具、用品及餐具的消毒(煮沸15分钟或日光曝晒两小时)。

4、合理安排小儿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可以增强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5、对于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临床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加以预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3~0.5毫升,注射后一周内可以使发病者的症状有所减轻,如果被感染2~5周后仍未发病者,说明被动免疫是成功的,小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6、在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避免孩子做摘除扁桃体的手术,因为孩子摘除扁桃体的话会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受到感染。

7、在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应该尽量减免去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8、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也是切断传染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与天花相比 为何小儿麻痹症更难消灭

天花的很多特性决定了它比小儿麻痹症更容易彻底被消灭。几乎所有天花患者都会有明显的皮疹。相比之下,大多数小儿麻痹症感染不易察觉,因为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感染者会瘫痪。但是,所有感染者都会继续传播病毒。这就意味着,发现一个瘫痪病例时,小儿麻痹症病毒很可能已经传播开了。

并且,小儿麻痹症疫苗不像天花疫苗那样功效强大,即几乎所有人只需一剂就能得到保护。

就最常用的小儿麻痹症疫苗而言,至少需要三剂才能保证85%的儿童得到充分保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需要更多剂量才能达到阻断病毒传播的免疫水平。

如何护理刚接种疫苗的宝宝

1、日本脑炎:主要是避免感冒,应多喝开水。 另外如果小宝宝出现神智不清、四肢麻痹、哭闹不安、痉挛、休克时,应即速送医治疗。

2、卡介苗:注射部位可以照常沐浴,如果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是注意不要弄破,如果不小心弄破了也不必太担心,只须擦干并且保持干燥即可。但发现小儿腋下淋巴结肿大如果直径超过一公分,应至医院检查。

3、乙型肝炎:轻微发烧通常照一般发烧处理即可。

4、三合一疫苗:这是反应最激烈而且频率最高的疫苗,幼儿接种后,可以轻揉二下,如果有些许红肿可先用热毛巾热敷,多喝开水,如果发烧肛温超过38.5度以上,可先服用医师开予之小儿普拿疼,但如果发烧超过39.5度以上则要送医。

5、口服小儿麻痹疫苗:服用小儿麻痹疫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以增加疫苗在体内繁殖效果,如果有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四肢麻痹无力、痉挛等应速送医。

6、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注射后应多喝开水,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感冒,如果在注射后一、二天就有发烧,应立刻就医诊治。

小儿麻痹疫苗接种有效期

小儿麻痹疫苗有效期

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服苗后,即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性。第一年抗体稍有下降,大约下降1/3,三年内抗体水平趋于稳定。一项5年的随访观察,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10,5年后滴度> 1:2者, Ⅰ型、Ⅱ型为98%,Ⅲ型为84%。还有一次随访4年研究,94%以上的儿童,Ⅰ、Ⅱ型中和抗体滴度在1:4以上,Ⅲ型为75%。在服苗后8年,仍有中和抗体可以检测到。一般认为有效保护期为3年。

小儿麻痹疫苗的接种时间

小儿麻痹疫苗的接种时间:

在初次免疫小儿麻痹疫苗时,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服1次,连服3次是因为每剂疫苗中都含有Ⅰ、Ⅱ、Ⅲ型病毒,尽管在制造的过程中,三个型之间的病毒量配比已考虑到它们在肠道中的竞争感染能力,但仍存在着一定型间的干扰作用。尤其是Ⅱ型对Ⅰ、Ⅲ型的干扰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服用3次TOPV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小儿麻痹疫苗的作用周期:

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服苗后,即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性。第一年抗体稍有下降,大约下降1/3,三年内抗体水平趋于稳定。一项5年的随访观察,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10,5年后滴度>1:2者,Ⅰ型、Ⅱ型为98%,Ⅲ型为84%。还有一次随访4年研究,94%以上的儿童,Ⅰ、Ⅱ型中和抗体滴度在1:4以上,Ⅲ型为75%。在服苗后8年,仍有中和抗体可以检测到。一般认为有效保护期为3年。

小儿麻痹后遗症该如何预防

1、自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这些都是主要的对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预防措施。

2、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预防小儿麻痹后遗症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3、预防小儿麻痹后遗症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的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2]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办法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常表现为驰缓性麻痹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其危害是尽人皆知的,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临床给小儿口服小儿麻痹灭毒活疫苗,即小儿麻痹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好的方法。临床服用这种疫苗安全、方便、免疫力强而且维持时间长,极少有不良反应,深受广大父母的欢迎。我们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计划的服用就能使小孩产生良好的免疫力。预防小儿麻痹症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应该注意小儿平时的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小孩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的良好习惯,平时应注意小儿的衣物、床单、玩具、用品及餐具的消毒(煮沸15分钟或日光曝晒两小时)。

另外,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也是切断传染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合理安排小儿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可以增强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至于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临床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加以预防,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3-0.5毫升,注射后一周内可以使发病者的症状有所减轻,如果被感染2-5周后仍未发病者,说明被动免疫是成功的,小儿已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此外,当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给小儿做扁桃体摘除手术,避免拔除龋齿,同时不要带孩子去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吃苍蝇叮咬或污染的食物。父母朋友们如能懂得一些医学常识,按计划服用疫苗,加强对小儿麻痹症的防范,相信对您小孩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当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避免拔除龋齿,预防小儿麻痹症还要注意不要带孩子去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预防小儿麻痹症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吃苍蝇叮咬或污染的食物。预防小儿麻痹症要合理安排小儿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可以增强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临床给小儿口服小儿麻痹灭毒活疫苗,即小儿麻痹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好的方法。

糖丸的作用

国家在为宝宝实行计划免疫的过程中,其中要服一种小儿麻痹糖丸。

小儿麻痹糖丸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这种活的疫苗具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活性,但其毒力经处理后大大减低,口服后不但不会使人得病,而且还会使宝宝获得免疫力,产生大量的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使宝宝不患病。即使发病,症状也很轻微。口服这种活疫苗糖丸是国家对脊髓灰质炎采取的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

小儿麻痹糖丸有三种,这是根据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型不同做成的,红色代表Ⅰ型,黄色代表Ⅱ型,绿色代表Ⅲ型。

Ⅰ、Ⅱ、Ⅲ型疫苗称单价疫苗,目前还有Ⅱ、Ⅲ型 及Ⅰ、Ⅱ、Ⅲ型混合的二、三价疫苗,服用对象主要为2个月到7岁的小儿,单价疫苗按Ⅰ、Ⅱ、Ⅲ型的顺序服用,每月一颗。以后接连两年再重复应用,或口服三价疫苗一次,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一般免疫力可保持三年以上,上小学前再服用一次三价疫苗。服用时间以春冬季节为宜,这种疫苗糖丸安全、有效,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小儿有体温稍高、头痛、腹泻等症状,但几天后多可消失。

相关推荐

预防小儿麻痹症打针和糖丸哪个好 打针的优点

打针预防小儿麻痹症是采用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接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其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由于其为灭活后的病毒制成,其最大的有优点是不含活疫苗,相对于糖丸来说安全稳定性更高,对于部分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

疫苗哪些是必须打的

出生 24小时内 乙型肝炎疫苗[提示]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用. 第一针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提示]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难产的宝宝应该慎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应缓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禁种. 初种 结核病 1月龄 乙型肝炎疫苗 第二针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提示]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 4 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应该暂缓接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

小儿麻痹症传染吗遗传吗?虽然小儿麻痹症目前在中国已经基本消失了,但是多了解些这方面的知识也是有利无弊的,专家指出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小儿麻痹症传染性很强,易致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有的朋友质疑,他有听说过有家里几个人都出现小儿麻痹症的情况,难道这不是遗传吗?其实,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所以小儿麻痹症遗传这一说法是不存在的。专家指出,小儿麻痹症传染会通过直接接触,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因而如果亲密接触的家庭成员则有可能患病。一般来说,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密切生活

小儿麻痹症的发病年龄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是没有什么确定的发病年龄,但是由于孩子的免疫力较成人要低,所以小儿麻痹症一般发病于5岁以下的儿童。因此家长要对幼儿做好预防措施,定期让孩子口服减毒灭活疫苗糖丸或者注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另外还要注意在小儿麻痹症流行期间,避免给孩子做扁桃体摘除手术,同时减少带孩子去一些类似于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平日里家长也要做好室内清洁工作,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什么是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艾滋病起源的三种说法

1、人为说 人为说的观点不够统一。有人认为HIV是基因工程带来的灾难,还有人认为HIV是生物武器或某些人企图进行种族灭绝、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产物。 日本神奈川县立医院内科主任永井明就认为艾滋病病毒是人为的产物。1969年间,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新英格兰地区的猴园出现SIV,接着西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灵长类研究所也集体发生了猴子感染SIV的怪状。因此他认为,这显然是进行某种病毒的动物实验造成的结果。他还指出,从时代背景来看,遗传工程正迅速发展,与生物武器的对象从细菌变为病毒的时间刚好一致。作为实验对象,

小儿麻痹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①糖丸疫苗是一种活疫苗,遇热则会变成死疫苗,影响预防。因此在服用时不能用热开水送服,且在服疫苗后2小时内不能吃热食物或饮热开水。 ②由于母乳中含有一些能破坏糖丸疫苗的物质(抗体),因此在宝宝服疫苗前2小时至服疫苗后的4小时内,应避免哺乳,期间可用奶粉替代。 ③糖丸疫苗最好是从冷藏容器中拿出便立即服用,并且要保证宝宝完全咽下,可用凉开水送服,保证药物达到肠胃。如果服用不久,宝宝出现吐奶或呕吐,应考虑补服疫苗。 ④有重度佝偻病、发热、腹泻次数较多,或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宝宝应暂缓接种,而患有免疫缺陷症、白血病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时间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疫苗,现在有两种疫苗可以使用,一种是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

脊灰疫苗有两种 糖丸vs针剂哪个好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常见于低龄幼童,是由于宝宝的脊髓、脊神经受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疾病,传染性高后果严重。部分宝宝得病后可以自行痊愈,但多数宝宝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畸形,结果引起终身残疾,多为跛行甚至根本不能站立、行走。目前对这种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疫苗,人体通过摄入疫苗中减毒或灭活的病毒产生抗体,从而达到抵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 现有种类:Salk 1955,灭活脊灰疫苗;Sabin 1961和1963,单

宝宝打乙脑疫苗发烧的原因

打乙脑疫苗后发烧通常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但是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有些宝宝会出现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不可逆转的疾病。 预防注射所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成份:免疫抗原、溶液以及佐剂。 免疫抗原有些只含单种且纯粹的多糖蛋白质或类毒素(如白喉、破伤风疫苗),有些却含复杂的整株活病毒(如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口服小儿麻痹疫苗﹞或死菌(如百日咳疫苗)。 搭配疫苗的溶液可为单纯的蒸馏水、食盐水,也可以是含比较复杂成份的组织培养液,其中可能含有一些蛋白质、鸡蛋白抗原或其他种类的动物织(如日本脑炎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