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结肠瘘的检查

结肠瘘的检查

1、口服活性炭粉或从胃管注入美蓝溶液,伤口流出炭粉或蓝色液体,证实有肠瘘存在,根据口服或注入药物后至经瘘口排出所需时间,亦可帮助确定瘘内口的部位。

2、X线检查:复查腹腔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增加,也可证明有肠瘘存在的可能,(膈下在手术后可残渣余孽存积气,但应逐渐减少)。

3、瘘管造影:如有瘘管,可经瘘管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可以帮助了解肠瘘是否存在及部位,大小,瘘管走行方向以及周围肠管情况等。

4、胃肠钡剂检查:有助于了解瘘的部位,瘘的大小及瘘远端有否梗阻等。

5、B型超声检查:主要是了解腹腔有否残余感染存在及部位,大小。

肛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直肠指诊: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2、亚甲蓝染色法:将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内口部位。

3、探针检查:用探针通过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及内口所在。此法一般在手术时麻醉下进行,如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此法可能造成假道形成。

4、瘘管造影: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Yang(1993)检查临床疑有肛管直肠脓肿或瘘管17例,6例临床上疑有脓肿,肛管超声AUS检查也有脓肿表现;另外82%(9/11)AUS查出有瘘管,而临床常规检查未能发现。

5、肛管超声: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但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

肛瘘诊断必做检查有哪些

1、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疑有肛管直肠脓肿或瘘管17例6例临床上疑有脓肿,肛管超声AUS检查也有脓肿表现;另外82%(9/11)AUS查出有瘘管,而临床常规检查未能发现,Lunniss(1994)对比了AUS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认为前者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而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而后者对复杂性高位肛瘘蹄铁型肛瘘及临床难以确诊的疑难病例有绝对的优越性和准确率。

2、直肠指诊: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探针检查,只在治疗中应用一般不能作为诊断用,防止穿破瘘管壁造成假内口,X线造影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照相可见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肛瘘及蹄铁形肛瘘。

肛瘘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肛瘘应该做哪些检查?

1.直肠指诊 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2.亚甲蓝染色法 将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内口部位。

3.探针检查 用探针通过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及内口所在,此法一般在手术时麻醉下进行,如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此法可能造成假道形成。

4. 瘘管造影 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图6),Yang(1993)检查临床疑有肛管直肠脓肿或瘘管17例,6例临床上疑有脓肿,肛管超声AUS检查也有脓肿表现;另外82%(9/11)AUS查出有瘘管,而临床常规检查未能发现。

5.肛管超声 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但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

6.MRI 检查 Lunniss报道了35例此法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率分别为:原发性肛瘘(85.7%),继发瘘和脓肿(91.4%),蹄形瘘(64.3%),瘘内口80%,从而认为MRI检查时确诊肛瘘位置有极高的准确性,临床正确使用MRI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监测复杂性肛瘘是否完全愈合。

肛瘘的治疗方法

一、触诊

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二、全身检查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对复杂性肛瘘更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并注意血沉、血象变化。或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

对某些可疑病例,还应作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要特别观察有无癌变。

诊断肛瘘的六大方法

肛瘘是人们的常见病,可以由许多原因导致的,而且会有肛门疼痛,肛门瘙痒等症状,这会影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人们要及时诊断肛瘘,那么,人们怎么诊断肛瘘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人们诊断肛瘘的六大方法。

一、触诊

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二、全身检查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对复杂性肛瘘更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并注意血沉、血象变化。或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对某些可疑病例,还应作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要特别观察有无癌变。

三、望诊

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四、直肠指检

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五、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

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六、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

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人们诊断肛瘘的六大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诊断肛瘘,还能及时治疗肛瘘,肛瘘的人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哪些检查可以确诊肛瘘

1、确定内口位置: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2、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3、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4、全身检查: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有肛瘘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早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痛苦,此外治疗这种疾病最好选择正规的肛肠医院,因为肛门是很敏感的部位,不要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感染。

肛瘘的检查诊断大盘点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

肛瘘一般有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脓肿自破或经手术切开排脓,从肛门皮肤外口或肛门内流脓,这些都是诊断肛瘘的主要标志。

一、望诊

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二、触诊

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三、直肠指检

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四、确定内口位置

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如有多个外口,首先应了解到哪一个外口是先发生的。往往从第一个外口用探针探查,可以通过主管而找到内口。

2.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肛门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大约经过2~3个月形成瘘管管壁。如果瘘管位于表浅部位,通过触诊可以触到条索走行,顺着向肛门走行的条索,可以发现内口的部位。如果在肛门外触诊没有触到条索,常常说明瘘管管道较深,可通过肛门内指诊,在肛管直肠环的部位可以触到病变的较大瘢痕或条索状瘢痕,在瘢痕部位的隐窝处。常为内口部位。

3.肛门镜检查:用双叶肛门镜张开肛门,可见内口所在肛窦红肿、发炎、变深,用钩状探针轻轻探查,不难找到内口。

4.探针检查:主要探明瘘管走行方向、深浅和内口的位置。探查直瘘时,将探针从外口伸入,食指深入肛管,指尖按在可疑内口处,探针从内口探出。若弯曲瘘管或复杂的瘘管行径弯曲,探针不易探过,可用银制细软探针探查。探查不可用力太猛,以免造成假瘘道和假内口。

5.染色检查:本法寻找内口准确,临床上有重要价值。

具体方法是:先将盐水纱条放入直肠,再用1%双氧水加龙胆紫液,或用1%亚甲蓝溶液,从瘘管外口注入,观察内口有无染色液流出,跟据纱布染色的位置,即可判断内口位置。如纱布条无染色,也不能肯定无内口。管道弯曲,受括约肌收缩影响。被脓液阻塞,或内口暂时闭合,使染色溶液不能通过内口,无法染色于纱布。手术时应加以注意。

6.碘油造影:从肛窦外口注入30%~40%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然后摄片。可见瘘管深浅分支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此法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一般肛瘘不作为常规检查。

7.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8.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经过肛门中部画一横线,如外口在横线之上,离肛门不超过5cm,其内口在肛门齿线上与外口相互对应;如外口距离肛门超过5cm或外口在此线之后,这些瘘管多数是向后弯曲的,内口常在肛管后中线上。

五、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

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六、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

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七、全身检查

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对复杂性肛瘘更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并注意血沉、血象变化。或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对某些可疑病例,还应作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肛瘘的性质,并要特别观察有无癌变。

八、鉴别诊断

1.会阴部尿道瘘:尿道球部瘘管与皮肤相通,常在会阴部尿道三角内。排尿时有尿自瘘口流出。直肠内无内口,常有损伤史及尿道狭窄。

2.骶骨部瘘:位于骶骨前凹内,由骶骨骨髓炎造成的骶骨与直肠之间的脓肿。脓液由尾骶骨附近穿破,瘘口常在尾骨尖的两侧,与尾骨尖平齐,瘘管与直肠平行,皮下支管成“Y”字形。

3.先天瘘:由骶尾部囊肿生脓破溃而成,原发外口常在臀沟中点、尾骨尖处。由胚胎发生,瘘内可见毛发。

4.肛门周围化脓性疾病:形成皮下多发复杂性窦道。病变在肛门皮肤和皮下层,可汗腺、毛囊有化脓性炎症。皮肤可见暗褐色、大面积慢性炎症。切开排脓可加速治愈。有瘘道,常不深。

5.骶髂骨结核:此病系艇髂骨结核,形成寒性脓疡。常在肛门后破溃,流出稀薄脓汁。管道较深,通过直肠后间隙,可出现腰疼,血沉快,长期低烧,消瘦等症状。骨平片可见有骨质破坏。

膀胱瘘的症状

(1)膀胱肠道瘘: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粪漏和尿道排气等症状,常伴有原发肠道疾病引起的大便习惯的改变,体格检查可发现有肠梗阻体征,若系炎症性疾病引起者可发现腹肌紧张表现,尿样检查常提示合并感染,钡灌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显示瘘管的存在,一般在钡剂灌肠后,取尿样离心后行x线检查发现有不透光的钡剂可确诊有膀胱结肠瘘,膀胱镜检查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帮助瘘道的定位,镜下可见膀胱壁呈明显炎症改变,经瘘管插管灌造影剂常可帮助确诊。

(2)膀胱阴道瘘:较为常见,常继发于产科,外科或放射性治疗损伤或宫颈癌引起,在膀胱镜下经瘘口插管可直接与阴道相通,阴道造影常能很好显示输尿管阴道,膀胱阴道和直肠阴道瘘,另经阴道插入-foley导尿管,充盈水囊后,灌注适量的造影剂亦可帮助诊断,某些病例瘘口边缘出现癌变,persky(1980的)报告6例儿童膀胱阴道瘘患者,均为手术损伤并发症。

(3)膀胱附件瘘:这种罕见的膀胱瘘可以通过阴道检查诊断并通过膀胱镜发现瘘口。

肛瘘的检查方法具体有几种

1.直肠指诊 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2.亚甲蓝染色法 将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内口部位。

3.探针检查 用探针通过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及内口所在。此法一般在手术时麻醉下进行,如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此法可能造成假道形成。

4.瘘管造影 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图6)。Yang(1993)检查临床疑有肛管直肠脓肿或瘘管17例,6例临床上疑有脓肿,肛管超声AUS检查也有脓肿表现;另外82%(9/11)AUS查出有瘘管,而临床常规检查未能发现。

5.肛管超声 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但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

6.MRI检查 Lunniss报道了35例此法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率分别为:原发性肛瘘(85.7%),继发瘘和脓肿(91.4%),蹄形瘘(64.3%),瘘内口80%。从而认为MRI检查时确诊肛瘘位置有极高的准确性。临床正确使用MRI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监测复杂性肛瘘是否完全愈合。

肛瘘症状

肛瘘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

检查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数目及与肛门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肛瘘很有帮助: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1.直肠指诊确定内口位置对明确肛瘘诊断非常重要。肛门指检时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索样瘘管。

2.肛门镜检查肛镜下有时可发现内口,自外口探查肛瘘时有造成假性通道的可能,宜用软质探针。以上方法不能肯定内口时,还可自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1~2ml,观察填入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白湿纱布条的染色部位,以判断内口位置。

3.影像学检查碘油瘘管造影是临床常规检查方法。肛管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能提高肛瘘的诊断率。对于复杂、多次手术的、病因不明的肛瘘患者,应做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以排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存在。

肛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1.直肠指诊 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2.亚甲蓝染色法 将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内口部位。

3.探针检查 用探针通过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及内口所在。此法一般在手术时麻醉下进行,如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此法可能造成假道形成。

4.瘘管造影 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Yang(1993)检查临床疑有肛管直肠脓肿或瘘管17例,6例临床上疑有脓肿,肛管超声AUS检查也有脓肿表现;另外82%(9/11)AUS查出有瘘管,而临床常规检查未能发现。

5.肛管超声 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但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

6.MRI检查 Lunniss报道了35例此法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率分别为:原发性肛瘘(85.7%),继发瘘和脓肿(91.4%),蹄形瘘(64.3%),瘘内口80%。从而认为MRI检查时确诊肛瘘位置有极高的准确性。临床正确使用MRI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可监测复杂性肛瘘是否完全愈合。

结肠瘘的分类

结肠瘘形成的原因不同,瘘口的大小和长短差别较大,根据肠瘘形态不同,大体将结肠瘘分为3类:完全瘘、管状瘘和唇状瘘三类。

1.完全瘘

多由于手术造成,肠腔全口外翻,露出腹壁外,肠内容物全部或绝大部分由瘘口流出。

2.管状瘘

可为病理性或手术后,尤其是腹腔引流管硬,压迫结肠所引起的肠壁坏死形成的瘘,管口小而瘘管长,肠内容物大部分流入瘘口远端的肠管内,仅小部分从瘘口流出体外。

3.唇状瘘

多为创伤所致,肠管紧贴腹壁,肠黏膜的一部分翻出瘘口处,肠内容物部分由外瘘口流出体外,部分流入远端肠道内。

相关推荐

结肠癌的检查

1、大便隐血(FOBT)试验 是结肠癌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之一,1967年Greegor首先将FOBT用作无症状人群结肠癌检查,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筛检手段,FOBT有化学法和免疫法,化学法包括联苯胺试验和愈创木酚试验等,但特异性不够理想,免疫法有免疫单扩法(SRID),乳胶凝集法(LA),对流免疫电泳(CIE),免疫酶标法(ELISA)及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等,其中以RPHA较适合于大批量筛检用,RPHA敏感性63.6%,低于联苯胺法的72.7%,而特异度RPHA为81.9%,高于联苯胺法的61.

便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粪便检查 应观察便秘者排出粪便的形态及有无黏液或血液黏附。直肠性便秘为大块质硬的粪便,由于常伴直肠炎症及肛门损伤,粪便常有黏液及少量血液黏附。 影像学检查 直肠指检:应仔细观察有无外痔、肛裂及肛瘘等病变。触诊时需注意有无内痔,肛门括约肌有无痉挛、直肠壁是否光滑,有无溃疡或新生物等。 X线钡剂灌肠检查及腹部平片: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结肠、直肠肿瘤、结肠狭窄或痉挛、巨结肠等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引起便秘的各种结肠病变,如结肠、直肠癌,肠腔内息肉等器质性肠腔狭窄等病变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直肠癌的诊断要点

直肠癌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直肠癌这种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在目前的社会中还是比较高的,为此我们想要知道怎么护理好直肠癌的患者我们得知道直肠癌这种疾病的检查方式都有什么,再者还需要直肠癌患者的积极配合和治疗。 1.结肠、直肠癌可疑症状 凡中年以上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并做进一步检查: 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②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 ③粪便带脓血或粘液。 ④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 ⑤腹部扪及肿块。 2.检查方法 ①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主要的方法,约70

结肠炎的检查

1、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在轻型病例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细胞计数在活动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严重或病情持续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2、X线钡剂灌肠检查:所见x线征主要有:1,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2,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3、结肠镜检查:该检查是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作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直接观察肠粘膜变化,取活组

女性朋友出现肛瘘应注意什么

1饮食要洁净:不洁饮食,可导致腹泻,极易造成肛门腺感染,引起肛瘘。 2要保持肛门清洁:养成便后洗净局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门的习惯,保持肛门清洁是肛瘘护理注意要点。 3定时排便: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防止大便干结损伤肛管皮肤,造成感染,是肛瘘护理要点。 4极早治疗全以上就是肛瘘专家介绍的关于肛瘘患者应该如何预防的知识,身疾病:如糖尿病等患者,应尽早治疗全身疾病,才能控制由此而带来或加重的肛门感染。 5检查轻柔:在肛门常规检查时,要轻柔,切忌暴力,以免损伤肛门。同时,大便干结需作灌肠时,也应注意,不要造成肛门

便秘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呢

影像学检查 1.直肠指检 应仔细观察有无外痔、肛裂及肛瘘等病变,触诊时需注意有无内痔,肛门括约肌有无痉挛、直肠壁是否光滑,有无溃疡或新生物等。 2.X线钡剂灌肠检查及腹部平片 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结肠、直肠肿瘤、结肠狭窄或痉挛、巨结肠等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对结肠的运动功能(蠕动)也可有较全面的了解。X线腹部平片如发现多个阶梯状液平,则对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对引起便秘的各种结肠病变,如结肠、直肠癌,肠腔内息肉等器质性肠腔狭窄等病变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可获得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肛瘘

肛瘘临床症状 流脓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由于引流不畅,脓肿反复发作,也可溃破出现多个外口。 较大较高位的肛瘘,常有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检查时外口常为一乳头状突起或是肉芽组织的隆起,挤压有少量脓液排出,多为单一外口,在肛门附近。也有多个外口,外口之间皮下瘘管相通,皮肤发硬并萎缩。 也有多个外口位于两侧,瘘管成“马蹄形”,直肠指诊在病变区可触及

便秘的常见检查

便秘的检查一般包括粪便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粪便检查 应观察便秘者排出粪便的形态及有无黏液或血液黏附。直肠性便秘为大块质硬的粪便,由于常伴直肠炎症及肛门损伤,粪便常有黏液及少量血液黏附。 影像学检查 直肠指检:应仔细观察有无外痔、肛裂及肛瘘等病变。触诊时需注意有无内痔,肛门括约肌有无痉挛、直肠壁是否光滑,有无溃疡或新生物等。 X线钡剂灌肠检查及腹部平片: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结肠、直肠肿瘤、结肠狭窄或痉挛、巨结肠等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引起便秘的各种结肠病变,如结肠、直肠癌,肠腔内息肉

便秘需要做哪些检查

检查】一、粪便检查 应观察便秘者排出粪便的形态及有无黏液或血液黏附。直肠性便秘为大块质硬的粪便,由于常伴直肠炎症及肛门损伤,粪便常有黏液及少量血液黏附。 二、影像学检查 1、直肠指检:应仔细观察有无外痔、肛裂及肛瘘等病变,触诊时需注意有无内痔,肛门括约肌有无痉挛、直肠壁是否光滑,有无溃疡或新生物等。 2、X线钡剂灌肠检查及腹部平片 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结肠、直肠肿瘤、结肠狭窄或痉挛、巨结肠等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对引起便秘的各种结肠病变,如结肠、直肠癌,肠腔内息肉等器质性肠腔狭

结肠癌结肠镜的检查

结肠癌的患者都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查才会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呢?对于结肠癌的患者来说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再者结肠癌的患者在治疗的前后也许需要检查,为此我们专家在这里阐述结肠镜的相关的检查注意事项: 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血及下腹疼痛,疑有结肠、直肠、末端回肠病变者。 2、钡剂灌肠有可疑病变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3、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随访。 4、结肠癌术前诊断、术后随访,息肉摘除术后随访观察。 5、需作止血及结肠息肉摘除等治疗者。 6、大肠肿瘤普查。 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