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感期间患上感冒怎么办
甲流感期间患上感冒怎么办
是否去医院
1看发烧对象:婴幼儿、老人、妊娠妇女,哮喘病人等体质较弱者应立刻去医院,即所谓高危人群出现症状,要在第一时间去就诊。换言之,身强力壮者发烧,暂时观察一下是有好处的,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能就不是什么流感,二是即便是甲流,根据我们的统计,典型的病人三四天之内就好起来了。本来没什么事,去了医院又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
换一个角度说,如果是非流感高危人群短时间在家里观察一下,可以大大缓解目前的医院压力,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于己于人都是有好处的,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必须是身强力壮的非高危人群。
2看症状轻重:如果精神不好,发烧很高,呼吸困难,还是要去医院就诊。如果去医院,不管看什么病,都要戴口罩,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预防甲流交叉感染的措施。
非H1N1型流感人群的应对办法
主要措施: 对症治疗了,退烧药,多喝开水多休息
第一,如果出现了流感样症状,或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咳嗽、打喷嚏等,要在家里休息,等症状消失以后再上班,带病坚持工作在这个时候不值得提倡。症状消失24小时后再上班。
第二,在家庭里因病休息的人要注意家庭内的传播,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家庭里的高危成员,比如慢性病人、很小的小孩子、很老的老人、孕妇,都是需要得到特别保护的,因为他们是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要尽可能避免让他们受到感染。
第三,病人还要尽可能减少非必要外出,如果有必要外出,比如到医院就诊,要乘坐公交车,要到超市里买东西,这时候要戴上口罩,这是必要的,保护别人,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如果你没有戴口罩,这时候你咳嗽、打喷嚏,就要掩盖口鼻,要用纸巾、衣服挡一下,不要直接喷溅到别人面前。
甲流的诊断
甲流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甲流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甲流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
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标准
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猪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
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
4.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猪流感。
鉴别诊断
普通流感在临床上的表现为:
1、单纯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啰音。
2、肺炎型流感:较少见,多发生于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混合细菌病毒肺炎。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 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瞻望、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4、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甲流和感冒有哪些区别
首先,对于老百姓来说,鉴别上感、感冒、季节性流感和甲型H1N1型流感,要明确是否接触过甲流患者及相关物品或是否身处甲流疫区。
其次,可根据症状来初步判断。
普通感冒往往是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也就是说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情况重,而头痛、发烧、全身肌肉酸痛等较轻。
而甲流的症状与其相反,鼻塞、流鼻涕很轻或没有,发烧、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很突出。此外,由于甲流很容易引发肺炎,所以还要看咳嗽时是否有吸气动作,还只是喉咙受炎症刺激而导致的咳嗽。
第三,由于发热是甲流最重要的表现,所以只要出现发热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如必要,经采样检测,一般在6小时内可获知检测结果。
第四,目前多数甲流患者病情较轻,有的甚至不出现发烧症状,所以就算是医生仅从症状也不能鉴别是否患甲流。
因此,积极预防,如戴口罩、环境通风、保证睡眠、避免劳累、减少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的机会,都是很好的方法。家庭成员中若出现疑似症状,需要进行家庭隔离,减少接触。
不是接触了甲流患者或物品就一定会发病,这跟个人抵抗力、接触的病毒量以及病毒致病强度有关,一般来说,病毒潜伏7天内不发病,就暂告平安。
甲流遭遇降温 老人儿童易发生感染
近日,北京等地突降大雪,不少专家都表示降温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传播有利有弊。广州昨日也开始降温,本地疾控、医院专家对此表示:甲流未经过冬季“考验”,市民不要指望“老天”,要加强自我防护。
现在看感冒不再采样送检
另外,现在市民到医院发热门诊看病时不再被要求采样送检,看是不是患上甲流。尹志标解释说,甲流治疗方法与季节性流感、感冒完全一样,所以没必要区别对待,人人送检。有专家还表示,甲流死亡率等于甚至低于普通流感,不论何种感冒,只要到医院看病吃药、回家静养即可。
“温度降低不见得是好事”
“虽然十月份比九月份的新增病例有明显减少,但暂时没有看出气候带来的变化,不好盲目下结论。毕竟甲流是今天四五月才发生,它没有经历过冬天,所以必须真正等到气温下降一段时间以后,观察临床甲流究竟是增多还是减少,才可能说天气对它的真正影响。”广州市疾控中心王鸣主任表示。
“其实甲流病毒按理是怕热不怕冷的,但可能当温度过低时,病毒活性会减弱,从这个层面上讲,低温或有助降低传染性。但北方地区或更有利,广州冬季温度难以过低。
用不用接种甲型流感疫苗
正方
病毒变化快 打了也没用
市民杨小姐表示,即便出了甲流疫苗,她也不会打。她的一位朋友曾告诉她,去年接种了流感疫苗后,居然每个月都感冒,这更让杨小姐坚定了不打疫苗的决心。还有部分市民认为流感病毒变化较大,即便是打了预防针也没有用。
专家解释,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对普通感冒没有预防作用。因为流感和普通感冒症状有些相似,所以不少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错误地把感冒当成流感。
针对流感易变异的情况,专家说,流感病毒的确容易发生变异,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专家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其未来可能发生变异的情况,并及时获取毒株加以预防。
反方
防疫效果好 家人都得打
“如果没有用,国家为何还要研发呢?”身为人母的邹女士绝对支持接种流感疫苗。她还赞成给宝宝也接种。邹女士说,她接种流感疫苗的习惯已经有5年了,这几年来都没有得过流感。因此,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出来后,她是绝对的拥护者。
专家介绍,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一旦患上甲流更易感染肺炎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将大大增加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在流感大流行前,这部分高危人群要引起特别注意,可以通过接种来预防。另外,学龄前儿童、50岁以上的老人都属于高危人群。同时,医务人员、公交系统的职工等本身接触的人就多,被传染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也在推荐接种的范围内。
上呼吸道容易感染应该注意什么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至喉部的感染,又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典型症状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咳嗽及头痛发热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所至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常常形成区域性流行,冬春夏秋均可发病,但一年中不会多次发病。患者全身症状重,常突发高热、畏寒,头痛剧烈,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而鼻咽部症状较轻。
患上感后,成人大多数症状不太严重,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但应注意休息,防寒保暖。合理休息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至关重要,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强调卧床休息。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与湿化,有条件者可使用加湿器,也可使用加温湿化雾化吸入治疗。多饮水,不能吸烟,可多食含有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
鼻咽部症状较重的上感患者,可用解除症状的感冒药如新康泰克等治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用润喉药、止咳药治疗咽痒、咽痛和咳嗽,同时加用抗病毒的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咳脓痰症状或患流冒,则应到医院看病,接受抗病毒、抗炎、退烧、输液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十个小妙招预防感冒
一、用热水洗衣服
流感病毒能在40摄氏度的温度中生存,所以如果有家庭成员患上了流感,要用高于40摄氏度的热水对衣服和被褥进行清洗,以杀灭病菌。
二、减少食糖的食用量
国外有关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食用糖后,在长达五个小时里面,其身体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要比不吃糖的人少的多。因此,建议少吃糖,能够有效的增强免疫细胞的抗病能力。
三、暖暖鼻子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天气越冷,人就更容易患感冒、流感等症状,主要是因为鼻子温度降低了,也就导致它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因此,预防感冒的发生,首先就是多暖暖鼻子。
四、别握手
人们之间的握手要比撞拳头多传染10~20倍的病菌。研究人员还发现握手力量最强的人所传染上的细菌数量最多。
五、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与每晚睡眠八个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不足七个小时的人患上感冒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美国耶鲁大学的专家认为:睡眠受到扰乱或缺乏睡眠,会对一种名为TLR-9的免疫基因的运作形成干扰。
六、遵守隔开两个座位的规则
如果一个人坐在距流感患者任何方向两个座位的距离内,那么患上流感的风险会大幅度增加。如果你看到有人抽鼻子或咳嗽,一定要设法换个远离的座位。如果无法移动位置,也要打开窗户。
研究发现:如果你花了90分钟的时间与车中患有流感的人待在一起,那么你被流感病毒感染的机会为99.9%;但如果你打开了车窗,这一风险会降低到20%。
七、放弃使用清洁剂
如果清洁剂中酒精成分含量很高才可以使用,因为洗手液的功效不足手上很容易招致病毒的产生。如果手非常的脏,就怕洗手液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在平时外出回家后,只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就行了。
八、用盐水清洗鼻子
用盐水清洗鼻子能减少患感冒的次数。这是因为用盐水清洗鼻子能防止病菌在鼻腔中扎根生长下来。这种溶液很容易制作,将自来水煮沸后加入盐,形成溶液,待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
九、适度锻炼
轻柔或适度的锻炼能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形成刺激;而大约9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会导致应激激素和抗炎分子的释放,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形成抑制,导致人们更容易患上感冒和流感。
十、服用维生素D补剂
人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会扰乱一种名为hCAP-18的抗细菌分子的功能,它会对免疫细胞形成刺激。如果你的体内缺乏维生素D,那么你患上感冒和流感的风险至少会增加三分之一。如果你想服用维生素补剂,请尝试服用维生素D3,这种形式的维生素D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缓解感冒症状的措施有哪些
1、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与每晚睡眠八个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不足七个小时的人患上感冒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美国耶鲁大学的专家认为:睡眠受到扰乱或缺乏睡眠,会对一种名为TLR-9的免疫基因的运作形成干扰。
2、遵守隔开两个座位的规则
如果一个人坐在距流感患者任何方向两个座位的距离内,那么患上流感的风险会大幅度增加。如果你看到有人抽鼻子或咳嗽,一定要设法换个远离的座位。如果无法移动位置,也要打开窗户。研究发现:如果你花了90分钟的时间与车中患有流感的人待在一起,那么你被流感病毒感染的机会为99.9%;但如果你打开了车窗,这一风险会降低到20%。
3、放弃使用清洁剂
除非清洁剂含有60%~80%的酒精成分,洗手液的效力不足以强大到杀灭引起感冒和流感的病毒。如果双手非常肮脏,洗手液根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专家建议:当人们从外面进到屋里时,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就可以了。
4、用盐水清洗鼻子
用盐水清洗鼻子能减少患感冒的次数。这是因为用盐水清洗鼻子能防止病菌在鼻腔中扎根生长下来。这种溶液很容易制作,将自来水煮沸后加入盐,形成溶液,待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
在患有感冒疾病期间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多晒晒太阳和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平时多喝一些热水喝姜水,这样就能让感冒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我们还要定时的暴晒自己的被子。
甲型H1N1流感偏方未必有效
“偏方,即单方验方,多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与常规正统的医学治疗手段相比,偏方很少能被正规医药典籍所接纳。”从这个定义上看,国内的偏方大多集中为中草药和食疗。
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的威胁远远还没有过去。随着天气转冷,有专家预计疫情将呈进一步上升趋势。虽然已有甲流疫苗,可普通人依然一针难求。而与此同时,大量的抗流感偏方却在网络热传。
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的威胁远远还没有过去
。随着天气转冷,有专家预计疫情将呈进一步上升趋势。虽然已有甲流疫苗,可普通人依然一针难求。而与此同时,大量的抗流感偏方却在网络热传。
外国人也捧偏方
“偏方,即单方验方,多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与常规正统的医学治疗手段相比,偏方很少能被正规医药典籍所接纳。”从这个定义上看,国内的偏方大多集中为中草药和食疗。
就笔者的成长经验看,本人所知道的感冒偏方有烧大蒜吃、煮苦艾水喝,还有喝鸡汤和姜水。每年冬天,这些难以下咽的东西(鸡汤除外),总被母亲视为预防感冒的最好法宝。那时,似乎没人计较它们有无科学道理,只要乖乖地喝保准不会感冒。转眼之间,这些感冒偏方突然“荣光”起来,成为甲流预防的偏方之一,在网络和手机上四处传播。
国外也流传许多甲流偏方,它们被称为folk remedy。近日,《华尔街日报》健康专栏作者梅琳达·贝克(Melinda Beck),在题为《流感偏方:庸医还是良药?》的文章中,就提到过很多有意思的偏方,并进行了分析。她提到的偏方包括,房间内摆放洋葱大蒜、顺势疗法、鸡汤、热饮等。遗憾的是,这些偏方均未被证实可防治甲流。
比方说,喝鸡汤能让流感患者感觉更好,其中门道可能仅在于这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贝克认为,为数众多的偏方,如饮用(或含漱)含有一些其他物质的热水——从茶、柠檬到大蒜和醋,可能有助于化痰,加快消除感染的过程。也有人认为,热的水蒸气有助于鼻子更通气,从而形成疗效。
面对甲流,中医药也是门外汉
与病毒长久斗争的经验告诉人们,预防甲流也需从三方面入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目前,网络流行的流感偏方,多数以进补食物或中草药为基础,旨在保护易感人群。
今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印发《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其中包括高危人群适用的4个成人药方和1个儿童药方。仔细审视会发现,他们多半采用常见食材,如葱、姜、白萝卜、薄荷、菊花、大枣等,或做汤或冲饮。很多人会关心,这些方案科学吗?有没有效果?其实,这并非一个容易得出答案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预防?预防医学里,预防主要分三级。最重要的是一级预防,它是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措施。显然,中草药或偏方,貌似针对甲流病毒,其实不然。各种中草药或偏方含有的药理活性成分,并不能够杀灭病毒,也绝不会让你一夜之间产生甲流抗体。抗病毒药物达菲(Tamiflu)的有效成分,虽提取自八角茴香,并不意味着把八角茴香和猪肉一锅炖,就能产生预防或治疗甲流的作用。毕竟,一口铁锅比不上复杂的药物提取制造流水线。
二级预防是阻止病程进展,减缓疾病症状的重要措施,又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甲流作为2009年的新鲜事物,是一种全新疾病。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此前从未与之遭遇。也就是说,面对甲流,中医药也是门外汉。因此,中医药预防方案的制定本身,大多依据经验,而非科学依据。
其次,若未经证实有效,中草药或偏方并不能拿来作为预防手段。很多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中医药历史有上千年,难道老祖宗的经验会错得离谱吗?事实上,历史短长并不能作为说话的底气,它必须经过现代科学和临床试验的检验,并被确证有效,才能正大光明地走到台前来。
事先服用抗病毒药物没用
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说法,预防或治疗甲流的“兵器谱”里,目前确证有效的只有甲流疫苗、抗病毒药物达菲和乐感清(Relenza)。甲流疫苗是唯一可预防甲流的手段,达菲和乐感清则是仅有的几种通过临床试验、确证能抗击流感病毒、缩短病程的药物。这段话也提示人们,若未患甲流,事先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不会产生保护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CDC官方网站也申明,目前尚无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草药或其它偏方对治疗甲流有任何好处。这意味着,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偏方,你大可一笑了之,不要太当回事。
事实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提醒公众切莫病急乱投中医。在11月13日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专家表示,“中药最主要的功能是干预疾病,因此没有与甲流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没有任何症状发生的人群,都不建议提前吃中药预防。如果与甲流患者密切接触过,或者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可以服用中药来治疗,但是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因此应在中医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任何过度、过量的行为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卫生习惯最重要
偏方这种东西,人们通常只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病急了才乱投医的。而各种甲流偏方的甚嚣尘上,至少表明两点:
其一,人们对甲流的科学认识并不足够,对其致病机理和科学预防并不知晓,以致对偏方盲目相信;其二,甲流疫苗的人群接种普及率并不高。作为预防甲流的最好手段,目前的疫苗接种多限于一线医务人员、中小学生和老人等重点人群,普通群众仍是一针难求。在甲流慌的背景下,甲流偏方无疑成为另一种选择。
很多人言之凿凿,声称民间偏方很有效。这又是为何?事实上,获得这种积极肯定的回答并不难。一般的,选择偏方的人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即便偏方无效,却可能因其良好卫生习惯,无形中降低了与甲流病毒的接触
冬季区分甲流与感冒
甲流也是可防可治,家长没必要过度恐慌。甲型H1N1流感已成本年度影响生活的一个阴影,以至于旁边有个打喷嚏、流鼻涕的就很不招人待见,那么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有哪些呢?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续蔓延,而时下正值季节交替、冷空气活动频繁时期,季节性流感、上呼吸道感染也呈高发态势。父母可以根据早期的发病症状初步鉴别是否患甲流,但无论是什么状况,只要发烧,都建议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对于父母来说,鉴别普通感冒、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型流感首先要明确是否接触过甲流患者及相关物品或是否身处甲流疫区。 其次,还可根据症状来判断是否患甲流。普通的感冒往往是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也就是说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情况重,而头痛、发烧、全身肌肉酸痛等较轻。而甲流的症状与其相反,鼻塞、流鼻涕很轻或没有,发烧、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很突出。此外,由于甲流很容易引发肺炎,所以还可看咳嗽时是否有吸气动作,如果没有说明只是感冒喉咙受刺激后咳嗽,否则就有可能是肺炎。
甲流也是可防可治,市民没必要过度恐慌。甲型H1N1流感已成本年度影响生活的一个阴影,以至于旁边有个打喷嚏、流鼻涕的就很不招人待见,那么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有哪些呢?
甲型H1N1流感 一般感冒
3-6小时內会急速发高烧(37.8度以上)且会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 逐渐发烧及全身性肌肉酸痛
约80%以上会有严重的头痛 轻微的头痛
无流鼻涕但有咳嗽及喉咙痛 流鼻涕及咳嗽
几乎沒有打喷嚏 打喷嚏
37.8度以上的高烧会持续3-4天 偶会发高烧
严重的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轻微的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大多数的人会有发烧恶寒 偶会有恶寒
持续会有严重的疲劳感与虛弱 轻微的疲劳感
扁桃腺不会肿 扁桃腺会肿
会有严重的胸部压迫感 无胸部压迫感
目前多数甲流患者病情比较轻,有的甚至不出现发烧症状,所以就算是医生也不能鉴别甲流,而普通市民单靠症状鉴别也不可靠。由于发热是甲流最重要的表现,所以只要出现发热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医生诊疗后认为疑似,会及时通知疾控中心采样检测,一般在6小时内可获知检测结果。
戴口罩、环境通风、睡好别累着、增强抵抗力都是很好的方法。家庭成员中若出现发烧等症状,需要进行家庭隔离,以减少接触,轻度的感冒或流感居家治疗时,家人应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口罩应选用加厚或夹带过滤材料的。秦志强提醒,不是接触了甲流患者或物品就一定会发病,这跟“毒力”强度、人体抵抗力、接触的病毒量有关,一般来说,病毒潜伏7天内不发病,就暂告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