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溪的神奇功效 针刺阳溪的作用
阳溪的神奇功效 针刺阳溪的作用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经穴。
穴性:散风清热,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 :
1.风热上扰之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局部经络主治之腕臂痛,活动不利诸症。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
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取穴。
阳溪的定位 阳溪穴的作用机制
1.阳溪穴为大肠经之经穴,五行属性属火,具有清泻阳明郁热火毒之功,而治疗头面五官疾患。
2.本穴泻火之力强,故可治疗痰火扰心或蒙蔽清窍的心烦,癫狂等症,而达安神之效。
3.本穴位于腕关节处,具有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邪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腕臂酸痛。
阳溪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头痛、耳鸣、耳聋、牙齿痛、结膜炎、疟疾、腱鞘炎、半身不遂、目赤肿痛、热病心烦等病症。
2、按摩阳溪穴的功效:平肝潜阳、通利关节、舒经活络、清热散风。
阳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阳溪穴类属功效
类属:阳溪穴位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属火。
功效:清泻阳明,通经活络,舒筋利节,清热散风,定惊安神。
主治:1.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2.热病心烦,癫狂。3.腕臂酸痛。
针刺太溪的神奇功效 太溪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小腿内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针的前方是胫骨后肌腱和趾长屈肌腱,针的后方是跟腱和跖肌腱,上述结构均由胫神经支配。
4.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
5.若偏向前外方刺,可刺到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产生向足底放射的麻电样感觉。
阳溪按摩功效 阳溪的按摩手法
1.用手指或肘尖点于患部或经穴上,着力点比按法面积小,刺激量较强,具有通经活络,调整脏腑功能,解痉止痛的功效。
2.用手掌,手指或肘部紧贴体表,按在治疗部位或经络,腧穴上,逐渐加力,按而留之,具有活血止痛,开通闭塞之效。
3.用手指,手掌,鱼际等对腧穴施以旋转揉动,有通络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针灸竟然也可以帮男性壮阳
肾俞、命门、太溪、会阴
针灸方法:肾俞、命门、太溪三穴,各以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肾俞、命门并温针灸3壮。
太溪在行针得气感应上守气,同时指针会阴,拇指扪法,中、重度,约3~5分钟。若不用刺法,可予肾俞、命门隔姜片灸,半枣核大艾柱5~7壮。太溪指针,捏法,有酸胀感为宜,男左女右,约3~5分钟,并同时指针会阴,或扪法,指力中、重度。
功效:四穴共为一方,益肾气,壮督阳,强腰除酸。指针会阴,配行太溪,长于调冲任,通督脉,壮阳起萎。常用于阳萎不育,不孕,精神疲软,腰脊虚坠,不耐劳累,早衰等。2润宗筋、温下元方穴
急脉、关元
针灸方法:先指针双侧急脉5分钟左右,然后灸关元。麦粒大艾柱20~50壮,若半枣核大艾柱5~7壮。或以艾条悬灸30~50分钟。每周2~3次,持续1月,以秋冬为宜。若以激光、贴穴等法亦可。
功效:急脉,紧邻外阴之旁。外阴为宗筋之聚,指针急脉合艾灸关元,共奏温暖下元,壮阳起痿的作用。适用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及不育不孕证等。对隐睾、小睾及缩睾等亦有良好效果。
阳溪的神奇功效 阳溪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6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穴区附近还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的头静脉通过。
3.由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有桡神经深支的分布-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肌肉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
4.经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前面:桡侧腕长伸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男人壮阳用针灸
1壮真阳调冲任方穴
肾俞、命门、太溪、会阴
针灸方法:肾俞、命门、太溪三穴,各以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肾俞、命门并温针灸3壮。太溪在行针得气感应上守气,同时指针会阴,拇指扪法,中、重度,约3~5分钟。若不用刺法,可予肾俞、命门隔姜片灸,半枣核大艾柱5~7壮。太溪指针,捏法,有酸胀感为宜,男左女右,约3~5分钟,并同时指针会阴,或扪法,指力中、重度。
功效:四穴共为一方,益肾气,壮督阳,强腰除酸。指针会阴,配行太溪,长于调冲任,通督脉,壮阳起萎。常用于阳萎不育,不孕,精神疲软,腰脊虚坠,不耐劳累,早衰等。
2润宗筋、温下元方穴
急脉、关元
针灸方法:先指针双侧急脉5分钟左右,然后灸关元。麦粒大艾柱20~50壮,若半枣核大艾柱5~7壮。或以艾条悬灸30~50分钟。每周2~3次,持续1月,以秋冬为宜。若以激光、贴穴等法亦可。
功效:急脉,紧邻外阴之旁。外阴为宗筋之聚,指针急脉合艾灸关元,共奏温暖下元,壮阳起痿的作用。适用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及不育不孕证等。对隐睾、小睾及缩睾等亦有良好效果。
除了针灸壮阳外,还可通过食疗、按摩等中医疗法,同样具有很好的壮阳效果。
阳溪按摩功效 阳溪的穴名解析
阳,热,有热气的意思,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是路径的意思。大肠经的经气在此处吸收热气后,蒸腾上行到天部。阳溪穴在手腕上侧的横纹前两筋的凹陷中,形似小溪,其穴又属于阳经,故名“阳溪”。此穴又名中魁穴,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中魁”的意思就是指此处穴位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因为从合谷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这里吸热后上升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特征,所以在五行中,此穴属火。
阳溪穴针刺怎么操作
阳溪准确位置
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取穴。
针刺阳溪的方法
操作方法:仰掌取穴。
进针方法:直刺0.-0.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穴位忌直刺过深,本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掌骨之间,直刺过深会损伤骨膜,造成手腕部刺痛;忌用粗针强刺,本穴位于骨缝之间,粗针强刺会伤及骨膜,造成手腕刺痛无力,甚则损伤神经,造成腕部活动障碍;忌瘢痕灸,本穴位于腕关节部,肌腱附近,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脓灸,以免影响活动和美观。
针刺阳溪的作用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经穴。
穴性:散风清热,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 :
1.风热上扰之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局部经络主治之腕臂痛,活动不利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