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阳溪的神奇功效 针刺阳溪的作用

阳溪的神奇功效 针刺阳溪的作用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经穴。

穴性:散风清热,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 :

1.风热上扰之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局部经络主治之腕臂痛,活动不利诸症。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

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取穴。

阳溪的定位 阳溪穴的作用机制

1.阳溪穴为大肠经之经穴,五行属性属火,具有清泻阳明郁热火毒之功,而治疗头面五官疾患。

2.本穴泻火之力强,故可治疗痰火扰心或蒙蔽清窍的心烦,癫狂等症,而达安神之效。

3.本穴位于腕关节处,具有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邪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腕臂酸痛。

阳溪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头痛、耳鸣、耳聋、牙齿痛、结膜炎、疟疾、腱鞘炎、半身不遂、目赤肿痛、热病心烦等病症。

2、按摩阳溪穴的功效:平肝潜阳、通利关节、舒经活络、清热散风。

阳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阳溪穴类属功效

类属:阳溪穴位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属火。

功效:清泻阳明,通经活络,舒筋利节,清热散风,定惊安神。

主治:1.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2.热病心烦,癫狂。3.腕臂酸痛。

针刺太溪的神奇功效 太溪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小腿内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针的前方是胫骨后肌腱和趾长屈肌腱,针的后方是跟腱和跖肌腱,上述结构均由胫神经支配。

4.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

5.若偏向前外方刺,可刺到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产生向足底放射的麻电样感觉。

阳溪按摩功效 阳溪的按摩手法

1.用手指或肘尖点于患部或经穴上,着力点比按法面积小,刺激量较强,具有通经活络,调整脏腑功能,解痉止痛的功效。

2.用手掌,手指或肘部紧贴体表,按在治疗部位或经络,腧穴上,逐渐加力,按而留之,具有活血止痛,开通闭塞之效。

3.用手指,手掌,鱼际等对腧穴施以旋转揉动,有通络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针灸竟然也可以帮男性壮阳

肾俞、命门、太溪、会阴

针灸方法:肾俞、命门、太溪三穴,各以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肾俞、命门并温针灸3壮。

太溪在行针得气感应上守气,同时指针会阴,拇指扪法,中、重度,约3~5分钟。若不用刺法,可予肾俞、命门隔姜片灸,半枣核大艾柱5~7壮。太溪指针,捏法,有酸胀感为宜,男左女右,约3~5分钟,并同时指针会阴,或扪法,指力中、重度。

功效:四穴共为一方,益肾气,壮督阳,强腰除酸。指针会阴,配行太溪,长于调冲任,通督脉,壮阳起萎。常用于阳萎不育,不孕,精神疲软,腰脊虚坠,不耐劳累,早衰等。2润宗筋、温下元方穴

急脉、关元

针灸方法:先指针双侧急脉5分钟左右,然后灸关元。麦粒大艾柱20~50壮,若半枣核大艾柱5~7壮。或以艾条悬灸30~50分钟。每周2~3次,持续1月,以秋冬为宜。若以激光、贴穴等法亦可。

功效:急脉,紧邻外阴之旁。外阴为宗筋之聚,指针急脉合艾灸关元,共奏温暖下元,壮阳起痿的作用。适用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及不育不孕证等。对隐睾、小睾及缩睾等亦有良好效果。

阳溪的神奇功效 阳溪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6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穴区附近还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的头静脉通过。

3.由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有桡神经深支的分布-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肌肉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

4.经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前面:桡侧腕长伸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男人壮阳用针灸

1壮真阳调冲任方穴

肾俞、命门、太溪、会阴

针灸方法:肾俞、命门、太溪三穴,各以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肾俞、命门并温针灸3壮。太溪在行针得气感应上守气,同时指针会阴,拇指扪法,中、重度,约3~5分钟。若不用刺法,可予肾俞、命门隔姜片灸,半枣核大艾柱5~7壮。太溪指针,捏法,有酸胀感为宜,男左女右,约3~5分钟,并同时指针会阴,或扪法,指力中、重度。

功效:四穴共为一方,益肾气,壮督阳,强腰除酸。指针会阴,配行太溪,长于调冲任,通督脉,壮阳起萎。常用于阳萎不育,不孕,精神疲软,腰脊虚坠,不耐劳累,早衰等。

2润宗筋、温下元方穴

急脉、关元

针灸方法:先指针双侧急脉5分钟左右,然后灸关元。麦粒大艾柱20~50壮,若半枣核大艾柱5~7壮。或以艾条悬灸30~50分钟。每周2~3次,持续1月,以秋冬为宜。若以激光、贴穴等法亦可。

功效:急脉,紧邻外阴之旁。外阴为宗筋之聚,指针急脉合艾灸关元,共奏温暖下元,壮阳起痿的作用。适用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及不育不孕证等。对隐睾、小睾及缩睾等亦有良好效果。

除了针灸壮阳外,还可通过食疗、按摩等中医疗法,同样具有很好的壮阳效果。

阳溪按摩功效 阳溪的穴名解析

阳,热,有热气的意思,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是路径的意思。大肠经的经气在此处吸收热气后,蒸腾上行到天部。阳溪穴在手腕上侧的横纹前两筋的凹陷中,形似小溪,其穴又属于阳经,故名“阳溪”。此穴又名中魁穴,指此处穴位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中魁”的意思就是指此处穴位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因为从合谷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这里吸热后上升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特征,所以在五行中,此穴属火。

阳溪穴针刺怎么操作

阳溪准确位置

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取穴。

针刺阳溪的方法

操作方法:仰掌取穴。

进针方法:直刺0.-0.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穴位忌直刺过深,本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掌骨之间,直刺过深会损伤骨膜,造成手腕部刺痛;忌用粗针强刺,本穴位于骨缝之间,粗针强刺会伤及骨膜,造成手腕刺痛无力,甚则损伤神经,造成腕部活动障碍;忌瘢痕灸,本穴位于腕关节部,肌腱附近,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脓灸,以免影响活动和美观。

针刺阳溪的作用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经穴。

穴性:散风清热,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 :

1.风热上扰之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局部经络主治之腕臂痛,活动不利诸症。

相关推荐

按摩什么地方可以壮阳 按摩太溪穴可以壮阳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以为太溪穴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 太溪穴的按摩方法: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壮阳及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男性朋友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按摩太溪穴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 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推拿按摩太溪穴的效果更好,按揉太溪穴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推拿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

鱼腰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鱼腰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下,眉毛正中。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目正视瞳孔直上,眉毛中央,按压有痛感。 鱼腰的功效作用 鱼腰位于眉中,属经外奇穴。有疏风清热,明目通络,消肿祛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眼疾,包括外感风邪,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症;此外对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症亦有很好的保健调理作用。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通络,如配太阳,合谷,睛明,少商,治疗风热目赤肿痛;配风池,阳白,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神门,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化痰醒志,治疗气郁痰结之癫狂,喜笑悲恐,痫证等。 2.配水沟,上脘,劳宫,神门,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治疗火盛阴伤之狂证。 3.配心俞,膈俞,巨阙,内关,针刺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治疗心脉瘀阻之心痛,胸痛,心悸等。 4.配心俞,神门,合谷,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养心安神,治疗心气虚心悸。 5.配神门,丰隆,内庭,针刺泻法,清热化痰,镇惊安神,治疗痰火内扰之惊悸。 6.配心俞,肾俞,神门,太溪,太冲,针刺补泻兼施,滋阴安神

阳溪的位置及方向 阳溪的配伍功效

1、阳溪穴配上星穴、二间穴:适用于目痛; 2、阳溪穴配迎香穴、印堂穴:适用于鼻炎; 3、阳溪穴配听宫穴、下关穴、太冲穴:适用于治疗耳聋耳背; 4、阳溪穴配太阳穴、眉冲穴、曲差穴:适用于治疗头痛; 5、阳溪穴配水沟穴、百会穴、风池穴、十宣穴:适用于治疗中风。

后溪的功效作用

后溪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于督脉,人的督脉一旦受到压抑,身上的阳气就会被压制,导致邪气入侵,按压后溪可以将被压抑的督脉解放出来,使人体内的阳气上升,邪气下降,起到清心安神,通经活络,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之功,对闪腰,腰痛,腰部急性扭伤,慢性劳损,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手指及臂肘痉挛有缓解作用

针灸居然能止痛还可防过敏

针灸居然能止痛 传统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淤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引起疼痛症状,即“不通则痛”的病机。 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了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了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帮助止住疼痛疾病的疼痛,如颈椎病颈痛、腰背疾病疼痛、关节疼痛、内脏疼痛等。 针灸还有这些功效作用 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花粉过敏、湿疹、荨麻疹

治疗麦粒肿的穴位有哪些

一、前关 共留针30min。配穴取极泉、委中、三阴交、太冲。极泉、委中得气后不留针,三阴交、太冲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102例患者,治愈69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1.2%。治疗麦粒肿:常规消毒患侧瞳子髎后,用已消毒的三棱针或26号1寸毫针迅速刺破该穴处的皮肤,使之出血数滴,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隔日1次。治疗期间,每日热敷患处数次,每次10~15min。治疗98例患者。 二、当阳 至三分。灸三壮。主治风眩眼痛、鼻塞,亦治感冒、头痛、目赤肿及其他眼疾。太阳穴的别名·当阳:当

肾虚肾亏按什么穴位好

1、太溪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 “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另外,下午 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功效: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2、涌泉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井穴,中医认为体内肾经的经水是由此外涌而出的

针刺后溪注意事项 后溪针刺作用主治

后溪穴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骨缝陷中,紧握拳尖取之。手太阳小肠经所主为腧木。该穴有通络解郁,清热截疟,宣通阳气,宁心安神,清利湿热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项强痛,落枕,颈部扭伤,目赤肿痛,面肌瞤动,耳鸣耳聋,热性病证,疟疾,癫痫,小便赤涩,时疫病证,黄疸,肘臂手指挛急,麦粒肿,荨麻疹,肩臂腿疼痛,胁肋痛,小儿惊厥等的治疗。

鱼腰的准确位置图 鱼腰的功效作用

鱼腰位于眉中,属经外奇穴。有疏风清热,明目通络,消肿祛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眼疾,包括外感风邪,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症;此外对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症亦有很好的保健调理作用。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通络,如配太阳,合谷,睛明,少商,治疗风热目赤肿痛;配风池,阳白,丝竹空,印堂,合谷,治疗风热上扰之眉棱骨痛,风邪伤络之眼睑下垂;配地仓,颊车,阳白,合谷,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四白,侠溪,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