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依靠微量元素检测诊断儿童是否缺钙是误区

依靠微量元素检测诊断儿童是否缺钙是误区

1、宝宝是否出现了枕秃圈。宝宝缺钙比较容易发现的一个症状就是宝宝头枕部会出现一圈秃发的现象。缺钙的宝宝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头部与枕头再相互摩擦,自然比较容易出现枕秃圈。

2、夜啼。宝宝一旦缺钙,心情就会变得烦躁不安,经常在夜间容易惊醒、啼哭。

3、下肢弯曲。缺钙的宝宝腿型也比较奇怪,比如O型腿、X型腿等,这些都是由于宝宝缺钙,骨骼发育不健全造成的。

4、出牙比较晚。宝宝缺钙的话,往往会造成骨骼发育或者牙齿发育比较晚,比较常见的就是孩子出牙比较晚。

儿童缺钙有哪些表现

如何判断宝宝缺钙

那么,怎样知道孩子缺钙?不能仅靠微量元素检查结果,要结合症状来判断。早期缺钙的孩子出汗多,尤其是晚上入睡时,而且不论天热天凉都出汗。这类孩子睡得不踏实,有的孩子有夜惊、夜啼的毛病。稍重的孩子出牙晚,脑后可看到明显枕秃。这时去查微量元素,血钙一般都正常。再发展下去,就是骨骼畸形,表现为囟门闭合晚、肋骨外翻、鸡胸、O形腿等,严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儿童缺钙有哪些表现

1、孩子缺钙常常表现为夜啼:孩子缺钙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并且会出现易发怒的现象,孩子缺钙会出现精神不集中,并且晚上睡觉时很容易盗汗,家长应该要了解孩子缺钙的表现,需要及时给孩子补钙,孩子身体缺钙会严重影响到身体发育。

2、夜间盗汗:孩子身体缺钙晚上睡觉时会出现多汗的情况,并且还会出现失眠多梦的现象,孩子缺钙晚上睡觉会不安稳,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表现,要警惕是否孩子身体内缺钙,需要多吃些钙元素含量高的食物,要及时补充孩子体内需要的钙质。

3、出牙晚出牙不齐:正常孩子一般在4到6个月开始长出乳牙,而身体缺钙的孩子往往超过一岁尚未萌芽,并且也会出现牙齿发育不良的现象,会出现牙齿排列参差不齐的情况,孩子身体内缺钙,会严重影响到牙齿的生长。

“微量元素”检查有时不用做,有时却应该做!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什么是微量元素

我们人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的含量中小于体重的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比如铁、锌、铜、锰、钼、铬、碘、硒、钒等。而我们常说的钙、镁则属于常量元素,其含量大于人体体重的0.01%。不过铅倒是微量元素中的一种,但由于具有潜在毒性,所以含量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虽然人体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来说都很重要,但由于技术原因,做不到最全面,只能进行部分的微量元素检测,另外,钙、镁对与儿童的生长关系密切,所以通常医院的微量元素检测中,也会包含着两项。微量元素检测主要包括钙、镁、铁、锌和铜,有时候也会检测铅的含量。

目前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头发、静脉血、末梢血。

指甲盖软是什么原因 缺钙或某些营养

缺钙也是导致指甲变软的原因之一。钙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使骨骼更强健,也能使指甲更硬。另外指甲中97%的成分是蛋白质,如果身体内蛋白质补充不足,也会导致指甲生长不良,出现指甲软的现象。

建议首先到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判断是否真的缺钙,然后从饮食入手,多吃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鱼类、海鲜类、豆类、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后还可适当补充一些钙片或钙剂以及蛋白粉。

补锌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补锌越多越好!

很多妈妈都知道锌对于小儿的大脑发育以及身体骨骼及其其他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可能自然而然的就认为给宝宝补锌补充的越多越好,殊不知锌过量回导致宝宝的性早熟或者是锌中毒等症状,会对肝脏造成刺激作用。所以给宝宝补锌的妈妈们要注意了,要根据宝宝的情况适量的给宝宝补充微量元素。

误区二:轻信微量元素检测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尿锌、血锌、发锌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都只能作为参考值,不能简单的靠检测报告单上的述职做判断,而且检测大多数是依据成年人的标准而规定的。所以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得出是否是缺锌。

误区三:认为多种元素同补

广告中的钙、铁、锌、硒、维生素等同时补充,看起来确实既诱人又省事,但是专家提出:最好是遵循“单一”、“微量”、“多次补充”的原则补充微量元素。因为多种元素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既影响吸收,也没有起到补充的作用,比如:常说的“钙锌同补”,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为两者原理相近,并且之间具有拮抗作用,所以同时补充,自然就会影响吸收。所以补充微量元素不要图便宜,最好是遵循其原则!

给孩子查微量元素真的必要么

现在的爸妈,总是担心孩子是不是缺什么。

孩子晚上睡觉爱出汗,有枕秃了,就担心是不是缺钙。孩子不爱吃饭了,就担心是不是缺锌。孩子头发黄,是不是缺啥微量元素……

不靠谱的爸妈,通常就会马上开始给孩子各种补补补。

稍微靠谱一点的爸妈,就会想,是不是要带孩子去检测下微量元素?但是,这项检测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关于这一点,卫生部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文要求:

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

2013年,卫生部再次发文通知:

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但要规范取血技术操作和保存流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教授,则直言:“近20年来,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花样百出,但检测结果都不靠谱。”

丁教授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对仪器和实验室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的医院实验室能做到。所以国外基本不查,孩子没病不会给抽血。

详细说来,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1、国际上对微量元素检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没有标准,检验得出的结果,就算是医生也很难判断,缺多少算缺呢?最后还是从临床症状上做诊断。

2、检测出来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营养状况

即使是静脉抽血检测出来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孩子体内的含量。比如,钙主要沉着于骨骼,血钙水平就不代表骨骼内的钙的水平,血钙的钙含量只占人体钙质的1%。

3、测头发、尿液、指血,检测结果其实都不准确。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包括测头发、测尿液、采指血、抽静脉血等,其中后面两种居多。

以头发来说,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反映儿童的微量元素状况。

很多人会以为,查血的是不是会比较准一点呢?并不一定。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本来就极少,仅仅靠几滴血做的检测,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因素。比如,从指间取血过程中,组织液和血液会一同被挤出,造成血液稀释;空气中含有微量营养素,如果采血后没有马上化验,那么空气中的微量营养素也会沉淀在血液里面。

所以说:

首先,不要盲目给孩子测微量元素。

特别是有些人在小区里面,拿个仪器,说不用抽血,在手上绑一下就可以检测是否缺铁、缺锌的,这个仪器其实可以任意调值,是绝对不可信的。

其次,如果你实在不放心,那么请先跟医生沟通。

一定要先跟医生沟通宝宝的整体喂养情况,如果医生判断孩子的营养合理,饮食均衡,就不需要查微量元素,如果确实喂养不合理,也有一些临床表现,才可能需要查微量元素,并且是通过抽血检查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他途径就尽量不要了。

最后,再叨叨一遍,不要随意给孩子补补补。

本来没啥问题,补多了,就可能真的补出问题来,比如,锌过量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钙过量会导致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

平时“自然食物、均衡膳食”才是真理,孩子是否缺什么,要补什么,还是先问问医生吧!

儿童不能滥补充微量元素

头发检测作用不大

目前许多医院的微量元素检测手段都是进行头发检测,但是由于头发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微量元素状况。所以,一般不提倡给孩子做头发检测。

血液检测比较可信

与头发检测比较而言,血液检测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通过在孩子手指上取一滴血,可以检测出其中的铜、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准确含量。不过,有关专家也指出了其致命缺陷: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微量元素正常值范围。 因此,通常的血液检查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

孩子缺啥关键看症状

判断儿童是否患有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症的关键,主要看孩子的症状。一般而言,儿童如果出现厌食、挑食、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感冒、口腔溃疡、贫血等症状时,都可能与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专家提醒不能滥补

面对铺天盖地的营养品广告,家长们往往会手足无措。形形色色的补钙、补锌营养品对孩子的健康到底有没有用?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所有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盲目给孩子补微量元素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比如儿童因盲目补铁造成体内含铁量过多,会使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代谢在体内失衡,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并可能使血清中铁离子浓度增高,有导致小儿心肌受损的危险。因此,如果孩子有微量元素缺乏症或营养不良,应及时上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想要孩子健康成长,最好培养孩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关于小孩测微量元素的知识

宝宝1岁多了,吃奶量减少了,更多开始吃家庭餐了。刘妈妈担心孩子缺乏营养,就带宝宝去附近的社区医院做保健,医生主动向她推荐了微量元素检测服务。

医生建议给宝宝做血铅、微量元素五项等检查。并且检测还有频率,可以三个月做一次,也可以半年做一次。刘妈妈虽然带着宝贝,做了指血检测,但她并不明白微量元素对孩子有多重要。

不仅刘女士遇到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存在乱象。一位家长曾经向媒体投诉,其3岁儿子,园。但家长在幼儿园的通知上看到,除了请家长交托费之外,还应交体检费。询问老师后,其得知体检中就包括微量元素检测。

检测方法:

中介公司参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

事实上,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是一种家长自愿选择的检查项目。但在一些社区医院或乡镇医院,家长却经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被收费检测。而且在检测过程中,一些中介公司全程参与。有的是,先与某些三甲医院签订正规或非正规的"合作协议",再以此为招牌,有的则是直接与社区医院签约。随后,他们的雇员参与从社区医院开单、指导诊疗,甚至"采血",并将血样带走检测,出具检测结果的全过程。

不仅如此,在调查中还发现,检查费用不公开以及检查科室混乱也是问题之一。致电几家社区医院、二甲、三甲医院得到的回复是,要做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可以到儿科、保健科、体检处……挂号,化验结果在3~5天后拿到,化验费用不便公开。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个人很少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这是因为现在大多公司,学校就直接"承包"了体检。他们大多情况下,都是去学校、公司直接抽血就可以了。而某三甲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五项(锌、铜、铁、钙、镁)是39元,铅的检测是60元。

基层医院多采用指尖血和头发取样的方法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头发检测,人可以免受疼痛,但是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微量元素状况。大多医院现在只有指尖血检测,血样都是外送,至于送往何处,就不便透露。如果要做更精确的检测,可以去一些三甲医院儿科进行静脉抽血检测。

微量元素含量在人体内微乎其微

那么,微量元素究竟是什么?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说,人体是由8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将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等,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比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33%,铁也只有60%。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并不多,但却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目前,比较明确的是约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如缺锌可引起口、眼、肛门或外阴部红肿、湿疹,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国外也曾有报道,体内铁、铜、锌的总量减少,均可降低免疫力。此外,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等方面都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金哲表示,医学上讲人体微量元素包括70余种,但是一般群众关心的主要是铁与锌。如果发现贫血、营养不良、或其他重病时医生会建议做这方面的检查。而关注微量元素的人群都是托幼机构儿童的家长和教育、保育人员。

儿童微量元素,可检可不检

张金哲强调,儿童没有必要一定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因为就目前的生活水平下不会有微量元素的缺乏。微量元素顾名思义就是人体所必需、但是需要的只是微量,不管多大儿童,只要能够正常饮食者,均谈不上缺乏。儿童体内主要微量元素有铁、锌、铜。正常值是:铁:60-170ug/dl,锌:80-140ug/dl,铜:70-150ug/dl,这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正常值,每家医院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参考值。一般到正规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大概会做到6、7种,这样的检测结果是可信的。

现在有不少家长存在一种误区,喜欢动不动就给小孩的微量元素检测一番,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合格的"家长很乐呵,"不合格的"家长则焦虑紧张,根据化验结果给孩子"狂补"。

其实,在平时儿童保健过程中,一般家长是不用带孩子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除非孩子出现明显消瘦、偏食等临床症状。微量元素检测不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只要家长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就可以了。如果想知道孩子营养是否均衡,其实健康体检中的血红蛋白检测就已足够,血红蛋白就可以看出孩子是否贫血,而贫血是目前儿童可能出现的症状。

小孩测微量元素建议各位家长还是三思而后行,因为只要小孩子正常饮食身体健康就不要带孩子去做微量检测了,微量元素不会影响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给孩子食补即可。

微量元素有哪些呢

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碘、硒、锰等,称为微量元素,虽然钙是宏量元素,但因为钙的代谢障碍在婴幼儿期的宝宝中较常见,所以,在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测项目中,钙也是其中必查的一项。

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大量元素)来划分的,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目前较受关注的主要是两类,一种是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另一种是非生物体中(如岩石中)的微量元素。

我们平时所说的宝宝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当然是指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啦。人体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钙、磷、镁、钠等,称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碘、硒、锰等,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虽然钙是宏量元素,但因为钙的代谢障碍在婴幼儿期的宝宝中较常见,所以,在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测项目中,钙也是其中必查的一项。

微量元素检测不能盲目

误区一:钙其实不属于微量元素

钙并不属于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才称为微量元素。

医疗机构常做的元素检查包括:常量元素钙、磷、镁,微量元素铜、铁、锌。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些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陈新代谢确实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监测的结果可以参考,是否需要进补,进补多少剂量应该由医生来分析和制定。”

误区二:家长认为的缺钙,其实是缺维生素D

“家长所说的孩子缺钙,其实大多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补再多的钙也没有用。所以,孩子出生后15天必须开始吃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D;1岁以内,冬天和夏天都需服鱼肝油;1岁以后,夏天晒太阳多可以不吃鱼肝油,但冬天必须吃。

“老百姓所说的缺钙,跟我们医学上所说的佝偻病,其实指的是一个意思。”佝偻病最终的原因不是钙缺少或者钙摄入不足,而是维生素D不充足所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看孩子是不是缺钙,不是查血钙,而是检查25-羟维生素D。人体的钙元素只有1%在血液中,将血钙作为评判孩子是否缺钙的指标,确实不合理,而临床发现,不少孩子即便严重缺钙,血钙往往还是正常的,其实孩子此时已经出现佝偻病的症状了。

哪些孩子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

6个月以上小儿也并非都需要检测微量元素,如果每个月做保健,小儿的体格生长都在正常范围内、营养摄入正常、没有频繁的呼吸道、肠道感染。就没有必要检测微量元素,均衡饮食即可。孩子只要正常进食,合理搭配膳食,一般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不必盲目要求检查。

以下宝宝需要检测微量元素,先天不足的如:早产儿、多胎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在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情况的,应该检测是否缺锌,如: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缓慢、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地图舌、皮炎、反复口腔溃疡等。如果孩子出现乏力、多动、伤口易感染等症状,很有可能是缺铁。

“微量元素”检查有时不用做,有时却应该做!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 微量元素检测靠谱吗

由于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仅占人体体重的0.01%,所以检测起来是很困难的。

头发检测对宝宝的伤害小,所以很受宝妈们的喜欢,但是这种方法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的发质、环境的污染、使用的洗发水的情况、头发部位、实验室的环境、检测仪器等等,那么检测出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静脉血检测也并不能反映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真实营养状况。我们以钙为例进行说明。体内钙仅有0.03%的含量存在于血液当中,而且其稳定性对于机体至关重要,即便身体已经处于缺钙状态,也会想法设法保证血钙的浓度,偶尔的血钙降低也是很难被检测到的。静脉血中钙的浓度并不能直接反映机体是否缺钙。其他微量元素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静脉血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

末梢血检测,也就是扎手指在取血时容易有组织液混入,使得检测结果偏低,而原理与静脉血检测相同,只是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宝宝的伤害也偏小一些,但其结果同样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既然微量元素检测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即便检测出缺钙、缺锌又缺铁,也不能盲目的补充,要结合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明显的缺乏症状,甚至有时候要联合其他的检查,才能确定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所以,一定不能单靠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就为宝宝补充各种营养素补充剂,因为这些矿物质的过量,也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宝宝微量元素检测是不是大忽悠

孩子不爱吃饭了,长得慢了,睡觉睡不好了,出汗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很多父母就会带孩子去医院测测微量元素,看看孩子是不是缺少哪种营养。与此情况相反的是,美国、日本等医学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微量元素这一检测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到底是不是大忽悠?

微量元素到底是何方神圣?

凡是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相对应地,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三十三,铁也只有百万分之六十,而为我们所熟知的钙其实是属于常量元素的一种,但在实际的微量元素检测中,常会包含“钙元素”这一项检测项目。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却与我们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引起人体生理不同程度的异常甚至疾病。

微量元素究竟能不能检测?

既然科学研究证明人体中存在如此之多的微量元素,必然有一种能够计量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然而,由于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低,分布范围广,因而在如尿液、头发甚至血液这些容易采集的标本中其含量都很少。而且,在检测过程中孩子本身的疾病状态、采血方法、贮血试管、送检时间、实验仪器和实验人员操作手法等等都会影响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因此,一般实验室所得出的结果很难精确地反映出微量元素的真实含量。

所以,在医院检测出来的微量元素结果只能作为医生临床参考之用。而一些民办的保健机构甚至是药店,所谓的在头发或皮肤上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测,其结果更是只能当作耳边风了!

钙元素检测、骨密度检测是否可靠?

钙元素检测 我们在微量元素检查中检测的钙其实都是血钙。人体平均血钙浓度为2.5mmol/L左右,昼夜波动为±3%左右。当我们摄入的钙量不足时,血钙浓度就会下降。为了维持血钙平衡,甲状旁腺就会分泌破骨素来溶解骨钙,将骨骼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补充血钙的不足。因此,人体缺钙时,会从骨骼中借钙入血,从而使血钙不会缺乏。所以血钙正常并不等于不缺钙。

骨密度检测 近年来有部分医院开展了骨密度的检查,声称能够精准检测孩子缺不缺钙,这也是一个误区。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也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人体的骨矿物质含量与骨骼强度和内环境稳定密切相关,骨矿的常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人体骨矿含量测定,直接获得骨矿物质(主要是钙质)的准确含量。

可见,骨密度是一种能够较准确反映人体钙含量的检测方法。但是身体的骨矿含量会受到年龄、性别、运动、饮食、体重、身高和骨横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骨密度检测也只能作为医生进行临床判断的一种相对可信的辅助检查方法。

小孩做微量元素检查有用吗

专家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因受到环境以及操作条件影响,准确性不高。以测锌为例,头发会受到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很好地反映锌的营养状况。而指血检查锌也不准确,因为血液中含锌量本来就极少,而且大部分是储存在红细胞内,在工作人员采血过程中会混有组织液,就使原本含量极低的血锌测试出来的结果会更低。

“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它项目没有一点价值。”有医院检验科医生坦承,查血钙是史上最坑人的项目。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微量元素的血清水平不代表体内微量元素功能状况,也不能作为体内电解质紊乱和微量元素缺乏或高血铅的诊断依据。”由于钙、锌、铁等元素的生理效应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检测微量元素根本没有意义。特别是检测头发更没任何科学道理。末梢血检测,不能保证取血时不被组织液稀释,所以连血液水平都不能做代表。

专家表示,一般膳食中的含锌量不会引起中毒,但是如果通过锌剂这种药物来补充,就有可能出现锌中毒,急性锌中毒可以引起惊厥、昏迷、脱水和休克,以致死亡。慢性锌中毒则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血清铁和血清铜下降以及顽固性贫血。

“目前很多人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其实没有益处,滥补微量元素反而导致机体微量元素代谢失衡,甚至越补越缺,造成免疫力下降。

判断患者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主要是看会否出现一些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比如容易生病、病程长、易复发、食欲不振和睡眠欠佳等。例如缺锌会出现指甲白斑、易感冒、耳鸣和多动症等症状。专业医生要结合个体情况,比如平时是否偏食、厌食,以及表现出来的特殊症状做初步判断,必要时再做一些特殊的检测。

宝宝缺钙怎么检查出来 微量元素检查

宝宝是否缺钙,可以通过微量元素检查,帮助诊断。在检测微量元素时,可以用头发、采指血、静脉血。一般6个月内的孩子很少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的,因为此期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完成。

相关推荐

偏食儿童如何体检

偏食、营养不良的孩子容易缺乏微量元素,而且容易贫血。而儿童贫血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发育和健康,那么偏食儿童应该如何体检呢? 微量元素测定主要包括铅、铁、铜、锌、钙、镁和铬等。铅的危害非常大,人体内有0 01微克的铅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铅主要损伤中枢神经、血液、消化、免疫等系统和组织。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有助于诊断缺铁性贫血以及缺锌、缺钙、缺铜、缺镁等所致的各种病症,如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 近视形成与体内缺铬有一定关系。偏头痛与脑内镁元素的缺乏有关。铁、铜能促进发育,增强抵抗力,能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意义

佝偻病的发病过程一个慢性过程,初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直至出现明显的骨骼改变时在进行治疗。将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治疗水平。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单纯依靠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以往的血钙、磷、全血碱性磷酸酶及X线检测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不应用于早期诊断。25(OH)D3国际公认的反映体内vitD营养状况可靠的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该实验操作步骤繁琐。不适合在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中开展。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检测,具有简便、快速、

白癜风检查患者应清楚

1、微量元素检查系统。做这些检查的目的,为更准确诊断出白癜风发病诱因,白癜风医院引进微量元素检测仪。该仪器可以精确的检测出铜、锌、铁、钙、镁、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具有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为白癜风治疗找准目标。 2、微循环障碍检查。微循环障碍检查对于早期白癜风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对于不明显部位进行检测,了检查出患者的发病原因,还能检查到患者否患有其他的一些健康疾病,为白癜风患者做出精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3、美国三维皮肤CT断层检测。能直接展示皮损及表皮细胞破坏状况,而且还能够科

宝宝出生17天睡眠不安稳怎么办 补充微量元素

出生17天的宝宝如果缺少微量元素,如缺钙会让宝宝睡觉头部老转来转去,身体有时还会一惊一惊的,这时家长可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如果经检测宝宝缺钙引起的睡觉不安稳,可在就近的医院购买钙剂进行补充,一般4周即可改善宝宝睡觉不安稳的症状。

关于宝宝睡眠 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好就没有问题的

亲家宝宝可能由于缺钙引起的 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等于碱性磷酸酶吗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不等于碱性磷酸酶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一种病叫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儿保防治的四病之一,儿科常见、多发病,由于日照不足,北方高发,虽经多年防治,其患病率仍高达31.7%。厂商由于缺乏对钙营养问题的科学认识或出于商业目的,在媒体上大肆炒作,致使广大家长盲目给孩子补钙,而对维生素D的作用认识不足,因其过量应用易产生中毒症状,也出现了医生指导维生素D治疗的偏差,为避免中毒而出现用量不足,延误了治疗。因为以往的检测指标不能及时、准确反映机体钙状态。 〔1〕 儿童期AKP主要以NBAP为主,约占A

宝宝10个月了还没长牙怎么办 适当补钙

如果宝妈们带宝宝去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发现宝宝10个月了还没长牙确实因为缺钙,那么就按照医生的指导,适当的给宝宝补充钙剂和鱼肝油。

孕期补钙,您补对了吗 孕期如何科学补钙

孕妈妈要经过检测后才能判断否需要额外补充钙或加大剂量。科学合理的补钙需要先确定孕妈妈体内缺钙,而不盲目的补补补。 检查缺钙的主要方法有检查微量元素和骨密度两种方式:微量元素检查的血钙,也就游离的钙离子,受饮食影响较大。骨密度检测骨钙,也就钙离子在骨质的沉积程度。血钙浓度在血液中还有其他作用,由于多种激素的相互作用,会保持钙离子浓度在正常范围,只有严重缺钙才出现钙血症。骨密度测定在不同阶段都需要检测,因为孕期激素水平不稳定,因此,各阶段的钙检测非常重要的。

宝宝微量元素检查什么

我们都知道,由于微量元素对人体尤为重要,过高过偏低都会影响着人体的健康,所以微量元素检查也被作为人体元素检测的常规项目。不少家长都热衷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评价孩子体内营养素状况。 微量元素检测最常用的方式除了“发检”还有“血检”,不过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和身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所不同,不能用来代替身体内的含量,所以最好还用“发检”的方式。 在此也要建议家长们,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应该选择正规医院取血检测,正规医院的检测部门对于取血过程、检测过程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如果新手来取血,取血的

宝宝可以长期服用葡萄糖酸钙吗

医院药店中常见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适应症为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其适用对象也主要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以及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老年人钙的补充。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患者禁用。因此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对于一般的少年儿童并没有排斥等相关副作用。 而宝宝由于个体清苦的不同,甄别其否需要服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应该给宝宝做一个医疗机构的微量元素的化学检测,参照科学的化学检测依据,能够使得医生的判断更加准确和安全。如果缺乏可根据检测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补充大量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