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海虾的形态特征

海虾的形态特征

海虾体长,两侧扁,雌性长约 18~24厘米,雄性稍短,体躯透明,雌性棕蓝色,雄性稍显黄色;全身披有甲壳。胸甲较坚硬而宽大,前端中央延伸成长而尖的剑颧,上缘有7~9齿;下缘有3~5齿。剑额下两侧具有柄的眼1对,头部有附肢5对,第1、2对成为两对鞭状触角,其第2对很长。其他足3对,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为口器之组成部分。胸部附肢8对,其中3对成为颗足,为口器的一部分,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后2对末端成爪状。腹部7节,分节明显,能屈曲;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性内肢极小,雄性变为生殖器。第6对为尾肢,粗短,和腹部第7节尾节合成尾鳍。

海冻菜的形态特征

石花菜颜色有紫红、 深红或绛紫色, 在受多光的海区生长的往往呈淡黄色。新鲜的石花菜藻体色泽十分鲜艳。石花菜藻体直立丛生, 羽状分枝, 互生或对生, 枝呈扁平或亚柱形。藻体分枝很多, 主枝生侧枝, 侧枝上生小枝, 各种分枝的末端尖形。整个藻体上部分枝较密, 下部分枝较稀疏。石花菜藻体的基本构造可分为两部分, 即皮层和髓部。髓部由数十条平行纵列的长圆柱状细胞所构成。皮层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紧密, 表面被有厚膜, 细胞内有色素体,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石花菜生长属于顶端生长, 它的每一个分枝的顶端都有一个顶端细胞, 由此进行多次分裂。

胖大海形态特征

椭圆状披针形的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10~20cm,宽6~12cm,全缘或前端3浅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船形的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长可达24cm。种子椭圆形至倒卵形,深褐色,种皮脆而薄,浸水后膨大成海绵状,内含丰富的粘液质。

胖大海落叶乔木,高可达40m,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宽6~12cm,通常3裂,全缘,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

雄花具10~15个雄蕊;雌花具1枚雌蕊。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呈船形,长可达24cm。种子棱形或倒卵形,深褐色和土黄色。该品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1.5cm。两端钝圆,基部略尖而歪,具浅色的圆形种脐,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不规则的干缩皱纹。外层种皮极薄,质脆,易脱落。中层种皮较厚,黑褐色,质松易碎,遇水膨胀成海绵状。断面可见散在的树脂状小点。

内层种皮可与中层种皮剥离,稍革质,内有2 片肥厚胚乳,广卵形;子叶2 枚,菲薄,紧贴于胚乳内侧,与胚乳等大。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2] 泡在水中会膨胀起来,因而名为胖大海。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秋海棠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近球形,直径8-20毫米,具密集而交织的细长纤维状之根。茎直立,有分枝,高40-60厘米,有纵棱,近无毛。

秋海棠的基生叶未见。茎生叶互生,具长柄;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宽卵形至卵形,长10-18厘米,宽7-14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心形,偏斜,窄侧宽1.6-4厘米,宽侧向下延伸长达3-6.5厘米,宽4-8厘米,边缘具不等大的三角形浅齿,齿尖带短芒,并常呈波状或宽三角形的极浅齿,在宽侧出现较多。

上面褐绿色,常有红晕,幼时散生硬毛,逐渐脱落,老时近无毛,下面色淡,带红晕或紫红色,沿脉散生硬毛或近无毛,掌状7(-9)条脉,带紫红色,窄侧常2(-3)条,宽侧3-4(-5)条,近中部分枝,呈羽状脉;叶柄长4-13.5厘米,有棱,近无毛;托叶膜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约2-4毫米,先端渐尖,早落。

秋海棠的花葶高7.1-9厘米,有纵棱,无毛;花粉红色,较多数,(2-)3-4回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4.5-7厘米,基部常有1小叶,二次分枝长2-3.5厘米,三次分枝长1.2-2厘米,有纵棱,均无毛;苞片长圆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早落;

雄花:花梗长约8毫米,无毛,花被片4,外面2枚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1.3厘米,宽7-10毫米,先端圆,内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长圆形,长7-9毫米,宽3-5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无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长达(1-)2-3毫米,整个呈球形,花药倒卵球形,长约0.9毫米,先端微凹;

雌花:花梗长约2.5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圆形或扁圆形,长约12毫米,宽和长几相等,先端圆,内面1枚,倒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圆,子房长圆形,长约10毫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3室,中轴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状,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离生,柱头常2裂或头状或肾状,外向膨大呈螺旋状扭曲,或U字形并带刺状乳头。

秋海棠的蒴果下垂,果梗长3.5厘米,细弱,无毛;轮廓长圆形,长10-12毫米,直径约7毫米,无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长圆形或三角长圆形,长约1.8厘米,上方的边呈平的,下方的边从下向上斜,另2翅极窄,呈窄三角形,长3-5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斜,或2窄翅呈窄檐状或完全消失,均无毛或几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

秋海棠的花期7月开始,果期8月开始。

海棠花的形态特征

海棠花是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

海棠花的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3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

海棠花的花序近伞形,有花5-8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毫米,比萼筒短或近等长,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30)枚,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

海棠花的花期4-5月。

海棠花的果实近球形,直径1.5-2厘米,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

海棠花的果期8-9月。

海兔 形态特征

海兔不是兔。海兔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体光滑,或有许多突起。触角分工明确,前面一对稍短,专管触觉;后一对稍长,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着,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立刻并拢,笔直向上,恰似兔子的两只长耳朵。当它不动时,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日本人称它“雨虎”。

海兔的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身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海兔并非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但又与常见的腹足类动物(如鲍、田螺、蜗牛)不同:海兔没有石灰质的外壳,而是退化成一层薄而透明、无螺旋的角质壳,被埋在背部外套膜下,从外表根本看不到,而是在背面由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这一点和蛞蝓相同,故又名海蛞蝓),薄薄的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泽。

海兔的足相当宽,足叶两侧发达,足的后侧向背部延伸。平时,海兔用足在海滩或水下爬行,并借足的运动作短距离游泳。

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底栖息,体裸露,雌雄两个生殖孔间有卵精沟相连。

海兔还是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动物。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德在《追寻记忆的痕迹: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德探索之旅》中有对海兔的详细描述,其由于海兔的巨大的、便于监测的腹神经节而选中海兔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发现了经典学习模型的细胞原理[1] 。

中国的海兔已定名的有21种。海兔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海兔不是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但又与常见的腹足类动物不同:没有石灰质的外壳,只有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头上一前一后,长有二对触角。

生活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加拿大的盐碱滩的一种通体碧绿的海蛞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除了生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基因外,它们还“窃取”了称为叶绿体的细胞器,利用其实施光合作用。同植物一样,海蛞蝓的叶绿体借助叶绿素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因此就没了通过吃食物以获取能量的必要。研究人员采用放射性示踪剂以确保海蛞蝓确实是通过自身力量生成叶绿素,而不是从藻类身上窃取的这种现成的色素。事实上,海蛞蝓完全吸收了这种遗传物质,将其遗传给下一代。这些海蛞蝓的后代同样可以生成自己的叶绿素,不过,在吃掉足够的藻类以获取必要的叶绿体之前,它们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科学家迄今尚不清楚这种动物是如何盗用所需要的基因的。

海螺的形态特征

1、脉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0-123cm,宽45-95mm,大者高可达150mm,宽120mm,螺层约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缝合线浅。壳顶尖细,光滑。螺旋部较低。体螺层的中上部极膨大,基部渐缩小。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的螺肋和细的生长线。肩角结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呈棘状。于肩角的下方还有3-4条具结节突起的粗肋。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壳口大,长卵形,内面杏红色,有瓷光。前沟短宽,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应的缺刻。内唇后方薄,后沟不明显,贴附于体螺层上,前方加厚,向外伸卷,与体螺层前部的螺肋共同形成假脐。厣角质,椭圆形,坚固而厚,棕红色,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体柔软,头部前腹面有口,头上有触角1对,各有一黑色小眼。足部宽大,灰黑色。

2、皱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77-97mm,宽58-74mm,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在缝合线下方常形成强的皱褶。体螺层极膨大,尤其是体螺层的肩角上部具有显著的薄片状褐叠。在肩角下部有2-3条带有片状结节的螺肋,壳表黄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点。壳口大,卵圆形。周围白色或杏红色。厣角质,红褐色。其他形状近似前种。

海马的形态特征

海马的形状非常有趣,虽然身长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 ; 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蜒和变色龙之外,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

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蜒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被甲胄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

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依据从背鳍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相关推荐

形态特征

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知道了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建议您春季不妨多吃些梨子来滋阴养肺

蚕的形态特征

下面介绍一下蚕种、蚁蚕、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一龄 四至五天;二

黄芪形态特征

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

橘子 形态特征

橘子树分枝较多,枝扩展或略下垂,刺较少。 叶片 单身复叶.翼叶通常狭窄, 或仅有痕迹,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大小变异较大。顶端常有凹口,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很少全缘。 花 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曹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柑橘的花是混合花,萌发后具有枝、叶和花等器官,花有单花和花序两种:红桔、温州蜜柑等为单花,甜橙、柠檬、葡萄柚等除单花外还有花序,柚以花序为主。柑橘通常需授粉受精后才结果,但温州蜜柑

萝卜 形态特征

二年或一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肉质直根,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长8-30厘米,宽3-5厘米,顶裂片卵形,侧裂片4-6对,长圆形,有钝齿,疏生粗毛,上部叶长圆形,有锯齿或近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直径1.5-2厘米;花梗长5-15毫米;萼片长圆形,长5-7毫米;花瓣倒卵形,长1-1.5厘米,具紫纹,下部有长5毫米的爪。 长角果圆柱形,长3-6厘米,宽10-12毫米,在相当种子间处缢缩,并形成海绵质横隔

百合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鳞茎球形,淡白色,先端常开放如莲座状,由多数肉质肥厚、卵匙形的鳞片聚合而成。根分为肉质根和纤维状根两类。肉质根称为“下盘根”,多达几十条,分布在45~50厘米深的土层中,吸收水分能力强, 隔年不枯死。纤维状根称“上盘根”,“不定根”,发生较迟,在地上茎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厘米以上时开始发生。形状纤细,数目多达180条,分布在土壤表层,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茎的作用,亦有吸收养分的作用。每年与茎干同时枯死。有鳞茎和地上茎之分。茎直立,圆柱形,常有紫色斑点,无毛,绿色。有的品种

斑节对虾的形态特征

其体色较深,头胸甲较为厚实,体长而侧扁,略呈梭形,体色鲜亮。[1] 体表光滑,壳稍厚,体色由棕绿色、深棕色和浅黄色环状色带相间排列,额角上缘7~8齿,下缘2~3齿,以7/3者为多,额角尖端超过第一触角柄的末端,额角侧沟相当深,伸至目上刺后方,但额角侧脊较低且钝,额角后脊中央沟明显,有明显的肝脊,无额胃脊。其游泳足呈浅兰色,步足、腹肢呈桃红色。

木瓜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树皮成片状脱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幼时被柔毛,不久即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无毛,紫褐色;冬芽半圆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褐色。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齿尖有腺,幼时下面密被黄白色绒毛,不久即脱落无毛;叶柄长5-10毫米,微被柔毛,有腺齿; 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长约7毫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短粗,长5-10毫米,无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

黄皮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黄皮小乔木,高达12米。小枝、叶轴、花序轴、 尤以未张开的小叶背脉上散生甚多明显凸起的细油点且密被短直毛。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一侧偏斜,长6-14厘米,宽3-6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波浪状或具浅的圆裂齿,叶面中脉常被短细毛;小叶柄长4-8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两面被短毛或内面无毛;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与花瓣等长,花丝线状,下部稍增宽,不呈曲膝状;

西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沟,被长而密色或淡黄褐色长柔毛。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2歧,叶柄粗,长3-12厘米,粗0.2-0.4厘米,具不明显的沟纹,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长8-20厘米,宽5-15厘米,两面具短硬毛,脉上和背面较多,3深裂,中裂片较长,倒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裂片又羽状或二重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波状或有疏齿,末次裂片通常有少数浅锯齿,先端钝圆,叶片基部心形,有时形成半圆形的弯缺,弯缺宽1-2厘米,深0.5-0.8厘米。 雌雄同株。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