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长期服药老人要定期体检

​长期服药老人要定期体检

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专用药,用药量可按年龄和体重计算,但却很少能找到“老年人专用药”。专家介绍,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专家表示,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专家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准妈妈要定期体检消除难产因素

经过十月怀胎准妈妈们都想要顺利的生下健康的宝宝来,但是难产是准妈妈们需要渡过的一旦难关,为了避免出现难产女性朋友们在妊娠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预防才行,比如准妈妈要定期体检消除难产因素,除此之外女性朋友们还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和多运动来预防难产的发生,若是朋友们想要了解怎样预防难产,可以看下文中的详细介绍。

定期产检可以降低或消除母体和胎儿导致的难产因素,产检的作用一方面检查母体是否有有关疾病,另一方面检查胎儿是否发育正常,能有效对整个孕期进行监测,所以还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胎位不正是导致难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产检能早期发现,孕妇只要遵从医嘱,积极配合调整胎位,一般能在分娩时正常。如果孕期不做产检,临产了才知道胎位不正,对分娩的顺利进行以及母体胎儿的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孕妇应该定期产检,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均衡营养,避免进食太多造成胎儿肥胖可预防难产。胎儿太大,是现在导致难产的最主要原因。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家里都很宝贝。于是拼命给孕妇补充营养,导致孕妇胖胎儿也胖,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专家指出: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增加宜控制在10~14公斤的合理范围内。如果婴儿头部太大(BPD超过10公分),生产将很困难,一旦BPD超过10.5公分,顺产将不可能。所以,在孕期只要能均衡营养,保障胎儿发育所需的养份就够了。

注重锻炼预防难产,有些孕妇本身不爱运动,或者在孕期为了胎儿安全尽量不运动,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专家提醒广大的孕妈咪们,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在孕期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分娩是一项相当耗费精力和体力的运动,孕妈咪们应该为了顺利分娩积蓄能量。有些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没有足够好的体力来维持,导致分娩时间过长,从而造成胎儿缺氧。所以,在孕期准妈妈们还是多运动运动,加强自己的心肺功能及各方面的身体状况,为顺利生产打好基础。

难产是每一个女性朋友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为难产可能会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预防才行。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最后祝愿女性朋友们能够顺利的生下宝宝来。

瘦老人更爱得重病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老人不仅要看到身体瘦是健康的本钱,相反,也要看到危险的一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刘征堂教授强调,太瘦的老人要定期体检,并且重点关注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骨密度等指标的情况。

老人脏器、血管老化,本身就容易出现“三高”,较瘦的老人欠缺饮食和锻炼的注意,容易成为痰湿体质,出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其次,消瘦老人多有营养不良,抵抗力也相对降低,许多疾病会乘机而发。因此,体瘦老人要更加关注血红蛋白指标,它直接反映贫血程度。另外,骨质疏松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尤为密切,调查发现,消瘦老人的锻炼程度一般低于肥胖老人,因此,其患骨质疏松的几率要更大一些。那老人怎样最健康呢?美国医学家给出的答案是,老人的体重指数(BMI)在23.5—24.9之间最好。中国台湾的研究则认为,老人最佳的体重指数值应该在18—23.5之间。

长期服药的老人要注意什么

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专家表示,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专家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怎样预防更年期综合征 了解有关疾病的常识

高血压、肿瘤等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要定期体检,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治。

如何预防肝纤维化

(1)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且早期治疗那些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的各种慢性肝病,例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2)避免长期服用可致肝功能损伤的药物。

(3)适当锻炼,控制体重。

(4)避免长期过量饮酒。

(5)合理饮食,避免长期高脂、高糖饮食。

心脏病发病前兆 当心糖尿病

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老人体检要重点查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现在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都明白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在此需要提醒的是,人们一定要针对性的进行体检,特别是老年人,要重视以下几个项目的检查,尤其要重点检查的项目是心脑血管:

一、血糖和血脂。对于体重超标的肥胖老人来说,尤其要查血糖和血脂,若有查出来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还应注意查血糖。

二、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发病之一,尤其是女性。所以当女性超过45岁,男性超过50岁以上就要做骨密度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即时补充所需物质。

三、B超(肝、胆、胰腺)。老年人容易患有胆囊息肉,通过对肝、胆B超可对其脏器的形态进行检查,能够提前发现是否患有肝、胆部位的肿瘤,或胆囊结石等疾病。

四、前列腺检查或子宫附件、妇检。对于老年男性要提防前列腺肥大;女性老年后容易出现宫颈病变,所以每年要做一次全面妇科检查。

五、心脑血管检查。这是老人体检的重点。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冠心病,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诱因之一。所以要定期做血压检查,并要做心电图检查,此检查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有无心律失常等。若年纪大体力差,还应选择做心脏彩色B超、颈动脉B超,来检查血管是否有病变。

高血脂日常预防

1、定期体检

45岁以上者肥胖者、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应酬者、精神高度紧张者,都属高发人群,建议每年应检查一次血脂。

2、药物调节

调脂治疗最根本的目的是预防延缓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用药物治疗,治疗高脂血症必须长期服药。

女性更年期后需要定期体检吗

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产生情绪易怒、精神压抑等问题,而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乳腺疾病也正在悄悄侵袭着成年女性。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成年女性都患有乳腺小叶增生。

对于已婚女性而言,乳房保养的关键时期在哺乳期,因为这期间乳房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常见的有泌乳期腺瘤、纤维腺瘤、脂肪瘤、纤维囊肿变化、乳汁囊肿等,而且随着哺乳期的结束乳房也会有明显缩小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要对乳房进行保健按摩,佩戴尺寸合适的胸罩,托住乳房,这样能有效防止乳房在增大变重后其皮肤和内部支撑组织撑扩伸张。哺乳期的乳房呵护对防止乳房下垂特别重要,在这一关键时期,一定不要营养过剩,不要让乳汁过多剩余,饮食要有节制,而且要注意乳房卫生,防止发生感染、挤压。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人认为,女性绝经之后,卵巢功能已经退化,乳房已经萎缩,腺体已经进入了平静的老年期,基本完成了其一生的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此时的乳房是不需要特别保健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一年龄阶段的女性朋友,正是由于进入了中年期,才应该更加注意乳房保健。因为,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是在45岁以后,所以,中年女性的乳房保健、防癌意识应该更强。绝经后的中年女性,体内雌性激素的减少,使乳房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乳房体积变小、松软下垂、皮肤皱襞增加等。这时,应仍然坚持每月1次的乳房自我检查,以及每年1次到专科医生处进行体检,并随时注意乳房的细小变化,经常按摩保养乳房,对内衣的要求不仅是要有效改善胸部下垂,更重要的是疏通乳房经脉,促进腺体正常运行,让自己保持年轻体态和心态。

相关推荐

怎样预防心脏病

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四、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

咽喉痛老人用药需注意

嗓子疼痛原因很多,感冒初期嗓子发炎、喉咙上火等都会导致嗓子疼痛,止疼药和消炎药都是老人常用来治疗嗓子疼的。但是很多时候吃多了也没有用,仍然疼痛不好。 首先,老人用药量老人嗓子痛并不是大病,如果用药量过大,就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一般老人的用药量是成人剂量的二分之一,用药时间根据老人的肝脏功能状况而定。老人嗓子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一直到个人最适合的剂量,才会产生比较好的疗效。 其次,老人用药种类和用药次数合理 老人由于慢性病、并发症多,因此联合用药的机会与用药种类也增多。在上面的案例中,老

心脏病患者的预防主方法

心脏病患者的预防主方法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的人更危险。只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心脏病患者的预防主方法第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心脏病患者的预防主方法第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心脏病患者的预防主

6类人定期做胃镜

这6类人群主包括: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等;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品等不良饮食习惯者;长期酗酒、吸烟者;爱生闷气者;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 除了胃癌的高危人群每年查胃镜,王主任还建议40岁以上的中年人也应定期做胃镜。日本从1963年起在 40岁以上人群中普查胃癌,在日本胃癌的早期检出率超过60%。 胃镜检查也有多种选择 胃镜检查出现了一个新方式——胶囊胃镜,字如其名,胶囊胃镜就是一颗小小的药丸,病人像吃药一样服下胶囊胃镜服,医生可以通过电磁的作用来控制

心脏病如何预防

预防措施 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第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第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

口服避孕药需注意哪些问题

准时足量服用。 无论是长效的避孕药,还是短期的避孕药,都记住必须做到准时、足量服用;切不可随意更改或延长服药时间,也不漏服和迟服;如果是每天定期服用的话,发现漏服后应立即于次日补服,以免带来子宫内膜脱落引起不规则出血或避孕失败。 妥善保管药物。 避孕药是一种激素类药物,一定记住妥善保存,避免家中的小孩因好奇带来误服。如果保管不当,发现药片有受潮、溶化或糖衣层磨损、压碎等情况时,都不服用,以免影响避孕效果或带来阴道出血等意外。 选择合适年龄。 虽说口服避孕药应用范围较广,但也选择合适的年龄

心脏病如何预防

1、少吃蛋黄 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适量饮酒 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预防心脏病有好处。但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3、减肥 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减肥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来达到减肥的目的进而预防心脏病。 4、戒烟 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

预防心脏病的八种方法

1、减肥 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预防心脏病中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2、少吃蛋黄 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3、多运动 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预防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戒烟 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预防心脏病病例研究发现,

定期体检的阶段

(1)易感染期 此时疾病尚未发生,但危险因子已经存在了;如超重、肥胖、抽烟、酗酒、血压过高等情形的人。 (2)临床前期 此时疾病因子已在人体内某部位产生病理上变化,但在外观及日常生活尚未有症状出现。 (3)临床期 此时疾病的症状逐渐地显现出来。 (4)残障期 疾病晚期。 (5)死亡 功能的破坏影响生理代谢作用,引发身体重器官步入衰退期,导致死亡。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都会等到疾病的症状已出现时才会想到去找医师,其实那时的疾病已达到临床期了。然而,大部分的慢性疾病,若在临床期之前发现,就应及早治疗,治疗效

食管癌也能烫出来

“起病原因并不明确,但有四个因素可能会促进病情,即遗传、饮食、病菌感染以及心态。”陈克能主任指出,所谓“病从口入”,而食管就是第一战场,是前哨的前哨,像长期吃得过快、过粗、过烫或饮酒,都可能反复灼伤或损伤食管黏膜,使其长期处于修复状态,从而产生癌变。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时喜好热食热饮者占90%以上。进食约75摄氏度的食物或饮料,食管上皮会有反应;到了80摄氏度左右,食管黏膜上皮会出现坏死、不典型性增生。如果每天进食一次高温度的热食,连续25天,就会出现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性增生,而重度的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