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癌症有哪些表现

癌症有哪些表现

1、肿块: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容易触摸到。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恶性肿瘤包括癌的肿块生长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推动;良性肿瘤则一般表面平滑,像鸡蛋和乒乓球一样容易滑动。

2、疼痛: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一般止痛药不起作用。疼痛一般是癌细胞侵犯神经造成的。

3、溃疡:由于某些体表癌的癌组织生长快,营养供应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所形成的。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此外,胃、结肠癌也可形成溃疡,一般只有通过胃镜、结肠镜才可观察到。

4、出血: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的。如肺癌病人可咯血,痰中带血;胃、结肠、食管癌则可便血。

5、梗阻:癌组织迅速生长而造成的梗阻。当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的生呼吸困难;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胆总管而的生黄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现排尿困难等。总之,因癌症所梗阻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6、其它:颅内肿瘤可引起视力障碍(压迫视神经)、面瘫(压迫面神经)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骨肿瘤侵犯骨骼可导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而致腹水等。

掉牙与三种癌症有关

调查了5240名患者14种不同癌症的发病率和牙齿脱落比率,并将这些数据与10480名非癌症患者进行相关对比。

结果发现,与健康人相比,牙齿脱落比率高的人,食道癌发病率增加136%,头颈癌增加68%,肺癌增加54%。研究人员还发现,脱落牙齿越多,癌症发病率越高。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牙齿脱落与癌症危险的关联受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食道癌和头颈癌在女性和70岁以下人群中发病率明显较高。

关于癌症有哪些谣言

1.癌症是会传染的

事实:一个健康的人与癌症患者进行身体接触或者呼吸一样的空气,是不会传染癌症的。甚至将癌症患者的健康器官移植给他人,接受移植的人也不会患上癌症。而且癌症在孕妇体内很少有机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2.染发剂致癌

事实:你可能经常听说染发剂会导致脑部肿瘤的传言。其实这纯属无稽之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有染发剂的工作场所长时间暴露容易致癌,但个人应用染发剂对人的身体不会造成致癌这么严重的伤害。

3.红酒会致癌

饮酒伤身,红酒却养人?过去我们甚至认为每日小酌一杯红酒能延年益寿,然而近年来关于红酒与癌症关系的研究,却出现越来越多自相矛盾的结论。

2011年《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称找到红酒抗癌的新证据: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和单宁酸。红酒中单宁酸是抗氧化剂,而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形成和增殖。

但讽刺的是,红酒的负面消息与正面消息相伴相生。同年11月1日的《纽约时报》报道说,哈佛大学医学院温迪·陈博士领衔的一项研究,在对10万名护士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每天摄入酒精5~10克 (相当于每周喝3~6杯葡萄酒),会使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上升15%,并且这种影响是累计的,酒精的日摄入量每增加10克,患癌风险就上升10%。

红酒抗癌还是致癌

科研人员暂时得到的共识是,红酒的功效主要源于葡萄。研究员在葡萄皮和葡萄籽中发现了白藜芦醇、类黄酮。尤其是类黄酮,可以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一种有害胆固醇。不过科研人员提醒,需要大量摄入红酒(因为一般人不太会连皮带籽地吃葡萄),它们才能发挥功效。而红酒的害处主要就在于“酒精”。

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属于“观察性研究”,而非因果性研究,研究人员并没有找到红酒致癌或是抗癌的机制,仅仅是一种关联性观察结果,不排除与调查人群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等相关。

红酒也逃脱不了“酒精”的危害

虽然饮用红酒对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等都有一定的益处,但饮用红酒绝不是医学人士推荐的预防疾病措施,毕竟,疾病风险取决于生活习惯、家族遗传、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众多因素。而且和白酒、啤酒一样,红酒也逃离不了是酒的事实,红酒积累的酒精量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对肝脏的伤害,无论酒精是来源于哪种酒,其后果都是一样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针对酒精与癌症的因果关系提出新的评估报告,指出酒精会增加罹患包括乳癌和结(大)肠直肠癌在内至少七种癌症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在三月底发布的新闻稿指出,酒精向来被视为引发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和肝癌的祸首,如今乳癌和结(大)肠直肠癌等两种最常见的癌症也赫然入列,显示喝酒致癌的风险比以往认为的更高。即使每天只浅酌十八公克,在统计上也有明显的致癌风险。

癌症有哪些表现

(1)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2)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3)身体征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4)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妇女,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数年后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疸和上腹包块。

(7)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

(8)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9)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11)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

(12)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的高热。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

(14)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有时失禁。

(15)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

(17)鼻塞,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常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

(19)逐渐加剧的头痛,伴突然出现的短暂的视力障碍和呕吐。

(20)青少年肘或膝关节剧痛、肿胀,用抗风湿药或抗菌素类药治疗无效等。

癌症有治好的吗

对某些局限性肿瘤,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及一些早期实体瘤,如早期胃癌、大肠癌等,手术切除后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治愈。

但有部分肿瘤,由于本身恶性程度较高,扩散机会较大,如恶性黑色素瘤,小细胞肺癌等,或发现时肿瘤较大,区域淋巴结有转移的实体瘤,即使做了根治性手术,甚至是扩大切除术,术后仍会复发、转移,对这种患者,单纯手术治疗不能认为是治愈,术后还应该加用化放疗,以减少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例如乳腺癌,骨肉瘤,睾丸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某些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等就属此类。这类患者在手术后应常规放化疗。

癌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理论上,若是以手术完全移除肿瘤细胞,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对早期或较早期实体肿瘤来说,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手术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根治性手术: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表面没有包膜,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局部浸润明显,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因此,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这种手术适合于肿瘤范围较局限、没有远处转移、体质好的患者。

(2)姑息性手术: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患者,为减轻痛苦,维持营养和延长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肿瘤或作些减轻症状的手术,如造瘘术、消化道短路等手术。

(3)减瘤手术:肿瘤体积较大或侵犯较广,不具备完全切除条件,可以做肿瘤的大部切除,降低瘤负荷,为以后的放、化疗或其他治疗奠定基础。

(4)探查性手术:对深部的内脏肿物,有时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定其性质时,需要开胸、开腹或开颅检查肿块的形态,区别其性质或切取一小块活组织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手术和治疗方案,为探查性手术。

(5)预防性手术:用于癌前病变,防止其发生恶变或发展成进展期癌,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结肠切除而获益,因这类患者若不切除结肠,40岁以后约有一半可发展成结肠癌,70岁以后几乎100%发展成结肠癌。

2.化学治疗

是用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治疗癌症。由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快速的细胞分裂及生长,所以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借由干扰细胞分裂的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譬如抑制DNA复制或是阻止染色体分离。多数的化疗药物都没有专一性,所以会同时杀死进行细胞分裂的正常组织细胞,因而常伤害需要进行分裂以维持正常功能的健康组织,例如肠黏膜细胞。不过这些组织通常在化疗后也能自行修复。

因为有些药品合并使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化学疗法常常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称做“综合化学疗法”,大多数病患的化疗都是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有四种方式:

(1)晚期或播散性肿瘤的全身化疗:因对这类肿瘤患者通常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常常一开始就采用化学治疗,近期的目的是取得缓解。通常人们将这种化疗称为诱导化疗。如开始采用的化疗方案失败,改用其他方案化疗时,称为解救治疗。

(2)辅助化疗:是指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防止其复发转移而进行的化疗。例如骨肉瘤、睾丸肿瘤和高危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明显改善疗效,提高生存率或无病生存率。

(3)新辅助化疗:针对临床上相对较为局限性的肿瘤,但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有一定难度的,可在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先使用化疗。其目的是希望化疗后肿瘤缩小,从而减少切除的范围,缩小手术造成的伤残;其次化疗可抑制或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已证明新辅助化疗对膀胱癌、乳腺癌、喉癌、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及头颈部癌可以减小手术范围,或把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经化疗后变成可切除的肿瘤。

(4)特殊途径化疗:

1)腔内治疗:包括癌性胸腔内、腹腔内及心包腔内积液。通常将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博来霉素)用适量的流体溶解或稀释后,经引流的导管注入各种病变的体腔内,从而达到控制恶性体腔积液的目的。

2)椎管内化疗:白血病及许多实体瘤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膜最容易受侵。治疗方法通常是采用胸椎穿刺鞘内给药,以便脑积液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椎管内常用的药物有甲氨喋呤及阿糖胞苷。

3)动脉插管化疗:如颈外动脉分支插管治疗头颈癌,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

3.放射线治疗

也称放疗、辐射疗法,是使用辐射线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放射治疗可经由体外放射治疗或体内接近放射治疗。由于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都较正常细胞快,借由辐射线破坏细胞的遗传物质,可阻止细胞生长或分裂,进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不过放射治疗的效果仅能局限在接受照射的区域内。放射治疗的目标则是要尽可能的破坏所有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邻近健康组织的影响。虽然辐射线照射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会造成损伤,但大多数正常细胞可从放射治疗的伤害中恢复。

肿瘤对放射敏感性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分裂速度、生长快慢成正比。同一种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与放射敏感性成反比,即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则放射敏感性高,而分化程度高者则放射敏感性低。因此临床根据肿瘤对不同剂量放射线的反应不同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对放射敏感的肿瘤,常照射50~60戈瑞,肿瘤即消失,如淋巴瘤、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及低分化的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等。另一类属是中度敏感的肿瘤,要照射到60~70戈瑞左右,肿瘤才消失。再一类是对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其照射量接近甚至超过正常组织的耐受量,放射治疗的效果很差,如某些软组织肉瘤和骨的肿瘤等。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还和其生长方式有关,一般向外突性生长的肿瘤如乳突型、息肉型、菜花型较为敏感,而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如浸润型、溃疡型,则敏感性较低。

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率并不成正比。放射敏感性的肿瘤,虽然局部疗效高,肿瘤消失快,但由于它的恶性程度大,远处转移机会多,因而难以根治。鳞状上皮癌的放射性属中等,但它的远处转移少,故放射治愈率较高,如皮肤癌、鼻咽癌、子宫颈癌。另外,对淋巴肉瘤、髓母细胞瘤等较敏感。高度敏感的有多发性骨髓瘤、精原细胞瘤,卵巢无性细胞瘤、尤文瘤、肾母细胞瘤等。高度敏感的肿瘤可以放疗为主,早期宫颈癌、鼻咽癌、舌癌、早期的食管癌等放疗的五年生存率均可达90%以上。这些癌症的晚期放疗有时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从90 年代后期开始在治疗某些类型癌症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与化疗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癌症,但是副作用与化疗相较之下减少许多。在目前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这项治疗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异性对抗癌细胞的不正常或失调蛋白质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但耐药基因的出现是目前阻碍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障碍。

5.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内的免疫机制来对抗肿瘤细胞。已经有许多对抗癌症的免疫疗法在研究中。目前较有进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疗法和单克隆抗体疗法,而免疫细胞疗法则是最近这几年最新发展的治疗技术。

6.中医中药治疗

配合手术、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促进患者恢复,增强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癌症有哪些危害

癌症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公元前300多年,西方医学史上就有"癌症"的文字记载。多少世纪以来,癌症像幽灵一般死死地纠缠着人类,每年要吞噬数百万人的生命,致使人们"谈癌色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癌症为人类死因的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亦位居第二位或第三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约达14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约700万,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癌症,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癌症。预测这一数字将会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将会增加到800万人。在我国,估计每年新增病例约120万,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癌症。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要取得控制癌症的主动权,仅靠医生、护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社会人人参与。

掉牙与三种癌症有关

日本科学家发现,牙齿脱落与食道癌、头颈癌及肺癌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防止牙齿脱落可以降低这些疾病的患病风险。

日本名古屋爱知癌症研究中心和名古屋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进行了此项研究。他们调查了5240名患者14种不同癌症的发病率和牙齿脱落比率,并将这些数据与10480名非癌症患者进行相关对比。结果发现,与健康人相比,牙齿脱落比率高的人,食道癌发病率增加136%,头颈癌增加68%,肺癌增加54%。研究人员还发现,脱落牙齿越多,癌症发病率越高。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牙齿脱落与癌症危险的关联受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食道癌和头颈癌在女性和70岁以下人群中发病率明显较高。

蕨菜致癌吗

蕨菜致癌吗?这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蕨菜虽然美味,但却有致癌的风险。在动物实验中,蕨菜会让大鼠诱发乳白血病、腺癌、膀胱癌、肠癌等。?这是因为:

1、蕨菜中的蕨内酰胺、苯草酸、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以及与橡黄素类似的一些物质都与癌症有关。这些癌症物质在蕨菜根茎中的含量最高,叶中的含量排第二位。

2、生蕨菜中,以上这些和癌症有关的物质含量较高,不过,即使经过一系列加工烹饪,这些物质也不会完全消失,仍然会有诱发癌症的风险。

3、所以,专家建议,还是不吃蕨菜为好。

相关推荐

肥胖和17种癌症

肥胖是慢性疾病的批发站,很多疾病都和肥胖关,所说的四高,大多是肥胖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都跟肥胖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脏的猝死、脑中风更是肥胖导致的后果。 而今,更加可怕的是,肥胖还和癌症关,也就是说肥胖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症,近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患癌风险,体质指数,也称BMI,其计算的方法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个指数的升高与17种癌症显著相关,包括子宫癌、肾癌、胆囊癌等等。因此,肥胖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世界性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喝红酒的好处 红酒可预防乳腺癌

以葡萄酒饮料,喂养已诱发得了癌症的老鼠,发现葡萄酒对癌症强烈的抑制作用。美国伊利诺斯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选用了桑椹、花生、葡萄皮中-抗癌活力最强。

女性得癌症哪些症状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丹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绝经后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其卵巢癌危险会大幅度增加。 研究负责人,哥本哈根大学琳达·斯坦路德·莫奇教授表示,无论激素疗法时间长短、治疗方式如何,卵巢癌增加的危险都差不多。而该疗法停止2年后,卵巢癌风险则会降低。此外,“网络医学博士”网站刊登在美国《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也显示,女人月经开始的年龄越小、经期间隔时间越短,患卵巢癌的风险以及患病后死亡的危险也越大。比如12岁前来月经者比14岁才来者,日后卵巢癌死亡率增加51%;与

中医治疗癌症效果吗

癌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中医治疗癌症也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并不是适合于每个人的,要治疗疾病,患者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才能够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癌症现在已经被国内外医疗专家广泛的认可,大量的临床试验及科研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医治疗癌症的效果。在古代的医疗文献中,早关于癌症的病因、病名以及治疗方法,例如乳岩(即乳腺癌)、肾岩(又称肾岩翻花,即龟头癌)、舌岩(即舌癌)、噎膈(即食道癌)、症瘕积聚(各种腹部肿瘤或转移癌)、恶疮(即皮肤癌)、瘿

中医治癌症效果吗

中医治疗癌症需要注意的方面三个。第一个方面是忌补药用药不当。因为癌症造成的消耗,导致病人表现出相应脏器的虚损及全身体质的下降。的病人因为缺乏常识,盲目服用一些补药,如人参、鹿茸等,这不但没好作用,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第二个方面是忌饮食上或服药时忌口不严。关于中医治疗癌症,强调忌口。主张食谱不能太窄,忌口也不要太严,但是如果进食脂肪过量,时会导致直肠癌、乳腺癌的复发,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和后果。 第三个方面是忌隐瞒病情。癌症不是吃几付中药就能好的病,必须要长期的治疗,一旦病人觉得短期内效

治疗癌症什么好偏方

【秘方一】 铁树叶240克,红枣10枚,在瓦罐内煮熟,吃枣饮汤。 【秘方二】 用新鲜之白花蛇舌草,每次120克,涤净榨汁,约榨两次,弃渣留汁。年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可将蜂蜜30克,和入汁中;50岁以下之患者,则用开水冲食盐少许,和入汁中,盛以瓷碗或茶缸,隔水炖熟,取出温服,效验如神。“白花蛇舌草”青草可购得,此方专治肝硬化及肝癌。 【秘方三】 蛤蟆皮连头及眼腺一起剥下,将皮表面的腺体颗粒挑破,白浆溢出,立即外敷于癌肿处(深部肿瘤按穴位外敷),外盖纱布,每日换1—2次。或将蛤蟆皮晒干炒脆,研粉,每日3克,

肿瘤和癌症什么区别

肿瘤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平常用于指代恶性肿瘤。 肿瘤是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而导致特定组织的过度增生的一类疾病。 良性肿瘤多数是以局部增生为主,故相对的危害和治疗难度较低,部分良性肿瘤可以长期观察而不予处理,但也个别良性肿瘤也会危及生命(如较大体积的血管瘤、动脉夹壁瘤等),治疗上较困难。 恶性肿瘤除了无限增殖的特性(理论上无限,但因危及个体生命,实际上还是限的),多数还浸润和转移的特性,治疗上较为困难,预后(治疗效果)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恶性程

哪种腹泻和癌症

1、长期慢性腹泻可能是胰腺癌 胰腺癌患者胰液分泌不足,导致一些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会腹泻的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反复腹泻,伴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状。 2、腹泻伴上腹部痛可能是肝癌 一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会因为消化吸收或分泌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的情况。中老年人和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人尤其要注意,会上腹部不适,闷痛加重甚至食欲不振等症状。 3、腹泻伴恶心可能是胃癌 胃癌容易和肠胃炎混淆,要注意区分。胃癌患者的腹泻上腹部胀痛感,同时食欲不振、容易恶心,胃部灼热感明显,如果出现不明原

饮食与癌症什么关系

饮食习惯与癌症的相关性很早就被研究。而各国间特别的饮食习惯差异,使得不同癌症间的发生率差别很大。例如常吃生食及腌渍食物的日本常见胃癌的发生。饮食习惯主要是煎烤肉类,多油高糖的美式饮食,可能是美国常见结肠癌的原因。同时也研究显示,外国移民的确会受到所移民地区的饮食影响,而产生当地常见癌症的倾向。这样的结果暗示,不同地区的人民发生不同癌症的原因或许并非建立在遗传基础上而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引起,但的确仍须进一步的证实。 尽管现在经常报道某些物质包括食品对于癌症利或不利的影响,而实际能确定与癌症相关的并

会“传染”的癌症哪些

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患慢性肝炎病人为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的约30万例,其中50%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肝癌在我国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乙肝、丙肝病毒,老百姓认为的肝癌传染其实是肝炎传染,慢性病毒性肝炎又是导致肝癌的高危致病因素。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世卫组织也将其列入传播性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10年前,世卫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