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多动症儿童的5个代表性行为

多动症儿童的5个代表性行为

注意缺陷

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因此,患儿在听课、做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时,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好发愣走神;经常因周围环境中的动静而分心,并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做事往往难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难以始终地遵守指令而完成要求完成的任务;做事时也常常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而出错;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写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常常丢三落四,遗失自己的物品或好忘事;与他/她说话,也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等。

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儿童比,儿童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活动过度多起始于幼儿早期,但也有部分患儿起始于婴儿期。在婴儿期,患儿表现为格外活泼,爱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当开始走路时,往往以跑代步;在幼儿期后,患儿表现好动,坐不住,爱登高爬低,翻箱倒柜,难以安静地做事,难以安静地玩耍。上学后,因受到纪律等限制,患儿表现更为突出。患儿上课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常常玩弄铅笔、橡皮甚至书包带,与同学说话,甚至下座位;下课后招惹同学,话多,好奔跑喧闹,难以安静地玩耍。进入青春期后,患儿小动作减少,但可能主观感到坐立不安。

好冲动

该障碍患儿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患儿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谈话;会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老师问话未完,会经常未经允许而抢先回答;会常常登高爬低而不考虑危险;会鲁莽中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伤害。患儿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部分该障碍患儿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虽然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认知障碍,患儿常常出现学习困难,学业成绩常明显落后于智力应有的水平。案例中小强的情况也足以说明这一特征。

情绪行为障碍

部分该障碍患儿因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及同伴的排斥而出现焦虑和抑郁,约20%~30%的患儿伴有焦虑障碍,该障碍与品行障碍的同病率则高达30%-58%。与同龄人相比,患有ADHD的青少年在情感上显得较不成熟。而且会较多地伴有对立违抗障碍、冲动、发脾气、吸毒、犯罪等情绪和行为问题。现在已有研究表明,多动症的孩子如不积极治疗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事实上,情绪和行为障碍往往是多动症患儿社会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孩子多动症怎么预防

儿童多动症是种终生病

多动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多动症的进一步研究,澄清了许多误区,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表现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善,常持续多年,甚至可能终身存在。多动症儿童年龄小的时候多动表现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注意力不集中更明显。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有3种:一是注意力缺陷;二是动作多、手不停;三是易冲动。多动症的最佳诊断期是6岁以后,因为在此之前,一般很难判断是注意力缺陷造成的多动,还是习惯动作。所以确诊是从学龄期开始,治疗则在6岁以后。

怎么预防儿童多动症呢

患多动症的孩子做事常常三心二意,在最初进行自控力训练时需要以成人的行为影响孩子。比如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画画或做作业,爸爸或妈妈最好能陪伴在身边,父母的主要任务不是辅导也不是批评,而是督促他专心致志,防止边干边玩,改善做事拖拖拉拉的状况。

少数学龄前儿童有多动症的征兆,如果病情不太严重,可采用适当引导和行为训练的方式。如果孩子多动的倾向比较明显,或上学以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仍然很短,无法静坐,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成绩不稳定,存在学习困难及行为障碍,那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对症状突出的孩子,药物治疗越早越好,因为治疗越迟,越容易出现学习困难。

如何区分小儿是多动还是正常好动

1.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常无目的性,活动多有始无终,不停地变换动作的花样。而正常顽皮儿童的多动常出于某种动机,欲达到某种目的。

2.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而正常顽皮儿童,受时间、地点的某种限制会有所约束。

3.多动症儿童对老师、家长的劝导常是“当面接受,过后重犯”。而正常顽皮儿童在启发教育后会有所改进,且要隔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重。

4.多动症儿童有冲动任性、情绪激动、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等症状。医师通过量表评分、测试分析等诊断手段,不难区分多动症与正常顽皮儿童。

多动症应该如何预防

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是较乐观的。但如不治疗,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轴Ⅰ上的诊断。主要有四大类。①多动症的残留症状,②反社会的人格障碍,③酒精依赖,④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小儿多动症者应该多运动

多动症是一常见的疾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是很无辜的,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好动、易怒。不利于参加集体生活,长期以后,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认为周围的人都嫌弃自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下边我们来介绍一些方法,来调节小脑的发育,从根源上治疗多动症。

(1)滑板游戏

由一块木板和四个轮子组成的滑板,可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让多动症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当滑板滑过地板或滑向斜坡时,利用身体来对抗阻力。滑板运动促成的感觉刺激和运动反应是多动症儿童的坐下或站立时所不能达到的。做完滑板运动后,弱智儿童通常感到心神集中。

(2)平衡木站立、爬行、走动

在家长的保护下,让多动症儿童在平衡木上站立,向前爬行,来回走动,重复数次。

(3)木马旋转

多动症儿童坐在木马上,由家长转动木马,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六圈,逆时针方向旋转六圈,交替重复数次。

(4)爬楼梯

让多动症儿童小跑上楼(三层楼为宜),然后走下来,反复多次。

(5)滚圆桶

准备一个大圆桶,让多动症儿童爬在桶内,家长慢慢向前滚圆桶,孩子会为保持自己身体平衡而不停地爬动。

(6)跳蹦床

让多动症儿童在蹦床上跳跃,20分钟左右。

(7)袋鼠跳

让多动症儿童站在布袋内半蹲着,双脚合拢,像袋鼠一样一步一步地向前跳动,重复多次。

(8)滚轮胎

让多动症儿童在1米宽的跑道上滚轮胎,控制轮胎不能滚出道路外。

面对自己孩子的多动症,家长朋友一定要耐心引导,实验表明,经过长期的训练是有助于孩子病情好转的。因此,家长朋友要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多做以上运动。另外,我们也要包容多动症孩子,在心理上给他安慰,一定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多动症患者的日常保健方法

1、多动症的残留症状,反社会的人格障碍,酒精依赖,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2、老师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过度疲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课程,改变教育方法,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使多动症儿童提高注意力持续时间,对学习产生兴趣。

多动症的诊断方法

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做作业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说话或在座位上动来动去,怀疑孩子得了多动症。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对多动症认识不清,错把儿童顽皮好玩的天性当成了多动症。

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有严格的标准。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确定了以下标准: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并至少具备下列行为中的2~3项:

1、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2、做事常有始无终。

3、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4、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5、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6、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7、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容易兴奋和冲动。

一、儿童多动症与儿童顽皮的区分

有些家长容易把这些现象理解成儿童比较顽皮,以致延误了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在此要提醒家长朋友要把儿童多动症与儿童顽皮区分开来。

儿童多动症主要的表现是指患儿注意力缺乏,但不一定都会有多动的表现。患儿主要的表现为注意缺损,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不能认真做好作业,对有趣之事如看武打电视剧或其他喜欢的电视剧也不能安静看完,边看边讲,一会儿小便,一会儿喝水,忙个不停。

而顽皮的儿童是由于他们的天性使然而表现出活波好动。这种小孩平时比较贪玩,有时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不好好听讲,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可以自始至终完成得很好,观看爱看的电视时能聚精会神,不仅自己一声不响,还不许别人叽叽喳喳,想到做某种事情时能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地去完成,行为有目的、有系统、有始有终。其注意力与兴趣有关,不具有多动症的注意力缺乏及行为无目的、无系统的特点。

二、儿童多动症与弱智儿童的区分

儿童多动症由于有注意缺陷,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会被人认为是弱智,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儿童多动症并不代表患儿智力低下,相反,科学研究发现,很多天才人物小时候都曾被怀疑是多动症患者。区别小儿多动症儿童和弱智儿童相对容易一些,测试二者智商,低能弱智儿童智商低下,常在70以下,而多动症儿童一般则属正常范围,或者只是略微偏低。

多动症儿童通常学习成绩不稳定,波动性比较大,有时随着年级增高,成绩会逐渐下降。即使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多动症儿童可以把学习搞好,成绩不错,但坚持不住,很快就又降下来,时高时低,变化很大。而低智商儿童学习成绩总是很差,并不是不认真所致,即使督促和帮助他学习,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通过药物及心理综合治疗,多动症儿童可以痊愈,注意力得到改善,学习成绩提高。而弱智儿童则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即使吃了药能安静一些,学习也不易提高或很有限。

多动症与弱智有时也会发生联系,某些低能儿童也会伴有小儿多动症,严重的小儿多动症儿童,智商可能偏低,这样,小儿多动症儿童与轻度低能儿童常常混淆,此时,家长应该对其行为举动长期细致观察以利鉴别。

会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因素有哪些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有很多今天我们举一些比较常见的会引起儿童多动症的因素,以便大家防范。

一、儿童多动症的遗传素质因素

许多研究证实,遗传同情绪与行为障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约40%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及其同胞和其他亲属,曾在他们童年时也患过此病。在多动儿童血缘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与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缘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有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

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精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父母。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此外,有学者认为,儿童多动症是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所致。

二、儿童多动症的生化功能障碍因素

儿童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与脑内儿茶酚系统功能不足有关。因为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缺陷影响功能调节,妨碍信息传递,削弱自制能力而导致活动过多、注意障碍和学习困难等。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羟色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许多多动症儿童存在上述三种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

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5-羟色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多巴胺使行为外向化,导致攻击与激越行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作用则相反,引起注意集中和行为控制增强。当多巴胺增高,或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降低时,就会发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控制能力降低。

如何区分调皮的孩子与儿童多动症

一、注意力:正常的顽童虽然好奇、好动,但遇到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时,不仅会聚精会神地去做,去听,去看,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儿童几乎没有什么注意力。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二、自我控制能力:顽童在陌生环境里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等待,而多动症儿童则没有这种自控能力,坐不住,静不下来。三、行为活动:顽童的好动一般都是有原因,有目的的,而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

多动症儿童更爱做噩梦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5月2日报道,良好的睡眠可以缓解儿童多动症症状。

研究人员通过对281名年龄在10—17岁的多动症患儿的研究发现,不论病情严重与否,多动症儿童短期或终身患有失眠或做噩梦的情况是同龄的非多动症儿童的2—3倍。多动症儿童还可能出现夜惊,磨牙和打鼾等病情。

“治疗睡眠障碍可能会帮助缓解多动症,因为两者拥有共同的症状”,研究者在5月1日《睡眠》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事实上,睡眠不足可能会引起注意力持续时间,行为和表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多动症的标志性问题”。

“原发性的睡眠障碍可以引起或加重多动症儿童者的症状,因此,治疗睡眠障碍将改善多动症的症状。”台湾大学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副教授首席研究员高淑芬博士指出。

高淑芬和她的同事认为,多动症儿童都应对睡眠障碍及相关条件进行筛选,并且开始治疗。否则,这些睡眠问题加上多动症今后可能后导致他们出现使用兴奋剂和精神疾病等问题。

相关推荐

新视觉看待小儿多动症

多动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多动症的进一步研究,澄清了许多误区,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1、多动症是一种病。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2、多动症是终身病。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表现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并不一定有明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据调查显示,小儿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小儿多动症较多。小儿多动症儿童成年后,反社会人格和犯罪行为风险是正常儿童的5~10倍。家长一定要及时了解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变化。发现孩子有以下多动症的症状,及早干预,及时治疗是关键。1、神经系统体征:常见的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翻手试验为阳性。2、精细及协

诊断多动症的方法有哪些

(1)7岁以前起病,病程持续半年以上。(2)主要症状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学习成绩不稳定,冲动任性,行为改变。(3)体格检查动作不协调,如翻手试验、指鼻和指?指试验、对指试验、跟?膝试验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4)脑电图检查约半数以上有异常,多表现为慢波活动增多。脑地形图多数有慢波增多,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差等改变。(5)乙酰胆碱皮内试验、酚妥拉明皮内试验可作参考,前者阳性率较高。这也是诊断多动症方法

教育儿童多动症患者需要哪些策略

多动症儿童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如果老师一直纠正他们的话,恐怕一堂课要纠正十几次,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低,常常爱犯同一个错误。所以老师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问题,可以采取有意的忽视,但是忽视要与鼓励和表扬相结合,比如说,老师表扬某个同学听课特别认真,并且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说的同时忽视多动症儿童行为,这时他们自己就会有意识地停下来动作,认真听课,因为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课堂上,如果班级很吵

小儿多动症的诸多危害

1、对学校的危害: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如果一个班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则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使老师特别恼火,总想让他们留级,甚至把他们开除。2、对社会的危害:多动症儿童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3、对个人的危害:轻微

如何认识小儿多动症

1、多动症是一种病。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2、多动症是终身病。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虽然多动表现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并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可能终身存在。多动症儿童年龄小的时候多动表现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注意力不集中更明显。3、常与共病相伴

导致多动症形成的十大诱因

1、家庭背景不良。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层次较低,不会教育孩子,不讲文明或简单粗暴,促成多动症的发生。2、神经心理学因素。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是由于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引起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这也属于引起多动症的原因。3、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

孩子多动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在学校,多动症儿童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轻微多动症儿童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在行为上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因无法自控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多动症儿童学习不仅成绩较差,还厌学、

儿童多动症的四大危害是什么

1、对家庭的危害:多动症儿童学习不仅成绩较差,还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因此家长常常被老师叫去批评,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进行责骂、棍棒教育,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2、对个人的危害: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去学,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为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随着

多动症患儿常常难以自控

多动症患儿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一些公共场所,他们都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总会有一些不合适宜的行为表现。他们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在课堂上,多动儿经常动来动去的,小动作特别多,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秩序,字写的不好,相近的数字和字母容易颠倒和混淆,而且大多多动症患儿身体协调性差,活动不灵活,运动神经发展比较迟缓。可能很多人认为,多动症儿童的品质不好,因为他们经常搞破坏。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