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急性肝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常见病因】
1.病毒性肝炎 为急性肝衰竭的多见病因,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均引起爆发性肝炎。
2.化学物中毒 药物如甲基多巴,氟脘等,可能引起肝衰竭,肝毒性物质如四氯化碳,黄磷等也可造成肝衰竭。
3.外科病症 肝衰竭可能在手术,创伤,休克等的病人中发生,长原先有肝硬变,阻塞性黄疸等肝功能障碍。
4.其他 妊娠期多在后3月。
【发病机制】
1.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即往认为ALF主要是原发性免疫损伤,并继发肝微循环障碍。随着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研究的深入和对肝微循环障碍在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认为Schwartz反应与FHF发病有关。细胞因子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介质,是继淋巴因子研究而衍生出来的,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淋巴毒素LT等。其中,TNF是内毒素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的产物,能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肝细胞,可导致Schwartz反应,因而被认为是ALF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此外,内毒素血症可加重肝细胞坏死和导致内脏损伤如肾功能衰竭,也是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2.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多年来提出了若干学说,且各有所据。但均不能全面解释临床和实验研究中的问题,其中蛋白质代谢障碍可能是核心因素。已知氨中毒是氮性或外源性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对血氨不增高的肝性脑病患者,经研究证实多数有红细胞内氨量增高,所以氨在导致脑病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近年对血中氨基酸检测研究发现,色氨酸增高可致脑病,同时也有蛋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增高。检测色氨酸不仅有助予肝性脑病的诊断,还可作为急性肝炎向重症转化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但肝性脑病时,支链氨基酸BCAA却表现正常或减低。FHF时支/芳比值可由正常的3~3.5下降至1.0以下。近年有认为氨基酸的变化可能与血氨增高有关,提出血氨与氨基酸的统一学说;假性神经递质鲜胺致肝性脑病这一学说经重复试验未能证实,只有同时有氨基酸代谢失平衡时。芳香族氨基酸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使5-羟色胺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加并致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减少,而抑制大脑。出现意识障碍。经实验表明,急性肝衰竭患者在脑内递质浓度无变化时,通过神经递质受体的变化也可致脑病,因而卫提出神经递质受体功能紊乱学说。总之,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多种毒性物质联合协同作用,多种致病因素致神经传导结构及功能失常,是多因素连锁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引起临床综合征。
此外,根据专家介绍,术后肝衰竭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如残留肝体积、术中失血量、肿瘤体积、手术方式等。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术中出血及手术方式较前已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步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
按照发展速度,肝功能衰竭的怎么分类
根据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
(1)急性肝衰竭,起病急,发病 2 周内出现以中度以上肝性脑病;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 15 d~26 周内出现肝衰竭临床表现;
(3)慢加急性 (亚急性) 肝衰竭,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病,再次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损害;
(4)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慢性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衰竭可能怎样发展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的中末期肝脏表现,是临床上严重的肝病综合征,一旦发生,患者的结局往往不理想。肝衰竭进展的快慢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衰竭患者,如果同时合并其他病毒感染,预后往往较差;年龄越大的患者,病死率越高;一些化验检查的结果异常也与预后相关,主要包括胆红素、凝血功能、白蛋白等;如果发生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则提示预后较差。
慢性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1、创伤
战争中创伤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和战伤死亡率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由于运输工具的发展,使伤员在受伤后短时间内就可到达医院,严重创伤如挤压伤、烧伤、创伤休克、创伤感染等都能及时处理。因此,死亡统计中急性肾衰竭的数字已大为下降。
2、感染
胆道或胃肠道手术后,一些对抗菌素有抗药性的细菌往往引起败血症或毒血性休克;严重的急性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均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往往甚难有效治疗。
3、其他脏器的原发病
肾衰竭是怎么得的?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腹腔内脏穿孔,均可导致肾衰竭。如果积极有效地治疗肾衰竭,患者可不死于尿毒症,但可死于严重地原发病。
4、细胞质中毒
巴比妥类急性中毒可迅速发生休克、无尿、肺水肿及死亡。四氯化碳中毒,有时在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地同时发生广泛性肝脏损害,甚至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肾衰竭虽抢救成功,患者可死于肝衰竭。
目前在我国由于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有明显改善,因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些疾病发生发展均很隐蔽,患者来诊时已经到了慢性肾衰竭阶段,双肾萎缩变小,有时难以判断其病因。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其他表现
急性肝衰竭可见几种系统和代谢紊乱,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急性胰腺炎。40%~50%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它往往是多因素的,可能是由于肾前氮质血症、急性肾小管坏死、肝肾综合征或药物影响(如抗生素和静脉造影剂的直接毒性)。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急性肝衰竭的显著临床后遗症。针对所有严重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必须监测急性肝衰竭的早期体征。一旦急性肝衰竭诊断成立,必须对患者进行监测并管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既往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急性肝衰竭的管理的综述,这里讨论关键的内容。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所致,以代谢紊乱等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肝性脑病常见临床表现有精神和运动状态改变,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行为改变,如活动能力减退、睡眠清醒循环的改变,认知、意识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在进行有关精神状态的检查时应注意评估意识水平、对检查者注意力及合作程度,完成测试的速度及情感(淡漠或迟钝)等方面。异常运动常见扑翼样震颤,无局部神经定位体征。
2、腹水是肝衰竭的常见体征。少量腹水只能在肘膝位叩诊脐部显示浊音而确定,中等量腹水则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腹膨出如蛙腹。病毒性肝炎肝衰竭发生的腹水一般不伴有静脉怒张,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的腹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壁静脉怒张。
3、出血出血症状也是肝衰竭的常见表现。据统计肝衰竭时出血的总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其中严重出血发生率可达百分之三十以上。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最常见的严重出血部位是胃肠道,主要是胃粘膜糜烂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其他部位包括鼻咽、肺、腹膜后、肾脏。重少数肝衰竭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发生死亡,但找不到直接致死原因,通过小脑延髓穿刺证实为颅内大出血。颅内出血虽然少见,但后果严重,应引起重视。
4、脑水肿急性肝衰竭时常见脑水肿,严重者可发生脑疝。缺氧、毒素、脑代谢异常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是引起脑水肿的主要原因。
重型肝炎的诊断方法
重症肝炎又称为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肝炎的0.2%~0.5%,病死率高,其病因及诱因复杂包括重叠感染、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等,相关临床诊断内容包括如下:
重型肝炎的主要表现为:极度疲乏;有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呕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皮肤、黏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重型肝炎可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是指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如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等等,又称为暴发性肝炎;15天至24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为亚急性肝坏死;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称为慢性重型肝炎。
肝衰竭有什么表现 肝衰竭前期症状
肝衰竭是由于慢性肝病到终末期的一个表现,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早期症状,如患者往往有意识的改变,患者的性格、行为逐渐改变,甚至出现嗜睡、昏迷的表现,患者有明显的肝臭,肠胀气、尿少等等症状。 早期检查可以出现不一样的震颤,肌张力增高,键反射亢进,所以我们对于肝衰竭早期要进行临床上及早的诊治, 避免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等严重的情况。
肝衰竭严重会有生命危险吗
肝衰竭是由于慢性肝病到终末期的一个表现,慢性肝病到终末期患者往往症状非常的严重,患者会出现胸水,全身的水肿,下肢水肿,腹水等等表现。 另外还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干性脑病等等多发的并发症,所以肝衰竭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所以说肝衰竭非常严重,我们希望有潜在可能性肝衰竭的患者要进行了积极的治疗。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凝血功能障碍
肝脏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在止血中起着核心作用。凝血功能障碍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1.5)被认为是 ALF的一个主要特征。参与急性肝衰竭的止血和凝血过程的几个因素包括血小板功能障碍 (定量和定性)和缺乏凝血因子。急性肝衰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发生血栓事件,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倾向。相较于慢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低,而凝血因子严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