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低声说话更长寿
老人低声说话更长寿
高声说话对老年人而言危害极大,说话声音每提高一次,就是对身体的一次刺激,此时老人心跳势必加快,一系列潜在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随时可能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人生气时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可引起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如果经常生气,还会使肾气不畅,可能导致闭尿或尿失禁。另外,人的年纪大了本来就容易动脉硬化,再加上生气时扯着嗓子大叫,很可能引起气血上冲,导致脑血管破裂。
中医养生专家说,老年人应随时提醒自己说话慢点、声音小点,这样可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低声细语的人通常比较中庸,这类人容易随遇而安,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长寿的可能性就更大些。此外,专家强调,当老年人发火时,家人应及时安慰劝阻,千万别煽风点火。
长寿老人的共同点
“全美关注百岁老人项目”是一家非盈利组织,专注于为百岁老人庆祝生日和反对老年歧视。林恩·彼得斯·阿德勒是这个组织的创始人和理事,在他新近出版的《百岁老人如何获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一书中,对500多名百岁老人进行访谈,他总结出了百岁老人的七个长寿共性。
退休后依然创造价值。来自亚利桑那州的特鲁·弗莱彻是一位终身艺术家,她100岁时还在进行艺术创作,最近刚办完画展,展示自己最新的艺术风格。她认为自己保持长寿的诀窍就在于“永不停息的创新态度。”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百岁老人都在退休后依然表现出积极乐观且务实的态度,这对他们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只吃小份食物 。这些百岁老人的饮食风格非常接近于上世纪60年代人群的饮食习惯,他们不喜欢当今份量太大的餐食,始终保持只吃小份的营养食品。107岁的莉莲·考克斯喜欢品尝各种美食,但对每种食物都是浅尝辄止,所以至今身材仍然保持得非常完美。
晚年学习新运动技能。身体功能不用则废。101岁的路易斯·考尔德说:“我每天起床后都会做30分钟的伸展运动,然后步行1英里;每周打3次桥牌。”有不少百岁老人成功地保持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在晚年时还掌握了新的运动技能,并积极地参加专门的老年人运动会和各种专业比赛的元老组比赛。102岁的乔·麦瑟从70岁起开始学打高尔夫球,每年都开车到全美各地参加比赛,100岁时还获得了一块金牌。
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几乎所有的百岁老人都说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让自己生活到现在,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贡献。101岁的罗伯塔·麦克兰尼在自家房屋被闪电击中烧毁后又重建了房子,他说:“我们活着就是给那些处于艰难境地的人们做出好榜样。”
从不给自己惹麻烦。101岁的哈利·阿德勒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很简单,就是从不惹麻烦。每个百岁老人对安分守己的诠释各不相同,但其共性就是“只做正确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家族中地位高,受尊敬。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对于百岁老人保持健康至关重要。他们在大家族中的地位很高,说话有分量,子女孝顺,并能亲眼目睹年轻一代人的成长和繁荣。一位受访老人说:“我的家庭非常关爱和睦,每天下午我会饮用朗姆酒,晚辈们喝可乐,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优质基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寿命,但基因构成也起到了影响作用。100岁的安迪·温恩迪说:“我选对了父母,选对了长寿基因。”医学界已经证实拥有长寿基因的人的确容易活得更长。不过,万事皆有例外,也有相当比例的百岁老人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并不是特别长寿。
尽管生活中会经历各种磨难,这些百岁老人所共享的一个最大秘密就是:活到100岁是值得的。就像是爬山一样,人活在世就要追求达到那样的高度,只有爬到顶峰,人的气势才会无与伦比。
老年人吃肉好吗
老年人吃肉好吗?
在老年饮食养生问题中,老年人应该多吃肉还是少吃肉,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有的观点认为,肉类含有饱和脂肪酸,老年人吃多了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病风险。也有的老年人说吃肉更长寿,那么,老年人吃肉到底好是不好?怎么吃肉才健康呢?
许多人认为,饮食最好越清淡越好,尤其对于肠胃功能减弱的老年朋友,吃得过于油腻不易消化,而且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其实也不完全正确,老人吃得过分清淡,体内的血红素含量就会降低,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另外,缺肉还会降低老人的身体免疫力,使体质下降,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尤其是很多老人都喜欢锻炼,锻炼会消耗能量,如果长期不吃肉,更没有足够的体力锻炼身体了。
适当吃肉老人更长寿
脂肪供能:离不开“运输队长”
组成人体脂肪的脂肪酸在发生氧化反应后可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与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同样可保持体温,为身体活动供能。由于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需要的酶都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而长链脂肪酸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只有通过由肉碱和酶组成的运输系统,才能被运送到线粒体内并发生氧化反应。可见,当人体需要的能量由身体脂肪氧化反应来提供时(例如进行有氧运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等),肉碱就会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肉碱:为啥能增强身体活力
1、增强骨骼肌和心肌的力量。
肌肉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通常肌肉里的肉碱浓度至少要比血液里的肉碱浓度高200倍。在心脏所需要的能量中,70%由脂肪提供。但是有数据表明,心脏细胞中线粒体内的肉碱量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的,这是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病(如心肌缺血)容易发生在心脏的原因之一。另外,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也会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根据对不同年龄健康人肌肉的分析,在老年人的肌肉组织里,肉碱含量明显减少。如果让70~92岁的老年人在一个月内每天补充4克肉碱,他们的肌肉力量就会明显增加,同时,体内脂肪也会减少。已有研究证明,免疫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是一种最明显的衰老现象,而肉碱也在保持免疫功能正常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脂肪氧化比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更能满足免疫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2、延缓大脑衰老。
由于脑细胞的细胞膜由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且脑细胞的氧化代谢反应十分活跃,所以,脑细胞很容易在氧化反应中受到损伤,这是大脑衰老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是由于胆碱减少引起的,相关的实验证明,与服用安慰剂相比,每天补充4克肉碱,老人的精神状态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因为肉碱的结构与乙酰胆碱的结构相似,补充肉碱能恢复脑组织里起神经传递作用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动物实验也表明,大鼠脑组织里与年龄有关的脂类氧化过程,会随着补充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而补充肉碱可使老年体内的抗氧化物浓度增加。
肉是肉碱的主要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肉碱主要是从肉食摄取的。在人奶和牛奶里也含有少量肉碱,尽管人体每天大约能合成20毫克的肉碱,但是人体合成肉碱需要有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和含铁的营养物质同时存在,缺少其中任何一种物质都会中断肉碱的合成。由于饱和脂肪被认为是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人因此而减少或拒绝吃红肉。问题是素食几乎不含肉碱,所以,素食者体内合成的肉碱较少。
广告可见,为了避免体内缺少肉碱而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老人应适当吃肉,包括红肉。对消化功能低下、难以消化肉食的老年人来说,目前国外市场上已有添加了肉碱的酸奶、糖果、糕点和面包等功能食品供人们选择。
老人长寿有秘诀慢性子不易老
老人长寿有秘诀 慢性子不易老
长寿,需要一生持续不懈的努力。在每个年龄阶段,努力的方向也各有侧重。
一种性格不易老,更长寿
年岁大仍青春常驻的,往往都是气定神闲的慢性子。事实上,“慢性子不易老、更长寿”确有科学道理。
说话慢
老年人特别需要保持一个平和心态来养生。语速太快,很容易使老人情绪变得激动和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复发。
“火”得慢
发泄不良情绪虽然有利健康,但“火”来得太急也不好。不少老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动起火来,很危险。遇到让人恼火的事,不妨学学慢性子的人,先别急着做出反应,深呼吸,心里反复想想,再发表意见。
起得慢
老人早上起床时如果动作太快太猛,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眩晕。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差,骤然活动也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早晨起床前,不妨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5分钟,伸伸懒腰,用双脚互相搓搓脚心,用手做个干洗脸,缓一缓,再慢慢起床。
吃得慢
唾液中含溶菌酶,可杀灭口腔病菌,预防感染。细细咀嚼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免疫力,吃东西时,好咀嚼30秒再咽下。
排得慢
排便不畅是不少老人的烦恼,如果过于着急,经常用力排便,会使直肠黏膜及肛门边缘出现损伤。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排便时太急,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
长寿的人有7个共同点
退休后依然创造价值。来自亚利桑那州的特鲁·弗莱彻是一位终身艺术家,她100岁时还在进行艺术创作,最近刚办完画展,展示自己最新的艺术风格。她认为自己保持长寿的诀窍就在于“永不停息的创新态度。”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百岁老人都在退休后依然表现出积极乐观且务实的态度,这对他们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只吃小份食物。这些百岁老人的饮食风格非常接近于上世纪60年代人群的饮食习惯,他们不喜欢当今份量太大的餐食,始终保持只吃小份的营养食品。107岁的莉莲·考克斯喜欢品尝各种美食,但对每种食物都是浅尝辄止,所以至今身材仍然保持得非常完美。
晚年学习新运动技能。身体功能不用则废。101岁的路易斯·考尔德说:“我每天起床后都会做30分钟的伸展运动,然后步行1英里;每周打3次桥牌。”有不少百岁老人成功地保持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在晚年时还掌握了新的运动技能,并积极地参加专门的老年人运动会和各种专业比赛的元老组比赛。102岁的乔·麦瑟从70岁起开始学打高尔夫球,每年都开车到全美各地参加比赛,100岁时还获得了一块金牌。
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几乎所有的百岁老人都说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让自己生活到现在,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贡献。101岁的罗伯塔·麦克兰尼在自家房屋被闪电击中烧毁后又重建了房子,他说:“我们活着就是给那些处于艰难境地的人们做出好榜样。”
从不给自己惹麻烦。101岁的哈利·阿德勒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很简单,就是从不惹麻烦。每个百岁老人对安分守己的诠释各不相同,但其共性就是“只做正确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家族中地位高,受尊敬。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对于百岁老人保持健康至关重要。他们在大家族中的地位很高,说话有分量,子女孝顺,并能亲眼目睹年轻一代人的成长和繁荣。一位受访老人说:“我的家庭非常关爱和睦,每天下午我会饮用朗姆酒,晚辈们喝可乐,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优质基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寿命,但基因构成也起到了影响作用。100岁的安迪·温恩迪说:“我选对了父母,选对了长寿基因。”医学界已经证实拥有长寿基因的人的确容易活得更长。不过,万事皆有例外,也有相当比例的百岁老人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并不是特别长寿。
尽管生活中会经历各种磨难,这些百岁老人所共享的一个最大秘密就是:活到100岁是值得的。就像是爬山一样,人活在世就要追求达到那样的高度,只有爬到顶峰,人的气势才会无与伦比。
要长寿注意6个小习惯
只吃小份食物 :这些百岁老人的饮食风格非常接近于上世纪60年代人群的饮食习惯,他们不喜欢当今份量太大的餐食,始终保持只吃小份的营养食品。107岁的莉莲·考克斯喜欢品尝各种美食,但对每种食物都是浅尝辄止,所以至今身材仍然保持得非常完美。
晚年学习新运动技能:身体功能不用则废。101岁的路易斯·考尔德说:“我每天起床后都会做30分钟的伸展运动,然后步行1英里;每周打3次桥牌。”有不少百岁老人成功地保持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在晚年时还掌握了新的运动技能,并积极地参加专门的老年人运动会和各种专业比赛的元老组比赛。102岁的乔·麦瑟从70岁起开始学打高尔夫球,每年都开车到全美各地参加比赛,100岁时还获得了一块金牌。
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几乎所有的百岁老人都说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让自己生活到现在,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贡献。101岁的罗伯塔·麦克兰尼在自家房屋被闪电击中烧毁后又重建了房子,他说:“我们活着就是给那些处于艰难境地的人们做出好榜样。”
从不给自己惹麻烦:101岁的哈利·阿德勒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很简单,就是从不惹麻烦。每个百岁老人对安分守己的诠释各不相同,但其共性就是“只做正确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家族中地位高,受尊敬: 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对于百岁老人保持健康至关重要。他们在大家族中的地位很高,说话有分量,子女孝顺,并能亲眼目睹年轻一代人的成长和繁荣。一位受访老人说:“我的家庭非常关爱和睦,每天下午我会饮用朗姆酒,晚辈们喝可乐,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优质基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寿命,但基因构成也起到了影响作用。100岁的安迪·温恩迪说:“我选对了父母,选对了长寿基因。”医学界已经证实拥有长寿基因的人的确容易活得更长。不过,万事皆有例外,也有相当比例的百岁老人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并不是特别长寿。
尽管生活中会经历各种磨难,这些百岁老人所共享的一个最大秘密就是:活到100岁是值得的。就像是爬山一样,人活在世就要追求达到那样的高度,只有爬到顶峰,人的气势才会无与伦比。
中国百岁老人生存状况调查
特点一:女性占了80%。中国女性百岁老人38268人,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80.10%;中国男性百岁老人9505人,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19.90%。从生理学上分析,女性在长寿方面比男性占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女性荷尔蒙动情激素为停经前的妇女提供了保护,降低年轻女性罹患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除了这些共性的原因,中国女性百岁老人比例大,也有着自己特定的因素。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务,也更为注重养生对自己的意义。
特点二:长江以南百岁老人占了大多数。2012年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健在百岁老人25429人,约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53.23%;长江以北地区健在百岁老人17805人,约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37.27%;西部地区健在百岁寿星4539人,约占全国百岁寿星总数的9.5%。
我国长寿区域的分布呈现几大显著特征:1.多分布于南方。我国长寿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海南、云南、广东和新疆等地。2.长寿区多沿江河流域分布。百岁老人比例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澜沧江流域。3.长寿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
特点三:乡村长寿比例远远大于城镇。中国城镇百岁老人12457人,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26.08%;中国乡村百岁老人35316人,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73.92%。
乡村的自然环境、饮水、植被等明显好于城镇,这是乡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长寿的首要因素。其次,乡村的膳食结构较为健康,通常是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再次,乡村的生活节奏慢,人际交往更简单。
根据五年来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百岁老人有六条共性特征:一是心态平和,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食节制,粗茶淡饭;三是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四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五是居住地环境优良,饮用水、土壤特殊;六是遗传因素,家族有长寿史。除了遗传因素不能改变,其他对普通人都很有意义。▲
(百岁老人数据均来自各地老龄机构发放百岁高龄补贴的名单叠加统计,而且由于统计始点、方式不同,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略有不同。)
顺其自然心态好
中国古语常说“仁者寿”,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长寿老人的思维逻辑较一般老年人敏捷、合理,性格更温和、恬静。当然,每一位长寿老人的心理特性并不可能一样,但只要具备其中几条,就对延年益寿有所帮助。
中国老年学学会在走访百岁老人的过程中发现,首先,大部分的百岁老人的生活态度较为开朗乐观,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凡事不会太计较。上海市闸北区最长寿的107岁老人包廷琴,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开朗。老人耳朵不好,听不见别人说话,但一见对方开口,就一定会乐呵呵点头。包廷琴的女儿透露, 老人没有隔夜愁,遇到烦心事,总是睡一觉起来就全消散了。其次,大部分百岁老人安于宁静,对生活没有过多的欲望。老年学会在走访蝉联两届排行榜榜首的新疆泽普县长寿老人萨迪克·萨伍提过程中,问起他最大的心愿,他回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抱着重孙,站在院子里晒太阳。”
每天多与身边的人交流,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内心满足感,就能延年益寿。
勤劳好动不闲着
按照“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和不能自理”三种类型,中国老年学学会对中国十大寿星和中国十大百岁夫妻共计120人进行了分析,发现完全自理的老人占据了70%。而按照身体健康、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肢体障碍四种等级,结论是身体健康的老人占据了70%,身体疾病和各种障碍只分别占据10%。
这说明,对长寿来说,关键在于“动”,而不在于“养”。这些老人年轻时很勤劳,到老时也不空闲。在走访中,很多110岁左右的老人都还在喂养鸡鸭、放养牛羊,更不用说劈柴担水,洗衣做饭这种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老人们喜欢到处走动,不会长时间的宅在家里。
120岁的长寿老人多来提至今还保持着3秒钟内穿针引线的绝活,老人说:“我现在衣服破了都是自己缝。”
陪护老人从“心”出发
耐心: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原因,老年人说一件事情往往喜欢重复唠叨许多遍。作为晚辈,尽量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能粗暴地打断或制止老人说话。如果老人变得整天沉默寡言、闷不吭声,则要尽量抽些时间陪伴老人,调节老人的不良情绪。
细心:提醒老人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要熬夜看电视,以免第二天起床后头昏脑涨。老年人泌尿系统功能较差,夜间经常起床小解,因此应把便盆放在老人床下,并提醒老人睡前尽量少饮水;老年人的视力不太好,房间内光线应明亮,地板应干净防滑;手脚不灵便的老人,应帮助他们洗澡、洗头、勤换衣服,以改善老人的精神面貌;老人的饮食则要定时定量,食物注意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尽量遵循“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蔬”的饮食原则;设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多陪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平日要给老人阅读报刊和书籍。
虚心:家中如果有什么事需要老人帮忙,说话时应客气、礼貌,尽量用商量的语气跟老人说话,切莫以“当家人”的口吻吩咐命令老人去“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