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淋巴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

淋巴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

一、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 对小儿患者诊断有帮助。阳性反应提示有过结核菌感染,或已建立免疫力;强阳性反应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2、涂片镜检 取窦道排出脓液或干酪样坏死物直接涂片,查找结核杆菌。

3、组织病理检查 若诊断有困难时,可行淋巴结穿刺或切除1个或数个淋巴结做病理检查。

X线透视或胸片,可排除肺结核的可能。

二、鉴别

如只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时,诊断常较困难,须与急慢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颈部转移癌等鉴别。

肺结核通过什么检查可以确诊

一、Ⅹ线检查

胸部Ⅹ线检查不但可以早期发现结核病,而且可以确定病灶的部位、性质、范围,了解发病情况及用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并且开展方便,病人乐于接受。胸部CT可以发现较小的或隐蔽部位的病变,可以弥补一般Ⅹ线检查的不足。

二、痰结核菌检查

(1)痰结核菌培养,结果可信度高,并能做结核菌药敏试验,但需时6-8周,应用受到限制。

(2)痰涂片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痰中查出结核菌,就能确诊患了结核病。一般初次就诊要查三个痰标本,即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它虽然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指标”,但阳性率低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

1、血中、痰中结核抗体检测阳性也有助于诊断。

2、常用的有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该试验阳性是感染过结核菌的证据之一。

3、BACTEC法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物,一般两周可分离出分枝杆菌,但菌量多少能影响阳性结果出现的天数。

4、严重肺结核患者可出现内分泌检查异常

5、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较差,优点是敏感性可达98%~100%.

四、其他检查

1、胸腔镜和纵隔镜检查:均可用于观察胸腔、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并可取出活组织检查以利诊断和鉴别诊断。

2、超声波检查: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或间接判断支气管、肺内病变,并且有活组织检查、灌洗、录像、拍摄气管内照片等功能,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

淋巴结核的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局部体征,特别是已形成寒性脓肿或已溃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时多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核。结核菌素试验能帮助诊断。

如仅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溃疡边缘皮肤暗红,肉芽组织苍白、水肿,上述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人的各个淋巴结。病人抗病能力增强和经过恰当治疗后淋巴结的结核病变可停止发展而钙化。

诊断依据

(1)淋巴结肿大,结节状,无痛。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初期为孤立结节,较光滑,可活动,以后结节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肿块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破溃后可形成窦道,随皮肤下部潜行,经久不愈。

(3)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样物,创面肉芽不健康。

(4)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5)有些患者可有肺部等结核病史或病变。

(6)取病变组织进行PCR检测,可呈阳性结果。

(7)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肺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

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隐性菌血症)而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多数逐渐死亡,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病灶内的结核菌始有机会繁殖,形成以渗出与细胞浸润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病灶,称为浸润型肺结核(内原性感染)(图4)。原发病灶亦可能直接进展成浸润型肺结核。

原发感染经血行播散(隐性菌血症)而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多数逐渐死亡,仅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病灶内的结核菌始有机会繁殖,形成以渗出与细胞浸润为主、伴有程度不同的干酪样病灶。

此外,与排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反复经呼吸道感染,亦可因再感染而发生浸润型肺结核(外源性感染),但较少见,亦不致发生菌血症。浸润型肺结核多为成年患者,起病缓慢,早期及病灶较小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常由健康检查或因其他原因作胸部X线检查而发现。临床症状视其病灶范围及人体反应性而定。

肺结核做什检查可以确诊 胸部CT

肺结核患者还需要经过胸部ct检查,因为胸部CT对X线胸片有补充性诊断价值。

胸部CT扫描可发现胸内隐匿部位病变,包括气管、支气管内的病变;早期发现肺内粟粒阴影;诊断有困难的肿块阴影、空洞、孤立结节和浸润阴影和鉴别诊断;了解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肿瘤;少量胸腔积液、包裹积液、叶间积液和其它胸膜病变的检出;囊肿与实体肿块的鉴别等。


肺结核的诊断方法

(一)痰结核菌检查:

1.痰涂片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痰中查出结核菌,就能确诊患了结核病。一般初次就诊要查三个痰标本,即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它虽然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是美中不足之处。

2.痰结核菌培养,结果可信度高,并能做结核菌药敏试验,但需时6-8周,应用受到限制。

(二)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不但可以早期发现结核病,而且可以确定病灶的部位、性质、范围,了解发病情况及用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并且开展方便,病人乐于接受。胸部CT可以发现较小的或隐蔽部位的病变,可以弥补一般X线检查的不足。

(三)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

1.常用的有结核菌素纯蛋衍化合物(PPD)试验,该试验阳性是感染过结核菌的证据之一。

2.血中、痰中结核抗体检测阳性也有助于诊断。

3.严重肺结核患者可出现内分泌检查异常。

4.BACTEC法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物,一般两周可分离出分枝杆菌,但菌量多少能影响阳性结果出现的天数。

5.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较差,优点是敏感性可达98%-100%。

(四)其他检查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或间接判断支气管肺内病变,并且有活组织检查、灌洗、录像、拍摄气管内照片等功能,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

2.胸腔镜和纵隔镜检查:均可用于观察胸腔、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并可取出活组织检查以利诊断和鉴别诊断。

3.超声波检查: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热的常识

即低热(37.5℃-38.5℃,多在疾病初期)、间歇热(一段时间发热,一段时间不发热)、弛张热(一天内体温波动在2度以上)、持续高热(39.℃以上)。

发热的诊断是个复杂的问题。

低热需要与结核病鉴别诊断。

间歇热需要与免疫炎性疾病如Still病、木村病、Castleman病等鉴别诊断,也需要与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班狼疮、白塞氏病等鉴别诊断。

弛张热需要与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

高热需要与严重感染性疾病、白血病、坏死性淋巴结炎等鉴别诊断。

有些病人发热几个月、几年才明确诊断。

在长期的发热中,有些医生给病人应用了抗结核药或很多抗生素。有些医生给病人间断或持续应用了糖皮质激素(俗称激素)。有些医生或病人把激素当成了退热药。

这导致了滥用抗生素和激素。

激素对淋巴瘤有杀灭抑制作用,但单用它的作用有限,单用激素无法治愈淋巴瘤,反而掩盖病情。

淋巴结核患者的诊断方法

1、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等) 是淋巴系统的原发恶性肿瘤。初期有35%~80%患者表现为颈部有1个或多个无痛性的肿大淋巴结,质硬,可活动。随后颈部肿大淋巴结逐渐增大增多,彼此融合成团,呈结节状,活动度减少,甚至固定。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尤以腋下、腹股沟和纵隔淋巴结多被累及。并常有胸、背或腹部疼痛,脾、肝大,腹内肿块,以及发热、贫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无力、夜间多汗等全身症状。

2、颈部转移癌 转移癌多占颈部恶性肿瘤的3/4,多见于成人。其主要特征是颈侧区或锁骨上窝出现坚硬的肿大淋巴结。初起为单发,无痛,可推动;以后呈进行性长大,并很快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侵犯周围组织,肿块呈结节状,固定。

淋巴结核如何鉴别诊断

(一)淋巴结核与性传播疾病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软下疳

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应与脓肿型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本病细菌培养较难。

2、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

3、艾滋病

艾滋病相关征候群中有一个亚型, 表现为顽固的全身淋巴结病、 淋巴结肿大常持续3个月以上, 而近期并无任何可致淋巴结病的疾病或用药史。 查AIDS病病毒抗体(HIV)阳性。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高热38℃一个月以上;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③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R);④卡波西肉瘤(K.S);⑤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若HIV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①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AIDS病人: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细胞计数下降;②全身淋巴结肿大;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虽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依病史(卖血或接受使用血液制品史、性紊滥等)及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难淋巴结结核鉴别。活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

(二)淋巴结核与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的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变应性亚败血症

儿童较成人多见,临床表现为: ①长期反复发热; ②反复一过性多形性皮疹与关节痛; ③淋巴结、 肝、 脾肿大; ④血、 骨髓培养阴性; ⑤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

2、结节病

为一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疾病。可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滑车上、腋窝等处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达核桃大小,质硬,永不软化,不粘连,与皮肤无粘连。诊断依据:①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②X线检查显示结节样肺泡炎、肺浸润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③病理学检查发现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变;④皮肤Kviem试验阳性,结核菌素皮试阴性。

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部分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患者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肿并非SLE的诊断线索,当病人尤其是青年女性出现发热,伴有皮肤红斑、多关节炎、肾脏损害、间歇性胸膜炎性疼痛、白细胞减少、高球蛋白血症、抗DNA抗体阳性等,诊断不难。SLE在早期很难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区别。根据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及穿刺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不难与淋巴结核鉴别。[3]

(三)淋巴结核与肿瘤所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均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为特征,好发于颈部、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结、质地中等偏硬如橡皮。随病情发展,侵及范围极广,很快融合成块,无移动性,此时触诊有软骨样感觉。霍奇金病患者可伴有周期性发热、盗汗、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及肝脏明显肿大。可因肿大淋巴结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声嘶、呼吸困难、霍纳(Horner)综合征等。外周血液及淋巴结病理检查发现R-S细胞是其主要的诊断依据。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最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继之累及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如起病于结外淋巴组织(胃肠道、扁桃体、鼻咽部、肺部、脾脏、肝、骨骼、皮肤等),早期易误诊。深部淋巴结肿大时,也可早期出现相应压迫症状。约1/3患者伴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淋巴瘤晚期可侵犯骨髓、肝脏、皮肤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病理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当仅有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时,可依靠CT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活检,必要时可作胸腔、腹腔探查手术(见第八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可引起全身广泛性淋巴结肿大,以慢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更明显,颈部较明显。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弹性、无压痛,晚期可互相粘连成串成块,无移动性,无脓肿形成,直径可达2~3cm,常伴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不是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检查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做出诊断。白血病患者一般有明显的血液学异常,经血象及骨髓检查一般不难断,但其准确分型常需借助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

3、浆细胞瘤

许多浆细胞肿瘤可有淋巴结肿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尿中可有大量M蛋白,溶骨病变及骨髓异常浆细胞,据此不难确立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血清IgM常>20g/L,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重链病共有四种不同的重链类型,临床表现各异,但经免疫电泳可查出相应的单克隆性重链存在,同时作淋巴结活检可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骨髓瘤鉴别。

4、恶性组织细胞病

长期发热,以高热为主,伴进行性全身衰竭、消瘦、贫血,淋巴结、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全身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疾病晚期,早期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骨髓或外周血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也可通过淋巴结、肝、脾和其他受累部位的病理活检确立诊断。近年经免疫组化证实,过去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病许多是T淋巴细胞瘤,真正的恶组只占少数。

5、Langerhan组织细胞增多症

为一组病因不明,以淋巴样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病变常累及肝、脾、淋巴结、肺、骨髓等器官。分为三型:①勒-薛氏(Letterer-Siwe)病:见于2岁以下婴儿,以高热、红色斑丘疹、呼吸道症状,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②韩-薛-柯(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儿童和青年多见,以颅骨缺损、突眼和尿崩症三大特征;③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以长骨或扁平骨溶骨破坏为主要表现(见第八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6、淋巴结转移癌

对年龄较大而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特别注意某些原发肿瘤的转移。癌转移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3cm,质地坚硬、生长快、无压痛、与基底粘着活动性差,表面凹凸不平。颈部无痛性淋巴肿大应注意鼻咽癌、甲状腺癌的转移。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至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可来自胃、支气管、食管、纵隔、胰腺等脏器,一般而言,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年来自呼吸系统癌肿,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来自消化系统癌肿。并且常为晚期征象。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癌。利用X线、CT、MRI、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及某些血清学试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检查可帮助寻找原发肿瘤,但确诊仍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4]

(四)淋巴结核与慢性感染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当颈淋巴结结核处于增殖阶段(结节型),此型易与慢性颈部淋巴结炎相混淆。慢性淋巴结炎常累及颌下颈部浅层数个淋巴结,体积较小,多能找到感染病灶,如头部病灶可传及耳后和乳突淋巴结;口腔、咽部病变可使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或针吸行病理及细胞学检查可确诊,如系结核可有结核病理改变,如为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

2、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淋巴结炎

本病主要侵犯颌下及上颌附近的淋巴结,多由瘰疬分支杆菌所致。特别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往往不伴有肺内结核病变,常需与颈淋巴结核的结节型和溃疡型相鉴别。在美国非结核型分支杆菌淋巴结炎比结核性淋巴结炎更为多见,是颈部淋巴结炎的重要原因。在美国,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淋巴结炎比典型的结核性淋巴结炎多10倍。

本病症状比结核性淋巴结炎略急促,肿大淋巴结不红也不痛,即使淋巴结增大达3cm以上也能移动。抗结核治疗疗效较结核性淋巴结结核差,久治不愈。其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并作细菌分类。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此症往往以上感症状开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常见颈淋巴结肿大,尤其左侧颈后组多发,肿大淋巴结中等硬度,不粘连,不化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细胞可达50%~90%,并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高达80%~90%。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4、丝虫病

班氏和马来丝虫感染可引起慢性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并出现全身或局部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为腹股沟淋巴结。若合并下肢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下肢橡皮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夜间检查外周血中微丝蚴而确诊。

5、弓形虫病(原虫病类)

单侧颈部可见单个或一群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或不痛,不化脓,可有全身不适低热或无任何症状。确诊依靠病原体检查,弓形虫素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

6、钩端螺旋体病(螺旋体病类)(见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早期(钩体血症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突出,全身肌痛,尤其腓肠肌。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较明显,有时行走困难,导致不能下床活动;眼结膜充血、呈持续性,无分泌物及畏光;腓肠肌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多见于腹股沟、腋窝淋巴结,多为黄豆或蚕豆大,有压痛,但无充血发炎,亦无化脓。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确诊需要有阳性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中期和恢复期表现复杂(见第八章血播型肺结核鉴别诊断)。所以应结合流行病学史,早期临床特点以及化验室的检查发现进行综合分析,可与淋巴结结核区别。

7、真菌感染

足部真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组织胞浆菌病常见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孢子丝菌病为一种慢性深部真菌病,受累组织呈乳头瘤样损害,可溃破、化脓及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结结核的鉴别不难,真菌涂片及培养即可确诊。

小儿肺结核的症状

一、全身淋巴结肿大

早期小儿肺结核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质软。慢性结核中毒症时肿大的淋巴结质硬,可供诊断参考。

二、发热

小儿肺结核起病急者可伴高热、热型波动甚大,常为严重的进行性结核的表现,如粟粒型结核、干酪性肺炎等。但大多数病儿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以午后为著每日体温波动常超过1℃。发热明显,但全身症状相对不重,为结核病的特点。

哮喘患者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

多见于老年人。原因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二尖瓣狭窄或慢性肾炎等,发作以夜间阵发性多见。症状为胸闷,呼吸急促而困难,有咳嗽及哮鸣音,严重者有发绀,面色灰暗,冷汗,精神紧张而恐惧,与哮喘急性发作相似。患者除有哮鸣音外,常咯大量稀薄水样或泡沫状痰或可能为粉红色泡沫痰,并有典型的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瓣膜杂音,心音可不规律甚至有奔马律。胸部X线示心影可能扩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左心耳经常扩大。肺部有肺水肿征象,血管阴影模糊。由于肺水肿,叶间隔变阔,叶间隔线可下移至基底肺叶,对鉴别有帮助。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患者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啰音。但临床上严格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区分有时十分困难,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吸入激素作治疗性诊断可能有所帮助,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最权威的六大乳腺癌诊断方法

1、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由于内分泌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乱。典型体征和症状,容易区别。而硬化性腺病常在乳腺内有界限不清的硬结,体积较小,临床上常难以与乳腺癌相区别,应通过多种物理检查来鉴别。

2、乳腺癌与乳腺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乳腺恶性淋巴瘤较罕见,女性多见,常为单发。临床表现常为迅速增大的肿块,有时可占据整个乳房,肿块呈巨块或结节状、分叶状,边界清楚,质坚,有弹性,与皮肤及乳房等无粘连。肿块巨大时表面皮肤菲薄,血管扩张,并引起破溃。

3、乳腺癌与乳房囊肿的鉴别诊断

可分为积乳和积血。积乳多见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根据病史和体征不难诊断。积血多见于外伤,因积血堵塞乳管,未被吸收而形成炎性肿块。这是最主要的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4、乳腺癌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鉴别诊断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管内脂性物质溢出,进入管周组织而造成无菌性炎症。急性期突然乳痛、红肿、乳头内陷、腋淋巴结可肿大,易被误诊为炎症乳腺癌。

5、乳腺癌与乳腺结核的鉴别诊断

比较少见,检查时常发现其它部位有结核病灶,临床表现为炎症性病变,可形成肿块,有时大时小的变化,患者不一定有肺结核,也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有1/3的患者难以与癌相区别。

6、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肿块明显,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圆形或扁圆形,一般在3cm以内。单发或多发,质坚韧,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清楚,无粘连,触之有滑动感。肿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时增大较快,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推荐

淋巴结核鉴别诊断的10大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病是由EB病毒(EB病毒【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青少年多见。此症往往以上感症状开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以颈部明显,两侧多对称,中度硬,不粘连,不化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皮疹,血象分类淋巴细胞可达50%—90%,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2、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急性非特异

淋巴结核症状

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luǒl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目录1 疾病症状2 病因病理3 淋巴结核分型4 疾病分类▪ 颈部淋巴结核▪ 腋窝部淋巴结核▪ 腹股沟部淋巴结核▪ 腹部淋巴结核▪ 肺门淋巴结核5 疾病诊断▪ 诊断依据▪ 检查

霍金淋巴肿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淋巴结核、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鉴别,并应注意与转移癌鉴别。颈部淋巴结肿大应排除鼻咽癌、甲状腺癌等,纵隔肿块需除外肺癌、胸腺瘤。腋下淋巴结肿大应与乳腺癌鉴别。以上疾病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学诊断是霍奇金淋巴瘤确诊的必要依据。病理学诊断通常要具有典型的RS细胞,并需结合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多种反应性细胞成分背景的总体组织表现,结合CD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一般可确诊,临床表现主要为中度发热,初起胸痛以后减轻,呼吸困难,体格检查,X线检查及超声波检查可作出胸液的诊断,诊断性胸腔穿刺,胸液的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为诊断的必要措施,这些措施可对75%的胸液病因作出诊断。鉴别诊断1.细菌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的急性期常有发热,胸痛,咳嗽,气促,血白细胞增多,胸片X线表现高密度均匀阴影,易误诊为肺炎,但肺炎时咳嗽多有痰,常

骨结核患者鉴别诊断方法

1、功能障碍:通常病人的关节功能障碍比患部疼痛出现更早。为了减轻患部的疼痛,各关节常被迫处于特殊的位置,如肩关节下垂,肘关节半屈曲位,髋关节屈曲位,踝关节足下垂位。颈椎结核常用两手托下颌,胸椎或腰椎结核者肌肉保护性痉挛,致使弯腰困难而小心下蹲拾物等特有的姿势。2、局部疼痛: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显,待病变发展刺激或压迫其邻近的神经根,如胸椎结核的出现肋间神经痛;腰椎结核刺激或压迫腰丛神经引起腰腿痛;单

中老年重症肺炎和肺结核的区别

肺结核多数发病缓慢,很少有寒颤和稽留性高热,无口唇疱疹。大叶性肺炎发病急骤,寒颤高热,常呈稽留热.胸痛明显,咳血痰或铁锈色痰,常见口唇疱疹。X线检查:结核性干酪性肺炎呈密度较高,中有不规则透亮区的浓密阴影,浸润型肺结核有时与大叶性肺炎相似,但肺结核容易出现早期溶解空洞及支气管播散,而大叶性肺炎则无此种现象。大叶性肺炎肺段或肺叶呈均匀性片状阴影,密度较淡薄,无透亮区。这些是在X线检查上的重要区别。血

甲状舌管囊肿诊断

甲状舌管囊肿多可根据颈前肿物部位和伸舌移动、穿刺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黏稠性液体做出初步诊断。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其中以B超检查意义较大。鉴别诊断:1.甲状舌管囊肿的鉴别诊断(1)颏下慢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表现为颏下肿物,淋巴结核若破溃也可形成瘘管经久不愈。但淋巴结病变较表浅多为实质肿物常有压痛,可借病史和活检鉴别。(2)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囊肿均为甲状腺先天异常,

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

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①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②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 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③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

鼻咽癌有哪些鉴别方法

⒈过敏性鼻炎鼻咽粘膜苍白,光滑呈水肿样。⒉萎缩性鼻炎鼻咽顶前粘膜有浅在性溃疡,周围有脓性分泌物,需与溃疡型鼻咽癌鉴别。⒊咽粘膜炎症表现为粘膜粗糙,尤其是重度炎症时,鼻咽粘膜滤泡增殖,表面凹凸,甚至可呈桑椹样,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常需与粘膜浸润性癌相鉴别。⒋鼻咽部淋巴肉瘤,淋巴肉瘤好发于青年人,原发肿瘤较大,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该病淋巴结转移,不单局限在颈部,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颅神经的损⒌

合理饮食是治疗淋巴结核的关键

淋巴管炎的饮食疗法:淋巴结核中医称为“红丝疔”,因内有火毒凝聚,外有手足部生疔、足湿气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治宜清热解毒。马齿苋菊花绿豆粥:鲜马齿苋100克,菊花15克,绿豆50克,粳米150克。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淋巴结核患者每日2次服食。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