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雄激素起着控制前列腺发育,生长,分化,维持其结构,功能的作用,撤除雄激素后,会造成前列腺细胞破坏,DNA破碎,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睾酮产生于睾丸,分泌后进入血液循环,是雄激素主要体内来源.
正常人体雄激素的代谢活动处于一个平衡状态,雄激素调控失蘅对前列腺癌的发病肯定有一定影响.临床研究发现雄激素的条控失衡与发病有着直接的关系;年轻是去势的男性(如太监),从未发现有前列腺癌的发生,某些运动员服用合成类固醇,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能发生前列腺癌,高脂肪饮食男性,血浆,前列腺局部的雄激素水平较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高,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用雄激素拮抗治疗,开始时80%的患者有效.尽管目前对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从逻辑推理看,增量的雄激素刺激前列腺,会导致癌症的发生.黑人血清睾酮的含量比白人高,因此,黑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比白人高.由于种族的差异,日本青年人双氢睾酮的代谢低于美国的白人或黑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不尽相同.
前列腺癌与饮食的关系
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第二普遍患上的癌症之一,也是继肺癌后导致死亡的第二位杀手。亚洲的患病率最低,而美国是亚洲的十五倍。这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西方的高脂饮食文化促进了前列腺癌的发展。
对于该疾病我们要多了解,那么,前列腺癌与饮食习惯有关系吗?下面就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专家表示,前列腺癌与饮食习惯有关!红肉类如猪、牛、羊肉的危险性相对较大,白肉类如鸡、鱼和奶制品的影响相对较小。
近年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上也多偏重于肉类,而海产品和奶制品在全国的膳食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少。高脂饮食不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也是导致前列腺癌发病逐年增加的原因。
饮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也是通过调控人体的雄激素水平来实现的,过量的脂肪、动物蛋白摄入客观上为雄激素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并且,现在的动物饲料中的某些添加剂本身就含有激素成分,这些也正是导致近年来我国男性中雄激素水平增高进而增加前列腺癌发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之,能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的膳食有利于减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如富含植物雌激素的豆制品、西红柿等。
另外,根据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建议男士提早进行血清特定前列腺抗原检验,并认为,应该在四十和四十五岁开始做检验,每两年一次。这样可以帮助男士及早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降低发病率。
远离前列腺癌的饮食原则
前列腺和乳腺肿瘤有地域变异性。亚洲国家的前列腺和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美国低大约10倍。但当亚洲人移居美国后,发病率会慢慢接近美国本土居民的水平。这说明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结构和特点,在肿瘤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流行病学方面,前列腺癌和乳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相似,水果、蔬菜、纤维素和豆制品摄入增加可将低其发病危险性,而红肉、动物脂肪、乳制品和甾体激素的大量摄入会增加其危险性。
人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在功能、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性。生殖腺的存在对于两种肿瘤的发展都是必需的,两种肿瘤均对激素敏感。两个腺体均有雌激素、雄激素和孕酮受体。在所有有癌症登记制度的国家都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生和乳癌的发生之间有很密切的相关性。
雄激素和雌激素在前列腺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众所周知,不论是在男性还是在女性,雄激素抑制乳腺的发育,而雌激素诱导乳腺的发育。雄激素在男性性腺,如前列腺的发育和功能维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所做激素对狗前列腺的作用效应的研究显示:雌激素可以使雄激素促进前列腺生长的效应扩大约4倍。这一效应只是睾酮的特异代谢产物双氢睾酮引起,而睾酮本身没有。因此有理由认为,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前列腺的异常生长。
雌激素对前列腺生长的作用机理很复杂。新生儿期给予雌激素,会永久减小前列腺的体积和降低前列腺对雄激素的反应能力。然而,如果雌激素是在生后给予,它的作用则可以是抑制或刺激前列腺的生长。雌激素还能够诱导出不明机制的明显的前列腺炎症反应。实验室研究发现,长期无豆类饮食也可诱导产生同样的炎症反应,而在饮食中加入豆类可以逆转此炎症反应。
已有证据显示肿瘤发生和高脂摄入之间存在关系,但饮食中脂肪的种类繁多以及宿主相关因素的多样性使这一关系变得相当复杂。脂肪细胞可以改变激素状态。脂肪细胞是雌激素前体(主要为雄激素)的主要来源,这一前体物质可以经代谢变为雌激素,进而可以改变雌激素和雄激素之间的比率,这对于阐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都很有意义。我们饮食中含有的phytoestrogens可以扰乱激素的平衡,继而致病。
从进化的观点看,人类似乎不应采取西方饮食结构,即饮食中富含肉类、高脂、乳制品,而水果和纤维摄入很少,同时久坐的生活方式也应摒弃。为减少前列腺癌和乳癌的发生可能性,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和美国癌症协会建议人们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增加纤维的摄入而减少糖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动物脂肪的食用量,以鱼作为蛋白来源,多吃有益健康的鱼油,另外,应多参加有氧运动,设法减低体重。
前列腺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饮食因素
饮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也是通过调控人体的雄激素水平来实现的,过量的脂肪、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客观上为雄激素的生产提高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并且,现在的动物饲料中的某些添加剂本身含有激素成分,这些也正是导致近年来我国男性中雄激素水平增高而增加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意:能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的膳食有利于减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如富含植物雌激素的豆制品、西红柿等。
谢顶男人谨防前列腺癌
谢顶男人谨防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患有前列腺癌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前列腺癌,专家提醒,谢顶男人谨防前列腺癌。
谢顶男人谨防前列腺癌
谢顶男人谨防前列腺癌。调查研究发现,从20岁时开始谢顶的男性,日后患前列腺癌的危险会增加一倍。因此,20岁时开始谢顶的男人就要注意预防前列腺癌。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谢顶与睾丸激素过高有很大的关系。睾丸激素过高也是引起前列腺癌的因素之一。法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20岁时出现“寡妇尖”(又称“美人尖”,即谢顶)的男性,应该警惕日后患前列腺癌。
专家表示,20岁谢顶与前列腺癌关联极大。其主要原因有二:
1、过早谢顶与前列腺癌倾向存在共同的遗传因素。
2、睾丸激素水平过高会导致谢顶和前列腺癌的危险增加。这两种因素的叠加更会加速谢顶,加大前列腺癌风险。
综上可知,谢顶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几率是比较大的,所以20岁谢顶男人应谨防前列腺癌发生。
前列腺癌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前列腺癌的治疗可分为前列腺根治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学治疗。主要根据肿瘤分期选用各种方法。Al期是前列腺增生手术时偶然发现的癌,病变局限在3个高倍视野以内,多数分化良好,大部分病人病情稳定,约2/3不作治疗者病变可缓慢发展,仅有1%左右可能死于癌。由于其预后良好,一般不主张行前列腺根治术或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应定期随诊,行直肠指诊和B超检查,测定血酸性磷酸酶。A2期不作治疗35%可扩展,应考虑行前列腺根治或放射治疗。B期前列腺癌应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B1期多数分化较好,手术时可发现5%~20%有转移淋巴结,根治手术后15年无癌生存的达50%~70%。B2期行前列腺根治术可发现50%已侵犯精囊,25%~35%有淋巴结转移,如手术无转移淋巴结,则86%癌病变局限于前列腺。B2期根治术后15年无癌生存者25%,因此有主张同时进行放疗。C期治疗比较困难,半数盆腔淋巴结已有转移,一般C期行根治手术者必须配合放疗或内分泌治疗,5年生存率60%左右。10年生存30%~36%,15年无癌生存者11%。D期主要用放射,内分泌和化学治疗,5年生存30%左右,以下分别讨论各种治疗方法。
(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主要适用于前列腺癌局限在前列腺以内者,但没有已侵犯精囊和淋巴结者经根治手术后获长期生存。以前常用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近年普遍采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手术并发症有:阳萎、完全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直扬损伤。尿道膀胱吻合口狭窄另外有切口感染,血栓栓塞、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1%~5%。目前较广泛应用的该手术即“保留神经的前列腺根治术”。
(二)放射治疗 外照射80%~90%,A、B期前列腺癌可得到控制,失败常因为有转移,10%为局部照射无效,25%~30%兼有远处转移和局部无效。所用放射治疗者70%在24个月内。5年无肿瘤生存率B期最高为80%,C期最高为56%,有统计肿瘤侵犯直肠、膀胱、盆壁、输尿管无癌生存超过3年者。放射治疗可缓解转移骨痛。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急性胃肠道反应为30%~40%,常在第4周发生,包括腹泻、直肠不适、里急后重;约5%因而停止治疗,慢性胃肠并发症为慢性腹泻,直肠溃疡、狭窄和瘘道占12%,泌尿系并发症有尿频、排尿困难、血尿。有报告亦可引起尿道狭窄,尿失禁等,亦有外阴和下肢浮肿、阳萎等。
(三)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依赖于雄激素,在前列腺内变为双氢睾酮,睾酮90%从睾丸产生,在血循环中睾酮57%结合为性类固醇结合球蛋白,40%与白蛋白结合,仅3%为游离的功能性睾酮,进入前列腺细胞浆内,使之成为双氢睾酮,随后与受体结合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结合于核染色质的DNA;激活的DNA产生mRNA,变应为前列腺细胞蛋白的密码,对其代谢极为重要,前列腺内细胞对雄激素的信赖各不相同,癌细胞大多数信赖于雄激素,内分泌治疗直接去除雄激素可抑制其生长。前列腺愈像前列细胞者愈依赖雄激素,未分化癌及导管癌常不依赖雄激素,内分泌治疗无效。肾上腺分泌雄素烯二酮和脱氢异雄素酮,近年以为这些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极小。
(四)睾丸切除术 睾丸切除可使血清睾酮从500ng/dI降至50ng/dl,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大多数依赖雄激素前列腺癌的代谢,使癌消退。睾丸切除术后可能出现阵发性发热、出汗、阳萎等。
(五)雌激素 无论天然和合成的激素都可通过垂体性腺轴降低睾酮水平,抑制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黄体化激素(LH),亦可增加性类固醇结合球蛋白,降低睾丸内睾酮的合成,增加垂体催乳素分泌,降低前列腺细胞内DNA合成,常用已烯雌酚每月lmg~2mg,可使睾酮达到去睾水平,对心血管系统有并发症,雌激素连续应用二年以上去睾成为不可逆。
(六)抗雄激素药物 它们主要作用是阻止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抑制前列腺细胞核的DNA合成。
(七)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长期大量应用LHRH-A不仅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抑制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LHRH-A开始使Leydig细胞产生睾酮上升约3月~5月,以后下降21日~28日即可达到去睾水平。该药优点是副作用少,无心血管并发症,停药后睾丸功能有可复性。有时可用之检查前列原癌对雄激素是否依赖,如依赖可继续用药或睾丸切除。LHRH-A常用药为Buserelin,一个月即可达到药物去睾,近年在用常效缓释LHRH-A,一次用药有效期达1个月。
(八)化学治疗 由于前列腺癌70%~80%左右依赖雄激素,故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常用在内分泌,放射等治疗失败以后采用。
前列腺炎可以转化为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生于年龄,家族史,人种,前列腺内出现细胞异常的病理改变(患有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男性,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有些人担心慢性前列腺炎会转变成前列腺癌,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列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人们发现,人和动物被阉割后前列腺就会萎缩,则不会发生前列腺癌,故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明显的雄激素依赖性。
流行病学研究也认为发生前列腺癌的先决条件是男性、年龄增加和雄激素刺激三要素。另外,也有人认为前列腺癌与人种、遗传、生活环境、前列腺增生、前列腺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有一定的关系。但流行病学的研究,又很难重复证明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必然联系。
根据临床上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青壮年发病率高、不影响睾丸分泌雄激素的功能及激素代谢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不会导致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怎么得的 饮食与前列腺癌有关系吗
男性常吃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比较大,这些食物属于高脂肪食物,饮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也是通过调控人体雄激素水平来实现的, 摄入过量脂肪,动物蛋白质,客观上为雄激素生存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加之现在有的动物吃饲料生长,而这些饲料中本身就含有激素成分,这也是导致男性雄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增加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常见原因。
引起前列腺癌的各种因素
前列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前列腺癌是人类特有的疾病,欧美男性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那么引起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很多人表示可能与基因的改变相关,如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的改变会导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增高,基因的改变也可能与饮食等环境因素相关,基因改变越多,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越大。在少数情况下前列腺癌可能具有遗传性。那医学界的调查中,最有可能的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引起前列腺癌发病的原因有:
1.绝对危险因素:
(1) 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2) 家族史: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男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直系男性亲属一般指父亲和兄弟。如果亲属中有1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那么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群高1倍;如果有2个,将会高3倍。这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一个或是一组基因相关,只是这些基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科学家完全鉴定出来。
(3) 人种:前列腺癌在非洲裔美国人(即美国黑种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人和美国白种人,而非洲黑种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是世界范围内最低的。居住在美国的亚裔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于白种人,但明显高于亚洲的本土男性。虽然前列腺癌在黄种人中的发病率还未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但无论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4) 前列腺内出现细胞异常的病理改变:患有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男性,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胞生长形态的异常,虽并不属于癌,但往往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只是尚未检测出。
2. 相对危险因素:
(1) 饮食:一些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从32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癌死亡率与总脂肪摄入量有关。而平时饮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的人患病概率较低。
(2) 雄激素水平: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诱因之一。雄激素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
中国居民前列腺癌患病率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饮酒、离婚或丧偶,以及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中国人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吃青绿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