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鸡血的药用价值

鸡血的药用价值

祛风、活血、通络。治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痿痹,折伤,目赤流泪,痈疽疮癣。

1、治中风口面歪僻不正:雄鸡血煎热涂之,正则止。或新取者血,使涂之亦佳。涂缓处一边为良。(《圣济总录》鸡血涂方)

2、治筋骨折伤:急取雄鸡一只刺血,量患人酒量,或一碗、或半碗和饮。(《青囊杂纂》)

3、治发背痈疽:雄鸡冠血滴疽上,血尽再换。(《保寿堂经验方》)

4、治对口毒疮:热鸡血频涂之,取散。(《坦仙皆效方》)

5、治燥癣作痒:雄鸡冠血频频涂之。(《范汪方》)

鸡血的功效与作用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液。那么鸡血有什么药用价值呢?鸡血的功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鸡血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Jī Xuè

【英文名】Chicken blood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鸡时收集血液,鲜用。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解毒。主小儿惊风;口面歪

石斛药用价值

1、“滋阴生津”一向被认为是铁皮石斛最大的药性物点,历代医家在用铁皮石斛治病时也多取其“滋阴生津”的功能,因为改善人体的阴虚的症状,主要是通过“滋阴生津”来实现的。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显示,铁皮石斛中提取出的石斛碱具有降血压,护血管,解热镇痛的作用。因此铁皮石斛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上更具有普遍性,且更能显示出铁皮石斛独特的药用价值。

2、药用石斛的应用,早在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药大词典》等我国古代多部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石斛的药用功能。千百年来,在南方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当有危重病人处于生命垂危之时,人们会想方设法冒着生命危险从悬崖峭壁上采来“仙草”,将其汁液喂入病人口中,令病人起死回生。这种说法虽然有其传奇色彩,但据载,民间确实存在着这种被称为“救命仙草”的药材, 它的学名叫做“铁皮石斛”。近代医学研究权威还发现:石斛确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中药材,其用途和价值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应用。

梨的药用价值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主治主治热嗽,止咳。治咳热,中风不语,伤寒发热,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润肺凉心,消痰降炎,解 疮毒、酒毒。具有下火,治便秘功效。[1]

李时珍说:《别录 》谈梨,只说它的害,不说它的功。古人说到病大多与风寒有关,用药都是桂、附,却不知梨有制风热、润肺凉心,消痰去火、解毒的功用。当今人们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

梨的有益之处肯定很多,但也不宜过量而食。遗憾的是,只有乳梨、鹅梨可吃并可治病,其它梨即使可以吃也不能治病。梨梨除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

如梨果治热咳,切片贴之治火伤;捣汁内,润肺凉心,解疮毒、酒毒。梨花能去面黑粉刺;梨叶煎服,治风 和小儿寒疝,树皮能除结气咳逆等症。[1]

男人的这些毛病,再不重视就晚了! 三七—保健治病疗效大

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经研究证实,皂甙(包括人参皂甙和三七皂甙)是三七的主要药用成分,三七的药理作用远不限于止血药,还具有更大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可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疾病;

②、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强身健体;

③、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④、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⑥、止血、活血化瘀;

⑦、保肝、抗炎;

⑧、延缓衰老;

⑨、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

玉竹药用价值

1.肺阴虚证。该品药性甘润,能养肺阴,微寒之品,并略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治阴虚火炎,咳血,咽干,失音,可与麦冬、地黄、贝母等品同用。

又因该品滋阴而不碍邪,与疏散风热之薄荷、淡豆豉等品同用,治阴虚之体感受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等症,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2.胃阴虚证。该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可共收清胃生津之效。

此外,该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酸枣仁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

药方选录

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河蚌药用价值

河蚌清热滋阴,适宜阴虚内热之人食用,诸如消渴,口干舌燥,目赤者;治烦热,适宜甲状腺机能亢进者;消渴,适宜炎夏季节烦热口渴时食用;

可治血崩,带下,痔瘘,目赤,湿疹。且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10] 蚌泪,治消渴,赤眼,烫伤。蚌粉,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11]

适宜妇女虚劳,以及痔疮之人食用;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红斑性狼疮者食用;适宜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癌症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食用;适宜小儿水痘者食用;蚌肉性寒,感冒风寒者忌食,脾胃虚寒、腹泻便搪之人也忌食。

甘草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

1、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2、甘草治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150克,研细。每日取5克,童便三合调下。

3、甘草治小儿热嗽。用甘草100克,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4、甘草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200克(炙),干姜100克(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5、甘草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6、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200克,滑石粉25克。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

7、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50克。甘草100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8、甘草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5克,石菖蒲五分至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9、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10、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150克,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11、甘草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

12、甘草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

13、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14、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250克(煅研细末),甘草50克(研细末)。混匀,每服10克,每日3次。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15、甘草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⒃治铅中毒:生甘草15克,杏仁(去皮、尖)20克。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16、甘草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100克,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17、甘草治热嗽:甘草100克,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18、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200克,生姜(切)150克,人参100克,生地黄500克,桂枝(去皮)150克,阿胶100克,麦门冬(去心)250克,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19、甘草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100克、桔梗(淘米水浸一夜)50克,加入阿胶250克。每服25克,水煎服。

麻子药用价值

①治疔疮脓肿: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痈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瘰疬:蓖麻子炒热,去皮,烂嚼,临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本草衍义》)

④治咽中疮肿: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钱。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医准》)

⑤治喉痹:萆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筒,烧烟吸之。(《医学正传》圣烟筒)

⑥治诸骨哽: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入寒水石末,缠令干湿得所,以竹篾子挑二、三钱入喉中,少顷以水咽之即下。(《魏氏家藏方》

⑦治疠风,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蓖麻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药水,平旦时一股,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动风食。(《医准》)

⑧治汤火伤:蓖麻子、蛤粉等分。研膏。汤损用油调涂,火疮用水调涂。(《养生必用方》)

⑨治犬咬伤: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水研膏,先以盐水洗咬处,次以萆麻膏贴。(《袖珍方》)

⑩治风气头痛不可忍:乳香、蓖麻仁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纲目》) ⑾治小儿颓疝:蓖麻仁三枚,棘刚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烧)一枚,滑石(末)二钱匕,麝香(研)半钱匕。上五味捣研匀,稀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灯心汤下。(《圣济总录》蓖麻丸) ⑿治齁喘咳嗽:蓖麻子去壳炒热,拣甜者吃,多服见效。(《卫生易简方》) ⒀治难产及胞衣不下:蓖麻子七枚。研如膏,涂脚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海上集验方》) ⒁催生并死胎不下:蓖麻子三个,巴豆四个。研细,入麝香少许,贴脐心上。(《卫生家宝方》) ⒂治子宫脱下:蓖麻仁、枯矾等分。为末,安纸上托入,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顶心。(《摘元方》) ⒃治暴患脱肛:蓖麻子一两。烂杵为膏,捻作饼子,两指宽大,贴囟上;如阴证脱肛,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贴之。(《活幼心书》蓖麻膏) ⒄治口眼歪斜;蓖麻子仁七七粒。研作饼,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却以铜盂盛热水,坐药上,冷即换,五、六次即正也。(《妇人良方》)

香椿药用价值

香椿含钙、磷、钾、钠等成分。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等作用。凡肾阳虚衰、腰膝冷痛、遗精阳痿、脱发者宜食之。

香椿中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对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疗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称。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日华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漆、除心腥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树皮及根皮的内层皮(椿白皮):苦、涩,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用于痢疾,泄泻,小便淋痛,便血,血崩,带下病,风湿腰腿痛。叶(椿叶):苦,平。消炎,解毒,杀虫。用于痔疮,痢疾。果实(香椿子):辛、苦,温。祛风,散寒,止痛。用于泄泻,痢疾,胃痛。

梨的药用价值

主治热嗽,止咳。治咳热,中风不语,伤寒发热,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润肺凉心,消痰降炎,解 疮毒、酒毒。具有下火,治便秘功效。[1] 李时珍说:《别录 》谈梨,只说它的害,不说它的功。

古人说到病大多与风寒有关,用药都是桂、附,却不知梨有制风热、润肺凉心,消痰去火、解毒的功用。当今人们的病十有六七是痰病、火病。梨的有益之处肯定很多,但也不宜过量而食。遗憾的是,只有乳梨、鹅梨可吃并可治病,其它梨即使可以吃也不能治病。

梨梨除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如梨果治热咳,切片贴之治火伤;捣汁内,润肺凉心,解疮毒、酒毒。梨花能去面黑粉刺;梨叶煎服,治风 和小儿寒疝,树皮能除结气咳逆等症。[1]

芡实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归经

归脾、肾经。

功效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主治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相关配伍

1、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2、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玄方》分清丸)

用法用量

9-15g。

炮制

一、采集加工: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二、炮制方法麸炒芡实:取净芡实,照麸炒法炒至微黄色。本品形如芡实,表面黄色或微黄色。味淡、微酸。

生蚝药用价值

牡蛎药材是牡蛎科动物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

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病症。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会导致心脏失血,且较难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说此药药性强,一般最好不用。

相关推荐

冰糖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润肺止咳清痰去火的作用。也是泡制药酒、炖煮补品的辅料。 1、冰糖的作用: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 2、性味:甘、平、无毒。归经:入肺、脾。 3、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4、主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 冰糖和黑糖、白糖、红糖一样都是用蔗糖炼制而成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冰糖的纯度最高,也不会像其他糖类有酸酸的口感,所以大家都认为冰糖比较好,但因为冰糖的纯度最高,那些称为杂质的营养成分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

红菇药用价值

红菇药用价值 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痰多气短,大便干燥。入药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此菇加青仁黑豆和瘦肉炖服,主治贫血。 红蘑中含有多元醇,可医治糖尿病;红蘑内的多糖类物质还可抗肉瘤。因此,它在健胃、防病、抗癌、治糖尿病方面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防止过早衰老的功效。红蘑有很好的抗核辐射作用,据俄罗斯研究发现,红蘑能在遭受过核污染的地区很好的生长,而其他生物的生存则不那么乐观。经常食用红蘑,有美颜健肤的功效。中医认为红蘑有益肠健胃、止痛理气、强身健体等功效。 据化学分析,该菌蛋白质,

佛手药用价值

饮食养生剂量:5~25克,用水煎服。 1、慢性胃炎、胃腹寒痛 佛手30克,洗净,清水润透,切成丁,放瓶中,加低度优质白酒500毫升密闭,泡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 2、哮喘 佛手15克,藿香9克,姜皮3克,水煎服。 3、白带过多 佛手20克,猪小肠适量,一起炖,食肉饮汤。 4、理气解郁 佛手10克,青皮9克,川楝子6克,水煎服。 5、理气、化痰、止咳 鲜佛手15克(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玄胡索各6克,水煎服。

牡蛎药用价值

牡蛎药材是牡蛎科动物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病症。性 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

茴香药用价值

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1、治小肠气疼闷,不省人事:小茴香(盐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没药半两。诸药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2、治胃痛,腹痛:小茴香子、良姜、乌药根各6g,炒香附9g。水煎服。 3、治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疲弱者:小茴香(炒,研末)。破开猪腰子,作薄片,不令断,层层掺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咽。 4、治遗尿:小茴香6g,桑螵蛸15g。装

姜的药用价值

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

藕的药用价值

以藕为主的单验方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有很好的效验。比如鲜藕汁,每日早晚各服半杯,治肺结核出血、产后出血、鼻流血。另外,生藕捣绞取汁,加蜂蜜适量,搅匀,分次服,治热病烦渴不止;藕汁、梨汁各半杯,和匀服用,治上焦痰热、口干咳嗽。 藕连接部分称为藕节,含天门冬素、鞣质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藕节和藕在性味、功用上大致相似,但藕节又侧重止血功效。 中医认为藕节性平、味甘涩,药用可以缩短出血时间,有止血散淤之效,治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3] 比如将藕节捣汁饮用,并在鼻中滴3-4滴,每天2-3次,治鼻出

杏的药用价值

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 2、上气喘急。有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类,炒研,加水调生面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送下。以微泻为度。 3、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后磨细,和米煮粥,空心吃二合。 4、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七、八次可愈。 5、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逐日增加至四十九枚,周而复始。食后饮竹沥,直到病愈。 6、喉痹痰嗽。用杏仁去皮、熬黄,取

糖蒜药用价值

1.蒜水能治小儿久咳; 2.糖蒜佐粥佐酒,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解腻祛腥,助消化; 3.蒜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4.蒜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参,常食能延缓衰老,经常接触铅或有铅中毒倾向的人食用,能有效地防治铅中毒; 5.蒜中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其杀菌能力可以达到青霉素的1/10,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以起到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驱虫的功效。 1.避免与芒果同食,以免诱发黄疸; 2.糖蒜一般不与补药同食

冰糖药用价值

在中医方面认为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经常食用能够润肺止咳,并且具有清痰去火的作用。也是泡制药酒、炖煮补品的辅料。 1、冰糖的作用: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 2、性味:甘、平、无毒。归经:入肺、脾。 3、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4、主治:多多食用能够治疗肺燥咳嗽,并且对干咳无痰,咯痰带血有很好的疗效。 冰糖和黑糖、白糖、红糖一样都是用蔗糖炼制而成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冰糖的纯度最高,也不会像其他糖类有酸酸的口感,所以大家都认为冰糖比较好,但因为冰糖的纯度最高,那些称为杂质的营养成分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