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惊厥是什么样 宝宝发热吃什么药
宝宝发热惊厥是什么样 宝宝发热吃什么药
如果发现宝宝发热,应该及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宝宝的精神状态也还不错的话,不建议使用药物进行降温治疗,应该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适当进行物理降温。当然,如果宝宝体温大于等于38.5℃,或者是出现明显不适的时候,或以往有热性惊厥的儿童,体温>38.0℃时,建议及时采用退热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大人服用的退热药并不适合小儿服用,家长不要将平时自己备用的退热药给孩子服用,小儿服用药物有很多注意事项,具体每个小孩的用药及剂量应该及时咨询医生。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热药物即可退热,服药后要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热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热。如果体温再次升高到38.5℃,可以再次用退热药,但是距离上次服用药物的时间,不足4小时时,不要再次口服药物,有的药物是6个小时,比如我们常用的布洛芬,4个小时是不能用的,这时候要采取积极的物理降温办法,用来辅助退热。
癫痫病与高热惊厥有区别
单纯性高热惊厥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点,宝宝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这时,家属应小心癫痫病的突然到来。
一、年龄。
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其中,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些,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二、体温。
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下发生的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无热惊厥即为癫痫。
三、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均可引发宝宝高热惊厥,且单纯性与复杂性都有可能。注意,必须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引起的惊厥区别,特别是一次发热中反复几次惊厥的宝宝。
四、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阳性往往是复杂性高热惊厥。
用针划脚底,大拇趾上翘,其余四趾呈扇形张开。有部分宝宝在高热惊厥后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病理征,但在24小时后自然消失,这种现象还属于正常。2岁以上的宝宝如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大脑有损害。
五、惊厥本身的特点。
1、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惊厥是单纯性高热惊厥,二次以上就是复杂性高热惊厥。
2、惊厥发生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通常是6~8小时),抽搐时间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为单纯性高热惊厥。
3、惊厥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是单纯性惊厥;如精神萎靡,则可能是脑炎;如果嗜睡,则往往易发展为癫痫。
六、脑电图。
在高热惊厥2周内检查脑电波,如有异常,不一定属于不正常现象。因此,建议在热度退后的2周后检查脑电图,如脑电波显示有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等痫样发电现象,均属不正常,是复杂性高热惊厥的象征,并有可能演变为癫痫。
高热惊厥与癫痫病的区别
高热惊厥会发展为癫痫吗,小宝妈带着疑问,咨询了北京海华癫痫病专业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赵奕成主任。赵奕成主任说,有很多家长不能将宝宝的高热惊厥正确地区分开来,其实,宝宝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复杂性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可能性很大。单纯性高热惊厥有以下六个基本要点,宝宝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
一、 年龄。
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其中,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些,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二、 体温。
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下发生的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无热惊厥即为癫痫。
三、 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均可引发宝宝高热惊厥,且单纯性与复杂性都有可能。注意,必须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引起的惊厥区别,特别是一次发热中反复几次惊厥的宝宝。
四、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阳性往往是复杂性高热惊厥。
用针划脚底,大拇趾上翘,其余四趾呈扇形张开。有部分宝宝在高热惊厥后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病理征,但在24小时后自然消失,这种现象还属于正常。2岁以上的宝宝如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大脑有损害。
五、惊厥本身的特点。
1、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惊厥是单纯性高热惊厥,二次以上就是复杂性高热惊厥。
2、惊厥发生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通常是6~8小时),抽搐时间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为单纯性高热惊厥。
3、惊厥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是单纯性惊厥;如精神萎靡,则可能是脑炎;如果嗜睡,则往往易发展为癫痫。
六、 脑电图。
在高热惊厥2周内检查脑电波,如有异常,不一定属于不正常现象。因此,建议在热度退后的2周后检查脑电图,如脑电波显示有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等痫样发电现象,均属不正常,是复杂性高热惊厥的象征,并有可能演变为癫痫。
单纯性高热惊厥不必治疗,宝宝长到一定年龄,其神经功能发育完善了,自然不会再发生。而复杂性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概率在3%~8%之间,如果妈妈担心宝宝是否会发展为癫痫,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同位素脑扫描确诊,如果同位素脑扫描有低密度阴影、提示存在局部脑血流缺血灶,则提示癫痫可能。
宝宝发热惊厥了怎么办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天气变化比较厉害,这几天在“妈咪帮忙团”中,不少妈咪都问,宝宝发热了该怎么办?有的妈妈表示,宝宝最近反复发热,好不容易不烧了,到晚上又开始烧,真是急死人;还有的妈妈想用退热药又怕副作用,可是宝宝曾经有过高热惊厥史,如果再惊厥可怎么办?为此,我们请教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宁宁。
据谭宁宁介绍,一般健康宝宝的正常体温有一个范围,通常新生儿、婴儿保持在36.7-37.5℃之间,而幼儿在36.6-37.3℃之间。不过,宝宝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是不同的,比如大多数宝宝的体温在下午会升高一点点,还有的宝宝在大哭一场或者运动、进餐后,体温也会有轻微升高,这都是自然现象,家长是不用担忧的。
但如果宝宝的确开始发烧,那么家长可一边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一边带宝宝就医。
“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例如给宝宝用温水擦拭身体,保持室内通风,还可使用降温贴或者小冰枕,都能起效。”谭宁宁说,但由于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宝宝发热,所以家长一定得带宝宝就医,明确原因然后再用药治疗,可不能胡乱就用抗生素。
至于退热药,如果宝宝有热性惊厥史,或者体温过高时,通常腋表38.5℃以上,是可以给宝宝酌量使用的。不过除了要选择儿童退热药外,一定要根据说明书上的方法,按照年龄或体重来计算,不可过量、过于频繁地使用,否则反而带来不良反应。
什么是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指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原有的神经系统疾病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5℃时的突发性惊厥,5岁以下宝宝发病率为2%~5%。其中6个月~3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惊厥也多发生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开始后的12小时内,一般短暂发作为数10秒之内,严重的也可达10~30分钟以上。发作后很快清醒,一次高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
温馨提示:并不仅仅高热会引发惊厥,也有一类为无热惊厥,常发生在一些非感染疾病,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癫痫、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小头畸形,以及营养障碍、代谢紊乱(如低钙惊厥)、低血糖症、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及某些农药中毒等等。
高热惊厥发作时样子有点吓人。宝宝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呼叫宝宝也没有反应,头向后仰或歪向一侧,双眼往上翻或斜向一侧或频繁地眨眼,脸色、嘴唇颜色苍白或发乌,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如果咬伤舌头时会吐血沫),四肢僵硬或有节律地抽动,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就是俗称的抽风或抽羊角风的表现。
发烧抽搐翻白眼怎么回事
高热惊厥是指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原有的神经系统疾病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5℃时的突发性惊厥,5岁以下宝宝发病率为2%~5%。其中6个月~3岁的宝宝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惊厥也多发生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开始后的12小时内,一般短暂发作为数10秒之内,严重的也可达10~30分钟以上。发作后很快清醒,一次高热过程中,只出现一次惊厥。
并不仅仅高热会引发惊厥,也有一类为无热惊厥,常发生在一些非感染疾病,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癫痫、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小头畸形,以及营养障碍、代谢紊乱(如低钙惊厥)、低血糖症、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及某些农药中毒等等。高热惊厥发作时样子有点吓人。宝宝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呼叫宝宝也没有反应,头向后仰或歪向一侧,双眼往上翻或斜向一侧或频繁地眨眼,脸色、嘴唇颜色苍白或发乌,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如果咬伤舌头时会吐血沫),四肢僵硬或有节律地抽动,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就是俗称的抽风或抽羊角风的表现。
当家中的孩子出现高热惊厥这种现象之后也不必过于惊慌,家长应该尽快地将孩子的衣裤松开,让孩子处于通风的地方,并且让孩子平躺在床上,有的孩子高热惊厥的时候还有可能呕吐,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这样能够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发热不等于发烧
宝宝发烧了!每当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要不马上喂宝宝吃退烧药,要不就用“土方”给宝宝降温,要不就赶紧送院。其实发烧对于宝宝来说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大多父母容易对宝宝发烧产生误解。现在小编就给大家指出常见的10个发烧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父母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父母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而且正如前文提及,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像后者这种程度。
误区8: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9: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一些父母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宝宝发烧五大降温误区要避免
误区1:发热不能受寒
有些爸爸妈妈也像孩子的奶奶一样,认为宝宝发烧不能受寒,否则会再次着凉高烧不退。于是,宝宝发烧了,就算再热的天气也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风扇。但是孩子觉得,发烧的时候全身都热烘烘的,还不能吹空调凉风扇,感觉真的好难受。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发烧时,不必过于担心宝宝着凉,而更应该适当的对宝宝采取一些降温的措施。例如泡温水澡,就是最简单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洗澡不方便的话,爸爸妈妈也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擦身,重点擦头部、脖子、腋窝、大腿根部等体温高的地方,这样,水分蒸发的时候可以带走宝宝的一些热量,体温自然就容易下降了。
误区2:发热捂汗退烧快
孩子在医院的时候,看到很多发烧的小伙伴也跟孩子一样,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盖上大棉被。很多爸爸妈妈认为,给宝宝穿厚点、盖厚点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可是,孩子发烧的时候,全身像是着火一样,热气腾腾的,再穿上棉衣、盖上棉被,整个人都不好了,差点喘不过气来。
真相:宝宝发烧吃退烧药后容易出汗,一出汗烧就退了。于是,很多粑粑麻麻误以为,只要让宝宝穿厚点,捂出汗,就可以退烧。其实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宝宝发烧时穿厚衣服捂汗,只会越捂越热,不仅退烧难,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适当穿少一点,衣服略微解开,利于散热。如果宝宝手脚冰凉,这是由于宝宝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差,麻麻可以用温热水敷一敷宝宝的手脚,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这样更容易散热退烧。
误区3: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孩子第一次发烧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很紧张,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连体温都没有量,就马上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其实当时孩子只是轻微发烧,远远还没达到服用退烧药的界限。药吃下去了,烧是退了,但是孩子觉得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像虚脱一样。
真相:医生叔叔告诉孩子的爸爸妈妈,一般38.5 以下的发热不需要吃退烧药,尤其是对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更应该谨慎,采用泡澡、擦身、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这是因为宝宝体重轻,体表面积大,吃退烧药的剂量不容易掌握,还容易造成虚脱和胃肠道的损伤。
误区4:吃药影响医生诊断
和孩子的爸爸妈妈的过于紧张不同,有些家长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时显得过于“淡定”。宝宝发烧超过38.5 ,但是有些妈妈因为担心吃了退烧药会影响医生正确诊断病情,坚持不给宝宝吃药,即使排队候诊几个小时,也始终要让宝宝“挺着”。
真相:宝宝吃退烧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生的诊断造成影响,这其实是没错的。但是宝宝持续高热,容易让宝宝产生强烈的不适,有害无益。所以该吃药时吃药,家长不要有过多顾虑。尤其是曾经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更应该积极退烧,在体温超过38 时就应该服用退烧药了。
误区5:打退烧针退烧快
孩子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叔叔开了药,可当天晚上,孩子的烧还是没退,爸爸就急了,又带孩子去医院,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好尽快退烧。可医生叔叔见孩子体温还不算高,精神状态比较好,抽血检查白细胞也不高,就拒绝了西瓜粑粑的请求。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感冒发烧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性的感冒本身有“自限性”,不打针不输液也会慢慢好起来,而打针输液也不见得会好得快一点。所以一般宝宝感冒发烧是不需要输液的。只有当宝宝长时间高烧不退、精神状态差、进食困难、喂药困难时,才需要考虑输液。
冬季宝宝感冒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孩子的心情都是写在了脸上的,孩子没有疾病的时候总是快乐的,一旦孩子身体有所不适时,就会不爱动,脸红,身体发热,所以这时的父母要特别的注意了,孩子有可能是感冒了。
开始发烧、脸色苍白、全身颤抖时要做好保暖工作,脸上发红并且身体发热时,至少盖一点被子。
若腹泻和呕吐情形十分严重,体内会失去水分而引起脱水症。所以平时应多补充水分,让宝宝喝糖盐水、麦茶、果汁、宝宝用的运动饮料等。
有暖气时不要忘记换空气,冬季只开一扇窗,两扇同时开放对宝宝来说太冷。
空气过于干燥,咳嗽和鼻塞也会变得严重。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中挂洗涤物和湿毛巾,会保持一定的温度。
经常靠退烧药退烧不太好,但是宝宝烧得太高常会引起高热惊厥,所以仍应请医生开退烧药,在宝宝发高烧前服用。
感冒的时候,要多给孩子喝白开水,如果孩子发烧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给孩子吃药,或是打针,因为吃药打针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父母在给孩子吃药的时候也要慎重。
宝宝发热惊厥了怎么办
据谭宁宁介绍,一般健康宝宝的正常体温有一个范围,通常新生儿、婴儿保持在36.7-37.5℃之间,而幼儿在36.6-37.3℃之间。不过,宝宝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是不同的,比如大多数宝宝的体温在下午会升高一点点,还有的宝宝在大哭一场或者运动、进餐后,体温也会有轻微升高,这都是自然现象,家长是不用担忧的。
但如果宝宝的确开始发烧,那么家长可一边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一边带宝宝就医。
“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例如给宝宝用温水擦拭身体,保持室内通风,还可使用降温贴或者小冰枕,都能起效。”谭宁宁说,但由于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宝宝发热,所以家长一定得带宝宝就医,明确原因然后再用药治疗,可不能胡乱就用抗生素。
至于退热药,如果宝宝有热性惊厥史,或者体温过高时,通常腋表38.5℃以上,是可以给宝宝酌量使用的。不过除了要选择儿童退热药外,一定要根据说明书上的方法,按照年龄或体重来计算,不可过量、过于频繁地使用,否则反而带来不良反应。
谭宁宁告诉记者,家长对于宝宝发热很容易感到焦虑,这是因为许多家长都担忧宝宝会不会因为发热“烧坏脑子”。其实,除了脑炎等可能带来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疾病所引起的发热外,普通的感冒发热并不会损伤孩子的神经系统,但一定要小心预防避免惊厥发生。
幼儿急疹会引起高热惊厥吗
幼儿任何突发高热均可能引起高热惊厥,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多在6个月~3岁的宝宝身上发作,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抑制能力差,以至很薄弱的刺激也能在宝宝的大脑里引起强大的作用,从而导致宝宝神经的混乱而发生高热惊厥,虽然发病原因除年龄因素外,但还是有遗传的因素。
宝宝对于外界的刺激很敏感,因为宝宝不能自己调节体温,常常会因为一些病症的刺激而发烧。从而引发高热惊厥,在宝宝发生高热惊厥的时候,妈妈要先解开宝宝的衣扣,以免影响宝宝的呼吸。要让宝宝头歪向一侧,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宝宝呕吐物的排出。用手指压人中,促使孩子清醒。
在宝宝发病期间,要先给宝宝降温,打开房间里的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在宝宝出汗多的时候,妈妈要用毛巾擦干宝宝的身体,给孩子换一套贴身衣服,尽量的让孩子多喝一些白开水或者是果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孩子放入温水中,浸浴10-15分钟,然后用毛巾包裹擦干身体。
小儿高热惊厥有可能转为癫痫
经过几个小时的脑电图检查后,专家告诉浩浩妈妈:浩浩的异常行为属于高热惊厥,不是癫痫发作,但是临床上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可能,因此嘱咐浩浩妈妈务必要定期带他复查脑电图。
高热惊厥并不等于癫痫。高热惊厥在一般情况下预后大多数良好,但复发性的高热惊厥有转为癫痫的倾向。高热惊厥通常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不归属于癫痫综合征,但与癫痫的关系比较密切。高热惊厥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原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癫痫家族史;首次发作伴有复杂性高热惊厥的表现。
由于癫痫属于慢性疾病,疾病发作对患儿的大脑发育危害很大,对于有高热惊厥症状史的小孩,家长一定要懂得以下相关疾病知识,以防小症成大病。
1、一次发热过程中只发生一次惊厥是单纯性高热惊厥,二次以上就是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发生在发热开始的24小时内(通常是6-8小时),抽搐时间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为单纯性高热惊厥;惊厥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是单纯性惊厥。如精神萎靡,则可能是脑炎。如果嗜睡,则往往易发展为癫痫。2、宝宝发烧时,口腔温度达38.5℃、肛表温度39℃以上,发生单纯性高热惊厥的较多。口腔温度38.5℃、肛表温度39℃以下发生的就属于复杂性高热惊厥。无热惊厥即为癫痫。3、2个月-6岁以内的宝宝高热容易引发惊厥,1-2岁是好发年龄,这个年龄段初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往往是单纯性居多。而3岁后开始第一次发病的,复杂性的更多,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较大。新生儿高热时抽搐,不叫高热惊厥。宝宝6岁以后,如是单纯性惊厥会自然消失,依然有惊厥的话,则肯定是复杂性惊厥。
小孩发烧抽搐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感冒家长们可见得多了,但是如果宝宝发烧导致抽搐该怎么办呢?小孩发烧抽搐怎么回事呢?
孩子发热后出现抽搐,考虑是热性惊厥,反复热性惊厥在成年会导致癫痫。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在婴幼儿更为多见,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发作多在原发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发作时体温多在39—40℃或以上。
主要呈全身发作形式,表现为强直一阵挛性抽搐,或仅表现为强直或阵挛发作。多数发作时间仅数分钟,15分钟内停止。大多患儿在数分钟内清醒,不遗留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你可以去医院查脑ct,脑电图除外癫痫,及颅内占位。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统计,3%—4%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惊厥的发生是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社经元异常放,引起惊厥。
高热惊厥的特点:年龄:半岁至4岁之间,5岁以后少见;发热:一般是由于感冒初的急性发热,惊厥大都发生在体温骤升达到38.5℃至39.5℃时;发作形势: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上翻;持续时间: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无复发,发作后意识恢复正常快。
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步建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
孩子发烧抽搐会不会影响大脑
为什么宝宝发烧会抽搐
发热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其中还有不少是因为发烧抽搐急诊入院的。
孩子抽搐的原因很多,有热性惊厥、癫痫、电解质紊乱等等,其中,热性惊厥是孩子抽搐最常见的原因。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又称“抽风”,它并不是简单的指“发热”时出现的“惊厥”(抽搐)。
热性惊厥是指,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经常为3个月至6岁之间),体温骤然上升导致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引起全身肌肉痉挛性发作的情况。并且,必须是在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明确的原因以后,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
在此之前,不发热时也出现过惊厥的,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和癫痫有关系吗?
不少爸妈看到孩子抽搐抽得厉害,又惊吓又心疼:这看起来怎么那么像癫痫?
虽然热性惊厥与癫痫的症状比较相像,但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疾病。
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型。单纯性热惊厥多发见于6个月~3岁的孩子,且往往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抽搐持续时间一般小于5分钟,并且24小时内不会再发生。惊厥发作后,孩子的脑电图正常,体格及智力发育也正常。
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多数是单纯型的,一般预后良好,很少会有什么后遗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几率也会逐渐减少。
惊厥真能变癫痫,但概率很低
复杂型的热性惊厥可发生于6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低热(<38℃)时也可能发生,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发作2次或2次以上,并且复发5次以上。
复杂型的热性惊厥部分可转为癫痫,可能需要长期治疗。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太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遗留后遗症。
不过家长也不必过度紧张,因为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几率较低。
研究发现,只有2%-10%的热性惊厥患儿才会演变为癫痫。经过家长细心的照料和医生正规的治疗,大部分宝宝在热性惊厥后不会留有后遗症。
宝宝发热惊厥有什么表现
宝宝发热惊厥的症状主要有:
1.四肢抖动、牙关紧闭、双目凝视,面色发青,大小便失禁等;
2.通常每次抽搐发作持续时间在三分钟左右,每次发热过程中抽搐发作不超过两次。
3.抽搐缓解宝宝醒来后,精神状态仍然比较好。 如果有上述表现,可以判定宝宝为热性惊厥。
6个月到6岁的孩子,大脑还没发育完全,当时体温快速上升时,容易发生热性惊厥,它是宝宝发热过程中的伴随症状,一般不会有后遗症。宝宝热性惊厥发生时,家长需要做的是:
1.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快速让宝宝平躺,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堵住口鼻,或误吸入肺而引发缺氧或者窒息。
2.物理降温,解开宝宝衣服的扣子,散热降温,保持环境凉爽。 宝宝身体发烫是可以采用物理方式降温的,用热毛巾擦拭孩子身体,或者使用退热栓。 宝宝手脚凉的话妈妈可以帮忙搓一搓,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3.惊厥患儿的神志不清,有可能咬破舌头,可以用一个勺柄包裹上纱布插人上下齿之间,以防他咬伤舌头。如果牙关紧闭,因已不可能咬伤舌头,所以就不必硬往嘴里塞牙垫,以免撬伤牙齿。另外,发生惊厥时切不可往其口中灌服药物,以免发生呛咳和窒息。
4.当孩子出现热性惊厥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 ,尽快送至最近的儿科医院急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