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的常见检查方法
胫骨骨折的常见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可确定胫骨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线片除有胫骨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等。摄片范围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结合查体确定投照部位及范围,避免漏诊。
2.MRI、CT检查
能够准确显示胫骨骨折的粉碎程度及椎管内的压迫情况,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或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3.骨密度检查
拟诊为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的检查方法较多(如DXA、pDXA、QCT、pQCT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质1 个标准差属正常(T值≥-1.0 SD),降低1~ 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2.5 SD标准差为骨质疏松(T值 ≤ -2.5SD),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L1~L4腰椎及髋部。
胫骨骨折是什么意思 胫骨骨折会瘸吗
胫骨的骨折,要看骨折的位置。
如果说胫骨的骨折,是位于胫骨的近端,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是治疗不恰当,可能会造成走路的破行,就是所谓的瘸。
如果说胫骨的远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踝关节周围的骨折,没有及时地治疗,或者是治疗不恰当的时候也会造成跛行。
胫骨的干部的骨折,有些时候没有经过系统治疗,会造成畸形愈合,也会造成跛行。
颅骨骨折有哪些原因呢
颅骨骨折较常见,往往是由于钝性暴力或穿透性损伤造成,大多无需特殊处理,故骨折本身并不重要。但颅骨骨折的发生与暴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减速距离等密切相关,由于颅骨骨折常并发脑、脑膜、颅内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颅内血肿、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预后。因此,及时、有效、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颅骨骨折分类较多,按照骨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颅盖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形、凹陷、粉碎和洞形骨折等;此外,视骨折局部与外界是否相通,又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拍什么片清晰度高
X光检查是胫骨平台骨折的一个最基本的检查,X光检查是拍一个膝关节的正位加一个侧位,这样基本上就能对胫骨平台的骨折做一下分型,最适合的X光分型是Schatzker分型,一共分为六型。但是随着目前科技的进展,X光片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需要了,所以现在胫骨平台骨折,如果碎得比较重,是四型以上,基本上就要做一个三维CT重建, 三维CT重建之后,就是打出一个非常立体的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看到骨折在前侧,骺内还是骺外,一目了然。
如果病人是高能量伤,胫骨平台粉碎骨折比较严重,尤其涉及到韧带的止点的问题,这时候还得做一个核磁共振,在软组织诊断方面,尤其是韧带损伤方面,磁共振的检查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简单的胫骨平台骨折拍个X光就可以了,如果是比较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要做三维CT,还要做个核磁共振。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⑴皮肤切口,显露肌层,切开胫前肌起始部
⑵拉开胫前肌,显露外侧平台骨折
⑶重建关节面,螺栓内固定
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胫骨平台骨折常有一块大骨折块从胫骨平台分离出来,并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如治疗不当,常引起膝关节不稳和膝内外翻。一般,胫骨平台骨折多数可用手法复位或撬拨复位,然后用管形石膏固定。如复位失败,则须行切开复位。
[术前准备]
除与切开复位术和内固术相同外,还应注意:
1.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有膝关节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破裂,要在术前作必要的检查,并准备应用的器械。
2.术中发现的骨折情况常较术前x线显示的重,要有足够估计。
3.骨折有关节面压缩凹陷改变者,抬起关节面后多有骨质缺损,要准备植骨。[麻醉]腰麻。
[手术步骤]
以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为例。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用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内侧平台骨折用膝关节前内侧切口),下端适当延长
3.显露外侧平台形切开胫前肌起始部[图1 ⑴],切口外端不可过长,以免损伤腓总神经。胫前肌与骨折块相连处不要分离,以保证骨折块的血运。向外拉开胫前肌瓣,即可全部显露外侧平台骨折的前部情况
4.探查、清理关节腔沿髌骨外缘切开关节囊进行探查,清除血肿及碎骨屑,如有破裂的半月板,应予切除,并仔细检查关节面的情况。如果半月板未破裂,可以切开其前侧及周围的软组织,拉开检查胫骨关节面的骨折情况。骨折可以是单块,但多是粉碎骨折,凡带有软骨面的骨折块都要保留。
5.重建关节面先由助手向下牵引并内收小腿,使外侧关节间隙张开,并将一块大的外侧骨折块连同附于其上的肌肉一起向外侧拉开,显露深部骨折。术者用骨膜剥离器细心抬起塌陷的关节面,使关节面对合复位。再将向外侧拉开的大骨折块复位。然后,用钻自外髁骨折块在水平位向内侧钻孔,贯穿胫骨内髁。将螺栓穿过隧道,在内髁处皮肤上作一小切口,显露螺栓钉,加螺帽固定。将胫骨关节面骨折块复位后,其下面少量的骨质破损区可取胫骨的皮质骨及股骨髁的松质骨充填;大块骨缺损者宜取髂骨骨块移植,以免术后关节面再度塌陷内固定、植骨稳妥后,冲洗和吸尽关节腔内血液,清除碎骨片。如半月板未作切除而周围已经切开,宜仔细缝合。然后,按层缝合胫前肌起始部、皮下组织及皮肤。
[术中注意事项]
1.恢复关节面的对位和平台高度极为重要,关系到今后的关节功能及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如塌陷较重,必须将关节面抬起,然后以皮质骨与松骨充填,才能避免再塌陷。
2.显露外髁时,注意不要伤及腓总神经深支及胫前动脉。
[术后处理]
术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于功能位,手术反应消失后,即可锻炼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1月后可以持双拐下地行走,但伤肢不负重。3~4月后,x线证实骨折愈合,伤肢始可持重。
缺钙老人会怎么样 易骨折
食品中的钙、镁、磷是提高骨骼硬度和强度的重要物质。缺钙及相关物质是影响骨骼系统的重要因素。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骨折,甚至无痛或自发性骨折,常见于股骨颈骨折的髋部。椎骨骨折也很常见,大多是无痛的,导致无法直立,脊柱越来越向前弯曲。
骨盆骨折疼痛的诊断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
骨盆骨折的诊断可根据外伤史,症状和体征及X线检查,易于诊断,但更应注重合并损伤的及时诊断。
(一)A型骨折若为单纯耻骨支骨折,疼痛位于腹股沟区及会阴部,合并内收肌痛。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常有皮下淤血和伸屈损关行疼痛。髂骨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及压痛。
(二)B型骨折耻骨联合分离4A女及间隙增大及压痛。因骨盆旋转不稳定,翻身困难,尤其伤侧下肢移动时更为明显。外旋型损伤时,常见下肢外旋畸形。
(三)C型骨折常出现双侧下肢不等长和骨盆倾斜,髋臼骨折时锻关节活动障碍。骨盆骨折应常规行肛指检查,骨盆侧方或前后方挤压分离试验可引起骨折部副痛,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反分型。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表现:
踝关节外伤后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可出现瘀癍、青紫,不敢活动踝关节,不能行走。检查可见踝关节畸形,内踝或外踝有明显压痛,并可有骨擦音。
诊断方法:
X线检查应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和踝穴位片。
根据外伤史、踝部疼痛肿胀畸形及X线表现诊断骨折并不困难。但在踝关节损伤时,有时会发生腓骨颈高位骨折,应注意检查,避免漏诊。对于高位的外踝或腓骨骨折,应注意评价下胫腓关节损伤的可能。另外,需注意检查其他合并损伤,如周围韧带损伤,腓骨肌腱、跟腱、胫后肌腱等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神经和血管损伤等。
胫骨平台骨折是怎么引起的
胫骨平台骨折是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受伤过程中,股骨髁对下面的胫骨平台施加了剪切和压缩应力,可导致劈裂骨折、塌陷骨折,或两者并存。实际上,单纯劈裂骨折只发生于骨松质致密的年轻人,惟有此关节面才能够只承受压缩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胫骨近端致密的骨松质变得稀疏,不再只承受压缩应力,当存在轴向压缩载荷时,发生塌陷或劈裂塌陷骨折。
某些学者认为,一侧的侧副韧带完整,对于产生对侧的平台骨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外翻应力自股骨外髁向胫骨外侧平台传导造成骨折时,内侧副韧带的作用类似一铰链;而在内翻应力自股骨内髁向内侧平台传导造成骨折时,外侧副韧带的作用亦类似于铰链。但是,随着MRI检查应用的增多,发现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合并的韧带损伤发生率,比以前认为的要高。暴力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粉碎程度,亦决定骨折移位的程度。另外,常常合并软组织损伤,譬如外侧平台骨折常合并 MCL或ACL,损伤,而内侧平台骨折常合并LCL或交叉韧带或腓总神经、血管损伤。劈裂骨折是剪式应力所致,应与边缘撕脱骨折和压缩骨折相鉴别,后者常合并膝关节骨折脱位,导致重度不稳定。
锁骨骨折的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象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相,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相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有时需拍摄双肩应力X线像,以帮助诊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拍摄应力X线像时,病人直立位,双腕各悬重物4.54kg(10磅),放松上肢肌肉,拍摄双肩正位像,喙突与锁骨近骨折段距离明显增宽时,说明喙锁韧带损伤,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X线检查虽较常用,但其误诊率较高,因此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是目前确定该骨折的最好的辅助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