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
5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
1、刮头部,提神醒脑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经交会的地方,头部经脉通畅,会使人精力充沛,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正常。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头部,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
给头部刮痧时,可以把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当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的感觉即可。刮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在那反复刮拭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2、刮颈肩,活血舒筋
颈肩酸痛多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而导致的。刮痧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增进局部新陈代谢,使本来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颈肩部的不适。
刮颈肩的常用方法有2种:
一是采用直线刮法,沿着后脑中央的风府穴、颈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来,再刮左右两侧的穴位,每一侧可上下刮15~20次。
二是沿着后脑左右两侧的风池穴到肩膀左右两侧的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也可刮15~20次。
3、刮两肋,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谐,人的心情就会愉悦、开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
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两肋,常刮拭这个区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4、刮腹部,减小肚子
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缺乏运动常会造成经络瘀堵。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帮助赘肉运动,还有缓解便秘、腹泻的作用。
刮腹部时,两条腿要分开站立,站稳站直,用刮痧板沿一侧肋骨的下缘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侧。刮的力度要适中,如果便秘就顺时针刮,腹泻则逆时针刮。
5、刮脚底,缓解失眠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很多脏器的反射区。在临睡觉前刮一下脚底板,有促进睡眠,缓解头痛等多种保健作用。
给脚部刮痧,可以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做全脚底的刮拭,等刮热后再用刮痧板重点刮拭脚心的涌泉穴。失眠的人,可多刮第四脚趾外侧的足窍阴穴和足背部第一、第二脚趾中间的行间穴。
可以利用了来刮痧的工具很多,专业的刮痧板、梳子背、搪瓷的勺子、搪瓷碗边、木质的饭勺等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刮痧时候要注意皮肤的润滑,尤其是在脸部刮痧的时候,否则皮肤容易被刮伤。润滑可用的也很多,有橄榄油、润肤露、baby油,再不济,色拉油也是OK的。
刮痧时,若顺着经脉走的方向刮,效果更好,四肢、背部、腹部的刮痧方向一般都是从上到下的,或者是由内向外。另外,刮痧的时候注意防风,以免受风感冒等
简单易学的减肥动作
第一、全身放松平躺在地上,双脚并拢紧紧贴在地面上,双手紧贴在大腿的两侧,然后深呼吸缩腹部,双脚慢慢向上抬起使得大腿和小腿成90度角,同时双手也稍微抬起,当然头部也是随着手脚向上抬起,慢慢的呼气,大概吸气呼气有10-20次左右,然后将紧绷的手脚和肌肉放松,慢慢在躺回到地面。
第二、首先全身放松平躺在地面上,双脚并拢平摊在地上,双手紧贴在大腿两侧,然后借助腹部肌肉的力量,慢慢的将手脚弯起来,同时整个人向上伸直,直到手脚和腹部紧贴,双手此时抱住双腿,头部稍微低下,保持呼吸大概10-20次慢慢放松下来,然后再慢慢躺在地上。
冬季感冒不可随意刮痧
冬季感冒不可随意刮痧,冬天,天气寒冷,容易引发感冒流鼻涕等症状,有人会选择刮痧来进行疾病防治。其实冬季感冒不可随意刮痧,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身体其他不适。
冬季感冒不可随意刮痧
冬季感冒是因为外感风寒,风邪侵入肌体,侵犯呼吸道使肺失宣发,而引起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刮痧作为一种非药物特色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数千年。它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有一些患者刮痧不当,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身体其他不适。
单纯发热为主的感冒、重症中暑都不可随意刮痧,刮痧也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刮痧需要市民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巧,不是谁都可以自行操作的。
由于刮痧是一种刺激疗法,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源援基强调说,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与这些疗法一样要遵循施术的四个原则,一是明确诊断,二是辨证施治,三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四是补虚泄实。
就拿感冒来说,吃药再配合刮痧疗法,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在天柱骨、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风门穴、双侧肩甲骨内侧缘、印堂穴、胸前风府穴刮拭,刮完后再喝一杯热凉茶,出一身汗,确实整个人会感觉整个身心舒畅。
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
冬季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刮痧时,应避免风直吹刮拭部位。
2、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刮痧后尽量不要喝酒或吃辛辣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4、刮痧部位未退痧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
5、出痧后可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半小时。
6、刮痧后不宜发怒,应保持情绪平静。
7、如刮痧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三种简单易学的室内健身运动
第一种:下蹲健身。双手叉腰、双脚与肩同宽,两眼平视,屈膝缓缓下蹲、脚跟离地,重心落在脚尖上,同时口中念“哈”,将腹中浊气吐出;起立时吸气,意守丹田,意想中自己已经把新鲜空气吸入丹田。运动宜缓,周而复始,中老年人可慢一点,亦可取半蹲姿式。每天可练2至3回,每次30次左右,只要练上一周,即可见效果。
第二种:颤抖健身。这种颤抖运动在家中的床上或地板上就可以进行。先喝一杯凉开水,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枕头不必太高,双手、双脚自然平放。静止一分钟之后,双手缓缓向上举起,双脚竖起,四肢与身体形成90度角。然后四肢同时轻轻抖动,每次3至5分钟,早晚各一次。这种颤抖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医治头痛、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疾病以及腰酸背痛等疾病。
第三种:踏格健身。我们室内的地砖一般都是60厘米见方,可以在这里大做文章,行家称其为“踏格运动”。这种运动的方式很多,可以单脚跳,一格一格朝前跳,也可以作“田”字型跳,可谓花样多多。跳的方式也可千姿百态,随君所欲。除了“跳格”,还可以“走格”、“跑格”,或一步一格,或一步一格半,可按您的年龄或体力而走,各取所需。不过“踏格”要注意:着装应轻松,鞋子要柔软,动作要协调,不可太激烈,而且特别要防止地面打滑,以免发生意外。
简单易学数胎动
1)3小时计算法
每天早、中、晚各选择1个时段,静下心来,数1小时的胎动。这3个小时的胎动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
2)如何解读胎动计算结果?
如果12小时的胎动数大于30次,说明胎宝宝很健康;如果12小时的胎动数小于10次,属于胎动减少,应仔细查找原因,必要时去做胎心监测。
3)胎动数10法
这种方法准确率比较高,是医生广为推荐的。如果你觉得3小时计算法太麻烦,可试试胎动数10法。
1、晚上入睡前是胎宝宝活动比较频繁的时间,孕妈咪容易感受到胎动。让自己身心放松,开始数胎动。
2、孕妈咪躺下,放松,感受胎动。
3、当数到10次以上胎动,说明胎宝宝很健康;如果2个小时里面胎动不满10次要找原因,或做胎心监测。
刮痧的历史起源
传统中医中,刮痧依赖于中医哲学,得益于传统中医学说的滋润,发展成为一种在中国养生技术中相当的核心的一个技术,在改善人体局部内循环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的,目前刮痧已经发展为一种系统化,精密化的养生哲学了。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刮痧最初适应证仅为痧证,痧证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王荣《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挑草子”。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对痧证的描述:((/乙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
在明代医书中,多沿用了危氏的说法,但将“沙”字变为了“痧”。如明代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载有“绞肠痧”一症。清(康熙年间)郭右陶《痧胀玉衡》使痧病的证治始备,在痧病病源方面《痧胀玉衡。痧原论》中指出:“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 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极少见。
刮痧主要流传与民间,其选材简单,操作简单,但是效果很好,这些特点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让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定的保养,实现自我的健康,这些都是人们都特别喜欢刮痧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单易学冬瓜的做法
冬瓜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等功效。冬瓜富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对于需要低钠食物的高血压、肾病、浮肿等患者,尤为适合。经常吃些冬瓜,不但解渴消暑、利尿,还可使人免生疔疮。久食可保持皮肤洁白如玉,并可保持形体健美。 1、海米冬瓜
【备料】冬瓜、海米、植物油、葱花、姜末、水淀粉、料酒、盐、味精。
【制作】将冬瓜去皮、瓤及子,洗净后切片,用少许盐腌制5分钟左右,沥去渗出的水备用。锅中倒入油烧热,葱花、姜末爆锅。加水1汤勺、料酒、盐和海米,烧开后放入冬瓜片,旺火开后改中火焖烧,待冬瓜入味后,加味精,淋入水淀粉勾芡即可。 2、红烧冬瓜
【备料】冬瓜、香菇、姜、蒜、葱段、花椒粒、小尖椒、酱油、淀粉、料酒、鸡精。
【制作】香菇洗净待用,冬瓜洗净去皮切长方大块,在靠皮的一面打上小方块刀花,把冬瓜划过方格的一面抹上少许淀粉备用。起炒锅,放少许油烧热,冬瓜入内炒至半熟,起锅。锅里再放少许油,下花椒粒、姜末、蒜末爆锅,再下冬瓜略炒,放入香菇,倒入酱油、少许料酒、尖椒、半碗清水,盖上锅盖焖至冬瓜熟透,用淀粉勾芡收汁,下葱段、鸡精调味起锅即可。
3、冬瓜炖排骨
【备料】冬瓜、排骨、姜、大料、盐、胡椒粉、味精各适量。 【制作】冬瓜去皮切块,将排骨放在开水锅中烫5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去血沫。将排骨、姜、大料和适量清水,上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炖约60分钟,放入冬瓜再炖约10分钟,捞出姜块、大料,加盐、胡椒粉,再炖10分钟,加味精起锅即可。 4、自制腌冬瓜
材料: 冬瓜 20斤、糖 1斤半 、盐 1斤半 、豆麴 1斤半 (俗称豆【米白】)、米酒盖过冬瓜的数量
做法: 1. 冬瓜去皮去籽. 抹盐. 曝晒1天.
2. 取烫过热水风乾之乾净罐子. 以一层豆麴.一层冬瓜后.摆法. 摆好后淋上米酒. 酒需盖过冬瓜. (可加些许辣椒). 腌到冬瓜半透明. 约2个月. (另有书上做法写15天即可).. 豆麴是在材料批发店买的. (米是跟个豆麴包在一起的) 6、冬瓜海鲜卷
原料: 冬瓜500克、鲜虾180克、火腿、北菇、西芹、红萝卜、香菜适量,精制油、精盐、味精、白糖等调味料。 烹饪方式:
1.将冬瓜切8厘米见方的薄片,鲜虾切茸、火腿、北菇、西芹、红萝卜切条待用;
2.将冬瓜片用滚水烫软,将虾茸、红萝卜、西芹、北菇等分别在水中烫熟;
3.将鲜虾茸等各种原料拌入精盐、味精、白糖等调味料,包入冬瓜片内卷成卷状,刷上精制油,上笼蒸约3分钟取出;4.将蒸好的海鲜卷摆入盘中,勾薄芡淋在表面即成。
刮痧疗法发展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刮痧工具外部构造、表面光洁度等方面更加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而且以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更加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之法的特点,而且亦避免了金属类器械所造成的疼痛、易伤皮肤、产生静电等不良反应,亦避免了瓷器类、生物类器械易碎、不易携带等因素,还避免了现代化学用品如塑料制品给人体皮肤可能造成的危害。
中国刮痧健康法不仅在刮痧工具上选择更为合理,而且更在刮痧手法上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肉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
由于以上特点,中国刮痧健康法的治疗范围得到的扩大,已能治疗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 科、伤科、眼科等十一大类400种病症。在理论方面,中国刮痧健康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比传统刮痧疗法的经验方法有系统地提高。
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由原采粗浅直观单一经验的治疗方法发展到今天有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绿色生态自然疗法。中国刮痧健康法以其易学、易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特点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