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夏季溺水事故死伤多,大都是这5个认识误区害的!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夏季溺水事故死伤多,大都是这5个认识误区害的!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技术原因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溺水事故,多见于初学者,一般初学者因未能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尤其是未能掌握在水中呼吸,漂浮和踩水技术,因而在游泳中往往会呛水,喝水,加之疲劳和其他突发原因,使正确的动作技术遭到破坏,而导致身体下沉,并造成溺水事故。

预防措施:游泳者首先应加强熟悉水性练习,掌握游泳的正确呼吸方法和在水上漂浮的方法,然后再学习和熟练掌握蛙泳和踩水技术,迅速取得在水中游进和停留的时间。

宝宝夏季游泳安全指南

夏天将至,天气越来越热,游泳的吸引力也逐渐超越了跑步。然而,相比于跑道,泳池或是公开水域,却暗藏了很多危险。

近日,社交网络上的一篇题为《小男孩游泳回来一周之后离奇死亡,“干性溺死”这现象,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的文章,吓坏了不少家长以及那些跃跃欲试跳入泳池的孩子们。

在文章中,一位4岁的美国小男孩因为在戏水过程中误吸了水,几天后就上吐下泻,并且肩膀痛,最终不幸离世,而在救治得出的结论是,这也为小朋友死于“干性溺死”。

在网络百科中,确实有不少关于“干性溺死”也叫作“二次溺水”的科学解释,然而专业医生从医学角度上来看,误吸水或水中杂物进入气道,的确会导致剧烈呛咳,甚至喉痉挛,严重时可发生负压性肺水肿或呼吸停止,但这种情况多在呛水后立即发生,不可能断断续续拖一个星期。

事实上,相比于“干性溺死”,儿童在泳池和开放水域的溺水更值得关注和重视。夏天来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游泳和戏水,是一门大学问。

溺水,第一大死因

在分析儿童正确游泳戏水的注意事项之前,有这样一系列关于儿童游泳溺水的数字,值得我们记住。

据《齐鲁晚报》报道,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了“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每年近5万因意外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的儿童数量占到了60%之多。如此换算,每年溺水儿童高达3万人。

除此之外,数据报告中显示,在中国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同样是溺水。其中,4岁以下的幼童因为溺水死亡的数量占所有死亡原因的52%;而5至9岁的儿童因溺水死亡则占到了23%。

何时学游泳最合适?

关于儿童游泳,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游泳最合适。

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国家一级运动员、中级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易梦觉就给出了他的专业看法——一般的游泳培训机构都会规定最小的学员应该从6岁开始学游泳,因为这个年纪,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方面都比较符合学习的要求。

然而,在易梦觉教练看来,“学习游泳”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在乎泳姿的戏水,而另一种则是正正规规地学习游泳。

“其实小朋友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玩水’了,洗澡就算是一种玩水,在大一些的澡盆里,水温保持在32℃到36℃之间,泡上10到15分钟,这也是一个熟悉水性的过程。然后,等到长大了一些,再进入泳池游泳,这是比较好的过程。”

张长存教授是中国的第一代游泳冠军培育者,曾制定了《国家游泳训练大纲》,他也曾多次提出,“婴幼儿从小就应该学习游泳。学习游泳最重要的是,从小让孩子熟悉水性,和水建立信任和亲近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样提倡“从婴幼儿开始培养水性”的欧美国家,学习如何自救以及强化自救能力,是婴幼儿游泳训练的第一课。

儿童游泳注意的4大事项

不管是在泳池还是公开水域,儿童游泳都需要家长或者专业的救护人员在周围陪伴。但即便如此,危险还是依然存在,所以在下水前,孩子们自身也要学会如何去保护自己。

1.游泳前务必检查身体

孩子在游泳前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患有某些疾病或发烧的孩子不要游泳。而例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及各种传染病的孩子也不应该游泳。

2.准备活动必须做足

游泳时,人体要经历一个从静止到运动和适应水温的过程,如不做准备活动,可出现头昏、心慌、恶心、抽筋等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游泳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例如一些动态拉伸,把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开,使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下水后游泳的需要。

下水前先用适度冷水撩洒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面部、胸腹部、背部及四肢,使身体适应水的温度,避免下水后意外事故的发生。

3.不要到水情不明场所游泳

在水库或海边游泳,一定要先了解水情。哪里水深或浅?哪里流速快或慢?哪里有水草?哪里有漩涡?不要到深水区和急流区游泳。不要在不明水情的高处跳水,以免发生脑外伤等事故,造成水中昏迷以致淹溺。

4.游泳时遇到水草、漩涡要正确处理

游泳时,遇到水草不要继续向前游,应以仰泳的姿势从原路返回,以避免水草绕住肢体。万一被水草缠住了,不要惊慌,不要乱蹬,以免水草越缠越紧,可仰躺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缠在身上的水草。

遇到漩涡时,应立即吸口气潜入水中,然后用力向外冲出,待游出涡心后再浮出水面,并迅速离开漩涡地区。

儿童溺水,应该如何施救

其实,提醒孩子和家长在游泳时注意那4大事项,共同的目的就是一个,防止儿童游泳时出现溺水的状况。

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溺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成都市第二人名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和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就强调,正确科学的紧急处理,是挽回溺水儿童生命的第一步。

首先,应该迅速脱水上岸。

由于儿童在水中溺死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河里或塘里救上岸。若儿童是溺入深水中,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儿童的头托起或拉住他的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随后,从水中救出溺水者后,应使其头部低于身体,以防呛水。

倾倒呼吸道积水,应将小儿俯卧救护人员肩上,头向下垂,使水自然流出;也可放在斜坡地面上倒立控水,然后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杂草污泥,其目的是恢复呼吸道通畅。

紧接着,施救者应该促进呼吸,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即用口对准小儿口吹气,为防止漏气须捏住鼻子,使小儿的胸廓扩张,然后松开手,使肺里的气体自然呼出。如此反复多次,每分钟大约做20次左右。

如果溺水儿心跳、呼吸均已停止,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对小儿进行胸部按压时,非专业和专业急救者均可采用成人胸部按压的方法,即单手或双手掌跟按压胸骨下1/2处(约为乳头连线中点)。

注意不要按压剑突或肋骨,应根据患儿和急救者体型采用单手或双手按压法,但无论采用何种胸部按压方法均应使按压幅度达到胸廓厚度的1/3~1/2。

必须记住的是,心脏按摩每分钟100次。直到恢复心跳、呼吸后送往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当然,所谓的“二次溺水”确实存在,李和莅主任就强调,夏季的确有少数溺水儿救护数日后突然死亡,这多半是溺水后合并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未引起足够重视所致。

夏季溺水急救方法有哪些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在清凉的河水或湖水中躲避夏季的炎热。然而,每到这个时候,溺水事件却频频发生,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自救和互救,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为此,本刊特约急救专家,教给大家正确的急救知识。

人淹没于水中,水与杂物充满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称为溺水或淹溺。由此造成呼吸、心搏停止而致死者称为淹死。

事实上,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两大类。

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湿性淹溺根据淹溺时水的成分可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但无论是哪种成分的水,被溺水者吸入体内后,都可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淹溺,都会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呼吸道吸入污水可发生肺部感染。病情恶化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所以,溺水发生时的正确急救对挽救溺水者的生命十分重要。

自救

不熟悉水性或误入水者,积极进行自救十分重要。首先,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能够进行呼吸。呼吸时,呼气宜浅,吸气宜深,则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千万不可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举手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抽筋)而致淹溺,应息心静气,及时呼救求得援救。同时,自己应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再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抬,使拇趾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

互救

救护者应保持镇静,尽可能脱去外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对于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从而使淹溺者手松开,以便再进行救护。

医疗急救

1.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随后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不可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复苏。

2.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编者注: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参见本刊2004年第3期《心肺复苏抓住关键的4分钟》)。

3.淡水淹溺用3%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海水淹溺用5%葡萄糖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或用右旋糖酐500毫升静脉滴注。此外,糖皮质激素可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能减轻溶血反应。

夏季溺水事故死伤多,大都是这5个认识误区害的! 误区四:溺水不超1小时就能救活

长时间的溺水会造成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停止、脑部出现缺氧,严重的甚至发生脑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就发生永久性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出现脑死亡了。所以,溺水超过一个小时是不可能被救活的。

警惕儿童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一.物理性伤害:如意外窒息、溺水、割伤、摔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烧伤、烫伤、鞭炮炸伤、电击伤以及洪 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伤害。

二.化学性伤害:常遇到的有:强酸或强碱灼伤、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和有毒物质中毒等。

三.生物性伤害:如狗、猫、蛇咬伤、蜂、蝎、毒虫蛰伤以及食物变质中毒等。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儿童伤害:

婴儿意外窒息:新生儿和小婴儿不会抬头或不会翻身,母亲与婴儿同睡一张床,甚至同睡一个被窝,这样很容易 由于被子堵塞婴儿口鼻而使婴儿发生窒息死亡,母乳养婴儿时,孩子边吃边睡,当母亲也入睡后,乳房易堵塞婴儿口鼻,亦可 致婴儿发生死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不会翻身,如果采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孩子发生呕吐物流入气管,亦可引起窒息和死亡。

另外,为婴儿喂奶、喂水或喂药方法不当,容易赞成呛水或呛药,从而引起窒息死亡。

溺水:有些人喜欢到未开放的江、河、湖、溪、渠、海等水里游泳。由于这些水域深浅不一,水势复杂,又缺乏 必要的救护手段及人员,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溺水者中,最多的是少年儿童,尤其是那些没有成人陪同的孩子们。冬初及 早春,冰层很薄,此时,儿童最易踏碎冰面而发生溺水事故。

幼儿因溺水而致死的事件也很常见。据统计,一九九一年我国一至四岁儿童因溺水死亡者就占十万分之三十四点 二,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这些孩子主要不是由于游泳溺水,而是由于不慎跌入水中致死。

药物中毒:儿童药物中毒主要由于两种原因引起,一是家长不了解儿童用药注意事项,由药物引起中毒;另外最 多见的是儿童自行拿取药物误食而引起中毒。一至三岁幼儿好奇心强常趁大人不注意自取药片服用,造成中毒。

暑假安全防范措施

打开电视或手机看新闻,偶尔也会看到孩子溺水、坠亡的消息。还在天真无邪的年纪,你怎么舍得如此稚嫩可爱的孩子们受到伤害呢,下面来看看熊孩子暑假安全注意事项吧,尽早做好防范,避免出差池。

1、溺水。夏季是溺水的高发期,家长们陪孩子游泳时一定要全程紧盯,因为即使孩子溺水了,他们可能也不会发生喊叫,因为溺水60秒后意识可能全无。

2、交通安全。虽然很多阿姨叔叔都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红灯停绿灯PASS,这些基础的知识要教给孩子们哦。

3、动物咬伤。娃儿们都爱和小动物一起玩耍,但有时候不小心被喵咪或小狗狗咬了一下,或弄损皮肤,都有可能会感染狂犬病毒。所以孩子和狗狗一起玩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在旁边看好。

4、滞留车内。最近接二连三的出现孩子被粗心家长遗留车内的新闻,让人揪心。尤其是夏季,如果孩子被困车内,车里面的温度会上升很快,容易致娃窒息。

5、触电。家里的插头,最好都装上防电盖,因为孩子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而抠那个小孔。如果孩子被电到了,最好是将孩子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并拨到120。

6、坠楼。不要在阳台放一些垫脚的东西,更加不能让孩子单独在阳台玩耍。

7、误吃药物。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如果你的药物没锁好,孩子们可能会以为是糖果,尤其是糖衣类药物,宝宝吃不停就糟糕了。

8、留意浴缸。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浴缸里面,尤其是比较深的浴缸,一个转身意外可能就发生了。

9、烫伤。一些比较滚烫的食物不能放在桌子边缘,避免宝宝触碰然后弄伤自己。

怎么预防溺水

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每年一到夏天的游泳季节,学校要开展有关水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教育,无论班主任或家长都要强调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时刻警惕意外的发生;任何的活动都要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为首位;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家庭、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制定一些行为规范,落实管理措施,严禁学生到那些偏远的山塘、峡谷或有急流、旋涡等水情复杂的地方游泳,也不能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大面积的水域游泳,特别是对当地环境不熟悉的水域;更不能在狂风、暴雨的天气游泳;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场所,到一个场所去游泳,一定要先了解该场所的环境情况,如场地的大小、深浅水区的划分、对活动的各种要求和各种警示的标志;同时要遵守各项管理规定,服从有关人员的管理;小学生一定要家长或大人陪同,中学生要有集体组织的行动。

如何避免溺水

1、危险开放水域的监管

危险开放水域是指两方面的水域,其一是野外无人管理的、存在一定的导致淹溺风险的水域,如岸上无障碍物的湍急的河流、水情复杂的池塘、容易形成漩涡的激流、海底地势情况复杂同时风急浪高的海湾等。其二是位于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开放水域,如水库、河渠、池塘、公园水域、水井、粪池等,这些水域的水情虽然相对平稳,但由于它们是开放的,且有的水域在某个时间段是无人管理的,同时群众能非常容易地进去或失误落入,故也是淹溺的重大隐患处。此外平时没有水的一些低洼地带,如果突然遭遇暴雨,容易形成临时的水洼,这些水洼是导致儿童淹溺的非常重要的地点。

对上述水域应该切实加强监管,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如对野外危险水域应尽可能采取安全隔离或封闭措施,如岸边设置护栏,水井粪窖加盖等,使人们不能轻易接近、进入或误入,同时要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对于城镇中的各种开放水域,应有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并劝说试图在不适合游泳的地段的游泳者及其他人员离开。此外在淹溺高发地段应尽可能设置围栏,同时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提提醒附近人群警惕淹溺的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发生后,相关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及时派专人到低洼地带查看,发现临时水洼时应设立警示标志,如果可能,应采取设置障碍物的措施,使附近的儿童不能轻易进入。

2、公共游泳场所的管理

公共游泳场所包括公共游泳池、公共游泳海滩等,从概率上讲,这些地方的游泳者最多,故发生淹溺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故应特别提高警惕。必须认真贯彻有关游泳场所的规定。按照《全国游泳场所开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游泳场所星级评比标准》等条例对公共游泳场所实施建设和管理。其主要内容有: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观察设备和救生设备,前者有海滩的瞭望塔,游泳池的瞭望台(梯)、望远镜等,这些设施是救生员观察游泳者情况的重要保证,使救生员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实施救援。因此各个游泳场所必须建立有效的观测设施。此外游泳场所要有充足的救生设备,包括各种救生漂浮物如救生圈、漂浮板等,这些设备在淹溺救援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2)加强救生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是否有专职救生人员和救生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公共游泳场所淹溺者的生命,故游泳场所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首先必须有一只专职救生人员队伍,每个救生员必须有资质并受过专业培训且考试合格,其能力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观察能力,救生员必须能够及时发现游泳者的异常行为,从这些蛛丝马迹中迅速得出是否发生淹溺的正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救援时间越早,淹溺者的生命就越能得到保障。第二是救援能力,救生衣必须有娴熟的救援技术,发现淹溺者后,救生员必须有能力使其尽快脱离危险,而不是救而无效。特别是救生员能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

三伏天孩子应该学游泳吗

很多游泳机构都说,学会游泳,可以让孩子更安全。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鼓吹”。2018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这样子的数据:在全球,溺水发生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其次是5-9岁的儿童。在5-14岁儿童意外事故中,溺水死亡的几率高于其它事故。另外据美国科学记者Melinda Wenner Moyer经过调查显示,2/3溺水死亡的孩子都是游泳游得很好的孩子。

夏季幼儿防溺水小常识

一、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有:

1、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虾,捡落入水中的物品;

2、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

3、到井边打水不慎落入井中;

4、雨天掉入沟坑;

5、暴雨来临时无躲避处所。(特别注意:不要在大树下或在有高压线下面避雨,以防雷击。)

二、预防幼儿溺水的措施:

1、教育孩子充分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性;

2、教育孩子不要到水库、河边、池塘、等有水源的地方玩耍戏水;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 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6、雨天行走、如果路过井边或有水源的地方时要 格外小心。

三、教幼儿学会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如果某种特殊原因不慎溺水,应遵循以下急救办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 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 以解除抽筋。

四、现场抢救溺水儿童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 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五、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天天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如果家长带领孩子游泳,或者疏忽对孩子防溺水教育,出现溺水事故,责任自负。

亲爱的家长们,安全无小事。希望各位能提高防治孩子溺水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孩子的安全监护工作。让我们家园联手,共同筑起孩子的安全

会游泳的人为什么溺水 心理原因

由于心理方面导致的溺水事故比较多见,尤其是初学者比较多见,部分初学游泳者,游泳时心情过于紧张,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过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游泳者的大脑皮层出现保护性的抑制而使动作僵硬,协调性降低,正确的动作技术破坏,而发生呛水,喝水和身体下沉,从而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预防措施:加强保护措施,减轻游泳者的心理压力,请会游泳的人陪游,如果出现危险,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相关推荐

游泳安全常识

1.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3.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4.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5.水中活动时,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6.若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打110请求支持,如果自己没有学过水上救生,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7.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在海滩游泳安全常识 1.应在设有救生人

幼儿游泳真的好吗?

案例:两个月宝宝学游泳溺亡 2013年4月22日下午,黄浦区一名不足两个月大的男婴在家中浴缸套充气脖圈游泳时,母亲有事离开,套在婴儿颈上的脖圈不知何故松开,等母亲回来时,婴儿已经溺水。虽经医院抢救至今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家长观点:贵点咱不怕孩子喜欢就好 帆帆再过2天就满周岁了。出生还不到一个月,妈妈魏梅就带着他到妇婴保健院开的游泳馆内游过水。魏梅说,头一次游泳,帆帆还不适应,哭了一,但大人一哄很快就好了。后来帆帆就爱上了这项运动,一到游泳馆小家伙就兴奋,回去睡得特别香。他们每周至少要上游泳馆一次。对于

夏季游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避暑,都选择游泳来锻炼身体。虽然游泳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而且还具有降暑、减肥等诸多好处,但游泳的时候,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防发生不测。 夏季游泳注意事项 1、空腹游泳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影响消化功能,还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

游泳游泳与海滩游泳的安全意识

游泳游泳安全常识 1.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2.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3.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4.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5.水中活动时,已感有寒意时,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登岸休息。 6.若发现有人溺水时,即刻发出「有人溺水」呼救或打110请求支持,如果自己没有学过水上救生,不可冒然下水施救。 7.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在海滩游泳安全常

暑期儿童伤莫忽视

儿童的主要人群 除了电击伤,高楼坠伤、车祸、骨折、嬉水时溺水身亡、被开水烫伤等意外伤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国每年因伤死亡人数为70万~7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每年发生各类伤两亿人次,100多万人因此留下残疾。儿童的主要受累人群。 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故意伤,有数以千计的受伤儿童因此就医,而且往往留下终身残疾。 在中国,伤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伤死亡。 溺水儿童伤第一死因 伤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儿童生命

有人落水要如何进行急救

大声呼救,实施救援 发现溺水者后先大声呼救以求得到更多人帮助,然后马上拨打120。游泳的话随后立即救助溺水者上岸,若不游泳就不要勉强自己下水救人,而继续呼救找到游泳的人下水救助。不要没有将溺水者救上来,还让自己陷入险境,给其他救助者添乱。 清除杂物,空水 救助上岸后,首先立即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将鼻子内和口腔内的淤泥,泡沫,呕吐物或者杂草清除干净,但最好要用纱布,使得溺水者的呼吸能够畅通。做完这些后,一条腿跪地,另一条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膝盖处,然后一手扶着溺水者的头,一手拍打他的背

溺水救护的几个误区

别依赖倒背控水 心肺复苏关键 案例:7月9日,广东东莞一4岁男童掉入河中。岸上两人联手将他救起,使用倒背溺水孩子奔跑的方法,把男童救活。在农村,由于溺水事故发生地离医院较远,在等待医生到来过程中,人们有时还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通过牛背的颠簸把溺水者腹中的水抖出来。 魏勇生表示,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和倒背着小孩奔跑原理类似。颠簸中,溺水者胸部得到按压,能将气管里的水挤压出来,使气道畅通。但需注意溺水者有无外伤,尤其脊椎损伤,否则跑动起来给伤者带来更大的伤。郑明华强调,岸上救护的重点不在于控水,而在

孩子溺水,其实不挣扎喊叫!孩子溺水急救方法 玩水,先要排除安全隐患

任何高发安全事件,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尤其溺水这种夏季高发事故,更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玩水的年龄没有特别限制,但成年人要全程陪同,看紧孩子,孩子自己也要戴腋下圈或穿救生衣。 如果要学游泳,一般建议孩子到了5岁以上再学。当然,孩子否适合学习游泳要综合考量,家长要谨慎考虑。

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游泳; 4、不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

如何防止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 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否卫生,水下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3、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 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