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差的人易老年痴呆
听力差的人易老年痴呆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听力差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症。尽管这一研究结果没有证明听力受损是如何导致痴呆症的,但它支持了使用助听器有助于遏制老年痴呆症发生发展的观点。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00人(包括男性和女性)进行了长达12年的研究。在研究期间,有9%的人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痴呆,大多是老年痴呆症。研究发现,听力越差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越高。即使排除了年龄及其他影响因素之后,那些听力轻度减退的人,发展成为老年痴呆的几率也是听力正常者的近两倍;中度听力丧失的人,患老年痴呆的几率则高3倍;而严重听力丧失者,则会高出5倍之多。
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听力受损的人就一定会发展成老年痴呆,但患痴呆症的风险肯定会增加。研究人员指出,对于这种结果可能的解释是,听力减退会使老年人更加难以应对心理功能的衰退。此外,听力减退会导致老人社交孤立及寂寞,进而发展成老年痴呆症。
老人听力越来越差会导致晚年痴呆吗
年纪大的老人很多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叫吃饭,隔壁楼都听得一清二楚,而老人依旧坐在原处纹丝不动;爱打岔,但说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让人莫名其妙……这些都是老年性耳聋的表现,患者需要提高警惕。
听力差引发连锁反应
从生理上说,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大体上60岁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聋现象,但也有的人四五十岁就出现耳聋。问题是,有的老年人耳聋后就感觉自己被家人遗弃了,进而产生抑郁心理。这时如果置之不理,会给老人造成心理创伤。专家建议一旦发现老人听力下降,家人要及时鼓励并陪伴老人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积极治疗。
事实上,听力减弱的同时,老年人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也在变弱。另外,它还可导致老年人语言障碍。因为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同在颞叶,而听觉语言中枢需要完好的听觉系统传导,当听力减退时,听觉传导减少,听觉语言中枢接到的信息自然相应减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聋哑”。这种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的长期“不协调”,就可能导致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功能失灵,造成老年痴呆。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
助听器可保残存听力
“超过半数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家人,都曾认为老年人年龄大了,耳背是正常现象,无需在意,这种错误的看法不仅会使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更会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佩戴助听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听力状况”,老年性耳聋患者及早接受治疗干预可保存残留听力,避免听力进一步受损,因为保留残存听力对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出现早期症状后要考虑是否有听力障碍,及早做测听检查,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老人体检该查查智力和心理
不会拨家里电话,叫不出熟人名字,怀疑保姆偷钱,猜忌老伴外遇……这些症状都可能提示患上“老年痴呆”。由于老年痴呆的发病十分隐匿,而子女常常以为记忆力变差、脾气不好都是老人家“正常现象”,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痴呆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从而耽误了治疗。
导致老年痴呆原因是多方面的,年龄、遗产、脑部疾病等都是危险因素,而临床上其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所占比例最多。据统计,目前我国老年痴呆患者超过500万,而年龄越大,老年痴呆的比例越高,在60-70岁的人群里,10%会患上老年性痴呆,而85岁以上则有50%的比例会患上痴呆。因此,早期识别出老年痴呆,对于早期治疗,减缓疾病的进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
神经内科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年进行体检的时候,最好也查一下“智力和心理”,做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只要15-20分钟就能完成老年痴呆的筛查。
记忆力下降:
近事易忘,旧事犹新
老年痴呆早期的时候,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比如反复问,“今天星期几?”或者刚说过什么话,回头就忘。不过,有很多家属对老年人记忆力下降不以为然,“人老了,自然会记性变差了。”
神经内科专家说,与生理性记忆减退比较,老年痴呆患者的记忆减退更严重,患者容易丢三落四,整天找东西,经别人提醒也很难再想起来。有时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诉说同一件事,重复购买一样东西。记忆力下降会持续进展,还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生活。
实际上,老年痴呆症第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认知能力下降,讲得不好听,其实就是智力下降,而很多人最初就会体现为“记忆力下降”。不过,有意思的是,老年痴呆患者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但对以前的“旧事”却能历历在目。潘主任说,这样的患者,一到医院做记忆力检查,就会发现会明显差于正常人。
精神行为异常:
脾气变大,妄想猜疑
老年痴呆第二个特征就是精神行为会变得异常,患者的个性变化较大,比如易激惹、斤斤计较、猜忌、偏执、妄想等,尤其会出现两种较为典型的现象:第一,怀疑家人或保姆偷钱偷物;第二怀疑配偶不忠。
家住广州越秀区的陈老太,这一两年脾气大变,她总是怀疑媳妇偷了自己的丝袜、裤子,而频频找媳妇吵架,这自然引起家庭矛盾,逼得儿子媳妇只能搬出去住。后来家人带老太太到医院一做检查,就发现是老年痴呆症。而另一位高级工程师,退休在家,没几年就开始“转性”,硬是怀疑家里人偷他的钱。
如果这一些“怪异行为”还能忍受的话,那么怀疑配偶不忠则足以让家里“闹翻天”。神经内科专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刘姨以前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去年开始变得易怒,常因为小事发脾气,喜欢斤斤计较。最让老伴不能理解的是,她总是怀疑老伴跟楼下的陈阿姨有“不轨行为”,于是两个人经常吵架闹别扭。
生活能力下降:
生活自理成问题
由于记忆力下降,精神心理异常,最终会导致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潘小平说,往往等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家属才会带患者来医院就诊,因为患者此时难以独立生活,比如不能做饭、买菜、上街购物等,严重的衣服会穿反,生活自理开始出现困难。
神经内科专家说,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在哪排便,生活一团糟,必须要人照料。如果病情到了这一阶段才来就诊的话,治疗效果就会差很多。而且照顾一个老年痴呆患者,这对于家庭来说,将是巨大的负担。
神经内科专家建议,每年老年人做体检的时候,可以做一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15-20分钟就能筛查出病情较轻的老年痴呆患者。如果当您的家人已经出现上述各种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头部CT或MRI,专业的精神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等。
Tips
得闲多动手
步入老年后,应该多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多参加群体生活,千万别总“宅”家里。潘小平说,老年人要多做手部运动,比如弹钢琴、绘画、搭积木、织毛衣,甚至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拿筷子练习“拣豆子”(把红豆、绿豆、黑豆混在一起,用筷子分拣出来)。勤练手指能刺激大脑,从而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会导致精神病吗
1首先先来认识一下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又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为记忆减退,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判断能力下降,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最严重的时候是生活不能自理。伴随着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可能会伴发引起的精神病理症状。
2其次可能前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不懂得怎么区别是老年痴呆的前期症状还是一般的健忘症,因为直观的感觉就是记忆力下降,老年痴呆不同于一般的健忘就是老年痴呆性的健忘是非常规的,是属于不正常的情况,或者是突然之间就开始持续地忘记事情,计算能力减退,容易迷失,言语也变得单调,经常反复诉说一件事情。
3最后我们需要知道怎样预防,对于老年人来讲,平时更是需要注意训练大脑,开创想象力,看书的时候想象一下意境,或者听听音乐,试着感受一下高音低音的不同感受,可以让老人看一些故事书,试着给孩子们讲讲故事,看看是否可以首尾连贯,或者做一些需要费脑力的事情,打麻将之类,这些方法都有助于预防痴呆。
不幸患有老年痴呆日常注意事项重要吗
治疗老年痴呆的注意事项一:
首先,要常关注天气变化,随时给老人增减衣服,饭菜中要保证清淡,富营养的,易于消化的食物。食用鱼虾时候,应该将鱼刺取出,虾壳剥掉,以免鱼刺噎喉。老年的日常生活用品,应放在患者常看得见的地方。这对治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
治疗老年痴呆的注意事项二:
生活中家属应该多观察痴呆老人的行踪。当出现外出后常不识归家之路,因此要准备一张小卡片放到老人口袋中,卡片将痴呆老人的情况写清,同时写上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便于与家庭取得联系,这对治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治疗老年痴呆的注意事项三:
痴呆老人常喜爱将废纸或是脏塑料袋等视为珍品收藏。这是因为痴呆老年辨别能力差。所以家属不要怪痴呆老人,只要偷偷扔掉就好了。痴呆老年记忆甚差,你扔掉的物品,他是回忆不起来的。贵重物品要藏好,免得老年取出后扔了或被人轻易骗去,这对治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
治疗老年痴呆的注意事项四:
不幸患有老年痴呆日常注意事项重要吗?一般痴呆老年睡眠中常会出现日夜颠倒,并且影响家人睡眠和工作,这样可以安抚老人,使老人慢慢的进入睡眠或者是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片助眠,不过,使用前请先咨询专科医生,以免对痴呆老人的身体不宜,对治老年痴呆起到一定的帮助。
治疗老年痴呆的注意事项五:
因为痴呆患者感知觉会出现迟钝,所以就算有了病痛也不会及时诉说。因此,需要家属的每天观察,观察病人有无脸红发烧、面部痛苦表情,如发现异常即及时送诊,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这对治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
老年痴呆后的寿命还有多久
老年痴呆后的寿命还有多久,老年痴呆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老年痴呆,就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痴呆的加重,虽然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症状是器质性痴呆,但同时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附加症状,所以,可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有:
1、单纯痴呆型
这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具有老年性痴呆的一般症状。本型病人以记忆障碍和全面痴呆为中心,但无明显的情感障碍,也没有幻觉、妄想的意识障碍。疾病后期,病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食欲减退、体温、血压都降低,最后场因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
2、早发性老年性痴呆
此型病人发病年龄稍早一些,且以女性较为多见。病人的记忆力明显障碍,定向力差,常以虚构、错构来补偿记忆的缺损。病人衣着较整洁,思维尚有条理,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给人以非常健谈的印象,而且常表现无意义的忙绿。随病情发展,痴呆正在日益严重。
3、偏执型老年性痴呆
这种类型的主要表现是在痴呆的背景上附加有妄想(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或夸大妄想)和幻觉(听、嗅、味幻觉等),妄想的内容荒谬且不系统。最后痴呆加重而幻觉、妄想渐不明显。
4、非典型性老年性痴呆
本病发病年龄较早,一般在40~60岁发病。虽然起病隐渐,但发展却较快。早期表现记忆障碍并日益加重。随之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均开始出现障碍。病人逐渐失去工作能力,不能适应环境,不认识熟人,不理解周围事物,不能讲完整的句子。有模仿语言和语尾重复,令人无法理解。此型病人还可见情绪障碍:病初情感不稳,以及焦虑不安。偶有抑郁、幻觉及妄想。有时还有活动增多,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晚期病人情感淡漠,完全不与周围接触,对一般刺激无反应,陷入极度痴呆状态。
患老年痴呆症有哪些早期信号
1.顾前忘后。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在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的现象。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老年痴呆性健忘不同于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它的特点是病情进展的速度非常快。
2.情感孤僻。早期老年痴呆病人的情感常出现剧烈的、不合理的变化,如对家里的事情常常漠不关心、情感淡漠、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社交活动减少,情感反应减弱。
3.多疑多虑。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4.情绪不稳定。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5.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常常出现错误。常常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时间,忘记自己住在什么地方,不能记住或辨认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别人,认错朋友,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并认错自己的儿女。
6.计算出错。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计算速度迟缓,出现计算错误等情况,有时甚至连小学水平的计算题也不会计算,上街买东西不会算账。
7.听力明显减退。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可有明显的听力减退。中晚期的老年痴呆病人则可出现听幻觉、嗅幻觉和触幻觉等情况。
8.呆滞抑郁。有些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常精神抑郁、表情呆滞、睡眠规律紊乱,自我贬低,并有自杀念头。
视力差的老年人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罹患老年痴呆症几率最高的是视力不佳且没有进行治疗的老人。如果老人在视力下降后主动就医并佩戴了眼镜的话,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就有所降低。
调查还发现,视力良好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视力欠佳的老人要低63%,而视力不好又没有就医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视力良好且每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的老人的9倍。
那些虽然视力不佳,但每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接受眼部治疗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相比视力良好的老人仅仅略有增加,但并不明显。
视力不佳与老年痴呆症有关联,而这项研究证明了视力不佳是在老人出现老年痴呆症前就存在的现象,因此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原因之一。视力不佳又不进行矫正的话,会影响老人进行散步、社交、运动等活动,而这些活动恰好又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良方。
虽然老年人视力退化是正常现象,但并不能对此坐视不理,而应该立刻就医,并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此外,斯提醒老人,一旦发现视力不好了,最好去咨询老年病学科的医生,因为白内障、黄斑病变和糖尿病都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老年痴呆症该怎么检查
老年痴呆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就是饱受疾病的折磨,不仅导致老年人难以自理日常生活的行为能力,更是让许多老年痴呆患者失去了美好的晚年生活。所以对老年痴呆治疗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问题。而在治疗前,关键在于做好老年痴呆的检查,科学的检查确定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也是有助于老年痴呆的治疗更加准确。那么,老年痴呆怎么检查?下面听听权威专家的讲述。
1、实验室检查:作为老年痴呆评估内容的一部分,是确定老年痴呆病因和老年人中常见并存疾病所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
2、脑电图AD病人的脑电地形图中,delta及theta功率弥漫性对称性增强,alpha功率在大部分区域下降。
3、测定Apo E表型ApoE多态性是Alzheimer病(AD)危险性的重要决定因子。
老年痴呆症该怎么检查,了解了老年痴呆怎么检查之后,选择科学的老年痴呆治疗方法很重要。虽然现在有很多的治疗方法,但老年痴呆对人们身体产生的威胁非常大,所以,有效治疗老年痴呆非常重要。老年痴呆患者一定要慎重选择
老年人听力下降应不应该戴助听器
依赖助听器没什么不好
“很多人老了,眼睛不好使了,就会借助老花镜,要是腿脚不利索,就会使用拐杖。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就是不喜欢使用助听器,觉得会产生依赖。其实,助听器和老花镜、拐杖一样,都是老人生活的辅助工具,依赖助听器并没有什么不好!”
老年人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听力困难,意味着需要助听了,都应该验配助听器。如果老人使用助听器后“离不开”、“摘不下来”,意味着助听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使用者的听觉状况,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不佩戴助听器会使听力越来越差
老年人听力不好,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不然听力会越来越差甚至导致耳聋。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耳蜗毛细胞萎缩,听力中枢机能的退化等,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所以不少老人总在抱怨“听得见却听不清”。然而,佩戴助听器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听到的声音清晰响亮,同时减缓听力系统衰老的进程。黄斌先生提醒子女及老人,听力不好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以免听力越来越差。
不佩戴助听器易患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听力不好,不佩戴助听器会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年痴呆的情况发生。人体听到声音,大脑接收到声音信号才会兴奋;而听不到声音,意识则会处于不兴奋的状态,大脑就失去活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慢。久而久之,听力下降会使老年人反应迟钝、语言能力下降、交流减少,这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老人产生孤僻、淡漠、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不佩戴助听器影响心理健康
老年人听力不好,不佩戴助听器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据科学研究显示,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相比,听力受损的老年人思维和记忆更差。黄斌先生指出,听力下降,大脑接受声音的刺激减少,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处理声音,因而会牺牲一些本来用于处理记忆和思维的能量,长期下来就导致老年人思维和记忆力下降。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会出现沟通困难、交流减少等情况。久而久之,老年人就失去社交的兴趣,逐渐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变得沉默寡言、心理自卑。老年人听力不好,不佩戴助听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人常听儿歌不易痴呆
临床研究表明,音乐在改善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活跃度以及稳定情绪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功效。因此,吕继辉认为,听喜欢的儿歌可作为改善痴呆老人身心障碍的一种良好调节手段,将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与周围环境的沟通障碍,加强老人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和生活信心。
研究证明,音乐还能影响大脑中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有利于调节人的情绪、减少攻击性、提高睡眠质量和改善抑郁状态等。让老年痴呆患者听儿歌,要根据老人的身心状况适当地选择独唱、合唱、器乐演奏等不同的形式,但这不代表可以随便买磁带或音乐CD来听。如选择有大自然音效的音乐,就能与人的身心频率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减缓痴呆老人的病情发展。
有些毛病不是病很多老人常感到一些症状,并为此担心是否生病了。其实,对于老人来说,有些毛病不是病,不必大惊小怪。老人常感到眼睛干涩,主要原因是由于年龄增长,泪液分泌逐渐减少,无法保证眼睛的滋润和光滑,并非疾病。缓解眼干涩的方法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强光、高温刺激,定时做眼睛保健操。
有的老人起床、躺下、翻身都会出现眩晕,感觉自己在旋转或者自己周边的事物在旋转,这是由于体位改变时血压调节不及时,引起短暂的大脑供血不足。稍微休息即可缓解。
部分老人活动时常能听到骨关节发出“嘎嘎”的声响。这是因为老人关节润滑液减少,关节摩擦损耗加大,从而听到关节响。一般来说,表皮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没有活动障碍就不必担心。这类老人需要多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老人常常发生耳鸣,常表现为飕飕声、嘀嗒声、钟声等。这也不必过分担心,60岁以上老人耳鸣发病率高达30%,主要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听觉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所致。
如果老人眼前突然出现黑点飞舞,像有蚊子在眼前飞,在光线明亮或白色背景衬托下,更为明显,这种现象是飞蚊症。它是一种退萎性变化,不影响视力,经检查没有眼部器官病变的话,就没有多大危害。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一、时间和空间定向力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那儿的,更不知道怎么才能回家。有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甚至根本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也不知道年份、月份、日期等。
二、多疑多虑:老年痴呆症患者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三、听力明显减退:老年痴呆症患者可有明显的听力减退。中晚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则可出现听幻觉、嗅幻觉和触幻觉等情况。
四、情绪不稳定:老年痴呆症患者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五、顾前忘后: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有哪些?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前兆,希望大家可以一一的了解。该病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大家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希望上述介绍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社会对老年痴呆症误区
TAGS: 有关老年痴呆症的三大误区?
1、“老糊涂”是正常现象,是衰老的自然过程。
2、对痴呆束手无策。
3、年老必然记忆差。
工具/原料
常用的测量表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是老年痴呆临床鉴别诊断最主要的工具。
步骤/方法
1:“老糊涂”是正常现象,是衰老的自然过程。
痴呆并不是衰老过程的必然阶段。年龄增长是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8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20%患有老年痴呆,也就是说还有80%并不会出现痴呆症。
2:对痴呆束手无策。
尽管大部分痴呆症都不能根治,但老年痴呆协会会提供一些关于痴呆症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帮助和建议。对于轻度、中度痴呆,药物有一定帮助。
3:年老必然记忆差。
不论年轻还是年老,任何年龄出现的明显记忆力障碍都是不正常的,都应当进行检查。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可以有轻微下降,但绝不会到了影响其日常生活与活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