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救援可用倒背控水
溺水救援可用倒背控水
对溺水者急救时,应根据溺水者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案例中救援者所采取的是倒背控水法。控水法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如牛背马背颠簸、倒挂在树上,腹部冲击,还有网上流传很广的“倒背着跑”。但有医生警告,控水可能造成胃内容物返流甚至误吸,并导致心肺复苏延迟。控水是将误吸入的水排出体外,但新的溺水复苏观念中,并不提倡控水。
溺水急救 背后救助溺水者
发现有人落水后,救助者应该尽可能脱去身上的衣裤鞋袜,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从溺水者的后方用左手从其左臂和身体之间握住其右手,这样能够让溺水者仰面向上,口鼻能够露出水面,然后利用仰泳的方式拖到岸边。如果救助者游泳技术有限,一定要注意在下水之前做好自身安全保护,利用救生衣、泡沫板、绳索、木板等等前往救援。
溺水了怎么救
一.当将溺水者救至岸上后,应迅速检查溺水者身体情况。由于溺水者多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然后再控水处理。
二、迅速进行控水:所谓控水(倒水)处理,是利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将吸入水分控倒出来。最简便的方法是,救护人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将溺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其头下垂,然后再按压其腹、背部。也可利用地面上的自然余坡,将头置于下坡处的位置,以及小木凳、大石头、倒扣的铁锅等作垫高物来控水均可。
三、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开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16-20次。
四、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急救者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互相协调操作,与人工呼吸操作之比为5:1,如一人施行,则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15:2。溺水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在呼吸心跳恢复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现在我们知道了溺水怎么办,如果可以我们还是要距离水远一点,尤其是孩子们,小孩子更不懂得溺水之后该怎么办,所以孩子们应该要小心一点,我们对于溺水的急救问题有了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让我们帮助到自己,也可以帮助到其他人。
落水的急救方法有哪些呢
1.不会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3)呼气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2.会游泳者的溺水自救
(1)会游泳者溺水一般是由于小腿腓肠肌痉挛所致,应平心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并慢慢游向岸边,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3.施救溺水者
(1)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
(3)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4)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
(5)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一、什么是干性溺水?了解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的诱因是冷水进入呼吸道刺激声门引起反射性痉挛,发生急性窒息;或因冷水刺激皮肤、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作用,导致心跳骤停或发生原发性休克而死亡。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水芳介绍,遇上“干性溺水”时,遇溺者会自己屏气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声门打不开,实际上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家长带孩子游泳后尤其要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异常表现。
医生介绍,像报道中的干性溺水是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尽管概率很低,但的确有可能出现,孩子更容易发生,游泳时不知不觉呛了少量水到肺里,起初无症状,随着时间推迟,肺功能受到影响,开始出现非常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接着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最后口吐白沫而死。
干性溺水的症状: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二、干性溺水如何分辨?
1、要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
2、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和异常的行为。倦怠就是出现乏力,比以往要嗜睡,难以唤醒,很突然的缺氧,而且可能伴随咳嗽嗓子疼等等。
三、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立即心肺复苏!切忌控水。和普通溺水不同,干性溺水不是控水救助,而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施救,需要先人工呼吸,打开气道,之后胸外按压。如果溺水者没有了心跳则要先实施胸外按压,并立即送医,不要错过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四、如何防范干性溺水?
1、切忌突然推下水、水中起哄打闹、下压同伴、偷袭同伴等,另外儿童不宜跳水。
2、除了急性肺水肿,入水时突然受冷水刺激,即使没有水进入肺部,也可能引发发射性喉痉挛的干性溺水,令人窒息。这些都是属于继发性溺水,救治不及时会危机生命。
夏季溺水急救方法有哪些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在清凉的河水或湖水中躲避夏季的炎热。然而,每到这个时候,溺水事件却频频发生,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自救和互救,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为此,本刊特约急救专家,教给大家正确的急救知识。
人淹没于水中,水与杂物充满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称为溺水或淹溺。由此造成呼吸、心搏停止而致死者称为淹死。
事实上,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两大类。
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湿性淹溺根据淹溺时水的成分可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但无论是哪种成分的水,被溺水者吸入体内后,都可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淹溺,都会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呼吸道吸入污水可发生肺部感染。病情恶化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所以,溺水发生时的正确急救对挽救溺水者的生命十分重要。
自救
不熟悉水性或误入水者,积极进行自救十分重要。首先,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能够进行呼吸。呼吸时,呼气宜浅,吸气宜深,则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千万不可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举手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抽筋)而致淹溺,应息心静气,及时呼救求得援救。同时,自己应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再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抬,使拇趾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
互救
救护者应保持镇静,尽可能脱去外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对于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应放手自沉,从而使淹溺者手松开,以便再进行救护。
医疗急救
1.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随后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不可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复苏。
2.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编者注: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参见本刊2004年第3期《心肺复苏抓住关键的4分钟》)。
3.淡水淹溺用3%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海水淹溺用5%葡萄糖500~1000毫升静脉滴注,或用右旋糖酐500毫升静脉滴注。此外,糖皮质激素可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能减轻溶血反应。
溺水救护的几个误区
别依赖倒背控水
心肺复苏是关键
案例:7月9日,广东东莞一4岁男童掉入河中。岸上两人联手将他救起,使用倒背溺水孩子奔跑的方法,把男童救活。在农村,由于溺水事故发生地离医院较远,在等待医生到来过程中,人们有时还会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通过牛背的颠簸把溺水者腹中的水抖出来。
魏勇生表示,将溺水者放在牛背上,和倒背着小孩奔跑原理类似。颠簸中,溺水者胸部得到按压,能将气管里的水挤压出来,使气道畅通。但需注意溺水者有无外伤,尤其是脊椎损伤,否则跑动起来会给伤者带来更大的伤害。郑明华强调,岸上救护的重点不在于控水,而在于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别轻易放弃
案例: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有的甚至没有呼吸和心跳。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抢救时间超过10分钟,溺水者还是没有反应,便认为溺水者没有希望生还,而放弃进行急救。
郑明华表示,施救者在对溺水者进行急救时,不要因为溺水者没有呼吸和脉搏,就贸然断定没有希望而放弃救援。溺水者救上岸,应该争分夺秒地给溺水者通气、心肺复苏。只要在场的人还有体力,应该不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120”到达现场。
拉出舌头不可行
应让头部充分后仰
案例:网络上有人建议,将溺水者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程序。
郑明华表示,拉出舌头这点绝对不可行,舌头在外根本无法进行人工呼吸。正确的做法是一手托住溺水者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避免舌头后坠,迅速开放气道,然后进行心肺复苏。
他强调,溺水急救,关键在一个“早”字,应该争分夺秒地给溺水者通气、心肺复苏。
溺水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随着天气转暖,许多人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李向东说,溺水死亡的原因是在呛水的过程中,导致声门紧闭引发窒息。因此,溺水后就地心肺复苏很重要,倒着背等民间土法有时会弄巧成拙。
首先,应让溺水者脱离危险水环境,把口、鼻的污物清除掉,使气道通畅。
接着是控水处理,即抢救者单腿屈膝,将溺水者头朝下俯卧放在单腿上,通过抖动大腿或轻拍背部,将吸入肺或胃中的水倒出来。通过控水处理没有效果,就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李向东说:“大多数情况下,有人溺水时,第一目击者往往只会拨打120等待救援。能掌握心肺复苏的只有少数人,因此大多数溺水者错过了前3到5分钟的黄金抢救期。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心脏复苏,其成活率就高,否则,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等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发生溺水该怎么办
自救
1.尽量使头部露出水面,保持正常呼吸,肺里充满空气有助于漂浮在水上,但是应避免强力地呼吸。
2.尽量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周围有人尽量呼救,如果没有人,要尽量保持体力。
3.一定要淡定和放松,紧张的肌肉会消耗更多的氧气,而使自己有氧呼吸是能否得救的关键。
4.还有一种水母飘自救:缩头双手抱膝,膝靠着胸,就可以像水母一样漂起来,要换气时,双脚慢踢,双手向前,头抬起来换气,换完再缩回去。
他救
1.紧急向周围人呼救,同时拨打110和120。
2.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不要轻易下水救人。救人时,需绕过溺水者,在其背后施救。
3.查看是否还有呼吸。俯身观察口鼻是否有气流,胸口是否有浮动,呼唤看是否有回应。
4.如果没了呼吸和心脏搏动,应紧急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术。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朋友圈和微博中,不断有“爱心人士”转发各种各样的溺水急救方法,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当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后,要倒背在背上控水。然而,倒背控水并不能改善溺水者的状况,反而会延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导致生命无法挽回。120急救医生提醒:千万不要因为“控水”影响有效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