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姑鱼的食疗价值
黄姑鱼的食疗价值
营养价值:
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 ,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富含胆固醇,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增加血管壁柔韧性。维持正常性功能,增加免疫力。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适宜人群:
适宜消瘦,免疫力低,记忆力下降贫血,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生长发育停滞的儿童。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
食疗:
1、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2、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3、壮阳壮腰: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
4、安神除烦:碳水化合物可以补充大脑消耗的葡萄糖,缓解脑部葡萄糖供养不足而出现的疲惫、易怒、头晕、失眠、夜间出汗、注意力涣散、健忘、极度口渴、沮丧、化紊乱,甚至出现幻觉。
5、其他功效:利水消肿、补肾。治小便不利、水肿、肾虚腰痛。
黄鱼的主要类别
1.叫姑鱼属和湾(鱼或)属聚类成叫姑鱼亚科,支持国内学者认为该亚科与石首鱼类其他类群亲缘关系较远的观点。叫姑鱼属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同科其他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叫姑鱼属较为原始,种间分化早。
2.白姑鱼亚科并非单系。黄姑鱼和浅色黄姑鱼是姐妹群,但与“鮸状黄姑鱼”和双棘原黄姑鱼分处系统树的不同分支。中国双棘原黄姑鱼与尖头黄鳍牙(鱼或)近缘,而“鮸状黄姑鱼”则与眼斑拟石首鱼、有名锤形石首鱼及犬牙石首鱼相邻;中国南海和印度洋的双棘原黄姑鱼或为不同属;支持将“鮸状黄姑鱼”与双棘原黄姑鱼从黄姑鱼属中独立出来的分类处理。截尾白姑鱼与白姑鱼在系统树上处于相邻位置,但种间遗传距离较大,属的单系性尚待验证。浅色黄姑鱼、白姑鱼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出现较大分化。
3.牙(鱼或)亚科黄鳍牙(鱼或)与中国产双棘原黄姑鱼近缘,而不与牙(鱼或)属聚类。银牙(鱼或)与红牙(鱼或)种间遗传距离小,或为种内差异;二者与居氏牙(鱼或)遗传距离较大,表明太平洋的种类与印度洋的种类分化较早。
4.黄鱼属与梅童鱼属属间遗传距离与本科多数属内种间遗传距离相当,且同属种均未能形成明显单系,或有归并为1属的可能;鮸鱼属与梅童鱼属-黄鱼属位于分子系统树的相邻位置,或支持3属组成黄鱼亚科的传统分类处理;不过该分支自展数据支持不高,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的验证。棘头梅童鱼不同地理种群有较大分化。
5.Dendrophysarusselii与石首鱼科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其准确系统位置尚需进一步研究。石首鱼科初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石首鱼科各等级分类群的划分均可能存在问题。解决石首鱼科的系统发育问题,需要更为广泛取样,并采用更多分子标记。
鲭鱼的食疗价值
鲭鱼是一种很常见的可食用鱼类,出没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在中文语境下要注意区别于中国的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鲭鱼平均身长30至50厘米,寿命最长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鲟鱼、鳕鱼和鲱鱼所产的卵鲐鱼鱼肉入药,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之功,用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肺痨损伤、神经衰弱等。
鲐鱼的心含细胞色素C、维生素C等,胃粘膜含透明质酸酶、维生素B1、2等,胰腺含胰岛素,精巢含鱼精蛋白,卵含磷脂、固醇、神经磷脂等,肝含维生素A、D等。鱼油中富含EPA、AA、是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脑血栓及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成分。
黄鱼和黄花鱼有什么区别
怎样识别黄花鱼和黄姑鱼 (温文) 目前,在各地市场上既有黄花鱼上市也有黄姑鱼出售,黄花鱼与黄姑鱼虽然只一字之差,但是味道相差很大。黄花鱼鱼味鲜美,肉嫩滑且肉质呈蒜瓣状,而黄姑鱼则肉质较松粗,鲜美嫩滑程度远不及黄花鱼。
黄姑鱼通常不及黄花鱼价格的二分之一,因而有的经营者为图厚利,往往张冠李戴,甚至把与黄花鱼样子较为相似的黄姑鱼染色充当黄花鱼出售。其方法是采取特殊处理把黄姑鱼涂上一层黄色颜料,有关地方部门曾检验,这种着色的染料采用的是化学染料(例如玉金黄),人食后有损健康。因此,有关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购买黄花鱼时勿误买黄姑鱼或涂了颜色化了妆的"黄花鱼"。
那么如何识别黄花鱼与黄姑鱼,现略作介绍仅供参考。 黄花鱼,学名大黄鱼,属于名贵鱼种,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海域自然产量已锐减,但人工养殖已发展起来,已有较多黄花鱼上市出售,还有部分进口产品。
黄姑鱼的生活习性
黄姑鱼为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鳔具有发声能力。在6~30.5℃的水温范围内,能正常生活,最佳的水温为18~28℃。适宜盐度范围14~32‰。
黄姑鱼有洄游习性,冬季在济州岛西侧的黄海中部越冬,春季向鸭绿江口、黄河口、莱州湾、吕泗洋、海州湾一带移动。5~8月在鸭绿江口、黄河口、辽东湾、连云港、舟山群岛一带产卵洄游。秋季,水温下降,鱼群由渤海进入黄海中部,然后返回越冬场。[1]
浅色黄姑鱼属于温水性的鱼类,适温范围8~33℃,最适生长水温为24~29℃,产卵水温24~28℃,性成熟年龄为Ⅱ龄,3龄全部性成熟。生长适盐范围10~40。
黄花鱼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黄花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吃鱼前后忌喝茶,不宜与荞麦同食。禁忌用牛、羊油煎炸,凡海味都禁甘草。大黄花鱼中钩后挣扎力量较大,且不会因为水压的骤减而失去反抗能力,尤其在鱼将要出水面时,一定要根据手感判断好鱼的大小,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有些不法商贩把黄姑鱼染色后冒充黄花鱼,这种着色的染料往往是化学染料,例如玉金黄,人食后有损健康。鉴别方法:用白卫生纸擦鱼身,染色的鱼会在纸上留下明显黄色。而冷冻成块的染色黄姑鱼,冰面有时也会呈现黄色。还可以将鱼浸泡在水中约5分钟,染色的鱼水可能变成啤酒色。
另外,鉴别黄花鱼是否新鲜的办法:一般新鲜的黄花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盖紧密,鳃色鲜红,黏液透明无异味。肉质坚实有弹性,头尾不弯曲,手指压后凹陷能立即回复。鳞片完整有光泽,黏附鱼体紧密,不易脱。
黄花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黄花鱼具有抗菌效果,相对其它鱼类来说保持新鲜的时间会更长,有渔民曾把黄花鱼的生肉贴在墙上跟其它鱼同时贴,发现其它鱼肉先腐烂,而黄花鱼却相对新鲜)。
白条鱼的食疗价值
白条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
1、清热除火:味苦,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2、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
3、通乳生乳:有补气血、生乳作用,对产妇有通乳汁、补身体、促康复的功效。
4、养胃: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5、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黄姑鱼的形态特征
体长一般为20~25厘米,呈长椭圆形,侧扁。头中大。吻短钝。吻褶分为2叶,吻缘孔5个。口亚前位。下颌稍短于上颌。两颌齿细小,上颌外行齿及下颌内侧齿较大。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凸,宽大于眼径。颏孔为似五孔型:中央为一下陷肉垫状浅孔,两侧颏孔各2个。体被栉鳞。背鳍1个,始于胸鳍起点稍后背上,末基位于臀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近中央,具11鳍棘,28~30鳍条。臀鳍具2鳍棘,7鳍条,第二鳍棘粗长。鳔圆筒形,鳔侧具22对缨须状侧肢。耳石腹面蝌蚪状印迹的头区昂仰,伸达耳石前缘,尾区为丁形浅沟,尾柄较粗,长为高的2.4~3倍。[1]
体灰橙色,体侧有许多灰黑色波状条纹,斜向前下方,在侧线上下方不连续,腹面银白色。背鳍灰橙色,每鳍条基部有1黑色小点。胸鳍、腹鳍及臀鳍淡橙色,基部均带红色。尾鳍橙色
如何区分黄姑鱼与黄花鱼?
黄花鱼,学名大黄鱼。是中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成鱼一般体长30-40厘米。其头较大。背侧中央枕骨刺不明显,尾柄较细长。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鱼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桔红色,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2/3以上披小圆鳞。
黄姑鱼鱼体延长侧扁,背部稍隆起,略呈弧形。成鱼体长20-30厘米,头较小,尾部稍短,体背部浅灰色,两侧浅灰色,胸、腹、及臀鳍基部略带红色或橙黄色,有多条黑褐色波状细纹,斜向前方,尾鳍呈楔形。
对于染色的黄姑鱼,用白卫生纸擦其鱼身,一般即可发现黄色,或在水中泡5分钟,水即呈啤酒色。
黄姑鱼刺多还是少
只要是鱼类都会有刺的,包括黄姑鱼,石首鱼科,地方名:罗鱼、铜罗鱼、花蜮鱼、黄婆鸡、黄姑子、黄鲞、皮蜮、春水鱼。黄姑鱼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300~700克。体延长,侧扁,头钝尖,吻短钝、微突出,无骸须也无犬牙,上颌牙细小,下颌内行牙较大,骸部有5个小孔。体背部浅灰色,两侧浅黄色,胸、腹及臀鳍基部带红色,有多条黑褐色波状细纹斜向前方,尾鳍呈楔形,黄姑鱼的刺也是不少的和鲤鱼差不多的。
黄姑鱼的主要种类
黄姑鱼的近似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有5种。
常见的有:
①箕作黄姑鱼(N.mitsukurii)。体背侧具许多斜向前下方的灰黑色波状条纹,口闭时上颌和下颌等长,分布于日本南部沿海,为该地区经济鱼类。偶见于东海,中国曾记录于旅顺。
②半花黄姑鱼(N.semi—fasciata)。体侧仅在头后的侧线上方有浅色波状带纹多条,体之后半部条纹不明显。原产中国广东沿海,近年在泰国、新几内亚沿海均有发现。
黄花鱼是海鱼吗
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深海鱼,一般都是说生活在低于2000水位的鱼类,才可以被称之为深海鱼,而黄花鱼确实是深海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黄花鱼有小黄鱼和大黄鱼这两种,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购买。
有些不法商贩把黄姑鱼染色后冒充黄鱼,这种着色的染料往往是化学染料,例如玉金黄,人食后有损健康。那我们在购买黄花鱼的时候怎么鉴别呢?
鉴别方法:
用白卫生纸擦鱼身,染色的鱼会在纸上留下明显黄色;而冷冻成块的染色黄姑鱼,冰面有时也会呈现黄色;还可以将鱼浸泡在水中约5分钟,染色的鱼水可能变成啤酒色。
另外,鉴别黄鱼是否新鲜的办法:一般新鲜的黄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盖紧密,鳃色鲜红,黏液透明无异味。肉质坚实有弹性,头尾不弯曲,手指压后凹陷能立即回复。鳞片完整有光泽,黏附鱼体紧密,不易脱。
鱼和海鱼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生长环境。其实,严格说来,河鱼应该叫淡水鱼,常见的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武昌鱼、罗非鱼、鳝鱼等;海鱼则包括带鱼、金枪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鲅鱼以及三文鱼和多宝鱼等。
鲥鱼的食疗价值
1. 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2. 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几乎居鱼类之首,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 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黄姑鱼的副作用有哪些
黄姑鱼是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并且口味非常好,但是身体的不同时期食用对身体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吃黄姑鱼,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副作用
无副作用
禁忌人群
结核病患者服药时要忌吃黄姑鱼、痛风患者不宜食用、出血性患者不宜多吃、肝硬化病人应禁食黄姑鱼。
黄姑鱼虽然营养价值很丰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了解了哪些人不适合吃黄姑鱼以后,希望我们都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另外平时在饮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