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治疗秋季腹泻

中医治疗秋季腹泻

●寒湿型证见呕吐,大便色淡,清稀有泡沫,臭气不重,肠鸣腹胀,遇凉加重,不思饮食,小便清。或伴形寒身热,鼻塞流涕等,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选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泽泻、苍术、补骨脂、生姜、大枣、甘草。

●湿热型证见泻下急迫,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日数次或达十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躁。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红,脉滑数。治以清解热邪、化湿止泻,方选黄芩滑石汤、葛根芩连汤化裁: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葛根、黄连、银花、陈皮、山楂、甘草、薏苡仁。

●食滞型证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呕吐,或嗳气酸馊,纳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治以消食化滞、去积止泻,方选木香槟榔丸、保和丸化裁:神曲、山楂、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莱菔子、连翘、半夏。

●脾虚型证见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后则泻,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呕吐腹胀,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久则形体消瘦,睡时露睛,舌苔薄白或腻,脉细沉或无力。治以健脾益气,除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党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葛根、陈皮、半夏、木香、莲肉、甘草。

●脾肾阳虚型证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气怯,哭声微弱,或呕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补脾肾、化湿止泻,方选附子理中汤、防己黄芪汤化裁:附子、党参、白术、炮姜、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黄芪、防己、五味子、甘草。

辨证首先要分清寒热虚实,有寒则温、有虚则补、有湿清利、有食积消导,久泻可适当固涩。小儿体质柔弱,易病易变,易虚易实,应坚持服药,巩固疗效,但也要注意中病即止,调整药量。

对病程久延,运用固涩法时,要把握时机,不可早投、乱投。著名儿科老中医董延瑶对此总结出四项用药原则:苔净、腹软、溲通、身无热,内无积滞,肠垢已清,方能使用固涩之法。

小儿泄泻易伤阴、伤阳或阴阳两虚,治疗时应充分细察,多方兼顾,权衡缓急轻重、阴阳消长等,以及时用救阴、扶阳或阴阳兼顾法。

小儿秋季腹泻该怎么治疗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父母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但疾病的到来往往方步慎防,假如孩子得了秋冬季腹泻,用药等治疗方法在所难免。这时专家提示父母,治疗秋季腹泻不能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更不能乱用,秋季腹泻属于病毒性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极其容易造成肠道内细菌滋生。另外成用常用的止吐或止泻药也不适合儿童,常用非但不利于病情恢复,还会造成长期腹泻或过敏。 在此,我们为父母介绍一些不适合治疗儿童腹泻的常用药物:

易蒙停——5岁以下儿童禁用 该药为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如果低龄儿童使用,非常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致死(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因此,国内外均限制用于低龄儿。

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婴儿禁用,2岁以上婴幼儿应慎重使用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亦很强烈。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两岁的婴幼儿。 氟哌酸——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 对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为人们熟知。但因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骨病变的可能。

注重这些方法进行治疗的话,才可以达到更好的功效,因为不管是腹泻还是其他的疾病问题一旦发生,都可能会因此而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注重这些快速有效,但是又是安全的治疗方法,解决这些疾病问题。

腹泻宝宝如何护理

目前,治疗秋季腹泻没有什么特效药,而且一般的消炎药对它也无效。治疗上,只能是补充水和电解质。所以,在家庭护理中,预防脱水是最重要的环节。如果你的宝宝患上秋季腹泻,请记住以下4个护理要点:

1预防脱水--脱水是指体内液体大量丢失体外,影响器官功能,严重时危及生命的一种现象。腹泻的宝宝可在头4小时服完20~40ml/kg的特定液体,如米汤加盐溶液、糖盐,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2、保护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增多,宝宝肛门周围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妈妈应在宝宝便后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药膏,以防红臀,并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溃烂。

3、腹部保暖--因为宝宝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宝宝,肠蠕动本就加快,如果腹部再受凉,则会加快肠蠕动,从而加重腹泻病情,所以应特别注意保暖。可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着,或是用护肚兜等围住宝宝脐部。也可以适当地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疼痛。

4、口腔护理--要给腹泻宝宝多喂开水以清洁口腔,避免因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的鹅口疮。当宝宝呕吐后,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

孩子秋季腹泻怎么冶

1.多喝盐开水补充电解质以免脱水,注意是盐开水,不能加糖,这种病不象其他的腹泻,是不可以吃糖的,会加重病情。

2.用蒙脱石散,也就是思密达,它是专门治疗急性腹泻的,秋季腹泻没有专门的特效药,但用思密达会很快减轻病情。

3.不要滥用止泻药物或止泻秘方,,象妈咪爱、丁桂儿脐贴之类的普通止泻药物对治疗秋季腹泻是没有用处的,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

4.注意卫生,洗过的尿布、衣裤要用开水烫,把病菌烫死,以免交叉感染拖延病程。宝宝的屁股要经常用温水清洗,再擦些爽身粉、护臀霜最好。

小儿秋季腹泻该怎么治疗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父母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但疾病的到来往往方步慎防,假如孩子得了秋冬季腹泻,用药等治疗方法在所难免。这时专家提示父母,治疗秋季腹泻不能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更不能乱用,秋季腹泻属于病毒性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极其容易造成肠道内细菌滋生。另外成用常用的止吐或止泻药也不适合儿童,常用非但不利于病情恢复,还会造成长期腹泻或过敏。 在此,我们为父母介绍一些不适合治疗儿童腹泻的常用药物:

?易蒙停——5岁以下儿童禁用 该药为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如果低龄儿童使用,非常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致死(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因此,国内外均限制用于低龄儿。

?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婴儿禁用,2岁以上婴幼儿应慎重使用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亦很强烈。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两岁的婴幼儿。 ?氟哌酸——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 对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为人们熟知。但因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骨病变的可能。

注重这些方法进行治疗的话,才可以达到更好的功效,因为不管是腹泻还是其他的疾病问题一旦发生,都可能会因此而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注重这些快速有效,但是又是安全的治疗方法,解决这些疾病问题。

小儿推拿治疗秋季腹泻

1、小儿推拿对秋季腹泻(湿热泻)很有效,多年来临床治疗秋季腹泻的经验,推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发展,防止脱水现象发生,一般治疗1-2天发烧、呕吐停止,大便次数明显减少,3天大便可控制在4次以下,4-5天痊愈。

2、小儿推调理秋季腹泻(湿热泻)原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3、小儿推拿穴位:清脾经、清胃经、清大小肠、退六腑、顺揉中脘、顺摩腹、推下七节骨、分推腹阴阳、捏脊、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推天柱骨,揉脾、胃俞,如果腹泻严重时,配合艾灸肚脐,关元,肾俞,大肠腧,一般配合艾灸,3天一定起效。

4、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卓着,强调辨证论治,重视手法补泻。对于迁延性腹泻,小儿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每天推拿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轻型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型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

秋季腹泻几天能好

秋季腹泻一般是三到五天的病程,病情较轻者,经积极治疗,腹泻在一周左右可治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正常情况下为自限性疾病,且临床表现绝大部分为轻症。但是这个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的,通常秋季腹泻的话,病程7-10天左右。

宝宝腹泻首先建议做大便常规检查,如果大便常规经查没什么问题的话,可以适当用点肠道益生菌或助消化的药物观察看看,如果经查有炎症的表现,除了上述药物需要加抗生素。(上述为大便次数不是特别多,没有脱水的情况下)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很多,稀,小便少,哭时无泪等等,需要考虑是否脱水的可能,要注意补液,有必要的话静脉输液。要注意少食多餐,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总之,腹泻期间要鼓励进食,给宝宝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一直要坚持到腹泻停止后2周。宝宝腹泻期间,也可以暂时停止吃一部分辅食,如肉、蛋、菜、水果等,等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但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以保证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治疗秋季腹泻,抗生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如何为腹泻宝宝安排饮食

一、小儿秋季腹泻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问题,和秋季的气候特点以及小儿的抵抗能力存在关系。秋季容易出现病毒的传播,一般情况下,小儿可能会出现轮状病毒的感染,从而导致肠炎的发生,秋季腹泻的症状就出现了。

一般都发生在两岁左右的婴儿中,疾病的感染形式也比较多,有些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秋季腹泻也是存在潜伏期的,潜伏期一般是三天左右。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为秋季腹泻的小儿准备饮食?

二、小儿秋季腹泻饮食准备

1.母乳喂养。对于小儿腹泻问题,有些宝宝不适应配方奶粉。在腹泻期间,我们还是建议妈妈们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喂养宝宝,母乳中存在一些抗体,能够提高宝宝的抵抗能力。我们可以先暂停让宝宝喝配方奶粉。要是孩子已经断奶了,那么饮食的准备方面,就需要选择能够止泻的食疗方子。

2.辅食选择。孩子一旦过了四个月之后,就需要安排辅食喂养。在喂养辅食的时候,腹泻宝宝可以选择吃稀粥或者是食用一些面片。宝宝出现腹泻问题,还是会吸收蛋白质以及脂肪等营养物质,因此饮食的辅食安排也是必须的。

3.补充水分。秋季小儿腹泻,水分的流失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需要为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要是宝宝的月份还很小,那么我们就让宝宝喝白开水补水。要是宝宝大一些,那么我们也可以让宝宝喝一些淡盐水。腹泻过于严重后果,容易造成身体的缺水。宝宝的补水工作要做好。要是情况过于严重,建议孩子带着宝宝去看医生,医生会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饮食治疗秋季腹泻问题

1.胡萝卜泥。当宝宝出现腹泻问题,饮食上的治疗方法还是可取的。比如我们可以选择蒸煮胡萝卜的方式让宝宝食用,缓解宝宝腹泻的痛苦。胡萝卜中含有胶质,能给缓解腹泻问题,胡萝卜中的营养也很丰富,颜色鲜艳,非常适合宝宝。

2.焦迷糊。迷糊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最佳饮食。孩子食用迷糊,迷糊能给帮助吸附宝宝肠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能给减轻宝宝的腹泻问题。

3.藕粉。藕粉具有降火且吸附肠道不良物质的能力。秋季小儿腹泻问题,我们可以煮红糖藕粉,让腹泻宝宝食用,能大大减轻腹泻问题。

4.蒸苹果。苹果不仅仅能生吃,还能给被蒸煮。蒸煮的水果中有很好的胶质,对于秋季小儿腹泻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要是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的腹泻问题比较严重,也是可以考虑选择蒸煮苹果。

秋季小儿腹泻问题,在饮食安排方面,需要注意腹泻的缓解以及营养的补充,防止宝宝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当宝宝腹泻情况好了之后,我们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利用食补的方式,调理宝宝的身体。

秋季腹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秋季腹泻比较多见的证型是风寒证,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药有藿香、苏叶、茯苓、泽泻、厚朴、大腹皮、神曲、半夏、马鞭草、铁苋菜、生姜等(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应在中医生指导下应用。下同)。也可口服藿香正气液,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一般连续服用3~5天。

病程迁延,证属脾虚泻时,可选参苓白术散或七味白术散加减,常用药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木香、丁香、诃子、黄芪、薏苡仁、扁豆、砂仁、焦神曲等。也可口服健脾八珍糕,每次2块,用开水调成糊状,每日2~3次,可连续服用10天左右。

出现气阴两伤证候,可选用人参乌梅汤加减,常用药有人参、炙甘草、乌梅、木瓜、莲子、山药等。

怎么治疗秋季腹泻

治疗方法是:

1.多喝盐开水补充电解质以免脱水,注意是盐开水,不能加糖,这种病不象其他的腹泻,是不可以吃糖的,会加重病情。

2.用蒙脱石散,也就是思密达,它是专门治疗急性腹泻的,秋季腹泻没有专门的特效药,但用思密达会很快减轻病情。

3.不要滥用止泻药物或止泻秘方,,象妈咪爱、丁桂儿脐贴之类的普通止泻药物对治疗秋季腹泻是没有用处的,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

4.注意卫生,洗过的尿布、衣裤要用开水烫,把病菌烫死,以免交叉感染拖延病程。宝宝的屁股要经常用温水清洗,再擦些爽身粉、护臀霜最好。

5.千万不要禁食。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要根据婴儿口渴情况,保证喂水。

6.早期发现脱水。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干,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病儿送到医院去治疗。

宝宝秋季腹泻食疗法

宝宝秋季腹泻食疗法

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在感染病毒后的表现也因人而异。因此,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食物疗法治疗秋季腹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伤食型

症状:宝宝有腹胀、腹痛,腹泻前哭闹不安的表现,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食欲减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食疗方:

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若宝宝超过1岁,可以吃苹果泥。

焦山楂麦芽饮:取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红糖15克。先用小火将山楂及麦芽炒至略焦,离火,加少许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干,然后加200毫升水,煎煮15分钟,去渣后加入红糖再熬至沸,待温后分几次服用。

2、湿热型

症状: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伴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食疗方:

乌梅葛根汤:取乌梅10只,葛根10克,加250毫升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烧20分钟,去渣加红糖少许,分次饮用。

陈皮红枣汤:铁锅内放12只干红枣,炒成微焦,取洗净的陈皮(晒干的橘皮)10克,加入红枣和水煎15分钟,代茶饮。

3、风寒型

症状:宝宝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食疗方:

姜茶饮:取生姜10克,茶叶3克,加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代茶饮。

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4、脾虚型

症状:腹泻久泻不愈,宝宝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食疗方:

胡萝卜汤:取新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后,喝汤、吃胡萝卜。

扁豆薏米仁山药粥:取扁豆50克,山药60克,薏米仁30克,粳米50克。将扁豆炒熟,与薏米仁、山药、粳米、少许盐同煮成粥食用。

秋季腹泻的治疗

秋季腹泻是病毒性感染,有一个自限病程,现今所有的治疗手段并没有特效(当然除了复方苯乙哌啶这个异类),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所以治疗秋季腹泻总的原则是:顺应疾病的自限过程,适当使用药物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水电解质紊乱。

一、一般治疗:建议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而改用淀粉类如米粉或米汤喂养。虽然教科书中都认为病毒性腹泻,无需停用母乳,但临床确实有“吃奶吃的多就拉的多”现象。

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对于秋季腹泻,抗病毒药物几乎没有什么疗效,干扰素用于本病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可以试用,但不推荐。病毒唑可以试用,比较经济,也比较符合“用总比不用好”的心理。胸腺肽虽然不属抗病毒药,但用于本病,有可能使病程缩短,但要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对于秋季腹泻,临床可以凭经验选用一种抗病毒药物,这样可以避免无药可用的尴尬,对于自己和家长都是一种安慰。这样做总比用抗生素好。

2.抗生素:

抗生素对于秋季腹泻,没有治疗作用,只会适得其反。临床常见有医生遇泻就有抗生素,而且都是三代的头孢菌素,有必要吗?且不论药品回扣。这样的做法对于病毒性腹泻,使用强效的三代头孢,一则:胃肠道反应可以加重腹泻症状。二则:可干扰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三则:合并肠道菌群调节剂可使后者失效。看官,请不要使用抗生素于秋季腹泻。

中医如何治疗秋季腹泻

(一)辨证治疗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中医在辨证的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有效:

1.寒泻:即孩子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1次。

2.热泻:即孩子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常见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清热、止痛止泻中药治疗。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用葛根芩连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伤食泻:即孩子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常见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用药可服至宝锭,一次1丸,一日2次。

4.脾虚泻:即孩子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引起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用药可用启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二)脐疗法

药物制作: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 克,白胡椒5 克,石榴皮20 克,研成极细末,过筛,置瓷瓶或玻璃瓶中,盖紧,勿令漏气受潮。

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绷带围绕脐部缚紧,以防脱落。12~24小时后揭去。一般12小时吐泻停止,24小时痊愈,愈后再贴1天,巩固疗效。

中医认为,脐部即神阙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穿透,药力可直达病所。脐疗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秋季腹泻怎么办

秋季腹泻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常规治疗

(1)饮食调理: 饮食注意供给足够的热量,母乳喂养的患儿暂停辅食,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患儿喂养适量乳制品。严重呕吐的患儿禁食4-6个小时,缓解后继续喂养。

(2)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宝宝秋季腹泻时,首先采用的补液方法是口服补液盐,把1袋口服补液盐溶于500毫升温开水中,口服。但是因为有些腹泻的宝宝不愿意喝水,精神也很差,有明显的脱水症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静脉输液。

2、药物治疗

(1)西医治疗:

① 抗病毒治疗可用利巴韦林、潘生丁。

② 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的微生态治疗,可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制剂。

③ 肠黏膜保护剂用蒙脱石粉。

西医治疗的补充说明:如果宝宝症状比较轻微,没有严重的脱水表现,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宝宝吃蒙脱石散、益生菌(如枯草杆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布拉氏酵母菌等,补充其中一种即可),补充一些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和益生菌最好不要同时吃。因为蒙脱石散的吸附性很高,可以吸附和抑制各种病毒、有毒物质,从而达到止泻的作用。如果蒙脱石散和益生菌同时吃,这些益生菌就会被吸附在蒙脱石散表面,就会干扰药效。一般建议这两种药间隔两个小时服用比较好。但如果宝宝秋季腹泻老是不好,就要到医院检查,化验一下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者有其他方面的疾病。

(2)中医治疗:

① 外用药:肉桂、丁香各等分研末过120目筛并加入少许陈小粉混匀装入密封瓶备用,用时用藿香正气水调成厚糊状以填满肚脐为度,外覆大小适度的塑料薄膜,最外面用麝香追风膏固定,久泻不止外用药粉中加入少许五倍子粉,皮肤过敏者禁用。

② 内服药:小儿秋季腹泻以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故用自拟加味平胃散以苍术、厚朴、陈皮、生甘草、车前子、焦山楂、防风为基本方。伴发热加荆芥、苏叶;伴呕吐加姜竹茹、制半夏;伴消化不良加鸡内金、炒谷麦芽;伴湿热加蒲公英、马齿苋。久泻不止用香砂六君丸化裁。

艾灸来治疗秋季腹泻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3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4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5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灸法6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相关推荐

小儿秋季腹泻治疗 秋季要对宝宝更加呵护

小儿秋季腹泻治疗 小儿患秋季腹泻后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很快恢复,则对小儿健康影响不大。如果处理不当,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儿腹泻的家庭治疗护理方法。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 ①预防脱水。 ②纠正脱水。 ③继续饮。 ④合理用药。 根据以上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在家庭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重症需到医院治疗。 1.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① 米汤加盐溶液 配制方法 米汤500m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指秋、冬婴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导致的腹泻,也叫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粪口途径,二是空气传播。潜伏期1-3天,6-24个月的小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但以6-11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秋季腹泻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先吐后泻,并伴有发热,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病程有自限性,尚无特效药治疗。如腹泻十分严重,补液又不及时,便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久之可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脾虚型秋季腹泻

症状: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使稀薄伴有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者。 取新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小块状,放人锅中加水,煮熟后喝汤及食胡萝卜。 取扁豆50克,山药60克,意薏仁30克,粳米50克。将扁豆炒熟,与薏苡仁、山药、粳米、少许盐同煮成粥食用。 取粳米50克。加水煨粥,待粳米熟时,调入菱粉30克和少许红糖,煮熟即可食用。

秋天宝宝吃什么水果好 大枣

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宝宝秋季腹泻怎么办

宝宝秋季腹泻怎么办? 现在正处于秋天季节,相信这个时间多会有许多的宝宝出现腹泻的症状。那宝宝秋季腹泻应该怎么办呢?宝宝秋季腹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季腹泻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宝宝会出现大便次数超多,大约一天10次左右。而且大便的会带有粘液,无明显的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

孩子突然发热可能是秋季腹泻

急性腹泻最多见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晏介绍,随着秋季来临,许多胃肠道疾病又开始肆虐众多病人。其中又以急性腹泻最多见。学龄儿童、0-1岁的婴儿最容易在9月出现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其主要症状是拉稀,还有一部分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烧。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秋季腹泻有急慢性之分。慢性腹泻中分为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两大类,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发生特异性以及非特异性肠炎引起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也会发生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则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最为多见。

秋季腹泻别禁食

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1月,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更易患此病。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症状与儿童相似,但病情轻,2~3天即可痊愈。 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一周左右可以自然止泻。一般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还会有低热;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或脓血,无腥臭味;半数患儿初期会出现呕吐,一般不超过3天;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

如何预防小儿秋季腹泻 专家提出五点建议

秋季腹泻临床上叫“轮状病毒肠炎”,每年的9月份,是高发季。幼儿耐受力差,脾胃敏感,秋天气候忽冷忽热很容易导致孩子患病毒性肠炎,6个月至3岁的幼儿最易受此侵害。小儿如何预防秋季腹泻,专家提出五点建议。 合理喂养增免疫 正确合理的喂养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喂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特有的活性物质,能提高宝宝免疫力。按时添加辅食。应按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渐增加的原则。 讲究卫生防病毒 秋季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因此要注重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小儿使用的玩具

秋季腹泻会传染吗

秋冬季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是有传染性的,而且传染性还不小。当有孩子得秋冬季腹泻时,最好不要接触他们,以避免被传染。万一得了秋冬季腹泻,可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 如果孩子因为拉肚子和呕吐多,而出现眼窝凹陷、哭时少泪、尿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等脱水症状,是需要输液治疗的,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秋季腹泻是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建议孩子晚上一定要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多吃些好消化的食物,可以给孩子熬点石榴皮配红糖熬水喝,按摩腹部,口服点调节菌群过的药物妈咪爱或者四联康,思密达,局部使

宝宝大便不成形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爸妈要耐心地频频喂口服补液,就象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病情就不会加重。 2、治疗秋季腹泻,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3、可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用米汤稀释牛乳,2-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食用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还可以吃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要鼓励进食,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4、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可暂时停部分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