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头痛应该如何预防
厥阴头痛应该如何预防
头痛为一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理或生理变化的情况。西医学内、外、神经、五官等各种病中可伴见。可以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病证中。古今记载亦颇多。《素闻?奇病论》云:“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己,此安得之?名曰何病?歧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见证。《伤寒论》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厥阴头痛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
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3、脑血管造影检查:原则上偏头痛病人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只有在严重的头痛发作,高度怀疑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期除外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患。无疑,偏头痛病人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是正常的。
4、脑脊液检查:偏头痛病人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可增高。
5、免疫学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的免疫球蛋白IgG、IgA、C3及E花环形成可较正常人偏高。
6、血小板机能检查:偏头痛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可升高。
海棠脯的介绍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286.00大卡(1195千焦)/100克
【功效】化痰止咳,止泄,强筋,消炎止痛
【海棠脯是什么】 海棠脯由新鲜海棠经过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粘性,含水量在20%以下。
【适宜疾病】 慢惊风 血虚头痛 血风疮 肝风内动证 厥阴头痛
【适宜症状】 容易上火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厥阴头痛的治疗
1、太阳头痛治宜疏通太阳经脉。穴位选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针刺过深,通常深度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阳明头痛治宜疏通阳明经脉。穴位选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上星沿皮向后刺入0.5-1寸,阳白用提捏进针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少阳头痛治宜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针刺,刺入深度为1寸左右,侠溪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2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厥阴头痛治宜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四神聪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会穴,深度为0.3-0.5寸,前顶沿皮刺0.5-1寸,太冲直刺0.3-0.5寸。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中医带你区分六种头痛类型
中医带你区分六种头痛类型
太阳头痛
以头部连于项疼痛为特点,多属外感风寒、足太阳膀胱经气厥逆所致。《灵枢·厥病》云:“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灵枢·经脉》亦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故风寒感受于经,或厥气上逆,则有头痛,及项部脊背部疼痛。
阳明头痛
以前额、面颊及眉棱等处疼痛为特点。《灵枢·厥病》曰:“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张介宾注云:“足阳明之脉上行于面,其悍气上冲头者,循眼系入络脑,足太阴支者注心中,故以头痛而兼面肿烦心者,当取足之阳明、太阴也。”外感风寒侵犯阳明经脉,经气厥逆,上冲头面,则可见前额、面颊、眉棱等疼痛,经气郁滞则面肿,烦心,胸满,呼吸不利。
少阳头痛
以头之两侧及耳之前后疼痛为特点。《灵枢·厥病》云:“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热邪壅滞少阳经脉,经气逆乱,上冲于头,故可见头痛剧烈,可伴有下颔疼痛、目锐眦疼痛。
太阴头痛
以头痛痛无定处,按之不得,并伴有善忘为特点。《灵枢·厥病》云:“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脾主运化,脾气虚则清气不升,又脾恶湿,痰湿困清阳,故太阴头痛多有痰湿之象。《证治准绳·杂病》云:“太阴经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
少阴头痛
多属肾精气虚不能上承,膀胱经气实而上逆而头痛,其痛不移。《灵枢·厥病》曰:“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素问·五脏生成》亦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张介宾注曰:“头痛巅疾,实于上也。上实者因于下虚,其过在肾与膀胱二经。盖足太阳之脉从巅络脑,而肾与膀胱为表里,阴虚阳实,故为是病,甚则府病已而入于脏,则肾独受伤矣。”肾主藏精生髓,而脑为髓海,故少阴精气虚则亦可致髓海失养而头痛。
厥阴头痛
以头痛多痛在巅顶,或内连目系,常伴有情绪异常变化为特点。《灵枢·厥病》云:“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素问·脏气法时论》亦曰:“肝病者……气逆则头痛。”张介宾注曰:“头脉痛者,痛在皮肉血脉之间也。心悲喜泣者,气逆在肝也。故当先视头脉之动而盛者,刺去其血以泄其邪,然后取足厥阴肝经而调补之,以肝脉会于巅也。”故厥阴头痛常与气逆有关,肝经气逆,血随气行,郁于头部,可见头动脉充血而痛。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吴茱萸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杀虫,还能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那么吴茱萸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驱虫药中关于吴茱萸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性 味
味辛、苦,性热。
归 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 能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 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相关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喝酒后头痛预防
1、喝酒之前,吃饭只能吃7份饱,且不可大量饮水。(这是为了留下肚子好喝酒)
2、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据说,喝酒前喝牛奶,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3、喝酒时且忌不能饮用冰水、柠檬水等等刺激性的饮料。(不然前面的牛奶就白喝了)
4、喝白酒,不可一饮而尽,须的分成几口喝。喝啤酒,须待得啤酒漠落下以后再喝,否则,轻则腹涨难受,重则现场直播。
5、酒后不可以喝醋、喝茶解酒,这些都是误区,醋和茶都不能解酒。
6、酒后如发生呕吐不止,应立即找来矿泉水一瓶灌下,以免胃里没有东西而呕出血来。
7、呕吐完后,不可立即进食,尤其是烧烤一类食物。
8、睡觉之前请记住在床头放置剩器一个,以免,睡后惊醒欲呕吐在还未到达洗手间之前已然喷将出来。
9、翌日,若感胃酸,请服用胃舒平,等胃酸缓解后再喝水。
10、早点可选用逗浆、牛奶一类热饮。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及炮制
配伍: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炮制;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头痛预防
1、正确认识疾病,树立起自信心,在临床上所遇见的头痛,还是功能性的占绝大多数,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患,最好还是相信科学,树立起能够占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消除自我的不良暗示;
2、提倡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睡眠充足,饮食结构合理,戒除不良嗜好;积极参加感兴趣的文体活动;
3、积极治疗原发病;
4、正确作用药物预防。
头痛预防预后
预后:
预后良好。部分可自然缓解,而小部分则反复复发。经过正确的治疗和预防,90%以上可达到缓解。
发作预防:
发作间歇期的处理主要是预防发作的问题。可分为非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两大类。非药物预防包括:保持生活规律化,合理安捧饮食、睡眠、学习和娱乐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较大的波动和学业压力过重。教育儿童正确对待各种刺激,不要要求过高,也不要过分宠爱。在女孩月经前后期间,应悉心照顾,避免过度疲劳等。而对于偏头痛频繁发作,每月≥3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8小时;疼痛严重及抗偏头痛急性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先兆期持续时间过长者则应采用药物预防。一线药物有心得安、丙戊酸钠,二线药物有钙拮抗剂如氟桂嗪。必须注意的是使用药物预防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少服用3个月以观疗效,不要随便换药,预防有效者服用药物9个月后可逐渐停药观察。
对于紧张性头痛的处理,重点在于教育家长、教师和患儿,使他们了解心理因素是诱发紧张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家长和患儿应对患儿的学习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切勿好高骛远。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分关注和迁就患儿。同时应善于发现患儿的专长,鼓励他们参加相应的活动,以建立自信心。必要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或镇静剂。
头疼艾灸哪里 头顶头痛:内关+太冲
头顶头痛中医上叫厥阴头痛,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中医认为厥阴头痛由肝经引起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太冲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穴位。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吴芋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止痛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入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体内有寒湿导致腹痛、腹部胀痛、厥阴头痛等不适症状,用吴茱萸配伍其它药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在《医方简义》中的导气汤就是用吴茱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头疼拔罐拔哪里最有效
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取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主穴:1.阳明头疼者选印堂,阳白,合谷,内庭,额部走罐;2.少阳头疼者选太阳,丝竹空,外关;3.太阳头疼者选后颈部走罐;5.厥阴头疼者选太冲,肝俞,督脉走罐。
配穴:肝阳头疼者配行间,太溪;血虚头疼者配气海,足三里;痰浊头疼者配丰隆,中脘;瘀血头疼者配阿是穴,血海,膈俞。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分钟,五天为一疗程。
取头部腧穴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合谷,内庭,外关属于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每组两穴为同名经穴配合,一上一下,同气相求;申脉,太冲分属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疏导太阳,厥阴经气血;印堂为经外气血,善治阳明头疼,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肝阳上亢者,加行间,太溪,平肝潜阳,熄风清热;痰浊头痛者,加丰隆,中脘,化痰降浊,通络止痛;瘀血头疼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化瘀活血,通络止痛。快速缓解头痛的方法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除了药物治疗最有效解决常发性头痛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不仅缓解治疗头痛见效快,还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位置: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
方法:用一手中指和大拇指指尖,放在对侧手的内关和外关,对内合力按压1分钟左右,双手交替反复10次。
功效:可以起到和胃理气、安神镇惊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少阳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