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律失常的几种方法
预防心律失常的几种方法
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
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这也是心律失常的有效预防方法之一。
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老年人怎么预防心律失常?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应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运动要适量。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避免突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小心感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静电诱发心脏病
保健专家发现,静电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上就会存在静电。内科的专家提示,静电不是大问题,但有时静电会有诱发心脏病的危险。究竟,静电对健康会有怎样的隐患?下文做了详细解读。
据专家介绍,人体衣物之间产生的静电在一般情况下电荷量很少,也是安全的。而之所以说静电会影响人体正常心律,主要是因为静电电荷在人体内堆积,干扰心肌起搏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
正常人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等,经常会造成心慌、气短、胸闷、夜睡不安等,有持续性的,有阵发性的。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就是感觉心跳不规律,突然跳得很快或很慢。心律失常严重时,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
目前,心律失常可由各种气质性心血管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引起,部分心律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一旦确诊心律失常,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威胁生命!
做好心律失常日常防护
消除静电产生心律失常有两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一是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勤拖地勤洒水,或用加湿器加湿;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二是在干燥的冬季穿着纯棉内衣、内裤,尽量不要穿化纤质地的服装。但要彻底有效地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仅仅消除生活中的静电是不够的,因为情绪激动、劳累、酗酒等不良生活因素,以及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疾病均可引发心律失常。
因此,专家建议,预防心律失常还应做到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戒烟限酒、积极治疗心脏疾患。首先,患者应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其次,要适量运动,避免着凉,预防感冒;最后,应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此外,用药应遵医嘱,定期复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剂量。
所以说,静电是有可能诱发心脏病的。对心脏不好的朋友来说,注意静电问题十分重要。要想防治身体出现静电,多喝水、注意调理身体湿度,这对防治静电会有帮助,你可以来试一试这些保健方法。
心律失常的护理日常要点
1、正确对待、心胸开阔。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
2、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
3、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并适当地进行锻炼;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患者,才应长期卧床休息。
4、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急剧激动或情绪过度忧虑,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5、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6、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清淡,少辛辣;不宜暴饮暴食;少饮浓茶、咖啡、冷饮等;戒烟、酒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
7、定期到医院检查,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药物。
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律失常的预防方法
做好护理对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非常重要,想要达到绝对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建议您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
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如发现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拖延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发症,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
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保持标准体重,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7、积极预防和治疗
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控制患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控制和预防风湿活动,禁烟限酒,避免受凉,细菌感染等。
室性早搏的治疗
1、缓解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因此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
室性早搏的预防
1、缓解症状,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2、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
3、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对确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患者,一般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4、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者,由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此时常选用胺碘酮。
5、预防心源性猝死,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
怎么预防心律失常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
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6.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患者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7.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
8.患者除日常口服药外,还应备有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阿托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