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耳朵上有黑毛怎么回事 新生儿耳朵护理注意事项
新生儿耳朵上有黑毛怎么回事 新生儿耳朵护理注意事项
1、勤给孩子翻身,让孩子轮流侧卧,促进耳道内残留的羊水流出。
2、避免水、奶液进入耳朵引起耳道发炎,一个要点是给宝宝洗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洗澡水流进宝宝的耳朵内。另一个要点是,宝宝吃奶后要竖着抱起来一会儿拍嗝,防止宝宝躺着的时候吐奶,奶液流入耳道。
3、洗脸或洗澡时避免耳道进水,用干净棉签轻轻为孩子擦洗外耳。洗澡后或者发现宝宝耳部有水,可以用干燥的棉签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道和耳廓。动作要小心,千万不要深入耳道内部,避免戳伤孩子。
4、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发现大块耳屎应找医生处理,发现外耳道红肿或流脓应及时看耳鼻喉科。
教你训练新宝宝
可和新生儿面对面地谈话,让他注视你的脸,慢慢移动头的位置,设法吸引新生儿视线追随你移动。可给新生儿看红色绒线球,一般距新生儿15-20厘米,慢慢抖动红球,以引起新生儿注意,再慢慢移动红球,让新生儿追视,这种方法可以训练新生儿的视觉能力及注意力。也可给新生儿看红光,方法是准备一个手电筒,外面包一块红布,距新生儿20厘米左右给新生儿看红光,大人要上下左右慢慢移动电筒,速度以每秒移动3厘米左右,大约1分钟摇动12次,每次距离为30-40厘米,让新生儿的目光追随和捕捉红光,从而训练新生儿目光固定以及眼球的协调能力。这些训练可每日一次,每次1分钟。我们还可距新生儿15-20厘米让新生儿看印有黑白脸谱、条纹及同心圆图形的卡片,促进新生儿的视觉分辨能力,看时家长可观察新生儿注视每个图形的时间,以了解新生儿比较喜欢看哪一种图形,一般新生儿都比较喜欢看人的脸谱。
在新生儿觉醒时,母亲可在新生儿耳边距离10厘米左右,轻轻呼唤小宝宝,使他听到你的声音后转过头来,还可以用能发出柔和声音的吹塑玩具、彩色旋转玩具、色彩鲜艳的球,悬挂在新生儿的床头,吸引新生儿听和看的兴趣。新生儿很容易疲劳,一般每次视听训练不要超过10分钟左右,以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睡眠。
新生儿吐奶流到耳朵里怎么办
新生儿吐奶流到耳朵里,如果不及时清理,奶水可能会流进耳道,引起中耳炎。
如果新生儿吐的奶流到耳朵里,应该第一时间把耳朵外的奶水擦掉,然后用小棉棒轻轻的将耳朵里的奶水弄出来,注意,不能进去太深,以免碰伤新生儿的耳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观察新生儿有没有异常哭闹,2天内耳朵有没有流异常分泌物,如果没有那就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哭闹不止,烦躁不安,有可能是奶水进入耳道了,应该及时送医院,让医生处理。
新生儿耳朵上有黑毛怎么回事 情况一:胎毛
新生儿耳朵上长的黑毛大都是胎毛。
胎毛通常是在孕晚期形成的,大多数足月的宝宝出生时都有胎毛。胎毛一般会出现在宝宝身体的特定部位,包括背、肩、耳朵和前额。
胎毛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周就会脱落,但也可能等到几个月后才脱落。
这时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用剃刀给宝宝剃掉,以免伤到宝宝娇嫩的皮肤和毛囊,时间长了会自动掉的。
新生儿耳朵听力筛查大学问
你知道吗,当生命之花绽放,妈妈看到你无邪的笑脸;当你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个世界时,妈妈心中荡漾起一波涟漪;当你的哭声、笑声响起,是妈妈听到的世上最华美的乐章……
他,是我们亲爱的宝贝,我们爱我们的宝贝。但是,你知道吗?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必要的关注和步骤是不能省掉的,比如听力筛查、比如应对感冒……不要因为你的疏忽,影响了宝宝的健康。
“我儿子出生后听力筛查没过,42天复查又没过,我们都担心死了,怎么办?”
“我的女儿月月已经1岁半了,但她现在还只会咿咿呀呀的,说的话没有人能听懂,虽说有句话说‘贵人话语迟’,但我们还是有点担忧,尤其是我们发现月月听声音时总喜欢侧着耳朵。”
在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咨询,这样焦急的声音。下面我们为您准备了这组宝宝健康专题,希望能对准妈妈、妈妈们,有所帮助。
每千名新生孩子中,有1。3名患听力障碍
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张东红介绍,我国7岁以下耳聋有80万,每年还在以3万人的速度增加,每1000名新出生的孩子中就有1。3名有听力障碍。因此,国家卫生部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规范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影响。
沈阳市从2003年起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到目前,除法库县外,各区县市大型产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均已开展了普遍性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筛查 率逐年提高,沈阳市的筛查率已达到80%左右。通过筛查,早期发现的聋儿大都能得到早期干预,有效地降低了由耳聋引起的致残率。
出生48小时后,做初次筛查
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宝宝,都会在医院的要求下接受听力筛查。通常是在出生48小时后接受初次听力筛查,初次筛查没有通过,要在出生后42天接受复筛。如果复筛没有通过,要在42天至3个月内开始相应的听力学和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
张东红介绍,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耳声发射技术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原理主要是: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耳 声发射代表耳蜗内主动耗能的机械活动,这种主动活动机制被认为是正常耳蜗功能的一个极重要的部分。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和快速无创伤性,因而适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一旦自己的宝宝不能通过听力筛查,父母往往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家长需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个正确的认识。”张东红说。
一般来说,不能通过听力筛查仅仅表示听力学意义上可能存在异常,可能存在耳蜗的异常,也可能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胎粪等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孩子配合不佳(活动或哭吵)所致。
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父母不必过分担心,但必须进一步复查。若经过2。3次复查仍无法通过,则应进一步检查,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作出明确诊断。
“爱挠耳朵、摔跤” —— 家长要关注
即使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一些后天性的因素也会造成听力障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孩子摔倒撞击头部;避免接触噪音刺激;禁止使用对听力有损伤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奎宁;尽量避免孩子感冒高烧等。
“在临床中,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者五六岁口齿还不清楚,才慌了手脚,往往延误了诊疗的最佳时机。”张东红介绍,“所以,家长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也可以发现听力异常。”
一般来讲,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避开他的视觉在他耳旁敲击物品 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4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一岁左右的孩子,就能 听懂一些简单的话,按照语言命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两周岁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如果在哪个年龄段发现孩子的反应不相符,就应该对孩子是否有听力障碍产生 怀疑了。
另外,孩子喜欢挠耳朵或是容易摔跤,都有可能是因为耳朵出现一些问题造成的,应该赶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有听力障碍6个月内干预最好
张东红指出,一旦确定孩子听力异常,一定要及早干预和治疗,针对病因对可纠正性听觉障碍患儿进行相应的药物、手术治疗,进行听力补偿或重建。
目前来讲,明确为永久性听力损伤者,要在6个月内接受干预。被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经跟踪随访,有的戴上了助听器,有的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与治疗,言语发育基本上未受明显影响。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发现有听力损伤,经康复语言训练,到3岁时可以掌握300个到700个单词;如果到两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即使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也仅能掌握不到100个单词。
有遗传史人群,要接受孕前诊断
张东红强调,如果夫妻双方或一人是聋人,或有耳聋家族遗传史,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明确病因,指导生育,降低遗传性耳聋的风险。对符合耳聋产前诊断适应症的孕妇,在妊娠期对胎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推测胎儿听力是否正常,帮助选择听力健康的后代,减少聋儿的出生。
严格来讲,正常育龄人群也要通过检测,确定是否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如果双方都携带耳聋基因,那么他们生育聋儿的几率为25%。
总体来说,新生儿刚刚出生需要妈妈们多注意,留心观察,如有不适需要立即就医。
新生儿该怎样护理 耳朵
新生宝宝耳朵里比较容易产生污垢,妈妈们可以选择在宝宝洗完澡后,用棉签或者用毛巾轻轻的将耳朵里的污垢取出。
妈妈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将棉签伸到宝宝耳洞里,以免伤到外耳道。
新生儿耳朵流脓怎么办
耳朵会出现的情况是很多的,不知道你们知道多少,这是一个我们最好时常都要清理一下的地方,小编在这里不知道你们了解多少,那么有需要了解的朋友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小编今天在这里想给各位介绍一下关于小儿耳朵流脓的情况,孩子的情况很重要,那么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吧!
有的小宝宝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耳朵流脓,对于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看本文给出的详细分析,以及告诉你导致小儿耳朵流脓的常见原因。
一、 孩子耳朵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意味着他患了化脓性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耳咽管(从咽部通向中耳的一条管道)较短,宽而直,呈水平位,故咽部细菌容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另外,由于婴儿抵抗力低,全身感染后亦可并发中耳炎。
1、常见原因:
(1)孩子吃奶时平卧呛咳。
(2)溢乳或吐奶后乳汁流入耳内;洗澡水、眼泪进入耳内。
(3)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中耳炎。
(4)家长用硬物给孩子挖耳朵,损伤鼓膜。
2、临床表现:
因小婴儿不会说话,有时容易延误诊断或在耳道流脓时才发现病症。 患病早期疼痛剧烈,常有哭闹、烦躁、拒绝吃奶、用手抓耳或打头等表现,一般还伴有高热、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家长可轻摇孩子耳廓,如孩子哭闹加剧或用手自卫,则有患本病的可能。鼓膜穿孔后,耳道内流出脓液,孩子疼痛减轻,恢复安静,体温可降至正常。
3、指导意见:
你应该看清楚是耳屎还是脓,因为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吐奶会流进耳朵里,久了就会照成耳朵流出象脓样的东西.其实那是油屎,油屎多了不挖出来会堵住耳朵照成听不见的哦,
小编在这里给各位介绍的关于小儿耳朵里流脓的情况就给各位介绍这么多啦!不知道你们了解多少,但是希望你们能以孩子的健康为最重点的,那么你们要学会对症下药,那么小编在这里就给各位介绍这么多啦!希望你们的孩子健康啦!
新生儿护理技巧
妈妈对于新生儿在生命中出现,刚开始还是有些紧张的,不知道该从而做起。不过妈妈不需要担心,这里为您介绍四点新生儿护理技巧,包括新生儿皮肤护理、眼睛护理、耳鼻以及肚脐护理,这些部位都是新生儿身体比较敏感的部位。以下关于新生儿护理技巧能够帮助妈妈能让新生儿健康成长。
1、新生儿皮肤的护理:新生儿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新生儿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用肥皂。妈妈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2、新生儿眼睛的护理:给新生儿清洗眼部的时候,先把几个棉球在湿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每一只闭上的眼睛的时候都要换一个新的棉球,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3、新生儿耳鼻的护理:鼻子和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所以妈妈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让里面的东西自然掉出来的办法要好得多。
4、新生儿肚脐的护理: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妈妈可以每天用0.2%-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轻擦脐带部位,然后用消毒纱布盖好。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因为这样有助于加速收缩和痊愈。有异常的情况出现,要及时请教医生。
新生儿头部面部该如何护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点,才能更好的避开禁忌,更加得心应手的为宝宝做护理。
1、眼睛:刚出生的时候医院会给孩子点眼药,防止产道过程中的感染,一般1到3天。如果回家以后没有分泌物,眼药就不用用了,但是每天早上要用干净的小毛巾,蘸温水从眼角内侧到外侧擦孩子的眼睛,一边眼睛用毛巾的一边,另外一边眼睛用毛巾的另一边,用毛巾去护理两个眼睛。
宝宝的眼睛是个很脆弱的部位,特别是新生儿,如果不注意护理,容易因为感染而发生眼病,那可就麻烦了。
2、鼻腔:新生儿的鼻腔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养育过孩子的人都有经验特别发生鼻堵,堵的时候最难受鼻子堵的时候吃奶,孩子没有呼吸的器官了,鼻子堵的时候孩子睡觉也是最难受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要进行孩子鼻腔护理。可以用温水棉签,就把棉签的毛往出拉一拉,松散一些,但是不要脱落。用温水棉签阴一阴鼻痂,跟鼻痂接触以后水会自动导入鼻痂内,以后鼻痂会自动转化,转化以后轻轻的压两侧的鼻翼,交替压,别同时压,鼻痂在里面第一软,第二,压完以后一动孩子会打喷嚏,这样鼻痂就会出来了,看见了就能够拿出来了。另外可以用吸鼻器,也是把鼻痂弄软以后,然后用吸鼻器,但是从我们经验来看大多数孩子也不喜欢用吸鼻器,用完以后不是很方便。很简单的用温水棉签的方法操作就完全可以做到。
3、耳朵:新生儿耳屎一般不会很多,所以新生儿护理,常常容易出问题是洗澡,或者哭的时候眼泪和水进到耳朵里面,发生中耳炎。只要是液体流到耳朵里面都可能造成中耳炎,中耳炎细菌直接的进入,另外进水也是一个方面。所以洗澡的时候,一定要大人的两只手正好能把孩子的两只耳朵堵住,耳朵堵好以后再洗头、洗脸。
4.头部: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特别提醒:头垢对宝宝的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给宝宝做头垢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头垢内藏有大量污垢,一旦宝宝头皮被抓破、擦破,不但影响头部外伤处理,还非常容易导致感染。另外,头垢覆盖在囟门上,会限制小宝宝囟门伸缩的缓冲功能。头垢将囟门遮挡,家长和医生就很难通过观察囟门的状况来判断小宝宝的健康,使医生不能及时发现脱水(囟门凹陷)、颅内压增高(囟门饱满膨出)等重要病征,以致影响诊治。
如何预防新生儿耳朵炎症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都很关注的,现在也是有很多的人都很关注孩子的饥饱护理的,对于新生儿耳朵炎症也是都关注的,那么如何预防新生儿耳朵炎症?
新生儿外耳道内怎么会有黄水?
新生儿的外耳道是由骨及软骨组成,外耳1/3软骨部有毛囊、皮脂腺和4聍腺。耳道甚小,羊水、皮脂腺分泌物和细菌等很容易积聚在内而引起感染。外耳道内的黄水多数是由于眼泪水、污水和奶液等进入耳内,引起外耳道炎形成的。
它有臭气味,外耳道局部可有充血肿胀,有时形成疖肿,小儿常因疼痛而哭闹不安,食欲不振,不一定有发热。若牵引耳廓有剧哭者,十之八九是外耳道问题,一旦脓肿溃破,流出脓液后,疼痛即相应减轻。发现这种情况应去医院耳科检查治疗。
如何预防新生儿中耳炎及外耳道炎?
新生儿耳朵的解剖结构特点是外耳道狭小,中耳咽鼓管短宽平直,出生时已有少许羊水残留在耳道内,加上皮脂腺的分泌液,所以较为湿润,易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如洗澡时不慎让水流入,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则细菌可侵入外耳道及中耳,引起炎症。患儿因疼痛而烦躁不安,严重者可诱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所以,平时在护理时就应注意宝宝外耳道的清洁卫生,可用干棉签轻轻清理外耳道(切勿深入耳道内)。喂奶后要将宝宝抱起拍背,以免吐奶后乳液流入外耳道。洗澡时一定小心不让水流入耳道内。同时,也应注意口腔的卫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如发现哭闹不安,则应检查耳朵,看看外耳道是否有分泌液流出,轻按耳屏前方或向上轻拉耳廓,如有疼痛(宝宝哭闹),则应警惕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发生。
以上就是对如何预防新生儿耳朵炎症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宝宝的健康护理,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宝宝的耳朵里面耳屎怎么办 新生儿耳朵进水没有及时处理怎么办
如果新生儿耳朵进水了,但妈妈们没有及时处理,过后妈妈应及快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