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 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 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 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鉴别应用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用法用量: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

孕妇感冒喝什么粥 银花豆豉粥

原料:金银花9克,淡豆豉9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金银花、淡豆豉水煎去渣,加入粳米、白糖适量,煮粥食用。每日1-2次。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较适合风热感冒的孕妇食用。

淡豆豉和豆豉的区别 功效不同

淡豆豉:淡豆豉性味寒甘苦,可以解毒解毒清热,有发汗安胎,透散表邪的功效。

豆豉:豆豉性味温咸,归肺,胃经,有和胃除烦,去寒热,解腥毒的功效,菜肴中加豆豉可以解腥调味。

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

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淡豆豉什么人不适合吃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淡豆豉什么人不适合吃

胃虚易呕者慎服。不宜复用汗吐之药。《本草经疏》: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淡豆豉的功效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品。别名:豆豉、杜豆豉、香豉、豉、淡豉、大豆豉,淡豆豉味苦、气香宣散;具有疏散解表,宣郁除烦的功效;主治外感表症,恶寒发热,胸中烦闷,虚烦不眠,口舌生疮。凡外感表症,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惟效力较弱,故常与其他解表药配伍使用。若湿热郁蒸之酒疸,心中热痛者,可与大黄、栀子同用,以清热利湿。

来源: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加工而成。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黑色者)经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品。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半(水略润少时,以纸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情临卧吞下,以知为度。(《本事方》紫金丹)。

淡豆豉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焦炒豉,令烟绝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

淡豆豉治阴茎上疮痛烂: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热食韭菜、蒜。(《药性论》)。

淡豆豉是中药吗 淡豆豉的作用

1、发汗解表: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

2、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性味寒甘微苦;寒能清热,甘等解毒,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

3、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

淡豆豉与普通豆豉的区别

淡豆豉与家里做菜吃的豆豉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豆豉有咸淡两种,但只有淡豆豉能治病。家里做菜吃的豆豉味道是咸的,制作工序也没有淡豆豉那么繁杂,而制作淡豆豉需要加入桑叶、青蒿等中药。

淡豆豉是一剂良药,不论是风寒还是风热均可用淡豆豉治疗,它能够解除感冒引起的心烦症状。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里面就用到了淡豆豉,有发热、头痛、咽痛、咳黄痰等症状者可用银翘散治疗。淡豆豉能不能经常吃呢?淡豆豉虽说是一味良药,有理中焦、健脾胃、解表的作用,但却也不能没事常常吃,长期吃可能会有一定的致癌性。

坐月子感冒吃什么好 银花豆豉粥

材料:金银花9克,淡豆豉9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淡豆豉水煎去渣,加入粳米、白糖适量,煮粥食用。每日1-2次。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较适合风热感冒的产妇食用。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安胎

淡豆豉可以宣发郁热,补肾安胎;清代的中医古籍就有记载,《会约医镜》中就明确指出,“淡豆豉”有“安胎孕”的功效,可以作为药物用在需要安胎的妇女身上。

咽喉痛引起发烧怎么办 薄荷菊花豆豉汤

材料:淡豆豉3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

做法:做法也比较简单,淡豆豉菊花水放入砂锅中,加3碗煮沸转小火,计时20分钟,然后放入薄荷叶,再沸5分钟,过滤取汁服用,每天一剂即可。

功效:薄荷属于发汗解热药,主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等症,淡豆豉能解表常用于伤寒热病,菊花清热解毒,用于嗓子肿痛、眼睛火燥等症,三者功效相近,适用于咽喉肿痛、发炎之症。

相关推荐

豆豉的功效作用 解毒

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可以解诸药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症。

淡豆豉作用 解毒清热

淡豆豉性寒微苦,可以清热解毒。《药性伦》中记载淡豆豉可以治血痢腹痛,清热止痢,《名医别录》提到淡豆豉“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

孕妇风寒感冒喝什么粥 荆芥粥

原料:荆芥10克、薄荷5克、淡豆豉5克。 做法:荆芥10克、薄荷5克、淡豆豉5克,加水300毫升煎煮,沸5分钟后,滤出药汁,去渣,加入白米100克煮粥。每日2次,温热温食。 功效:祛寒,帮助孕妇尽快恢复身体。

小孩感冒发烧吃什么食物好 小孩感冒发烧食疗推荐

组成:葱头10克,生姜3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葱头、生姜洗净切片,与糖同放人沙锅,加水适量,煎沸10分钟,取汁趁热饮用。饮后宜盖被取微汗。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烧,鼻塞,流清涕等症。 组成:豆豉30g,葱白3茎,生姜10g。 制作:葱、姜分别洗净,拍破与豆豉同置砂锅内,加水500ml,同煮至200ml止,取汁。每剂分2次温服。 功效:解表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头身疼痛,恶寒发热之轻证。 组成:金银花9克,淡豆豉9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金银花、淡豆豉水煎去渣,加入粳米、白糖

慢性牙周炎吃什么好

饮食宜忌 宜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饭、面条;实证胃火宜多吃清泻胃火作用的食物,如豆腐、黄瓜、丝瓜、黑豆、芥菜、香茄、粥、西瓜。 食疗食补 丝瓜生姜汤 原料:丝瓜500克,鲜生姜100克。 制作:丝瓜洗净切段;鲜生姜洗净切片。二味加水共煎煮2~3小时。每天饮汤2次。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牙齿肿痛。 豆豉皮蛋粥 原料:淡豆豉60克,皮蛋1个,粳米150克,熟猪油、精盐适量。 制作:将皮蛋去壳,洗净,切成小块;淡豆豉、粳米洗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淡豆豉、粳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皮蛋块,再煮至粥熟,调入猪

心脑血管疾病食疗方

1、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将葛粉捣碎成细粉末,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6~7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作面条放入汁中煮熟。每日空腹食1次。有解热生津、祛风开窍功效,适用于中风所致言语謇涩、神志昏愦、手足不遂,或预防中风以及中老年人脑血管硬化。 2、乌龟3只(拳头大小),冰糖适量。每次用3只乌龟取血,加清水及冰糖适量,碗装,放锅中隔水蒸熟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有滋阴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肢体麻痹等。 3、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白粟米各150克。先煮荆芥穗、薄

月子病的饮食保健方法

1、猪肾汤 猪肾、糯米、当归、知母、葱白、芍药。治产后肾虚,四肢疼痛。制法:以1200~1300毫升水煮猪肾,待水煎成800~700毫升,去猪肾入诸药,慢火煮至400~300毫升时停火,一次服。 2、苡米粥 苡米仁、薄荷、荆芥、豆豉,功效健脾祛湿,散风除湿。治风湿阻络而一身尽痛,筋脉挛急,屈伸不利。制法:将荆芥、薄荷、葱白、豆豉洗干净后,放入干净的锅内,加水1500毫升,烧开后文火煮10分钟,滤汁去渣,将苡米仁入砂锅内,加入药液,煮至苡米仁裂开酥为度。 3、生地粥 生地、大米、养阴生津,适用于阴虚痹患者。

牙周炎吃什么好

宜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饭、面条;实证胃火宜多吃清泻胃火作用的食物,如豆腐、黄瓜、丝瓜、黑豆、芥菜、香茄、粥、西瓜。 食疗食补 丝瓜生姜汤 原料:丝瓜500克,鲜生姜100克。 制作:丝瓜洗净切段;鲜生姜洗净切片。二味加水共煎煮2~3小时。每天饮汤2次。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牙齿肿痛。 豆豉皮蛋粥 原料:淡豆豉60克,皮蛋1个,粳米150克,熟猪油、精盐适量。 制作:将皮蛋去壳,洗净,切成小块;淡豆豉、粳米洗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淡豆豉、粳米煮粥,八成熟时加入皮蛋块,再煮至粥熟,调入猪油、精盐即

孕妇风寒感冒了怎么办 葱豉豆腐汤

材料:葱白3根、淡豆豉12克、豆腐2小块。 做法: 1、将豆腐在锅内煎到淡黄色,然后加入淡豆豉。 2、用清水1碗半,煎至大半碗,再加入葱。 功效:趁热喝下葱豉豆腐汤,注意保暖,可解表散寒。

孕妇头痛吃什么好 葱鼓粥

原料: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粳米50-100克。 制用法:米淘洗干净,葱白洗净切段;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转用文火熬煮至米熟烂,倒入葱白、淡豆豉,熬煮至沸,即可食用。 功效:祛风散寒、辛温解表。用于风寒头痛、恶风畏寒、头痛连及颈背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