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痛经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痛经诊断方法: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痛经诊断依据是什么
痛经诊断依据 :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痛经诊断根据:
①初潮后1~2年内发病;
②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③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以上是对痛经诊断依据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痛经诊断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痛经诊断依据包括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等。
痛经的诊断
1、原发性痛经
根据初潮后一段时间月经转规律后,出现经期下腹坠痛,基础体温测定证实痛经发生在排卵周期,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临床即可诊断。
2、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诊断时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继发性痛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才出现症状,多有妇科器质性疾病史或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加以鉴别。三合诊检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腹腔镜及宫腔镜有助于鉴别诊断。
痛经的鉴别诊断
诊断
如果仅有月经期腹部绞痛而没有其他症状,则不需要其他检查,根据经验可以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高危妇女,需要做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的培养。如果盆腔检查不满意,则需要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来除外盆腔器质性病变。
诊断依据:
常发生于年轻妇女。根据病史提示痛经的出现与月经来潮时间相符。出现阵发性痉挛性下腹痛及相关的伴随症状。妇科检查除外盆腔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与原发性痛经最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是由内异症造成的继发性痛经。内异症痛经的患者,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1-2周开始,但月经来潮时或稍后有所缓解。性交痛或附件肿物及后陷凹触痛结节, 能够帮助诊断。同样的疼痛节律也见于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她们往往年龄较大,并且伴有子宫的增大。
如何诊断痛经
我们知道,一般女性月经来时可能会伴有痛经的现象,有些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长期如此或是疼痛得厉害,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身体出现了问题,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诊断痛经所需要做的一些检查。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帮助大家进行判断。
一、病史
痛经的诊断首先就要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周期、经期、经量、有无组织物排出等。了解有无产生疼痛的诱因,如过度紧张、焦虑、悲伤、过劳或受冷等,以及疼痛的全过程包括痛经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和有无渐进性加剧。
二、体格检查
注意全身健康情况,包括产经类型、发育和营养状态等,对痛经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妇科检查时注意子宫大小、位置、质地和活动度、有无突起或结节感,子宫骰骨韧带及子宫两侧有无粘连、增厚、结节或肿块、触痛等。
三、器械检查
1、B超:这种痛经的诊断方法可以了解盆腔内有无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症等。
2、腹腔镜:确定病变的部位与程度,如盆腔炎症;还能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取活检;能够鉴别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残角子宫、双角子宫等;鉴别盆腔肿块,如炎性包块、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等。
3、宫腔镜检查:可诊断部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内节育器嵌顿及内膜息肉、溃疡及炎症等。
4、盆腔静脉造影:有助于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对痛经的诊断同样有益。
5、子宫输卵管造影:这种痛经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单角、纵隔子宫等,以及宫颈管狭窄、子宫粘连等。
通过我们的介绍,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诊断痛经所需要做的检查都有哪些了吧,希望朋友们能够通过阅读了解这些,然后也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最后祝大家早日康复,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女性痛经诊断须知
1、气滞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伴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2、湿热瘀结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大便不爽,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3、寒凝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月经推后,量少,色黯有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手足欠温;舌黯苔白,脉沉紧。
4、肝肾不足
[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淡黯,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5、气血虚弱
[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女性出现痛经后一定要进行明确诊断
原发性痛经诊断方法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l/2-2h。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h。经血外流通畅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d者。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能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的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腹泻头晕、头痛及疲乏感。偶有晕厥或虚脱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继发性痛经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明确痛经是由何种妇科疾病引起。
(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卵巢、子宫骰骨韧带、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等处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同样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二)子宫腺肌病
因为子宫内膜侵人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痛经为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亦可有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一般约为2个月妊娠大小可有轻压痛。
(三)子宫肌瘤
痛经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经期可因刺激子宫收缩而发生痉挛性疼痛。患者多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结节状突起。
停经诊断详述
子宫功能的检查:
1. 药物性试验。可用孕酮试验,对孕酮无反应,则可作雌激素试验。
2. 诊断性刮宫。
3. 宫腔镜检查。
4. 基础体温测定。如呈双相型,说明闭经原因在子宫内膜,卵巢功能正常。
卵巢功能的检查:
1. 诊断性刮宫。
2. 子宫颈粘液结晶检查,涂片上见成排的椭圆体,提示在雌激素水平上已有孕激素的影响。
3.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每周二次阴道涂片,动态间接观察卵巢雌激素水平。
4. 基础体温呈双相型,提示卵巢功能正常,有排卵和有黄体形成。
5. 测定血中雌、孕激素的含量,如果含量低,提示卵巢功能不正常或衰竭。
垂体功能的检查:
1. 蝶鞍摄片,以排除垂体肿瘤。
2. 测定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生乳素(PRL )的含量。FSH高于正常值(2.5微克/升)提示垂体功能亢进,卵巢功能低下;LH低于正常值(6单位/升)表示促性腺功能低下;如果FSH、LH含量均低,提示垂体或丘脑下功能低下;PRL含量超过正常值,提示有溢乳闭经综合症。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停经过早 停经过早是指妇女由于各种疾病及其他因素造成的闭经过早,停经年龄与正常妇女相比提前。停经过早是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妇女卵巢功能45~50岁时才开始衰退,如果在40岁以前出现衰退迹象,称为卵巢功能早衰。早衰的原因很多,有免疫因素,细胞遗传学因素及手术、感染等理化因素导致。卵巢功能早衰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补充外源性的雌、孕激素来弥补卵巢功能的不足,延缓病理过程。
2.停经并溢乳 闭经是指月经停止至少6个月。闭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闭经。即妇女因某种生理原因而出现一定时期的月经不来潮,如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等;另一类是病理性闭经,是指因某些病理性原因而使月经不来潮,可由全身性或局部的病变引起。
溢乳是一种非哺乳期间泌出乳液的不正常现象,它可能是一些生理疾病造成的,也可能是因药物或不良刺激所致。因此,当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除了注意乳房卫生外,还应查明原因,并针对性治疗。女性在非产后哺乳期内或停止哺乳一年后的持续性泌乳,表明她患上了溢乳症。如果泌乳的同时还伴有闭经,则称为溢乳闭经症。大多数患者的血清泌乳素超过正常高限(1一25毫克/升)即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闭经综合征,又称溢乳-闭经综合征,是指以泌乳和闭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理状态,严格地说,它并不是某一种病,而是可以由不同疾病引起的、但具有共同临床特征的症候群。
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常做保健体操或打太极拳,跳中老年迪斯科舞等。
避免精神刺激,稳定情绪,保持气血通畅。经期要注意保暖,尤以腰部以下为要,两足不受寒,不涉冷水,并禁食生冷瓜果。
经期身体抵抗力弱,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适度,协调冲任气血。经期不服寒凉药。
加强营养,注意脾胃,在食欲良好的情况下,可多食肉类、禽蛋类、牛奶以及新鲜蔬菜,不食辛辣刺激食品。去除慢性病灶,哺乳不宜过久,谨慎从事人工流产术,正确掌握口服避孕药。肥胖病人应适当限制饮食及水盐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