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长期益处
母乳喂养的长期益处
通过哺乳,妈妈们可以享受其他潜在的健康优势,包括最佳状况的新陈代谢、降低数种癌症的风险以及心理上的益处。
(1)有助于产后瘦身。生产乳汁是一个活跃的代谢过程,平均每天消耗200-500卡路里。研究也发现,和母乳喂养妈妈相比,非母乳喂养的妈妈减掉的体重更少,并且更难保持。
(2)利于曾患妊娠期糖尿病恢复。分娩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哺乳妈妈,由于母乳喂养带来的最大体重减轻可能使后续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
(3)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从长期来看,沁乳可能使骨骼更强壮和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3、母乳妈妈的心理获益。
哺乳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妈妈和婴儿之间的互动,一种自发的肌肤贴着肌肤的亲密和滋养。婴儿吮吸乳房令妈妈产生一种特别的激素环境,可以让母亲特别地平静,更少引起激烈的反应。
宝宝母乳喂养多久才好
宝宝母乳喂养多久之全职妈妈:
对于没有职业的全职妈妈们来说,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自由了,并且全职妈妈们更有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宝宝的母乳喂养之中。所以,对于全职妈妈们来说,小编建议您可以将对宝宝的母乳喂养时长延长至宝宝两周岁左右。这样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来说,是最佳的。
宝宝母乳喂养多久之上班族妈妈:
上班族妈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工作以及额外的事情都会占据掉您大部分的时间。但是,您一样不能减少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如果妈妈们真的没办法做到将宝宝的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至宝宝两周岁左右,那么您至少也要对您的宝宝进行母乳喂养长达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才是比较好的。同时,您还可以采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至消毒过的奶瓶之中并且放入冰箱中保鲜的办法,来对宝宝进行间接的母乳喂养。在宝宝需要喝奶的时候,就可以用用热水将奶水妈妈温热,此时监护人要注意,千万不要求快而将奶水直接用大火加热,因为这样加热出来的奶水是不适合宝宝饮用的。
宝宝母乳喂养多久之添加辅食的宝宝:
对于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们如果同时对宝宝添加了辅食,那么这时候,六个月时间就远远不够宝宝来获取到需要的足够的营养了,这时候你们就要延长对宝宝的母乳喂养的时间,至少要在八个月以上为宜。推迟断奶的时间对宝宝其实是有好处的。所以,妈妈们一定不要为了贪图自己的一时的舒适或者是安逸,而草草对待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这件事情哦!无论如何,小编还是建议妈妈们能够有效的尽可能的延长对宝宝的母乳喂养时间,这样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来说才是很有保障的。
宝宝吃多久母乳最好?在阅读完小编给您做出的解释之后,妈妈们是不是都已经牢记于心了呢?母乳喂养绝不是一件小事,不是您有空就喂,没空就用奶粉代替的随随便便的事情,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帮助您的宝宝自小打下良好的基础,助您的宝宝成长一臂之力哦!
母乳喂养的宝宝更易吃固体食物
母乳喂养的常见好处
母乳喂养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宝宝成长的更健康。因为母乳里面有着全面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孩子的生长需要,有利于孩子的消化和成长;而丰富的免疫成分,还能够帮助降低婴儿感染的机率,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侵袭。此外,母乳喂养也是妈妈与孩子建立感情最好的方式,在喂奶的过程中,宝宝会感受到妈妈的关爱,妈妈也能借机观察宝宝的细微变化。
母乳喂养好处新发现
最新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创建消化道的微生细菌(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使他们更容易吃固体食物。该项研究过程如下:
研究过程
研究人员从9个月?14个月年龄阶段收集和分析了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粪便样本以及有关他们的饮食和健康的信息。从数据中看到,母乳喂养婴儿的饮食会改变肠道中的细菌,如果你既使用奶粉也同时哺乳,那么也会发生改变,但是全母乳喂养似乎真的更能让孩子平滑的过渡到固体食物阶段。
原因分析
研究人员说:“母乳喂养的宝宝,与那些混合喂养宝宝相比,呼吸道细菌(肠道微生物)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婴儿的消化吸收能力。没有母乳喂养的孩子从牛奶或配方奶直接切换到固体食物的进程可能并不会很顺利,也许还会影响孩子的长期健康。”
研究人员还表示,那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能自动创建微生物群落,他们似乎更愿意引入固体食物。从液体向固体的过渡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不完全或不采用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引入固体食物后,可能会有胃痛和绞痛的症状。
最后结论
这一发现强调了母乳喂养的另一个好处,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起到了一些作用,包括助消化、预防感染等。
混合喂养的好处 混合喂养的坏处
母乳是宝宝最合适的食物,虽然牛奶、配方奶等都含有宝宝需要的营养成分,但是营养成分含量和搭配不比母乳好。例如,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酪蛋白,脂肪颗粒也大,矿物质含量大,同时牛奶中的异体蛋白还有引起宝宝过敏反应。
母乳喂养是个自然的过程,妈妈不需要整天去计算喂奶量以及喂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如果是进行混合喂养,需要考虑到给宝宝喝了母乳后还要食用多少其他的代乳品,如果喂养代乳品过少,宝宝会饿,如果喂养代乳品过多,会让宝宝营养过剩。
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会比较安静,夜间较少哭闹,并且母乳喂养的宝宝从长期的观察来说会更聪明。这是因为在母乳喂养的时候,通过母子之间的皮肤接触、视觉接触等良好的刺激,加上母乳中含有促进宝宝神经精神发育等物质,对宝宝健康发育更好,这些都是混合喂养所缺少的。
如果妈妈只是单纯地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费用上主要考虑给妈妈的饮食费用,时间上也容易把握。而选择混合喂养的时候,购买牛奶、配方奶粉等代乳品需要花钱,另外像购买奶具、能源和冷藏等也需要费用。母乳喂养只要是宝宝有需要就可以进行,而混合喂养时,当宝宝要吃奶,就要赶快准备:取奶、热奶、装奶瓶、喂宝宝等。
史上最全母乳喂养知识合集
一、母乳喂养对宝宝将来有什么好处?
接受过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将来很少发生超重或肥胖问题。
有效降低了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婴幼儿纯母乳喂养,长大后成年智商比非母乳喂养的高。
二、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有什么好处?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的、最适合他的营养物质。
母乳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可满足宝宝不同阶段健康成长。
母乳中的抗体可增强宝宝免疫功能,让宝宝远离很多常见疾病。
母乳的成分更容易消化,而奶粉则相对难消化。
母乳喂养时的肌肤接触,能帮助宝宝有更好的安全感,并促进母子关系。
三、母乳喂养对妈妈有什么好处?
母乳喂养减小母亲将来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母乳喂养有利于减肥,可消耗更多脂肪,更快帮助妈妈恢复体形。
母乳喂养时释放的催产素可促进宫缩,帮助排除恶露,让子宫更快恢复到产前状态。
纯母乳喂养6个月时你应该知道的:
一天内任何时候(白天或夜晚)宝宝有哺乳需求,想吃就随时哺乳,妈妈发生奶胀时也要随时给宝宝哺乳,坚持按需哺乳
宝宝6月龄时,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引入固体食物,但仍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至两岁或以上
母乳喂养的次数不应人为的因为添加辅食而减少,仍应坚持按需哺乳
等到宝宝哭再喂奶就已经晚了,一定要提前注意宝宝的饥饿信号。
四、白天按需喂奶的信号:
宝宝在睡眠中眼睛左右摆动;
宝宝的嘴有吮吸的动作;
妈妈胀奶;
白天宝宝睡觉也可以根据宝宝的信号进行喂奶,但晚上不需要把宝宝叫醒喂奶,等宝宝醒了就可以喂,不要打扰宝宝晚上的睡眠;晚上泌乳效率高,勤喂能够很快提高产乳量。
前6个月为纯母乳喂养,不要喂任何食物、水或者代乳品;母乳和辅食混合喂养可持续至24个月。
每天喂奶次数至少8-12次以上,开始母乳时尽量多频次喂奶。
必须保证有效吸奶(以妈妈肚子疼为信号),这样才能刺激下奶,有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建议新生儿24小时和妈妈在一起,分离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包括洗澡后等情况。
快速生长时期,宝宝哭闹不要轻易加奶粉喂养,而要提高喂奶频次,妈妈的产奶量自然会与宝宝的需求达到平衡,如果轻易喂奶粉,将导致母乳减少,最终消失。
奶瓶、安抚奶嘴等辅助喂奶工具,需要在宝宝养成母乳习惯之后(熟悉妈妈奶头之后)再使用,否则容易产生乳头混淆,不认妈妈奶头。
过度营养易患慢性病
专家发现存在宫内发育迟缓、体重偏低、身长偏短、头围偏小等问题的婴儿比正常婴儿成年后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这说明生命早期的某些现象为孩子的终身打上了烙印,学术界将这一理论命名为DOHaD理论,也就是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理论。
大家普遍认为,低体重儿长大后会继续矮小。实际上,低体重儿超重、肥胖、罹患慢性病的风险绝不亚于巨大儿。胎儿本身具有预测外部环境恶劣的功能,当他发现母亲营养不良对其生长发育不利时,就会改变原来的发育轨道,如器官缩小、出生体重低等。当孩子长到2~6岁时会出现补偿性的加速增长。此刻父母觉得孩子太瘦小,就让孩子大吃大喝且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于是很容易出现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有些人容易超重,这种倾向也可以追溯到其婴儿期的营养状况。通过对大量的儿童进行调查,表明母乳喂养长大的孩子,到五六岁的时候,出现超重的可能性比没有母乳喂养的同伴低20%,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至少母乳喂养6个月。
人天生都喜欢甜味食物,而不喜欢带苦味的食物。胎儿到婴幼儿再到童年,接触不同的营养成分和味道,会塑造今后对食物的喜好。所以,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清淡、少盐、少油的饮食习惯。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而且在我国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宝宝。但是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纯母乳喂养可否导致贫血
1.调查报告结果
给婴幼儿进行喂养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在婴儿出生未满4—6月之前,需要完全实行母乳喂养。但是一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如下(此报告主要研究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
(1)婴幼儿时期采用人工喂养方式者患贫血机率为22.58%,采取混合喂养者机率为31.20%,而靠纯母乳喂养长大者机率则高达43.93%。
(2)完全母乳喂养<四个月,宝宝患贫血的机率为27.74%;若是>四个月,发生此症状的机率则会提高到43.59%;
(3)宝宝为纯母乳喂养,未满4个月时添加奶粉者患贫血的机率为26.32%;超过4个月添加奶粉者,发生此症状的机率则为41.36%;
(4)不足8个月即添加肉类者,其患贫血的机率为32.34%;若是满8个月后添加,患此症的机率为37.21%。
2.必知常识
婴幼儿的肠道对于母乳的吸收率比其他喂养物要高,但是母乳的含铁量并不高。相比于100g含铁量高达9mg的配方牛奶,100g母乳中的含铁量通常情况下都不会高于0.5mg。根据此调查数据可以分析出,采取母乳喂养方式的时间与婴儿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的可能性是成正比。此时适当地添加一些辅食,例如含铁量较高的配方牛奶、肉类等动物性蛋白,都可以帮婴儿充分补充铁营养,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等贫血症状的出现。
3.具体原因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发现了以下几点原因,可以科学的解释为什么采取纯母乳喂养的方式会引发婴儿缺铁性贫血症:
(1)孕妇自身贫血,婴儿无法从母体内摄入足量的铁储存在体内,进而导致婴儿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病症。
(2)当婴儿出生满4-6个月之后,没能够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或者添加的辅食量不足以满足婴儿体内对于铁元素的需求,或者没有采取正确的添加方法,均会引发婴儿缺铁性贫血病症的出现。前面已经提到100g母乳中的含铁量远不及配方牛奶中的含铁量,由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出生满4-6个月之后,他们体内从母体获取的铁元素已消失殆尽,单纯地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或者仅仅给婴儿食用辅食,均会引发缺铁性贫血病症的出现。
(3)年轻妈妈们没能够准确判断宝宝的每次进食量,因而不能够确保每次婴儿均有吃饱。能不能吃饱意味着宝宝能不能有充分的能量供应生命活动,当宝宝不能吃饱的次数比较多时,就预示着宝宝极有可能因此出现贫血的症状。
(4)由于喂养方式不恰当,影响了婴儿肠道对于铁元素的吸收。例如过多地给婴儿进行补钙,会阻碍婴儿对于铁元素的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综合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单纯地依靠母乳喂养,也不要因为一些错误的观点,例如母乳极易引发孩子缺铁性贫血病症的出现等,而过早地给孩子断奶。
美国最新发现 母乳喂养动脉更年轻
近日,发表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采用母乳喂养的年轻女性多年后的动脉更健康。
美国凯撒医疗机构的科研人员选取了846名美国女性,她们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参加了一项长期的心血管健康研究,当时年龄处于18~30岁之间(育龄期)。20年后,她们都接受了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这些女性中,生孩子后用母乳喂养了婴儿1个月(或根本没采取母乳喂养)的人,颈动脉壁的增厚程度更明显;用母乳喂养了10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女性,颈动脉最为清洁。动脉壁增厚是血管老化的表现之一。研究中,颈动脉增厚程度最明显的女性,从血管层面看老了3~5岁。
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因为母乳喂养有助女性保持合理体重,控制血压,保护心血管健康。怀孕对女性的心血管和代谢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乳喂养有助女性在妊娠后对身体进行调整,改善血管健康水平。
什么是母乳喂养周
母乳喂养周,全称为世界母乳喂养宣传周。它是由世界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目前在全球已有 120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