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炎蛋白尿症状解析

肾炎蛋白尿症状解析

首先和大家解释的是这里用:“蛋白尿症状”这个词其实是不太科学的说法,但因为患者对专业词语的掌握问题,我们姑且就用大家熟识的词语做科普讲解。

疑问一:怎么判断蛋白尿症状?

提到蛋白尿很多人会与泡沫尿混淆,其实泡沫尿不等于蛋白尿,对大部分人来说,小便时有泡沫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所以,出现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体出了问题。反过来说,蛋白尿时一般都会排泡沫尿。并且这种泡沫尿的特征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小便中含有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矿物盐)时排出的泡沫较大,并且很快就消失。自己鉴别的最好方法是,取一支试管装20毫升尿液,用手来回振荡,如尿液表面出现细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为可疑蛋白尿,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如果是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当然了,如果出现泡沫尿又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浮肿、高血压,或者多饮、多尿、多食、口干渴等症状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真性蛋白尿,以免延误病情。

疑问二:有蛋白尿症状,就一定是肾病吗?

蛋白尿虽是肾脏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但并非出现蛋白提到蛋白尿症状就一定是肾病,比如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蛋白尿,那么,这就属于是运动性蛋白尿,检查者可在余后几日再次复查结果。另外还有一种是功能性蛋白尿,常发生在健康青年或成年人,可见于剧烈运动(或劳累)、精神紧张、长途行军、高温作业、受寒、发热和进食较多的高蛋白食物后。这种蛋白尿的主要成分是白蛋白,蛋白定量≤0.5克/24小时,很少超过1克。其发生机理主要是肾脏受某些因素刺激,导致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所致。原因去除后尿蛋白可迅速消失,另外还可能有生理性体位性蛋白尿等。所以,判断蛋白尿是何种原因造成,还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将自己的化验检查各项综合结果反馈给医生,医生会给出明确诊断。

疑问三:蛋白尿症状确实属肾病原因造成,应该如何治疗?

如果一经判断蛋白尿属于肾病原因造成,那么在治疗上,就不能单纯对症消蛋白,而要系统综合的来施治,肾病产生蛋白尿的原因是因为肾脏实质单位,受到了外部因素的侵害,从而启动了肾脏纤维化,导致部分肾小球受损,肾小球孔径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才导致大分子的蛋白物质漏出。那么,如果单纯应用激素抗炎消蛋白,仅仅能够起到暂时缓解蛋白漏出的作用,对病症的根本效果甚微。

尿蛋白的偏方

尿蛋白的偏方一

商陆地1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500毫升炖到300毫升,弃去猪肉及药渣,为一天量,分三次温服。用于慢性肾炎全身浮肿,大量蛋白尿者。

尿蛋白的偏方二

取党参50克,黄芪60克,红糖少许,粳米100克。参、芪切薄片放锅内,加清水,用中火煮沸取汁,梗米加药汁,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至汁烂成粥。每天2次,每次250克粥,代食或佐食。治疗急性肾炎蛋白尿和慢性肾炎蛋白尿。

尿蛋白的偏方三

取老蚕豆(或虫蛀蚕豆)200克,红糖100克。加水煮成500毫升。每天早晨空腹时服100毫升,并同时吃蚕豆,5天一剂,间隔2天后再服第2剂。坚持服30天。有消除蛋白、增加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功效。

尿蛋白的偏方四

黄芪15、玉米须30、淮山药30、茯芩皮15、生薏仁30。每日1剂,水煎,连续服用。效果很好。

蛋白尿是肾炎吗

一、有蛋白尿就是肾炎吗

其实导致蛋白尿1+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所以不一定出现蛋白尿1+就是肾炎,下面就听听专家的讲解吧!专家介绍说,作为人们常见的肾炎,引发蛋白尿的原因之一就是肾炎,蛋白尿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尿蛋白量多寡不能说明肾炎严重程度,更不能作为判断肾功能好坏的标准,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其它肾功能检查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判断。①临床上有些类型肾炎仅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而无蛋白尿。②尿蛋白量与肾脏病理改变之轻重不完全一致,如微小病变肾病,临床呈大量蛋白尿而病理光镜下正常,免疫荧光阴性,仅电镜下显示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预后佳。③肾脏病终末阶段,肾小球硬化,功能肾单位丢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此时蛋白尿反而减少。④血浆蛋白浓度明显下降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亦可减少。

二、肾炎检查方法

(1)尿常规检查。

(2)血常规检查。

急性肾炎可有轻微贫血,血色素一般不低于10克/100毫升,白血球一般正常。但链球菌感染早期或合并细菌感染期白血球可增多,中性分类升高。血沉增快,可达30-60毫米/小时。

(3)肾功能检查。

大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肌酐清除率下降,肌酐、尿素氮升高。经治疗后一般能较快恢复正常。

(4)B超或CT检查

部分患者可见到肾脏体积增大。

(5)其他特殊检查。

急性肾炎部分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血液或尿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DP)升高。血清总补体(cH,o)和补体C,降低。

尿蛋白的偏方

偏方一:商陆地1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500毫升炖到300毫升,弃去猪肉及药渣,为一天量,分三次温服。用于慢性肾炎全身浮肿,大量蛋白尿者。

偏方二:取党参50克,黄芪60克,红糖少许,粳米100克。参、芪切薄片放锅内,加清水,用中火煮沸取汁,梗米加药汁,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至汁烂成粥。每天2次,每次250克粥,代食或佐食。治疗急性肾炎蛋白尿和慢性肾炎蛋白尿。

偏方三:取老蚕豆(或虫蛀蚕豆)200克,红糖100克。加水煮成500毫升。每天早晨空腹时服100毫升,并同时吃蚕豆,5天一剂,间隔2天后再服第2剂。坚持服30天。有消除蛋白、增加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功效。

偏方四:黄芪15、玉米须30、淮山药30、茯芩皮15、生薏仁30。每日1剂,水煎,连续服用。效果很好。

偏方之食疗偏方:每天吃煮花生米一两,带红皮的,坚持吃,长期吃。

黄芪红枣茶有什么功效 排毒

红枣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的损害,还能防止黑色素的沉积,黄芪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因此黄芪红枣茶有排毒的功效。

慢性肾炎为什么会形成蛋白尿

慢性肾炎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随着医学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肾炎手术成为了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最好的方法,专家提醒广大患者: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患者们一定要注意术后慢性肾炎护理工作。

慢性肾炎蛋白尿形成的常见病因有:风邪、湿热、气虚、阴虚等,他们之间常相互交叉出现,导致脾肾两脏功能失调,形成蛋白尿。

肾精只宜封藏,不宜外泄,以便在体内充发挥其应有的生理功能,一旦因年老体弱多病,禀赋不足等等导致正气耗伤,肾气亏虚,不能固摄精液,精液外泄,从膀胱捧出,可形成蛋白尿,这是此其一。脾主运化升清,通过脾的消化和升清功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以化为营血或津液,以供全身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果因素体脾虚或其它原因导致脾胃功能损伤,中阳下陷,升清功能降低,精微物质不上输反而下注,形成蛋白尿。

五脏之间在功能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传变,肾炎蛋白尿的另一种常见表现是水肿。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脾主运化水湿,故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而且土生金,金生水,肺脾肾三脏之间存在一种相生关系,其次与三焦膀胱也有密切联系。

而肾炎患者常因感冒而复发或加重,肺外合皮毛,肺能够将气布到体表形成卫气,起作屏障作用,一旦肺气虚,卫外功能降低,不能抵御外邪,风邪内侵,由肺脏进一步影响到脾肾两脏,导致肾不封藏,脾不固摄,形成蛋白尿。从以上可以看出,蛋白尿的形成主要与脾肾两脏有关,但慢性肾炎因外邪而诱发,故与肺脏也有密切联系,在治疗蛋白尿中以治脾肾为主,兼治其它脏腑。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偏方治疗

01玉米须:属利水药,含脂肪油、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用法:玉米须60克~120克,水煎分2次服或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用6个月。尤宜于肾炎之水肿、蛋白尿者。

02肾妙散,药物组成 生黄芪30g 蛇舌草30g 太子参20g 茯苓20g 白英20g 石苇20g 丹参20g 苍术l0g 白术l0g 桑寄生l0g 枸杞子l0g 益母草15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服,3月为1疗程。 适应病证 慢性肾炎蛋白尿。

03红白黑凤凰散,药物组成 藏红花9g 白胡椒15g 夹心木30g 凤凰衣2具 制剂用法 阴干,用阴阳瓦焙成焦黄色,研末,或制成丸剂、胶囊剂,6~9g/日2~3次,用荷梗适量煎汤送服。病重且证型较典型,可用本方加减,水煎服。适应病证 慢性肾炎蛋白尿。

喝黄芪水有什么功效 气虚水肿

黄芪泡水能够缓解气虚水肿。尤其是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引起的水肿,效果很不错。

肾病出现蛋白尿 怎样选中药

治疗蛋白尿,对防止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肾炎的复发和恶化有一定意义。根据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特征,治疗上宜从脾、肾、湿、瘀四方面调治。

(一)、从湿治。

急慢性肾炎消退后,湿热未尽而蛋白尿迁延不愈或反复出现。肾炎病位在肾,肾之封藏功能为湿邪所干,迫精微外出而见蛋白尿。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不易骤除,临床见小便短赤或有涩痛感,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法从湿论治。

选用:茯苓、法夏,桔红、甘草、公英、白茅根、苡米等。

(二)、从瘀治。

祖国医学有“血不行则病水”之说,可见肾炎与瘀血有一定关联。慢性肾炎迁延日久,当有“病久留瘀”之虞。瘀血阻于肾络,营血受阻,肾气不充则封藏失司,精微外泄。在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中,常出现面色灰暗,皮肤瘀斑、肾区压痛、舌质紫暗,瘀点、脉涩者。法当从瘀治疗。

选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益母草、甘草等。

(三)、从脾治。

肾炎患者尽管水肿消退,但经久不愈者,一般都有脾虚见症。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症见面黄少华,胃纳差,大便溏,舌淡胖,脉缓虚。法当从脾治疗。

选用:党参、茯苓、白术、炙甘、桔红、法夏、苡米、芡实等。

(四)、从肾治。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症见面色灰暗,腰膝酸软、怯寒肢冷、夜尿多、舌淡白,脉细虚。法当从肾治疗。

选用:巴戟、川杜仲、茯苓、淮山、山萸肉、杞子、金英子等。

蛋白尿症状

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发病早期,尿蛋白随发热减退而消失,只持续几天,尿中除蛋白外,还可见少许白细胞及上皮细胞。

蛋白尿(Proteinuria)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小球毛细血管有三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上皮细胞层。由于这三层细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滤孔和负电荷,所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有两种,即机械屏障——滤孔 和电荷屏障——负电荷。

1.机械屏障——滤孔

肾小球滤过屏障从里向外由三层构成:

①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fenestration)。水、各种溶质以及大分子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窗孔;但可以阻止血细胞通过,起到血细胞屏障的作用。

②中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呈微纤维网状结构。血浆中较大分子物质,如蛋白不能通过基膜。基膜是肾小球防止大分子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

③外层是肾小球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隔膜(filtration slit membrane),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可以阻止由内、中两层滤出的大分子蛋白通过,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裂隙隔膜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滤过膜上大小不同的滤过孔道,只能使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而有效半径较大的物质只能通过较大的孔道,一般来说,有效半径小于 1.8nm的物质,都可以被完全滤过。有效半径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质,如血浆白蛋白(分子量约69000)则几乎完全不能滤过。

2.电荷屏障——负电荷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所以滤过膜的通透性还决定于被滤过物质所带的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它们的滤过。虽然血浆白蛋白有效半径为3.5nm,但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难于通过滤过膜。当各种病理损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损伤)作用于肾脏时,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促使肾脏组织(功能肾单位)缺血、缺氧。由于缺血、缺氧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受损,就会吸引血循环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IL-1、TNF--α等),此时的病理损伤会造成受损肾脏的炎症反应。肾脏处于病理状态,肾小球基底膜 (GBM)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GBM断裂,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强,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都会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加。故此期在临床上形成蛋白尿。

中医治疗蛋白尿方式

蛋白尿就是慢性肾炎的一种,对于蛋白尿的出现一定要及时治疗,一旦没有很好的去改善疾病的状况,在后期可能会导致尿毒症的出现。专家表示,对于蛋白尿的出现除了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之外,还需要从饮食的相关方面去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下面就来看看中医在饮食方面的相关内容。

肾炎蛋白尿的中医饮食疗法之一:从脾治入手

肾炎患者尽管水肿消退,但经久不愈者,一般都有脾虚见症。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症见面黄少华,胃纳差,大便溏,舌淡胖,脉缓虚。法当从脾治疗。选用:党参、茯苓、白术、炙甘、桔红、法夏、苡米、芡实等。

肾炎蛋白尿的中医饮食疗法之二:从湿治入手

急慢性肾炎消退后,湿热未尽而蛋白尿迁延不愈或反复出现。肾炎病位在肾,肾之封藏功能为湿邪所干,迫精微外出而见蛋白尿。湿为阴邪,其性重 浊粘腻,不易骤除,临床见小便短赤或有涩痛感,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法从湿论治。选用:茯苓、法夏,桔红、甘草、公英、白茅根、苡米等。

肾炎蛋白尿的中医饮食疗法之三:从肾治入手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症见面色灰暗,腰膝酸软、怯寒肢冷、夜尿多、舌淡白,脉细虚。法当从肾治疗。选用:巴戟、川杜仲、茯苓、淮山、山萸肉、杞子、金英子等。

肾炎蛋白尿的中医饮食疗法之四:从瘀治入手

祖国医学有“血不行则病水”之说,可见肾炎与瘀血有一定关联。慢性肾炎迁延日久,当有“病久留瘀”之虞。瘀血阻于肾络,营血受阻,肾气不充 则封藏失司,精微外泄。在慢性肾性蛋白尿患者中,常出现面色灰暗,皮肤瘀斑、肾区压痛、舌质紫暗,瘀点、脉涩者。法当从瘀治疗。选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益母草、甘草等。

上面内容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中医治疗蛋白尿方式,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可以配合治疗,这才能真正改善自身的疾病状况,只有及时的做好预防,才能早日看到病情的康复,希望大家都可以恢复健康。

相关推荐

慢性肾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1、利水肿、温肾阳:肾炎的发病在中医理论上说是肿本乎水,由于肾司开阖,致使阴气太盛因此关门常阖。所以,中医治疗该类型的肾炎可使用温肾一法。因肾中的真阳之气上升,所以主张温肾治水,否则该病治疗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消蛋白: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就是要消除蛋白尿,因肾炎患者的蛋白尿常常有很多的细胞沉渣,这是因为清浊不分的结果,片面的强调固涩反而会使沉瘀胶结,导致浊气无法排泄,反而会渗漏精气。因此,治疗肾炎应注重消蛋白。 3、止血尿、重清热:肾炎病人出现血尿是因热蓄肾和膀胱导致的迫血妄行的形成的。然而热也有虚

黄芪利尿吗

有利尿作用。 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在临床常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病症,所以黄芪是有一定利尿作用的。

尿蛋白高怎么治疗

出现尿蛋白病理上是肾脏内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内滤过和粘膜屏障消失或严重破坏。常规的西医是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和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起到缓解,一过性减轻肾内变态反应强度,暂时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但西医也有很多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 治疗肾炎蛋白尿的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这类药也可降蛋白尿,降血压,保护肾功能。 环孢素和酶酚酸酯,这类药有较肯定的降蛋白尿作用,但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复发是其缺点。常规用药只能起到缓解病症的作用,并不治本,患者还需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情,主动配合治

蛋白尿的治疗及预后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炎及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肾脏病变轻微,但每日尿蛋白量可达几克甚至十几克。 一、蛋白尿的治疗 坚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病等,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摄入优质蛋白。 因出现尿蛋白病理上是肾脏内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内滤过和粘膜屏障消失或严重破坏。常规的西医是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和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起到缓解,一过性减轻肾内变态反应强度,暂

腹部拔罐位置示意图 关元穴培补元气

定位:下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仰卧取穴。 功效:补益肝肾,培补元气,调理肠道。 主治:遗尿,小便淋漓不尽或失禁,尿闭,肾炎蛋白尿,水肿,遗精,阳萎,早泄,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盆腔炎,带下,子宫脱垂,不孕症,肠炎,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神经衰弱,中风,瘫痪,体虚衰弱等。

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 黄芪和西洋参的功效

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 西洋参性凉、味微苦,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主治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肺虚久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口燥喉干等。

黄芪粉每天喝多少克为宜 黄芪粉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黄芪粉的原料就是黄芪,为一种常用的补气药,其主要功效是补气固表,此外还有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等功效,对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人来说是适合服用的,此外,平时身体抵抗力弱、容易感冒的人也可以适量吃黄芪粉来提高免疫。

尿蛋白高食补吃什么好 尿蛋白高食补吃什么

玉米须100克,每日用玉米须煎汤代茶饮。玉米须茶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适用于各种肾脏病蛋白尿患者。 黄芪15克,茯苓15克,粳米100克,黄芪切碎,茯苓切成小碎块,与粳米一起熬成粥食用。这道粥具有益气健脾利尿的功效,对于肾炎蛋白尿、水肿尤其是脾虚者很适用。 菟丝子30g,糯米60g,白糖适量。菟丝子捣碎,水煎取汁,入糯米煮成粥,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具有益肾、消蛋白尿等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性蛋白尿等。 取老蚕豆(或虫蛀蚕豆)200克,红糖100克,加水煮成500毫升。每天早晨空腹

腹部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气海穴益气助阳

定位: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关元与肚脐连线中点。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止带。 主治:遗尿,小便淋漓不尽或失禁,尿闭,肾炎蛋白尿,水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盆腔炎,带下,子宫脱垂,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神经衰弱,中风,瘫痪,体虚衰弱等。

黄芪凉性的还是热性的

温性的。 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具有一定补气固表、托毒排脓以及利尿等作用,生活中用于气虚乏力、自汗、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疮口久不愈合等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味甘性温,既不是凉性也不是热性,是一种温性的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