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伤寒沙门菌感染
什么是伤寒沙门菌感染
1 第一步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伤寒沙门菌感染病有哪寒些了解,但是我想大家对它都不会陌生的,只是还不太熟悉它而已。不管怎么样生病了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向医生求助,外面这些小偏方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的。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伤寒沙门菌感染有些什么症状吧。发热,呕吐,腹痛,腹泻......
2 第二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伤寒沙门菌的症状有哪些,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这个病到底是因为什么引发的吧,来看看它的病原体色什么。此病的感染主要是通过被此病菌所感染的肉类食物,现在主要病原体找到了,那么以后大家在选着肉类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了。
3 第三步现在我们已经特别了解伤寒沙门菌感染是什么,也知道了这个病的主要病原体。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预防这个病的小知识了。1重点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2病人和带菌者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停药后一周,每周作粪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沿用已久的死菌疫苗保护作用不理想,口服减毒菌苗还在试用中
急性肠炎的预防护理
胃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表面有片状黄色渗出物或粘液覆盖,病变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粘膜皱壁上有糜烂、出血点。如表层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损害则引起出血和血浆外渗,往往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严重者粘膜下层亦有充血、水肿。 沙门菌性胃肠炎时小肠是主要的病变部位,但也累及到结肠,引起痢疾样症状。沙门菌具有侵袭性,引起粘膜炎症反应,伴粘膜下层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深至固有层。炎症细胞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沙门菌分泌肠毒素,直接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肠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过肠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泻。
急性肠炎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导致急性肠炎的发病因素 ----细菌和毒素的感染,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伤寒沙门氏菌的简介
伤寒沙门氏菌是菌体大小(0.6~0.9)×(1~3)微米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引起伤寒的沙门氏属细菌。
引起伤寒的沙门氏属细菌。细菌杆状,周身鞭毛,能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注射到家兔静脉可引起类似人类的病变,如发热、白细胞减少等,大量注射可引起死亡。
对1987-1992年从苏州地区分离的591株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监测发现,1987-1988年耐药菌株流行后的4年间,伤寒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对耐药菌株进行的质粒检测,结果转移,转化及除试验证明:伤塞杆的多重耐药性系一分子量为98.6Mdal的质粒所介导。
急性肠炎的病因别忽视
急性肠炎的病因有哪些?秋季是急性肠炎的高发季节,引发急性肠炎发病因素有哪些呢?了解急性肠炎的病因以及致病因素,才能更好的避免急性肠炎的发作。一般认为引发急性肠炎的有饮食不当,肠道感染,个人体质等等等。
急性肠炎病因
1.饮食不当
常因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或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主要由于有刺激性、生冷及腐败污染食物等因素引起。
2.肠道感染
如常见的嗜盐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感染。
3.全身性感染
如伤寒、副伤寒、肝炎及败血症等。
4.药物所致
如水杨酸制剂、砷、汞及泻药等。
5. 个别病人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
急性肠炎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导致急性肠炎的发病因素----细菌和毒素的感染,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诱发急性肠炎的病因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对于饮食不当,或者部分个人因素等等,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过程中做到很好的避免的。只有从小节做起,才能远离秋季急性肠炎的侵害。
沙门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沙门氏菌侵入机体后发病与否取决于细菌的型别、数量、毒力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各型沙门氏菌的致病力差别明显,如鸭沙门氏菌常引起无症状感染,猪霍乱沙门氏菌常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病灶,鼠伤寒沙门氏菌多引起胃肠炎,亦可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此外机体的免疫状态也有重要作用。有人发现,摄入大量的沙门氏菌(105~106)才能引起健康人胃肠炎,而婴幼儿、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则少量沙门氏菌即可致病。胃酸减少,胃排空增快,肠蠕动变慢、肠道菌群失调等,可增加沙门氏菌的感染机会。
沙门氏菌经口腔进入人体内,克服了共生细菌的抑制和小肠粘膜吞噬细胞的作用,得以在肠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局部微绒毛变性、粘膜固有层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等炎症反应,分泌物增加,并使肠蠕动增快,产生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沙门氏菌直接侵犯肠内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经淋巴管可达肠膜淋巴结及其淋巴组织,并大量繁殖,可发生类伤寒型。细菌偶可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及局部化脓性感染灶。
什么是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病因
1.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 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感染 ①致腹泻大肠杆菌 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②弯曲菌 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③其他 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3)真菌 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 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宝宝拉肚子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病因
1.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 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感染 ①致腹泻大肠杆菌 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②弯曲菌 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③其他 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3)真菌 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 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2)肠道外感染
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黏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护理不当 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大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2)过敏性腹泻 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4)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为什么白细胞会偏低
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0.20~0.40。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等。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4、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
5、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治疗建议对症治疗,也可服用中药调理。
当然,这些疾病的诊断都还需患者进一步检查,特别是肾病患者更需进行肾功能检查确诊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沙门菌感染的病原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
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加热60℃30分钟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升汞于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
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伤寒沙门氏菌的病因
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呈短粗杆状,体周满布鞭毛,运动活泼,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因胆汁中的类脂及色氨酸可作为伤寒杆菌的营养成分。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由于O及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故可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以测定血清中的O及H抗体的效价来辅助临床诊断。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是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利用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鞭毛素基因用PCR方法扩增进行分子杂交,可以检出3~300活菌细胞,达到敏感和特异的效果。
什么情况不能办健康证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常见症状有:持续高热、特殊中毒面容、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等,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能力较强,易感染。伤寒可由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检查出来,患有伤寒时办理健康证将不予通过,可以在伤寒痊愈后再去办理健康证。
感染性腹泻病因
1、细菌性腹泻是指各种细菌引起的腹泻。能引起腹泻的细菌有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等。
2、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叫病毒性腹泻。能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等。
3、真菌性腹泻是指由真菌感染肠道引起的腹泻。能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放线菌、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
4、会引起腹泻的寄生虫有肠贾第鞭毛虫、小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和环孢子虫等,他们是儿童急性腹泻常见的病因。
二、引起腹泻的细菌
1、志贺菌
志贺菌属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以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无动物宿主。
2、肠致泻性大肠杆菌:
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
3、空肠弯曲菌
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分布较广,可引起人以及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泻,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和腹痛,少数有呕吐,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较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主要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
4、沙门菌
某些菌型可致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暴发,全球已发现2000多个菌型,我国至少已检出255个型或变异型,其中已知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57个型,主要在A——F群内,所以在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时,可先用A——F多价O血清检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遍及全国各地,该菌在医院儿科、产科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屡有报告。
5、弧菌
在弧菌属中,把与O1群霍乱弧菌具有共同鞭毛抗原,生化性状类似,仅菌体抗原不同的弧菌统称为霍乱弧菌。根据菌体抗原不同,目前已编排到200个以上血清群,除O1/O139群为霍乱的病原体外,其余统称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有些能引起散发性腹泻或食物型暴发。除霍乱弧菌外,发现有多种致病性弧菌,其中拟态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霍利斯弧菌和少女鱼弧菌等可引起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