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什么时候放盐最好 根据不同的菜品选择
煲汤什么时候放盐最好 根据不同的菜品选择
炒素菜最好是先放盐,再放菜;炒荤菜最好是等肉快熟了再放盐。
炒素菜的时候如果先放盐,食物会熟得比较快,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而烹饪肉菜时要在肉快要出锅的时候放,否则肉质容易变老,从而降低口感。
适合孕妇的鸭汤的做法
孕妇养生鸭汤做法一、白菜鸭子汤
白菜微寒、味甘、性平,归肠、胃经。有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可用于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
主料:鸭1200克,大白菜(白梗)250克
调料:姜3克,盐10克
1.将鸭宰好洗净。
2.白菜(黄芽白)洗净切粗片。
3.姜洗净,切块。
4.把适量清水煲滚,放入老鸭、大白菜、姜,煲滚。
5.老鸭、白菜等煲滚后再慢火煲5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养生小贴士:此汤菜具有清润滋养,健肺养胃的作用。
孕妇养生鸭汤做法二、陈皮海带鸭汤
海带富含钙元素,是孕妇补钙的优选菜品,海带丰富的甘露醇能帮助孕妇消肿,同时,海带还有促进体内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的功效,对于孕期妈妈,选择食用海带有很好的保护和保养作用。陈皮有理气健脾的功效,对于食欲不佳的孕妇是一味不错的开胃调味品。鸭肉则有补虚劳、润五脏、补血养胃的食用价值和功效。
原料:鸭子500g、海带35g、姜10g、葱25g、陈皮5g、盐4g。
做法:
1、鸭洗净剁成块后焯水;
2、海带洗净泡软;
3、砂锅中放入1500-1800ml清水,加入鸭块、奖品、葱段、海带、陈皮,大火煮开,小火炖制;
4、炖至鸭肉熟烂时,加入盐调味,再煮几分钟即可关火。
孕妇养生鸭汤做法三、茶树菇老鸭汤
原料:鸭子半只(因为只有两个人喝,如果家里人多,就一整只吧),干茶树菇(用干茶树菇会比鲜茶树菇煲汤更香浓),一把姜,盐
做法
1、干茶树菇用温水泡一下,大约泡20分钟就可以了,因为一会煮汤的时候开可以慢慢煮软。泡软后要彻底地冲洗干净;
2、把鸭子解构下,就是鸭胸肉和鸭腿可以剔下来,另外炒菜用。因为煮汤的鸭子就不好吃了,所以这样会比较经济合理。
3、然后把鸭子放入开水里稍微煮一两分钟;
4、煮好的鸭子要放入温水里开始煲汤,把姜片和茶树菇也放入,用小火大约煲3小时以上会比较香。煲好后再加入盐调味。
5、因为鸭子汤会比较肥,所以建议提前一天煲,自然晾凉后放入冰箱里让肥油凝固,撇去浮油再喝会更加鲜美。
适用人群:怀孕中期。
孕妇养生鸭汤做法四、沙参玉竹老鸭汤
南沙参体轻气和,升而微降,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主料:鸭600克
辅料:北沙参60克玉竹60克姜5克
调料:盐3克味精2克
做法:
1.北沙参、玉竹洗净。
2.老鸭洗净,斩件。
3.姜洗净,切片。
4.把光老鸭、北沙参、玉竹、生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供用。
相关人群适于4~6个月的孕妇食用。
松茸放久了会有毒吗 冷冻松茸怎么吃
炖汤。
松茸可以搭配很多的食物一起食用,热冷冻松茸也是可以和很多食物一起搭配的,一起搭配煲汤额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所以最为常见的冷冻松茸做法当数煲汤,在使用冷冻松茸煲汤的时候不需要放太多的调味品,只需要简单的盐与味精即可,也是十分的好吃、鲜美,同样也会有着新鲜松茸的鲜美。
到底脚气患者吃什么好得快
金针鸡汤
用料:鸡半只、金针菇3两、盐2小匙、味精1小匙、酒2小匙,姜、香油少许。作法:(1)鸡切成块,洗净血污之后、先放入滚水中川烫一下,再放置一旁备用。(2)金针洗净泡软后放置一旁(当然,也可用新鲜的金针菇),葱洗净切段。(3)煲内放水煮沸后,再放鸡块、酒、姜片煮开至滚,改用中火煲10分钟。(4)再加入金针略滚一下之后,加入盐调味,沥点香油即可盛盘。
栗子莲藕汤
材料:莲藕750g,栗子20个,葡萄干1/3杯。作法:将莲藕表面洗净,皮用刀背刮去薄膜后,切0.5公分的片状,藕节须切除。栗子去壳、去膜后备用。将莲藕、栗子与水入煲,放到炉火上加热至沸后,改中火煲40分钟。加入葡萄干,再煲5分钟,加入调料即可。
猪舌西洋菜汤
材料:猪舌1条、西洋菜500克、无花果4个、陈皮1小片。功效:清肝润肺。方法:猪舌用开水烫过,刮去舌苔洗净,西洋菜摘好洗净,无花果切开,陈皮浸软刮瓢洗净,清水煲滚后放料煲滚20分钟,小火2小时。调味即可。
脚气患者选择药品的时候切忌单纯选择激素类药品,由于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在选择治疗脚气药物时,一定要选择杀真菌药物治疗,杀真菌才是治疗脚气的核心。目前上市的杀真菌药物中,应尽量选择杀菌效果强、作用时间持久的杀真菌药物。
孕妇吸收营养应该多喝汤
1、肉类选鲜味足、血污少的,蔬菜选煮后没异味的。选料是煲好汤的关键,新鲜的鸡肉、鸭肉、排骨、猪蹄、鱼类等都是上选。
2、蔬菜中冬瓜、莲藕、白萝卜、香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西兰花、苦瓜等由于煮后有特殊味道,不适合用来煲汤。
3、要为食材选好“黄金搭配”,比如莲藕和排骨,羊肉和萝卜,羊肉加大麦,鸡汤加薏仁,煲鸭汤加绿豆,排骨加玉米。
4、使用瓦罐熬制的鸡汤色泽乳白,滋味鲜美清甜,口感醇厚,香味浓郁、肉质细腻,在色泽、滋味、香气、肉质四个方面均优于高压锅和电磁炉熬制的鸡汤。因为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里面的原料,从而使熬出的汤滋味更鲜醇,原料更酥烂。
5、最后再放盐。过早放盐会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口感变柴。喝之前再加少许盐,这样可以限制盐的摄入。此外,浓汤宝中也含大量盐,熬汤时尽量不要放。
6、在食材允许的情况下,熬汤的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短,否则容易破坏食物中的氨基酸类物质,使嘌呤含量增高,营养成分流失。鱼汤的最佳熬制时间在1小时左右,鸡汤、排骨汤一般在1~2小时左右。
7、大火烧沸,小火慢煨。旺火能让食品内的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而文火能使营养物质溶出得更多,而且汤色清澈,味道浓醇。
8、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煲汤时加水量一定要充足,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9、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在外就餐尽量别喝汤。餐馆做汤除了加入盐外,还要加入等量的鸡精、味精。
10、老火汤、煲汤其实不适合餐前喝,因为其油盐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选择口味清淡的蔬菜汤,不仅爽口,还不会增加过多的热量。
11、经常感到胃胀、烧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胃酸分泌较少,不宜餐前喝汤,因为这样容易冲淡胃液,更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12、饭前先喝几口汤,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饭前喝汤可使胃里的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降低食欲。餐后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煲汤最好选择这3种锅
1、砂锅
煲汤时还可选择质地细腻、内壁洁白的沙锅,切莫使用劣质砂锅,因为劣质沙锅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铅,煮酸性食物时容易溶解出来,有害健康。
新买的砂锅应先用洗米水浸泡一个晚上,让淀粉物质渗入沙锅的孔隙中,使其毛细孔更为紧密。沙锅不能空烧,在将沙锅放上炉子前,一定要先放八要煮的材料,同时必须先用小火烹调,等锅内的汤汁煮开后再转成中大火。如果在烹制过程中需加水,应加入温水,因为冷水与锅内汤汁温度相差过大会导致砂锅炸裂。
2、瓦罐
在南方,煲汤以使用瓦罐居多,因为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配合而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通气性、依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煲汤时,瓦罐可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量传递给内部材料,使汤的滋味更加鲜醇、食材更易酥烂。
提示:
千万不可将瓦罐直接放在大理石桌面或瓷砖地板上,温度相差过大会导致瓦罐炸裂。刚使用完的瓦罐需要等锅身的温度降低至不太烫手的程度时再清洗。
瓦罐与沙锅的提示内容可以相互参考。
3、焖烧锅
焖烧锅煲汤的风味比沙锅略差,其内锅可直接放在煤气炉上烹调,操作十分简便。
提示:
使用新的焖烧锅前,可先在内锅中注入清水及适量白醋,放在煤气炉上煮沸,再用清水冲洗净,便可除去新锅的金属味;而外锅只须用湿抹布擦擦即可,绝不能放到炉火上烧,也不能放到水龙头下冲洗,以免破坏其保温功能。
煲汤忌加水太少
加水少。
水是煲汤的关键,它既是传热的介质,更是食物的溶剂。人们在煲汤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加水不够,导致中途加水,影响汤的风味。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校
早加盐。
盐是煲汤时最主要的调料之一。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汤大沸。
煲汤时,开始时应该先用大火将汤煮开,然后转为文火煲汤。因为大火会使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其口感变差。控制火候以汤微微沸腾为好。
煲太久。
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进味儿。其实,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
调料杂。
“多放调料提味儿”也是煲汤中的一大误区。调料太多太杂可能会串味儿,影响了汤原有的鲜味,也会影响肉本来的口感。一般来说,一种肉配合2~4种调料就比较完美,比如煲鸡汤时只需放入姜片、月桂叶和花椒即可。
干黄花菜的吃法技巧
晒干的黄花菜可以做汤
1、晒干的黄花菜做汤是一种不错的吃法,它可以与排骨和瘦肉等多种食材搭配,我重点说一下黄花菜瘦肉汤的做法,这种汤品需要干黄花菜五十克,瘦肉两百克,再就是料酒和食用盐等调味料。
2、把干黄花菜提前用清水泡开,然后再洗净,切成段状,把瘦肉也切成丝状,一起放在汤煲中煲制,烧开以后用中小火,慢慢的煲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做好,再加入适量食用盐和其他调味料调匀就能取出食用。
晒干的黄花菜能炖着吃
1、把晒干的黄花菜炖着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与多种肉类食材一起搭配食用,能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干黄花菜炖鸡就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可以准备一百克干黄花菜和五百克鸡块,再就是一些炖鸡的调料就可以。
2、把干黄花菜提前泡开洗净,把鸡块先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去掉浮沫和血水,然后一起放在锅中放入葱姜和炖鸡的调料一起炖制就可以,等鸡肉快熟的时候,加入食用盐,再炖制二十分钟左右,黄花菜炖鸡也就做好可以取出食用了。
如何煲汤 冬季煲汤的六大禁忌
第一,忌加水少。
水是煲汤的关键,它既是传热的介质,更是食物的溶剂。人们在煲汤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加水不够,导致中途加水,影响汤的风味。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
第二,忌煲太久。
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进味儿。其实,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第三,忌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
第四,忌早加盐。
盐是煲汤时最主要的调料之一。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祛湿健脾汤的种类
鸡骨草煲猪横脷
材料:鸡骨草30-50克、猪横脷250-350克。
制法:鸡骨草、猪横脷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去火,利尿。
土茯苓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茯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制法:土茯苓去皮切段,将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3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适合湿郁化热者饮用。
木棉花薏米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薏米30克,槐花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制法:木棉花、瘦肉、薏米、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草龟祛湿汤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
制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2至3个小时即可。
功效: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能。
膳食医生建议老火靓汤不宜煲过久;配料最好以食材为主,比如冬瓜、莲藕、萝卜、菜干,不同食材应该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及自己的体质加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汤水才能起到食疗作用。例如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温和的汤料,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如绿豆、冬瓜、莲子等清火、滋润类的食物,身体寒气过盛,那么就应选择参类作为汤料。感冒的时候不适合用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服用,因为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另外,膳食医生提醒汤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加热时间过长,会产生新的物质,营养反而被破坏,一般鱼汤1小时左右,鸡汤、排骨汤3小时左右足矣,所以并非煲的时间越久越好。肾功能不好尽量少喝老火汤。
煲汤太久增加痛风风险
第一,煲太久。
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进味儿。其实,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第二,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
第三,加水少。
水是煲汤的关键,它既是传热的介质,更是食物的溶剂。人们在煲汤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加水不够,导致中途加水,影响汤的风味。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
第四,早加盐。
盐是煲汤时最主要的调料之一。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炒菜时什么时候放盐最好
做菜什么时候放盐应该根据不同的菜品来进行选择,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炒菜方式,有的炒菜前放盐好,有的在炒菜过程中放盐对身体好,有的菜品在出锅前炒放盐会比较好,所以,我们在做菜的时候要根据菜品来决定应该什么时候放盐,而不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