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圣女果的栽培技术

圣女果的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无限生长类型中的中晚熟品种,种植台湾红宝石(即新圣女),该品种生产期长、产量高、耐热耐湿性强。

地块选择

圣女果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苗床准备。苗床应避风向阳,排水良好。667平方米大田需育苗床6~7平方米,移苗床35~40平方米,苗床土底土每667平方米施腐 熟人粪尿1500公斤,其上铺8厘米厚营养土。

(2)播期。适当提前播种,尽可能延长采收期。采用小拱棚育苗即能提早播种,又能减少苗期病害发生。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

(3)浸种催芽。667平方米用种20克,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并在温水中浸6小时,洗净种子,甩干水,用湿纱 布保湿,于25℃左右催芽,露白后播种。

(4)播种及播后管理。为保证较高的成株率,要求种子分粒摆播,并覆盖营养土0.5厘米。出苗前保持较高温度,出苗后为防止徒长,应注意通风。在幼苗二叶一心期,选择健壮无病苗,于晴天傍晚进行带肥、带药、带土“三带 ”假植,假植苗床同育苗床,假植后浇定根水。

(5)防止苗期病害,控制徒长。番茄栽培区病害较多,可用络铵铜或绿亨2号防治猝倒病、早疫病。每7~10天喷1次,连用2~3次。幼苗假植成活后定植前,根据秧苗长势,喷1500x10-6比久,或浇洒300x10-6矮壮素,可增加叶色,抑制徒长。长势 过旺,三周后再喷浇一次。

保护地栽培

小棚覆盖栽培:1月份利用阳畦或大棚内地热线加小棚覆盖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最好先行地膜覆盖后定植,定植后即扣小棚,5~7月份供应市场,较露地可提早 上市1个月左右。

2.大棚栽培:12月初,冷床或棚内电热线育苗,2月下旬定植,大棚套小棚,4~8月上旬采收,选择早熟、丰产、优质品种。

3.防雨棚栽培:和大棚栽培类似,唯全期大棚天幕不揭,仅揭去围裙幕,使天幕在梅雨季和夏季起防雨作用,在天幕上再覆盖遮阳网,有降温作用,可使番茄延长供应期至8月甚至9月份。

4.大棚秋延后栽培: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8月底定植,9~12月上市。10月份覆盖大棚膜保温,可行多重覆盖,使其延长至元旦节供应鲜食番茄。

5.日光温室栽培:冬季阳光(照)充足的地区,可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春番茄。

育苗

由于种 子较小,更要注意播种量和温、湿度的管理。上温27℃左右发芽,发芽后土温降至20℃为宜,注意通气,当第一片真叶长出,还没有长到像子叶那么大时,就要移到育苗钵,促进花芽分化。

施肥

注重圣女果的品质,就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控制氮肥的用量。每亩施腐熟堆厩肥2500公斤,或人畜粪2000公斤或菜饼1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通过水分管理来调节长势。在采收前果时,每采收2-3蓬果实,依生长势强弱,追施液肥2-3次,但要适量增施钾肥。

定植

选土层深厚、排水方便、地力肥沃的土壤,并未种过前科作物的地块种植为好。整地施肥后,作成30厘米的高畦,每畦栽双行,株距30-45厘米,利于整枝。为减少病虫,控制杂草生长,预防果实腐烂,保持果实清洁,提高商品价值,在定植时,一般以第一花序带蕾的苗定植为标准。[1]

整枝

有限生长的品种,尽量促其长势,一直在上部留2个强侧枝,使其向上生长,注意叶数和果数的平衡,如生长过弱,可摘除部分花蕾,无限生长型的不以早熟为目标,可双杆整枝,因种子价格较高。但生产上多行单干整枝。

摘叶

为 达到提高品质、增强光照、促进通气、防止病害的目的,可摘除采收完毕果穗以下的老叶。

促进坐果

采用电动振荡器授粉,部分品种在授粉不良的季节栽培时,振荡器效果差,则采用喷防落素防止落花落果。

温度控制

保 护地栽培,夜温应比普通番茄要高才能提高品质,以不能低于9~10℃为管理目标。温度过低,果色、肉质都劣变,室温25℃,白天就要开始通风换气,以不超过35℃为最理想,下午气温降到20℃以下就闭窗。

栽培技术

(1)育苗

①苗床选择:

为使菜秧生长良好,苗床应选择靠近大田栽培、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粘性壤土,如选用西瓜地等旱地做苗床,应在播种前深水漫灌3天,再放水搁燥翻耕,以减少病菌感染。

②苗床要高标准平整,要做到耕翻、起沟、细锄,达到深沟、平畦、泥碎。同时要施足基肥,基肥的用量;过磷酸钙30kg/667m,人粪便1000kg/667m,并用农地乐等杀虫剂作土壤处理,以预防地下害虫危害菜苗。

(2)适期播种

在浙江鄞县邱隘,春菜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以10月12日至10月20日为宜,每 667m2播量以150克-250克左右为宜,稀播的菜秧健壮,根系发达。播种时要力求均匀,播后要加盖草木灰,最好还要加盖稻草或麦草,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当种子发芽达到80%时应将稻草或麦草拿去,以免造成“长脚苗”。

(3)苗期管理

①、删苗匀苗:

出苗后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删去密集苗和轧棵苗,第二次删苗在3-4叶时进行,删去徒长苗、细弱苗、无心苗、病苗及其他劣苗,苗距掌握两指宽即3-5cm,当苗长至有5-6片真叶,苗高10-13cm时定苗,此时苗距定为三指宽或每m空间有苗135株,秧本比1:15,删苗匀苗时还应顺手拔除杂草。

②肥水管理:

如苗期干旱,应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浇水不可太多,否则易造成霉根。苗期追肥可结合浇水、删苗匀苗进行,一般可在4叶期后视苗情亩施尿素2.5-3kg兑水拨浇或浇施1:8-10度的腐熟人粪便,移栽前5-6天施起身肥,每亩用尿素4-5kg左右。

③、病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青虫和黄条跳甲。黄条跳甲可用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或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和青虫可用“一遍净”10-20克兑水50kg喷施。一般每周可喷药一次,整个苗期要防3-4次,以求通过灭蚜来达到防病(病毒病)的目的。如遇多雨天气还应及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病害的发生。

本田栽培和管理

(1)适时移栽并确保移栽质量

①适时移栽在鄞县邱隘,春菜移栽的适期,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5日前。

②确保移栽质量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在起沟前,本田可用过磷酸钙40kg/667m+碳铵40kg/667m+复合肥40kg/667m或腐熟猪肥2500kg(或鸡粪10-12箩)/667m+复合肥25-30kg/667m作底肥;移栽时要合理定畦,每畦净畈1.55m,沟宽0.25m,行距0.45m,株距0.35m,沟泥上畈,锄碎即可移栽,移栽密度4000株/667m。移栽时还应用“四合一”的肥料(配比:70kg焦泥灰+过磷酸钙2.5kg+复合生物肥肥力高200克+干有机肥10kg)约300kg/667m左右塞根,如遇晴燥天气,还应用清水点根,以促进成活。

(2)移栽后的管理

①补苗保活

栽后5-7天左右,要进行查苗补缺,如遇连续干旱,可采用沟灌以提高成活率。沟灌一般在傍晚进行,以半沟水为宜。

②施好追肥

春菜本田追肥,一般按农历时间分两个阶段,即年内与年外。年内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栽后20-30天,第二次在农历年底前。每次施尿素5-7.5kg,过磷酸钙10-15kg/667m,加水1000-1500kg浇施。年外肥也分两次施,第一次雨水前后(2月中旬),第二次在惊蛰与春分之间(3月10日-15日),每次可在行间开浅沟条施尿素15kg+氯化钾10-15kg/667m,并结合清沟复土,以提高肥效。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繁殖方法:用种子、扦插根茎或分株形繁殖。

田间管理

注意花谢后及时剪掉残花序,保持株形整洁,浇水适量,防止太阳曝晒。

病害防治

常有褐斑病和蚜虫危害。

褐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蚜虫用2.5%鱼藤精乳油1000倍液喷杀。

龙珠果栽培技术

选地

以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植

苗高5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并没支柱,用竹枝或树枝插在行间,茎蔓缠绕其上,在定苗时、生长期、始花期各追肥1次,第1次氮肥,第1次麸肥或人粪尿,第3次除施氮肥外,增施过磷酸钙。在每次追肥前,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后结合进行培土。

采收

夏末秋初采收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纱,晒干。4-5月采收果实。[4]

圣女果产地

圣女果的简介

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腐女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蕃茄属,植株最高时能长到2米。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只不过在北方,每年只生长一季,其余时间大棚种植,与露地栽培比起来,在口味上有很大差别。到了华南地区,由于气候适宜樱桃番茄的生长,从每年的七、八月份开始,一走到来年的2月份,都可以吃到口味纯正的露地栽培樱桃番茄。

圣女果的产地

圣女果是番茄大家族中成员之一,番茄的别名有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等。番茄的起源中心是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还有大量的野生种分布。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茄属分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普通番茄为栽培种;秘鲁番茄为野生种。故樱桃番茄是现在栽培番茄的祖先。

冬天吃圣女果是反季吗

不是。

圣女果的适应性强,抗性好,对水分要求较多,空气相对湿度以45%~50%为宜,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在北方圣女果每年只生长夏季,所以夏季圣女果属于应季,口感也会比较好吃。

南方气候适宜从每年的七、八月份开始,一直到来年的2月份,都可以吃到口味纯正的露地栽培圣女果。所以我们平常冬天所吃的圣女果也不属于反季水果。

钙果的栽培技术

建园定植

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平地或缓坡建园。深翻土壤,每亩施腐熟在家肥2000公斤,把土整碎整平。冬末春初,按株行距1米×1米,挖深、宽各30厘米的定植穴,穴底施垃圾肥、人畜禽粪、过磷酸钙等拌混的有机肥1公斤,上盖一层表土,再将苗放入穴中,然后回填泥土压实。每亩栽660株。[1]

管理要点

栽后半个月内每天浇水1次,成活率高。在生长期需进行中耕除草2-4次。每年10月,在距树蔸15厘米处打穴,株施腐熟农家肥1公斤。第1次追肥在4月进行,每亩用尿素20公斤对水浇施,以促春梢生长和开花结果,第2次追肥在7月进行,每亩用复合肥20公斤对水浇施,以促果实膨大和提高品质。目前尚未发现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食心虫和杏仁蜂等,可喷40%乐果1200倍液防治。[1]

整形修剪

采用丛状形或自然开心形。栽后苗高30厘米左右剪枝定干。培养3-4个主枝及大、中、小型结果枝组。对辅养枝、较直立枝和大枝,在夏季进行拉枝以张开角度,增加中、短枝数量。秋季采果后,将过密枝、瘦弱枝、病虫枝剪掉。[1]

收获加工

果期8月初-9月底,单果重6-8克,最重达10克。收获后可出售鲜果,或加工成果汁、果酒、果脯和罐头等。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种植石韦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

分株繁殖

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方式: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加新高脂膜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

田间管理

在它生长旺盛的季节可以适当的喷洒肥料,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苹果的栽培技术

管理

上年秋冬没有施基肥的果园,应在解冻后随即施入(但效果不如秋施好)。施肥后如有灌溉条件的园地应浇水一次,并及时浅锄保墒。旱地果园应采取顶凌耙保墒,而后施肥,再速将园地整平拍光保墒。幼、弱树随之采取“带状”覆膜,增温保墒,促使树体健壮生长。施肥量的方法,在树冠投影下开挖宽、深各50厘米的“环状沟”或“井字沟”,施入秋备基肥的全部,并与土搅匀;再于树盘内撒施春备追肥的全部(多元复合肥、尿素等),然后翻入土内,耙平拍光。施肥要求:一是尽量不伤直径0.5厘米的根;二是树盘追肥部位应与主干保留20-30厘米,以免伤害主干。

修芽

一般苹果品种枝条中后部芽子不易萌发,尤其缓放枝常常为“光腿枝”。为促使需枝部位萌芽抽枝,减少光腿,应于三月底至4月初,在需萌芽做上方(中心主枝)或前方(斜生主枝及辅养枝)0.5厘米处用利刀或小锯条伤及木质部的1/4-1/3。随之将中心主枝的竞争(枝)、芽、主枝和辅养枝的背上(枝)芽抠除,以免萌发抽枝,浪费营养,扰乱树形。

杀虫

过了立春,气温逐渐回升,石硫合剂仍然是一种广谱、高效、残效期较长,且成本低的杀菌、杀螨、杀虫剂,尤其是果树萌芽前后喷布较高浓度,对降低多种病虫基数、减少全年用药、降低成本,其效果十分显著。

石硫合剂的熬制:硫磺粉10伤,生石灰7份,水60份。先将水加热,取少量热水将硫磺粉调成糊状倒入锅内烧开,再慢慢投入生石灰,增大火力,并不停地搅拌直至投完石灰块再熬45分钟(前15分钟用大火,后30分钟用温火)熬至液体呈酱油色时熄火冷凉。冷后用波美比重计量出准确浓度。一般要求3年生以上苹果树于萌芽期喷 “护树将军”100倍液+波美3度石硫合剂清园消毒,不但杀菌灭虫,还可撞击果树的“基因闹钟”,提醒果树及时从冬眠中苏醒、刺激植物神经,防治各种红蜘蛛、蚧壳虫及越冬虫卵。4月上旬喷生物农药防治蚜虫、顶梢卷叶虫,4月上旬(萌芽后),用0.3%的尿素液和磷酸二氢钾液,间隔7-10天交替喷施1到2次,以利于枝梢叶片强壮,促进新根发生,逐渐恢复树势,保证长期精神饱满。果树在日常喷施叶面肥或农药时加入“护树将军”100倍液可抑制感染性病毒复制,抗拒气传性病毒侵染,保护蚯蚓等有益动物和果树害虫天敌的种群与数量。所以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保护天敌至关重要。

复剪

一是对于过旺适龄不结果的树,可将冬剪延迟到发芽后,以缓和树势;二是较旺的树除骨干枝冬剪外,其它枝条推迟到发芽后再剪,以缓和枝势;三是进入结果期树按目标产量,如花量过多,可短截一部分中长花枝、缩剪串花枝、或疏掉弱短花枝,以减少花枝量,增加预备枝。

疏蕾

苹果树尽早疏蕾,能节省营养,利于坐大果,促果高桩。同时,增强树势,促使春梢生长,弥补冬剪不足。起到节省工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在气候正常情况下可推广“以花定果”技术。即于4月中下旬,花序露红伸出至花序分离(中心花含苞待放)按花丛间距20-28厘米选留母枝两侧和背下为主,除保留中心花和1侧花外,多余花全疏除,但必保留“簇叶”。

放蜂

进入初花期(5%中心花开放),应及时喷一次0.3%硼砂加0.1%尿素+1%蔗糖水溶液或在花期后和幼果期还可进行叶面追壮果肥,可用0.3%-0.5%的尿素+瓜果壮蒂灵,对提高坐果率和膨大果实效果都很明显。果实膨大期需要供应大量的营养和水分,这就需要健壮的母体和健康的疏导系统,才能满足果实发育的生理需要;进入盛花期再喷一次0。3%硼砂加1%蜂蜜水溶液+瓜果壮蒂灵。以增加养分,利于授粉坐果。花期距果园500米以内放置一箱蜜蜂可保证授粉10亩左右,可提高坐果率30%-50%。

施肥

施肥一般分作积肥和追肥两种,具体时间因品种、需肥规律、树体生长结果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全年分4次施肥为宜:

花前肥或萌芽肥(4月上旬)。

花后肥(5月中旬)。这两次肥能有效地促进萌芽、开花并及时防止因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而产生脱肥,提高坐果率,促进新枝生长。

花芽分化和幼果膨大肥(5月底至6月上旬)。此次追肥是为了满足果实膨大、枝叶生长和花芽分化的需要。此次施肥以钾肥为主。

积肥施入时期以秋季最佳(9月上中旬)。以农家肥为主施积肥时,磷素按全年总量全部施入,为了充分发挥肥效,磷肥要先与有机肥一起堆积腐熟,然后拌匀施用。它的作用是保证采收后到落叶前果树光合作用,提高营养积累,为下年果树生长发育打好基础。在这4次施肥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配合叶面喷肥+瓜果壮蒂灵。7月份以前喷施0。3%-0。5%尿素液+瓜果壮蒂灵,7月份以后配喷0。3%-0。5%磷酸二氢钾或果树微肥+瓜果壮蒂灵。 施肥部位:根系种的毛细根是果树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果树对肥料的吸收主要靠根系中的根毛来完成,因此在根系集中分布区施肥是提高肥效的关键之一。

土壤

为促进树体与果实的正常发育, 应重视秋冬季的果园土壤管理。秋冬季土壤管理主要包括果园施肥、灌水等方面,下面分别介绍:

果园施肥:果园土壤施肥既要注意肥源类型,也要注意施肥时期与方法。为了提高果实品质,减少缺素发生,应提倡使用有机肥,农家肥。以往提出的斤果斤肥仍然适用。牛羊粪、鸡粪都是较好的有机肥源。作为常用的基肥,施肥时期通常在秋季。从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施肥,对根系生长及树体营养贮存最为有利。施肥的方法因树龄而异。幼树时期,通常结合果园改土扩穴施肥,每年在定植坑以外捥坑施肥,坑深40-50厘米,将有机肥与果园表土1:2混合均匀后填入坑内,依次向外扩展。成龄果园可全园耕翻施肥或开沟施肥。

果园灌水:园灌水要根据自然降水多少来定。一般年份,在果实着色期或采果之后都需要进行果园灌水。着色期灌水有利于果实色泽发育,采后灌水常与果园施肥同步进行,有利于根系生长,积累树体营养。各地应根据实际墒情确定是否需要灌水。

休眠期

苹果树休眠期是指从秋末冬初自然落叶到第2年春季萌芽为止的一段时期。果树在一年中经过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采收了果实的树就象生了孩子的母体,身体极度虚弱,如不及时供养和保护,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为了给树枝增加营养贮备,使其安全越冬,果树休眠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年周期及营养物质运输规律,从果成熟至落叶为营养贮备期,一般在8-11月份,其营养生长先后停止,当年制造的营养物质逐渐向贮藏器官内运输贮藏。此期间管理的关键是维护好叶片的同化功能,预防早期落叶。此期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树体冬季抗寒性和花芽分化质量,对来年的开花和长势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速施“产后”肥:因结果期内树体消耗了大量的营养,采果后应尽快追施速效性肥料,促其早日恢复树势,增强叶片制造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供花芽分化和树体营养的贮藏,提高抗旱、抗寒和抗病的能力,一般株施尿素400-500克,磷肥250-300克,钾肥150-300克,或三元复合肥1-1。3千克。

及时抹芽、摘心或扭梢:树冠内的新梢长至20-30厘米时,应摘心或扭梢。当第二次梢长30厘米时再摘心或扭梢,促进枝梢早日老化。对丛生枝、过密枝、细弱枝、下垂枝、徒长枝、病虫害枝则应选择部分或全部剪除。

防治病虫害:除剪除病虫害的枝条外,还要钩除钻入树干内越冬的幼虫,也可以将80%的敌敌畏乳油加水100倍液浸透的棉花或拌成的浓泥浆塞入虫道口,可杀死天牛等多种幼虫。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刮除树干挠裂的粗皮,并集中烧毁。用石硫合剂《护树将军》100倍液刷白树干,可杀死虫卵。用火将茶枯饼烧成焦黄色并打碎后,再用4倍的热开水浸泡4小时,冷却后浇入园地内,能杀死地老虎、蝼蛄、金针虫、金龟子幼虫等害虫。

浅耕盖草:为满足果树根部生长和呼吸的需要,采果后应在树冠下浅锄10-15厘米。但在近树干处只锄7-10厘米,并盖些稻草、秸秆或青草,然后盖些碎土,防止被风吹走。这样,既可以使土壤疏松通气,又可以保湿抗旱和保温抗寒,草料腐烂后还可为园地增肥。

深翻土壤,施足基肥:10-11月份的秋末冬初,对未进行农果间作的果园进行-次全面的深翻改土(不含树下的根盘),深度20-25厘米,并单株施入人畜粪肥、堆肥、沤青、污沟泥、碎稻草40-50千克(在树冠垂直滴水线外开环行沟施入并覆土),然后在全园内盖8-10厘米厚稻草,并盖些碎土,有利保护园内水、土、肥和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冬剪

观察品种持住苹果树品种不同,其萌芽力和成枝力多不相同。萌芽力和成技力强的品种,树冠容易郁闭,光照不足,修剪量要大,修剪时要多疏少截,改善光路条件。相反萌芽力或成技力不强的品种,修剪量就要控制,则会造成树冠缩小,枝条光秃等现象。

观实树势强弱同品种、同树龄的苹果树,对幼树和强旺树的修剪程度直轻,以缓为主,促进花芽形成,增加结果量。而老弱树,则要以截为主,通过短截刺激发技,使之尽快恢复树势。但对树龄较大的老化树,则要用重回缩来修剪。

观察花果丰收在准确分清花芽的前提干,当果树花芽过多时,要多采取破花修剪,多留顶花芽,心留胶花莽、对成串花芽最多留2个,从而达到控制花芽总量和花芽叶芽比例的合理化。对于花芽少的树,要尽可能多留花芽,对没有花芽的枝期技组,则要重剪更新,为下年结果打好基础。

观察修剪反应进入果园剪树前,要仔细观察上年修剪反应,总结修剪中的得失,从而确定当年修剪方案。首先要明确判断出骨干校和辅养枝,然后采取相应断出哪些技组需要更新,哪些正在培养。只有掌握上年果树修剪状况和修剪反应,才能使冬剪中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修剪后要封闭伤口,对苹果树进行修剪时会形成很多伤口,对这些伤口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修剪枝条时,修剪口一定要平滑,以利愈合;疏除大枝用手锯锯除时,锯口要平,不要留桩;否则容易造成伤口木质部枯死或者腐烂;严禁用斧子砍大枝;锯除后的枝条伤口,要用锋利的刀子削平、削光;直径在一厘米以上的伤口要立即涂上保护剂,不能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以免造成干裂。苹果幼树期间修剪,应以促为主。短枝型苹果有成枝力弱,树冠扩大缓慢的特点,幼树期间,促使多生枝条,加快树冠的形成。结果期间修剪,对于生长强壮的枝条、饱满的芽,要多加以利用;多疏除一些花芽,使树体合理负载,以保持健壮中庸的树势;各主枝延长枝延伸生长时,要用壮枝代头,在中部饱满芽处短截;结果枝组应适当回缩或疏去失去结果能力的枝组;对于临时性枝条,去弱留强,去平留斜,将直立枝拉斜。调整上强下弱的长长势。短枝型苹果树极易出现树体上强下弱现象,纠正这种现象,修剪时一般应该保持下部的主枝开张角度要小于上部主枝的开张角度;如果上部主枝长长势强时,要用弱枝代头,在弱芽处短截。边修剪要边涂抹《愈伤防腐膜》封闭剪锯伤口,促进伤口愈合,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全园修剪完毕,要认真细致的清理果园内的杂物,及时喷洒一遍护树将军100倍液消毒保温防冻害,全年个果园管理到此为止,让果树安然休眠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咖啡黄葵喜温暖,怕霜冻,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露地栽培,中国南北各地多4-6月播种,7-10月收获。华北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过后,再定植于大田。

整地作畦

咖啡黄葵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以免发生根结线虫。最好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壤土较宜。冬前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每公顷撤施腐熟厩肥7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0千克,混匀耙平作畦。露地栽培多用两种方式:其一,大小行种植,大行70厘米,小行45厘米,畦宽200厘米,每畦4行,株距40厘米;其二,窄垄双行种植,垄宽100厘米,每垄种两行,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畦沟宽50厘米。若在田边、道旁、河边单行栽植,株距60厘米,每穴3株,通风透光,便于管理。

生育周期

发芽期:播种到2片子叶展平为发芽期,约需10-15天。25-30℃适温下播种4-5天即可发芽出土。通常露地直播幼苗出土约需7天左右,地膜覆盖可提前2-4天出苗。

幼苗期:从2片子叶展平到第一朵花开放为止,约需40-45天。一般子叶充分展开后,经15-25天,第一片真叶展开。以后每2-4天发生一片真叶,其中第一二片真叶为圆形。幼苗期生长缓慢,地温过低时更甚。

开花结果期:从始花到采收结束,约需85-120天。出苗后需50-55天,第一朵花即开放。第一二朵花从开花到收获所需天数稍长。以后随温度升高,收获时间缩短。通常播种后70天左右即可第一次采收。在昼温28-32℃,夜温18-20℃适温下开花后4天即可收获。黄秋葵开花结果后生长速度加快,长势增强,尤以高温下生长更快,7月每3天即展开一片真叶,9月则需4-5天展开一片真叶。[2]

田间管理

间苗,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米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浇水施肥

浇水,咖啡黄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播后20天内缺水时宜早晚人工喷灌。幼苗稍大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节正值咖啡黄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90-120千克。第二次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公顷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粪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00-450千克。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植株调整

咖啡黄葵在正常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扭枝法,即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以控制营养生长。生育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蔓延。采收嫩果者适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果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采收

咖啡黄葵从播种到株高30厘米左右、真叶7-9片时即开花结荚,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100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左右,甚至更长。

采收标准

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气温高时荚长7-10厘米,横径1.7厘米;温度较低时荚长7-9厘米,横径1.7厘米。供加工的嫩荚,长6-7厘米,横径1.5厘米为甲级品;长8-9厘米,横径约1.7厘米为乙级品;荚长10厘米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厘米。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

采收时间

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天采收一次。

采收方法: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和加工,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

采后保鲜

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即处理,不可再贮藏。

留种

咖啡黄葵采种技术比较简单。当其进入生育期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为避免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早期结的下部果实不要留做种用;植株顶部果荚难以充分成熟,即使成熟充分,籽粒也不饱满,质量差,不宜留种。因此,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中部、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果实外壳变黄褐,出现有裂沟),晒干、脱粒、清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

圣女果吃多了会上火吗

圣女果是番茄大家族中的一员。果形有球形、洋梨形、醋粟形,果色有红色、粉色、黄色及橙色,其中以红色栽培居多。圣女果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营养食品,尤其适合现在人们追求天然和健康的潮流。圣女果吃多了会上火吗?

专家表示,圣女果是不太容易引起上火的,可能是其它的原因引起的。圣女果是属于温性的,不会上火。只有桔子,荔枝,葡萄是属于热性的多吃容易上火哦。

圣女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蕃茄属,植株最高时能长到2米。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只不过在北方,每年只生长一季,其余时间大棚种植,与露地栽培比起来,在口味上有很大差别。到了华南地区,由于气候适宜樱桃番茄的生长,从每年的七、八月份开始,一直到来年的2月份,都可以吃到口味纯正的露地栽培樱桃番茄。

圣女果酸甜的口味非常的刺激人们的食欲,可以起到很好的开胃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番茄红素,可以让人们吃了以后起到养颜美容,延缓衰老的作用;属性微寒,所以常吃的话,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作用。

圣女果洗干净就可以入口,果肉酸甜可口,很多人都爱吃,若是做成菜肴,也不失为一道营养丰富,开胃下饭的美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道圣女果的做法!

圣女果的做法

做法一:

材料:小黄鱼、圣女果、香菜。

做法:将小黄鱼掐去头部并且洗净裹上生粉。起油锅将小黄鱼炸至金黄色捞起在盘中摆成尾巴翘起的活泼姿态。把整个圣女果对半剖开后放置在鱼头处撒上香菜即可。

做法二:

材料:鸡蛋、橙子、圣女果、葱花、猪油。

做法:将鸡蛋打碎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盐、味精。鸡蛋蒸熟后正面扣在盘子上中间插上圣女果。将橙子切成半圆片摆在边上最后用葱花点缀。

做法三:

材料:圣女果10个,培根10片。

做法:将黑胡椒碎、孜然粉均匀在撒在培根上。用培根将圣女果卷起,用牙签插紧。排入烤盘,入预热好的烤箱,230度,烤15分钟(中途翻个面)至表面稍有焦黄、吐油即成。

圣女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婴幼儿、孕产妇、老人、病人、高血压、肾脏病、心脏病、肝炎、眼底疾病等患者食用。圣女果的功效与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栽培技术

条播栽种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整地施肥

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公斤或腐熟饼肥150公斤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清除杂草

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浇水保湿

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病虫防治

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大棚覆盖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80公斤,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12上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收获管理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芦蒿基部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崐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亩产量达800-1000公斤。

腰果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由于腰果实生苗后代产量形状的不稳定性,多采用无性繁殖。腰果无性繁殖技术包括压条、插条、上胚轴嫁接、镶接、靠接、芽接、劈接、切接、软木接、组织培养等。

用30毫克/100克的吲哚丁酸ITT浸种24小时成苗率可提高61.11%;用室温55℃的温水浸种24小时,成苗率可提高50%。此外,采用60毫克/100克的ITT浸种24小时、用1/2的阿德尼克(ADNK)浸种24小时亦能促进腰果种子的萌发。采用90毫克/100克的萘乙酸(NAA)浸种24小时对促进苗木高生长的效果最好。

压条

腰果空中压条育苗应选择在每年2-4月或者10-11月进行,成活率最高,为93%以上。压条母株的年龄最好在10龄以下,压条后35天即可发根,45天就可与母树分离,若母株年龄在20龄以上,则压条后很难生根。压条使用材料以泥炭、苔藓和刨花为好。在压条繁殖前先用0.00025克/毫升的乙烯剂或0.001克/毫升的矮壮素处理母树,再用0.003-0.005克/毫升的ITT和0.0002克/毫升的对羧基苯甲基处理其空中压条,可促进枝条发根,增加根数和根长。

组织培养

在附加0.5毫克/升的IAA和0.5毫克/升的激动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子叶外殖体可直接形成器官,经过5周左右直接形成完整植株,无需进一步的培养和诱导植株生根。[3]

管理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以调节树冠结构,改善树体通风透光状况,从而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腰果幼树修

剪的原则是宜轻不宜重,宜早不宜迟,采用分期分批多次进行修剪的方法,金字塔形修枝整形效果好。

施肥

腰果树虽然耐瘠薄,抗干旱,但栽培实践证明,自然状态喜爱生长的腰果树几乎没有产量。成龄果树再施肥后产量会成倍提高。从施肥种类看,N、P、K混施增产效果最好;其次单施P,再次是N、P混施。较高水平的N能延长花期,而较高水平的P和K则缩短花期。每年每株施N600克、P200克、K200克能显著增加单株坚果树,提高总产量及出仁率。

病虫防治

腰果在其生长的不同阶段,会受到60多种病虫的危害。其中腰果病害主要有花序疫病、瘁倒病、流胶病、枝腐落叶病、叶腐病、黄色叶斑病、小叶病等;虫害主要有腰果角盲蝽、腰果细蛾、腰果铁蛀虫、金龟子等。

腰果铁蛀虫是一种腰果树茎干害虫,对其防治最好是在7-8月产卵期进行,一般可用0.15%的西维因或0.05%的久效磷处理腰果树的裸露根。

金龟子幼虫主要危害腰果树根,化学防治的方法是每公顷施有效成分1千克的石硫合剂效果最好,用药15天后虫口减少74.4%。

桑果的栽培技术

桑果的栽培技术

桑椹(拉丁名:Fructus Mori)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的果实,椭圆形,长1—3厘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时为绿色,逐渐成长变为白色、红色,成熟后为紫红色或紫黑色,味酸甜。《本草新编》有“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的记载。桑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等,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溃疡、抗病毒等作用。

桑葚在新疆很多,主要是南疆,有黑桑,白桑,又大又甜,一般夏天出桑子,六七月的时候最多,一般路边就有卖的,越小的县城越多,这东西不能放,一放就出汁,所以不大运出去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葚又被称为“民间圣果”。现代研究证实,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成份,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常吃桑葚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补血活血,滋阴补阳,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桑果的栽培方法

桑葚压条繁殖法:在桑地间作绿豆、大豆作绿肥、以蚕粪肥桑、桑树剪伐等栽培技术,都对蚕桑的生产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桑葚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4~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用种子、嫁接和压条繁殖。

种子繁殖:采取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净种子,随即播种或湿砂贮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播前用50℃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小时,放湿砂中贮藏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待种皮破裂露自时即可播种,按行株距20cm×30cm开沟,沟深1cm,每1hm2用种量7.5~15kg。覆土。约经10日出苗。苗高3~4cm间苗,去弱留强,并补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

嫁接繁殖:袋接法,于嫁接前20日,剪接穗,湿砂贮藏,使砧木剪口处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袋状,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紧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状芽接(套接)。

压条繁殖:早春将母株横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沟中,露出顶端,培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春或秋季进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开穴,穴径0.5~0.7m,穴底施入腐熟厩肥,上铺薄土一层,栽入,填表土后,将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压实,浇水。定型后通过修剪、疏芽、摘心,养成一定树型(如地桑、低桑、中干桑、高干桑、乔木桑等不同类型)。

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条,利用潜伏芽萌生新条,几年后在修伐处成拳状的树疙瘩。另有无拳式修剪法、留枝留芽修剪法等。

病害有桑萎缩病、桑疫病、桑褐斑病、桑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桑螟、桑蟥、桑象虫、桑白蛴、桑天牛、桑蓟马、桑始叶螨等为害。

中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

中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的变种)、大叶桑(白桑的变种)、垂枝桑(白桑的变种)。

桑果的病虫害

一、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随着桑园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种桑不单只为采叶养蚕,果、叶二用的果桑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而果桑比较容易发生桑菌核病,现将桑菌核病的基本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基本症状

桑菌核病是果桑一种主要病害,俗称桑白果病,属真菌类病害;桑树开花时病菌开始侵入,结果后病状显现,颜色呈白色;病果无商品和食用价值。果桑品种较易发病,如不及时防治,严重地块发病率将高达90%以上。

桑葚(二)防治方法

1、防治时间:分3次进行,每隔7至10天防治一次。

第一次:始花期(桑花初开时);

第二次:盛花期(桑花全面开放);

第三次:盛未期(桑花开始减少,初果显现);

2、对口农药: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三)注意事项

1、喷施时雾点须细、周到,不可漏喷。一般每亩用量3~4背包,花序、叶、枝充分湿润,以滴水为度。

2、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应交替使用。

3、防治时农药浓度须按标准配,不可任意提高浓度,否则不利于今后防治。桑病防治主要是以防为主,所以应重视前期防治。

二、桑园青枯病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培育无病苗木。

2、合理采摘桑叶,全年在采叶喂蚕过程中,尽量减少伤流。

3、推广免耕法栽培,实行土地轮作。

4、推广盛东一号等抗病品种。

5、及时排除桑园积水。

6、清除桑园病株和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挖起集中烧毁,对病穴周围用铜铵合剂浇灌处理,即用碳铵3公斤、硫酸铜0.5公斤,拌和后在塑料袋密封24小时,每公斤兑水200公斤浇根部,隔7天1次,连续3次。

青枯病防治重点是加强桑园的培育管理和农业防治

三、桑树断梢病

桑树断梢病是近几年来北方蚕区多发的一种桑树病害,以陕南春伐蚕区发生较为严重,其它地区也有发现。

(1)发生特点:本病发生在新梢基部。凡桑椹小粒菌核病(白桑椹病)症状明显后,椹柄逐渐变黑褐色,新稍基部皮层慢慢由点线状斑点扩展成块斑至四周围斑。发病新梢病斑部位产生愈伤组织,先出现龟裂之后病斑下陷造成环缢,病变部位失水变细,遇风、雨天或上部触动易折断倒挂树上。

(2)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现白桑椹及时摘除、集中烧毁,青椹期摘除青椹防治效果更好。

②药剂防治:一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乙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在桑树花期喷雾以杀灭病菌。

千禧圣女果的种植技术

千禧圣女果的种植技术

1.播种育苗:

(1)播期:千禧皮薄桃红色,适合越冬栽培。盛果期赶在3月—5月,市场价格看好。一般播种于10月上旬育苗,11月份定植,3月上旬上市,5月份可结束,上市集中。

(2)浸种:用55℃的温水浸种,搅拌至室温浸泡6小时,然后即可播种于70孔穴盘中,置于温室内保温,促使出芽。

(3)苗期管理:穴盘苗要及时上水,并做好防虫工作。可用防虫网封住所有通口,以防各种害虫迁飞,特别是蚜虫。浇水时须加药(如叶绿精加绿精亨一号或农抗120),以防苗期病害。

(4)施肥、整地:整地前施入磷酸二铵180斤,尿素50斤,硫酸钾80斤,腐熟油渣500公斤左右及有机肥5000—7000公斤,深翻后浇水,使水肥充分溶解,加大通风,使之分墒。

2.定植:地分墒后,按宽行60cm,窄行55cm,株距35cm,于下午进行摆苗,摆好苗后起垄,垄高以盖好钵为宜,一般15cm高,然后浇水稳苗。分墒后中耕并行套1.2m的地膜。

3.管理:定植后高温高湿管理,促使缓苗,随后降温、排湿,以控秧促根为主,并加大昼夜温差,促使花芽分化,为以后夺取高产打好基础。

4.整枝:虽然千禧、圣女属无限生长型,但作为经济栽培则不要求它无限生长,而是人为地加以调控,即就是开始主蔓留二穗果后摘心,留下穗果下面之侧芽培养主头,当主头果穗留到7层时即给予摘心。在整个结果过程中,要用座果灵或2,4—D进行点花,以利座果。到结果中、后期可把下部叶剪掉一半,以利通风,果转色。

5.病虫害:作为小番茄的千禧、圣女,具有野生特性,抗病性极好。但还须防好白粉虱、叶霉病、疫病等。

白粉虱:杜邦万灵、扑虱灵加叶绿精或开花精轮换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叶霉病:叶霉病:除加强管理以外,可用克霉灵或速克灵加叶绿精(开花精、甜果精)进行药物防治。

疫病:可用农抗120、杜邦克露或普力克加叶绿精(开花精、甜果精)喷雾防治。

四、采收、包装:根据运输之路程,进行合理包装,也可用小番茄专用箱,以提高其商品价值。

圣女果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该品种适宜秋季播种。为防止胚珠带毒传播,播种前要进行胚珠消毒,将胚珠用纱布包好,放于15%磷酸三钠水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之后打开纱布,取出胚珠,用湿布包好放于25~30℃之处催芽,并天天用温水冲刷胚珠1~2次。经2~3天的催芽,胚珠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育苗。

整地做畦、合理密植。台湾圣女果樱桃番茄适宜在本市早稻收成后的稻子田种植,选择排水灌溉方便、泥土肥饶、透风透气性好的沙壤土种植。定植前深翻细耙,亩施人土杂肥或者蘑菇土1000公斤,钙镁磷肥150公斤。之后整成畦宽80~100厘米,畦高30~35厘米,沟宽40厘米。当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每一畦实行双行种植,株距35~40厘米,亩定植2500~3000株。

肥水管理。因为台湾圣女果番茄生长量大,结果期长,产量高,所以肥水供应要充实。定植10~12天后可起头浇施水肥,薄肥勤施。开花结果期,结合清沟中耕培土,亩施人复合肥50公斤。进入盛果期后,每一15~20天浇1次水肥,保持泥土潮湿,并结合防治病虫,根外追肥喷施高氨效速4号600倍液2~3次,即可到达改善品位、提高产量的目的。整个生长期的撒施量亩需纯氮20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2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67:1.2。

搭架整枝。当樱桃番茄植株长到30~40厘米时,即可起头搭架。搭架以人字形架为主,要把畦沟作为蔓排挤间进行搭架,这样有利于透风透气,削减病虫为害,促进生长和便于人工出产操作。侧枝生长力强,造成生长过于茂密,减低果实的品位,所以要实时抹除过多的侧芽,并实时摘除下部发黄的老叶和病叶,削减养料耗损,增强透光性,并实时固定太长的枝蔓,防止倒伏,利于生长和挂果。

疏花疏果。樱桃番茄分枝多、花量大、挂果多。几乎每个节间都有花穗,所以应疏去过多的花果,每一株保留生长健壮的花穗4~5枝,每一穗保留生长匀称、无病虫、无创伤、果蒂健壮的果实4~6个。剩下去除,以利于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位。

病虫防治。樱桃番茄首要虫害有螨类和蚜虫。首要病害有青枯病、晚疫病。病虫害在番茄的生长过程中均可能发生风险,且发生蔓延的时间迅速,是以,在出产过程中应实时深切田间察看,进行有效的防治。并注重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等。在樱桃番茄病发初期起头喷施安克锰锌600~800倍液或者雷多米尔600倍液,霜霉疫净800倍液,即可到达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推荐

小番茄吃多了会怎么样

小番茄的确是非常好的食物,吃小番茄具有健胃消食、补血养血等诸多功效,小番茄的营养价值比普通的番茄还要高,但任何一样好东西都不应该吃得太多,大家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吃法。 一、小番茄吃多了会怎么样 再好的东西也不宜食用过量,小西红柿也应该适量食用,否则会给胃带来负担。 小西红柿又叫圣女果,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可治口渴,食欲不振。圣女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用圣女果来起到食疗的功效,圣女果是适合任何群体食用的,圣女果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小朋友食用。 圣女果的营养价值

龙珠果的栽培技术

选地 以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植 苗高5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并没支柱,用竹枝或树枝插在行间,茎蔓缠绕其上,在定苗时、生长期、始花期各追肥1次,第1次氮肥,第1次麸肥或人粪尿,第3次除施氮肥外,增施过磷酸钙。在每次追肥前,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后结合进行培土。 采收 夏末秋初采收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纱,晒干。4-5月采收果实。

无花果的栽培技术

定植 可盆栽或在荒坡、田园、庭院栽培。利用荒坡、田园、庭院等栽培的,其定植密度一般适当加大密度可采用1×2米,定植单坑深50-70厘米。直径为40-60厘米,以含磷钾的混合肥(如人畜、禽粪、绿肥、饼肥、化学复合肥)等作基肥,定植适期在华北应在清明前后,东北宜在谷雨前后,南方可在秋季落叶后移栽定植,但应避开开花结果期。 管理养护 整形修剪 无花果的整形修剪较简单,修剪整形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采用多主枝自然开心形整枝方式,但要全株保留3—5条主枝,不留侧枝,主枝组直接着生在主枝上。幼树期间重点抓好培养主枝,并注

含羞果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采用根状茎营养繁殖是人工栽培常用方法。根状茎繁殖具有繁殖快、易于掌握、易保苗、植株健壮等优点,酸浆的根状茎生有许多不定芽,在北方于清明前后刨取野生酸浆的根状茎,选无病、无虫害的根状茎做“栽子”,以壮者为好,剪成10cm左右的小段,每段留有2-3个不定芽,把剪好的根状茎小段条播于沟里,行距约50cm,株距10-13cm,浇水,水渗下后覆3-5cm厚土,防止透风抽干,并顺构将土耙匀,镇压后浇水,用铁耙将沟拢成平畦,在气温18℃左右,14-15d出苗,可连续生长4-5年。 栽植方法 栽培时段 春早熟

女贞子的栽培技术

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不甚耐寒。对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铅蒸气均有较强抗性,也能忍受较高的粉尘、烟尘污染。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宜,但在红、黄壤土上亦能生长。 繁殖方式 栽培: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下,剥取种子,随即播种育苗,苗床宽1.3m,按沟心距0.3m 开横沟,深约1cm,播幅10cm,把种子匀插沟内,施稀人畜粪,再盖细土。每1h㎡用种子量300~375kg。育苗期每年中耕除草4次,在4、6、 8、11月进行,并在4月和11月

圣女果是转基因食品吗 圣女果和千禧果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外观不同,圣女果的果实比较长,市场上也分两种品种,有红色的,还黄色的。然而禧果来的果实就比较短,而且呈现一些原状,要比圣女果更小。它的果实颜色就呈现为深红色。两者的味道也都不同,圣女果最早是属于番茄属,虽说和番茄的味道有些相似,有一些酸酸的感觉。但是千禧果酸中带甜,水分非常足,在口感上更偏向于水果,所以千禧果的口感要比圣女果好一些。 千禧果和圣女果的价格也都不同,在大部分地区,圣女果的价格都在六到八元一斤左右,可能会因为地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千禧果因为口感比较好,所以它的价格要比圣女果贵一些,在大部

小番茄吃多了不上火

1、圣女果,又称小番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蕃茄属,植株最高时能长到2米。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只不过在北方,每年只生长一季,其余时间大棚种植,与露地栽培比起来,在口味上有很大差别。到了华南地区,由于气候适宜樱桃番茄的生长, 从每年的七、八月份开始,一直到来年的2月份,都可以吃到口味纯正的露地栽培樱桃番茄。圣女果是不太容易引起上火的,可能是其它的原因引起的。圣女果是属于温性的,不会上火。 2、吃小番茄的好处 促进胎儿生长:圣女果中含有谷胱甘肽和番茄红素等特殊物质,这些有机物质能够促使人体的生长,促进

圣女果的挑选方法 吃圣女果的注意事项

现在大多数圣女果都是在大棚中栽培的,所以说在食用的时候要尽量将它清洗干净,因为它喷洒的农药和化肥残留物比较多所以说最好放在淡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彻底清洗干净之后再食用。 圣女果属于寒性食品,所以一些胃寒或者一些体质比较虚差的人应该少吃一些。 圣女果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和木棉酚等物质,所以可能会有的胃酸形成一些不易沉淀的块状物,从而引起胃痛,所以说在使用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空腹吃。

木奶果的栽培技术

栽培现状 木奶果在国内多以野生状态分布于低、中海拔的山谷、山坡林地,尚未大面积人工栽培。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一般零星栽培在庭园供观赏、鲜食和药用。东兴地区栽培木奶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且筛选出了优良无性系2个,尚无大面积推广和商业化栽培。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地区种植木奶果优良无性系亦有10余年的历史,但也只有个别家庭少量间种于槟榔同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主要以傣族群众和农场职丁种植实生树为主,且多为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零星栽培。 幼苗生长 1990年8月采同果实,将种子取出,洗净进行育苗.待第一片真叶长出后,移人

圣女果的功效与作用

圣女果的介绍 圣女果是番茄大家族中的一员。果实直径约1~3厘米,鲜红碧透(另有中黄、橙黄、翡翠绿等颜色的新品种),味清甜,无核,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食用与观赏两全其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果形有球形、洋梨形、醋粟形,果色有红色、粉色、黄色及橙色,其中以红色栽培居多。圣女果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营养食品,尤其适合现在人们追求天然和健康的潮流。圣女果外观玲珑可爱,含糖度很高,口味香甜鲜美,风味独特。 圣女果的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侧根发生多,大部份分布于土表30厘米的土层内。植株生长强健,有茎蔓自封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