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鼻出血的治疗方法
有关鼻出血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紧张、恐惧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慰,使之镇静,以免患者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并及时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如患者已休克,则应先针对休克进行急救。询问病史时,要询问以下情况:哪一侧鼻腔出血或哪一侧鼻腔先出血,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过去有无反复鼻出血,此次出血有无诱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
寻找出血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鼻腔局部和全身检查。检查鼻腔时清除鼻腔内凝血块,应用1%麻黄素及地卡因充分收缩并麻醉鼻黏膜,尽可能找到出血部位,以便准确止血。如有条件,最好是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实施止血治疗。
鼻腔止血方法
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1指压法:
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约10~15分钟,也可用手指横行按压上唇部位,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部。此方法适用于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患者,患者在家中发生鼻出血可采取此方法。
2局部止血药物:适用于较轻的鼻腔前段出血,此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较小。对于出血区域,可应用棉片浸以1%麻黄素、1‰肾上腺素、3%过氧化氢溶液或凝血酶,紧塞鼻腔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3烧灼法:常用的有化学药物烧灼和物理烧灼包括电烧灼、激光烧灼和微波烧灼等。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出血,在充分收缩和麻醉鼻黏膜后,出血部位明确可见,可用卷棉子蘸少许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压在出血点处片刻直至局部形成白膜。
4前鼻孔填塞术:前鼻活动性出血剧烈或出血部位不明确时可应用。
5后鼻孔填塞术:前鼻孔填塞后出血仍不止,向后流入咽部或从对侧鼻腔涌出,应选择后鼻孔填塞术。
6经鼻内镜止血法:随着耳鼻喉器械的进步,近年来鼻内镜下探查出血部位并行电凝止血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有效率可达90%以上,优点在于对鼻腔各部,尤其是前鼻镜不易观察的上部、后部及鼻咽部等深在、狭窄区域明视下止血,准确可靠,相对于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极大地减少了对鼻黏膜的损伤,患者痛苦小。止血后不需特殊护理,可不需住院治疗,并发症少。缺点是费用较高。
7动脉栓塞: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严重鼻出血的 诊治提供了帮助,通过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可对出血部位定位并对该部位的血管进行栓塞治疗。其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选择性地置于动脉主干,行造影并观察颈外动脉分支,在确定出血的血管分支后,自导管内注入栓塞剂即可止血。动脉栓塞可应用于:难以控制的原发性鼻出血、外伤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破裂及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等。该方法可直接显示出血部位和原因,止血效果迅速、见效快,缩短了治疗时间。在出血量大的危急情况下,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但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技术要求较高,患者的花费也较大。对于过敏体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肝肾功能不全者为禁忌,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8血管结扎术:目前一般应用较少,多应用于严重鼻出血、经上述各种治疗方法仍不能止血者。在结扎前,应先尽量正确判断出血的来源,再决定结扎哪一根动脉。一般鼻腔上部的出血可行筛前动脉结扎术;鼻腔后下部出血者应行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结扎术3。
9鼻中隔手术:鼻中隔黏膜划痕术,适用于鼻中隔前下部小血管扩张引起的反复鼻出血。在局部麻醉下,将鼻中隔黏膜划痕以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达到防止反复鼻出血的效果。也可采用激光、射频等方法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出血,可行鼻中隔矫正术。
10其他手术:对于鼻腔或鼻窦肿瘤引起的鼻出血,应视具体情况和肿瘤的性质或先止血,或手术切除肿瘤,或采用放疗,或结扎颈部血管以止血。
全身治疗
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很多,出血的程度亦有不同。鼻出血的治疗及处理不能只是鼻腔止血,要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全身基本和特殊治疗,即止血期间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1寻找出血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2对鼻出血病人都应进行出血量的评估,对就诊时仍在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尤为重要。
3对于老年患者或出血较多的患者,要注意有无失血性贫血、休克及心脏损害等情况,并及时处理。出血量较大的病人,亦应同时检测血型并备血,根据失血量多少予补液、输血治疗。有高血压的要积极降压治疗,对老年患者血压不可降得过快,以免血栓形成。
4鼻腔填塞及后鼻孔填塞可致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故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心肺脑功能,必要时给予吸氧,注意患者的营养,并予以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5适当应用全身止血药物,如凝血酶、氨基已酸、酚磺乙胺等。
6对于情绪紧张的病人,可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心理治疗对于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防止再度出血,亦有很大作用。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种疾病我们要重视起来,不能轻视对待。若出现鼻腔出血状况,大家可以参照上文的内容先进行简单的出来,若出现血流不止状况,应该立刻到医院接受相关的治疗。祝君健康!
老人突然鼻出血有可能是脑淤血
老人突然鼻出血有可能是脑淤血,脑淤血,往往被认为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实际上,脑淤血是有很多前期征兆的,突然无故流鼻血就是其中之一。
有资料表明,老年人鼻出血后,有半数以上在1—6个月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脑溢血,即出血性脑中风。所以有医学专家提示:老年人突然出现大量鼻血并非是一种单纯、孤立的现象,可能是脑出血的早期信号,应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突发病变而造成严重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鼻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局部原因,主要与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病变有关,鼻腔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断裂也可能引起鼻出血;另一重要原因是全身疾病的影响,常见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就可造成鼻腔内小动脉破裂而引起出血。
对老年人来讲,虽然鼻腔黏膜干燥、打喷嚏、挖鼻等小动作容易使鼻腔部位的血管压力增加或破裂而发生鼻出血,但这些诱因只是一个方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更容易引发鼻出血,而这些因素正是导致脑中风的主要病因。此外,常打哈欠、无故腹泻也都可能是老人中风的前兆。
小儿鼻出血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小量出血
对这类鼻衄应首先查明出血点。由于出血量小,允许有充分时间仔细寻找出血点。用一般鼻镜发现出血部位后,治疗方法如下:
1.烧灼法 出血部鼻粘膜表面麻醉,在该部点涂5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利用其蛋白凝固作用使破裂的小血管封闭。也可电灼该部,或者应用激光或冷冻治疗。
2.粘膜下剥离 对于鼻中隔前部粘膜出血点反复出血的病例,可采用此法。操作方法与常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相同,如有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应予切除,剥离范围应稍广些。Narwla(1987)根据一组资料研究后认为,此法优于结扎动脉,之所以有效,可能是由于一些病例实际上有鼻中隔偏曲,或者充分破坏了粘膜下血管网之故。
3.瘢痕形成法 鼻粘膜表面麻醉,用眼科三角刀在鼻中隔易出血区做三条切口,长1~1.5cm,切开粘膜,割断扩张的毛细胞血管,切口两侧做1~2mm宽的粘膜下剥离,压迫24小时。
4.鼻内窥镜下电灼术 用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出血点时,可进行鼻内窥镜检查,以发现鼻后部出血部位,如鼻中隔后部、下鼻道后外侧壁、鼻底后部和中鼻道等处。在内窥镜下引入电灼器头进行烧灼,也可经光导纤维导入激光烧灼。由于C02和YAG激光易引起较大面积烧伤,故以KTP激光较为合适。应先烧灼出血点周围,最后再在血管断端处烧灼。
二.突发性严重出血
此型鼻衄多来势汹猛,迅速止血甚为重要,然后再进一步查找病因进行治疗。止血措施主要有:
1.前鼻孔鼻腔填塞法 这是治疗严重鼻衄的首选措施。填塞物为无菌凡士林纱条,填压时应预先置一硬塑鼻导管,以维持起码的鼻通气,双侧鼻填塞时尤为重要。鼻填塞时间一般为24小时,到时可一次或分次取出,以免发生鼻窦或中耳并发症。如需填塞物留置数天甚至一周,填塞物中应加入抗生素粉,也可应用碘仿纱条。凡士林纱条填塞患者痛苦较大,现有改良方法如下:
(1)止血套填塞法 将涂有油剂的指套或橡皮套先置于鼻腔,然后以纱条作套内填塞。
(2)气囊压迫止血法 将附有通气管的橡皮膜或硅胶膜气囊置于鼻腔出血部位,套内注气使其扩张以压迫止血,且借通气管维持鼻呼吸。
2.鼻后孔填塞法 若出血侧鼻腔经前鼻孔填塞后仍有血流入咽部或由对侧鼻孔涌出者,提示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此时应行后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物不可留置过久,一般应于24~36小时内取出,否则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颅底骨髓炎、脑膜炎等,故后鼻孔填塞尤应注意防止感染。主要填塞物是锥形纱球。现多主张改用带通气管的气囊压迫,不仅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先用表面麻醉剂喷患侧鼻腔和咽部,取细导尿管由前鼻孔插入鼻腔,沿鼻底经后鼻孔而至口咽部,将其首端用止血钳拉出口外,尾端则留于前鼻孔外。再将事前准备好的无菌凡士林油纱球(锥形纱球,稍粗于大拇指头)取双线系于导尿管前端,将导尿管尾端从前鼻孔向回拉,纱球即由口腔向后停留于咽部,此时速用止血钳将纱球向后上推入鼻咽部,并同时将鼻孔处的导尿管尾端向外拉紧,使纱球堵塞于患侧后鼻孔。前鼻孔露出的双丝线不可放松,继续进行前鼻填塞,再于前鼻孔放一干纱球,将双丝线在纱布球上打结,使后鼻填塞的纱球不致向下滑脱。将纱球上垂于咽部的双线从口腔引至颊部,用胶布固定,留作两天后取出纱球时向下牵引之用。
对于突发性鼻衄,若用多次填塞势必损伤鼻粘膜,以致出血日趋加重。此是可应用可吸收性填塞物,一次填塞后不再取出更换,一周后填塞物即在鼻腔内液化吸收或自行排出。此类物质为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纤维蛋白绵(fibrinfoam)等,使用时先将其浸入凝血剂溶液中,挤出多余液体后填塞于鼻内。
鼻腔填塞仍是目前治疗鼻衄的主要方法。前鼻孔填塞成功率在90%以上,前、后鼻孔填塞则在48%~80%之间,Monux(1990)报道322例鼻腔填塞止血成功率为100%。尽管填塞法效果较好,但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心、肺功能不良者,可出现严重反应如心肌梗塞或死亡,故对此类患者行鼻腔填塞后,应密切观察心、肺功能及其变化。
鼻出血的6大急救方法
去鼻出血的原因一般有局部性和全身性两方面。局部原因如鼻外伤、鼻腔异物、鼻中隔偏曲、鼻腔和鼻窦的炎症或肿瘤等;全身性的原因包括高热、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血液病、心脏病、肝脏病、尿毒症等,其中以高热和高血压引起者多见。有的妇女在月经期容易鼻出血,称为“倒经”,与内分泌有关。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孔。出血量少的,仅鼻涕中带有血丝;量多时,由一侧前鼻孔涌出或两侧鼻孔同时流出,甚至还从口中吐出。如失血过多,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
鼻出血又称“鼻衄”。鼻粘膜的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有局部炎症时,容易引起出血。鼻出血的原因一般有局部性和全身性两方面。局部原因如鼻外伤、鼻腔异物、鼻中隔偏曲、鼻腔和鼻窦的炎症或肿瘤等;全身性的原因包括高热、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血液病、心脏病、肝脏病、尿毒症等,其中以高热和高血压引起者多见。有的妇女在月经期容易鼻出血,称为“倒经”,与内分泌有关。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孔。出血量少的,仅鼻涕中带有血丝;量多时,由一侧前鼻孔涌出或两侧鼻孔同时流出,甚至还从口中吐出。如失血过多,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弱和血压降低等休克症状。
救治方法:
1.发生了鼻出血,要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同时安慰病人,使他避免过分紧张,尽量保持镇静。因为精神紧张,常会使血压增高而加剧出血;对高血压引起鼻出血的病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局部处理主要是压迫止血,处理步骤取决于出血部位和程度。
(1)让病人用拇指及食指紧捏两侧鼻翼,5~10分钟可使出血停止。
(2)如出血不止,可将干净的棉球,明胶海绵、软布等塞入其鼻腔,压迫止血。
(3)如仍出血不止,则可将蘸有止血粉、1%麻黄素、1%肾上腺素的干棉球或止血海绵等塞入其鼻腔,以收敛止血。在进行以上三方面处理的同时,还可在其额部、鼻部、颈部或枕部敷以冷水毛巾或冰袋,并反复更换,以便促使其血管收缩,减少流血。
(4)如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很多,则需先清洁鼻腔积血,尽可能找到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的凡士林油纱条充填压在出血部位。油纱条在鼻腔内可以留置24~72小时。当鼻出血确已止住,可再过适当时间,将油纱布抽出。如24~72小时后仍出血不止,应速送医院治疗。
3.全身处理主要是对可能发生休克的处理。如用上述方法鼻出血仍不止,以致出现休克时,则应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侧向健侧,以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恶心,加重出血。同时用针刺或手指按压其人中、涌泉穴抢救。并及时送附近医院救治。
4.耳朵疗法
(1)吹气法:同侧耳孔吹气。术者一手抓捏患者耳朵上部,另一手扒开其耳珠,使其耳孔增大,然后深吸一口气,嘴对其耳孔均匀地用力将气吹入其耳中,如此反复吹3次,一般鼻出血均能止住。如还出血,可再重复上述操作1次。
(2)耳孔塞酒精棉球法:用75%酒精棉球(或用烧酒、高粱酒浸湿的棉球)塞其同侧耳孔内,即能止鼻血。
(3)压同侧耳尖穴(见图2-12),也有止鼻血作用。每次按 压3~5分钟。
5.穴位针灸、按压疗法取合谷穴(见图2-13)、内庭穴(见图2-14)、上星穴(见图2-15),用消毒针针刺或用手指按压,均有止鼻出血作用。大拇指前部两侧点刺放血,用以治对侧鼻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6.偏方疗法
(1)大蒜去皮捣烂,做成五分硬币大的小饼,再在患者足心涂一层植物油,在相当于涌泉穴的位置敷上蒜饼,待鼻孔出血止住后要将蒜饼除去,不可贴敷过久,以防起泡。
(2)韭菜洗净捣烂取汁,放水内炖熟,每次服1酒杯,最多2~3次可止鼻血。
(3)带须大葱10根,洗净捣如泥,左鼻出血敷右足心,右鼻出血敷左
足心,两鼻出血贴两足心,多半在10分钟左右止血。
(4)生西瓜子1把,煎水1碗,1次服下,可治上火鼻衄。
(5)用冷盐开水和食醋治疗鼻出血49例,效果良好。方法:先服冷盐开水1碗约300毫升(内含食盐5克),间隔2~3分钟再服食醋200毫升,以上为1次量,可早晚各服1次,连服3天,对流鼻血不止者有良效。米醋浸棉球塞鼻中,也有止血作用。
(6)《本草纲目》记载,萝卜自然汁与等量米酒和服,可治鼻衄。白萝卜洗净捣烂,凉水调和,贴囟门、鼻梁、脑后枕骨下,也可治鼻衄。
(7)玉蜀黍花15克,泡开水服,可用于治习惯性鼻衄。
(8)向日葵花蓬50~100克,鲜荷叶蒂7个,石榴皮50克,水煎服,或各味单用均有治鼻衄作用。
(9)丝瓜花、丝瓜络、丝瓜根各50克,分别煎服,均有治鼻衄作用。
(10)西瓜藤50克,烧存性,开水泡服,可治鼻出血。
(11)鲜藕洗净切碎捣汁,频饮,可治鼻出血。
7.验方疗法
(1)大、小蓟草50~100克煎服或鲜草捣汁饮服,可治鼻出血。
(2)生姜根50克,水煎冷服,亦可加白糖同服治鼻出血。
(3)玄参50克水煎服;仙鹤草25克,水煎服;鲜生地50克,捣汁炖温服;荆芥穗(炒黑)10克。研末,开水冲服。以上方均可治鼻出血,可酌情选用。
(4)鲜白茅根100克,鲜芦根50克,共捣汁,调糖服;生地、麦冬各15~25克,水煎服;玄参15克,鲜生地50克,水煎服;荆芥炭、炒蒲黄、贯众各10克,水煎服;生地25克,炒栀子15克,藕节50克,水煎服;生荷叶二大张(切碎),生地20克,侧柏叶10克,水煎冷服;地榆炭、棕榈炭各10克,侧柏炭15克,水煎服;鲜生地、鲜艾叶、鲜荷叶、鲜侧柏叶各15克,水煎服。以上各方均有止鼻血作用,可酌情选用。
(5)黄芩、白芨各25克,共研末,每服15克,开水送下;侧柏炭、薄荷叶等份研碎和匀,每天开水冲服5~15克;茜草根、艾叶各50克,乌梅肉25克,共研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开水送服。以上各方治鼻出血有效,可酌情选用。
突然流鼻血是中风的前兆
中风发生前有很多前期征兆,并不是突然发生。突然无故的流鼻血就是中风的前兆之一。 老年人突然出现大量鼻血并非是没有原因的,有半数以上老年人在突然流鼻血后 1-6 个月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性脑中风。
突然流鼻血的原因
1、局部原因:突然流鼻血与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病变有关,鼻腔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断裂可引起鼻出血。
2、全身疾病的影响:常见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造成鼻腔内小动脉破裂而引起出血。
对老年人来讲,虽然鼻腔黏膜干燥、打喷嚏、挖鼻等小动作容易使鼻腔部位的血管压力增加或破裂而发生鼻出血,但这些诱因只是一个方面,而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更容易引发鼻出血,这些因素是导致脑中风的主要病因。
预防鼻出血的方法
1、多吃维生素C。
2、减少抠鼻、挖鼻等小动作。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鼻腔干燥。
4、尽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防止血管因突然血压增高而破裂。
小孩流鼻血有什么偏方 韭菜根止血
材料:鲜韭菜根适量。
做法:将韭菜根去泥洗净后,捣烂后,直接堵在孩子流鼻血的鼻孔内。
功效:凉血、止血,治疗鼻出血。
小孩流鼻血偏方大全 荷叶止血
材料:鲜荷叶3大张。
做法:将荷叶洗净后,绞汁服用。
功效:凉血、止血,治疗鼻出血。
突然流鼻血是中风的前兆
中风发生前有很多前期征兆,并不是突然发生。突然无故的流鼻血就是中风的前兆之一。老年人突然出现大量鼻血并非是没有原因的,有半数以上老年人在突然流鼻血后1-6个月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性脑中风。
突然流鼻血的原因
1、局部原因:突然流鼻血与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病变有关,鼻腔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断裂可引起鼻出血。
2、全身疾病的影响:常见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造成鼻腔内小动脉破裂而引起出血。
对老年人来讲,虽然鼻腔黏膜干燥、打喷嚏、挖鼻等小动作容易使鼻腔部位的血管压力增加或破裂而发生鼻出血,但这些诱因只是一个方面,而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更容易引发鼻出血,这些因素是导致脑中风的主要病因。
鼻出血的诊断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首诊医生在接诊后最短时间内尽可能确定出血部位,正确估计出血量并进行出血的原因判断以便及时做出恰当而有效的治疗,其诊断程序如表2。对暂时找不到明确病因的活动性出血,应在有效止血之后,再寻找病因,切不可延误止血治疗。
鼻出血的诊断程序
所有病例:
1.病史
2. 出血部位的定位及原因判断
前鼻出血:轻微创伤(包括挖鼻)性出血,特发性鼻出血、干燥性鼻炎,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溃疡,传染病等
鼻腔中、后部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骨折、肿瘤等
弥漫性鼻出血:出血倾向、凝血障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3.血压测定,循环系统评估
4.出血和凝血机能分析
部分病例加作:
5.头颅、鼻、鼻窦的x线摄片检查,一般采用标准位置,必要时采用断层摄影、ct扫 描、磁共振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
6.排除潜在的全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