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值是多少

胰岛素释放试验正常值是多少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以下3种类型:

(1)胰岛素分泌不足型: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多数在2小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该型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或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3)胰岛素释放障碍型: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呈迟缓反应,峰值低于正常。多见于成年起病,体型消瘦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该型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有效。

患者一旦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发生,那么患者需要注意及时的咨询医生来进行治疗,避免因为胰岛素不正常的情况从而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尤其是很多的患者因为胰岛素的问题很容易出现危险,所以患者要注意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地咨询来治疗。

低血糖检查诊断

低血糖检查诊断:

一、病 史

1、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临床最常见,症状轻重与药物剂量或病情轻重有关,合并有植物神经损害者可无交感神经受刺激表现,常以低血糖脑病为主要表现。但有特殊病史可供鉴别。

2、非糖尿病者中以功能性(餐后、反应性)低血糖最常见,低血糖症发作病史可较长,但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常在餐后2-4h发作,虽多次发作但无进行性加重,无昏迷病史。部分患者有胃肠手术史。如低血糖症病史较久,进行性加重,常在空腹期或运动后发作,以脑功能障碍为主,多为器质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症中最常见病因。

应详细询问有无肝病史、内分泌疾病史、饮食情况及饮酒史、慢性消耗性病史(肿瘤、结核史、长期发热等)、胃肠疾病及手术史等。

二、体格检查

详细的体格检查是病因诊断的又一主要线索。体态较胖的中年女性应注意功能性低血糖症。如为向心脏肥胖伴多毛、痤疮、紫纹应考虑皮质醇增多症。如体态消瘦、皮肤色素减少、毛发脱落、性腺及乳房萎缩常提示垂体功能低下;如体态消瘦、色素加深、低血压等又提示阿狄森病的可能。黏液性水肿体征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存在。肢端肥大症外貌提示垂体生长激素瘤的存在。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剧应除外嗜铬细胞瘤的存在。皮肤、淋巴结、胸腹部检查对肝源性低血糖、胰腺内或外肿瘤等的诊断常提供重要依据。

三、实验室检查

1、血糖测定(血浆真糖)

多次测定空腹或发作时血糖<2.7mmol/L(50mg/dl)。

2、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胰岛素瘤多数为典型低扁平曲线,服糖后lh呈早期低血糖症者对本病诊断有助。但部分本病患者曲线属正常型或耐量减退型,这可 能与胰岛素瘤分泌胰岛素的自主程度、分泌胰岛素的量、瘤外正常胰岛 B细胞功能受抑制的程度有关。因此在OGIT同时应测定血浆胰岛素及C肽(称胰岛素释放试验).

3、正常空腹静脉血浆胰岛素浓度在5一20 mU/L,很少超过30 mU/L。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分泌呈自主性,其浓度常高于正常,可达160 mU/L。高胰岛素血症也见于肥胖症、2型糖尿病早期(肥胖者)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妊娠后期等,故血糖及胰岛素须同时采血反复测定才有助鉴别。

4、C肽测定

正常人空腹血清C肽为(①0.4+0.2)nmol/L,24h尿C肽为(36+4)μg、胰岛素瘤者高于正常。

5、刺激试验

(1)口服75 g葡萄糖(或25g静脉注射)后作胰岛素释放试验(与OGTT同时做),各次取血后同时测血糖及胰岛素,胰岛素瘤患者血糖呈低扁平曲线而胰岛素曲线相对较高,且高峰>V50 mU/mU/L,分析结果时应除外早期2型糖尿病及肝病。

(2)甲磺丁脲(D860)试验:口服 D860 2 g(同时服NaHCO3 2 g)前后,每30 min采血测血糖及胰岛素,如血浆胰岛素明显升高而同时血糖明显下降达下列标准时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①血糖下降>基础值的65%,或降至<1.7mmol/L (30mg/dl);②血糖降至<2.2 mmol/L(40 mg/dl),持续3h以上而不能自行恢复者,但如有神经缺糖症状出现时应立即终止此试验;③血浆胰岛素上升达60-130mU/ L,或高峰值>120mmol/L。也可用静脉注射 D860/g(5%20 ml)2min内推注完毕,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20、30、60、90、120及 180 min取血测血糖及胰岛素,胰岛素瘤者胰岛素高峰见于5-10 min(比口服法早20一30 min),峰值>120一150 mU/L,余指标同口服法。本试验对有肝病者、营养不良者及对D860过敏者不用。

(3)胰高糖素试验:胰高糖素1mg静脉注射,5-10 min血浆胰岛素>150 mU/L支持胰岛素瘤诊断。糖原累积症及严重慢性肝病患者糖原贮备不足的低血糖症者无此反应。正常人及部分糖尿病者有时有假阳性反应。但多数<100mU/L。胰高糖素1 mg静脉注射(空腹 6-8 h后,)正常人45 min血糖达高峰,2 h恢复正常,糖原累积症患者血糖不上升或上升很少。

(4)亮氨酸试验:静脉注射亮氨酸 150mg,血糖下降 l.4mmlo/L(25 mg/dl)以上,提示胰岛素瘤。口服L-亮氨酸 200mg/kg,于口服前后10、20、30、40、50、60 min分别测血糖及胰岛素,服药后的30-45 min血糖下降至<2.78 mmol/L(50mg/d),胰岛素>40mU/L为阳性,支持胰岛素瘤诊断。

6、禁食试验

空腹及发时血糖>2.78 mmol/L又疑有胰岛素瘤者做本试验。一般禁食24 h约85%的胰岛素瘤者有低血糖发作,禁食48h95%有低血糖发作,另5%需禁食72 h。禁食期间每4h测定血糖、胰岛素、C 肽一次。血糖<2.78 mmol/L每小时测定一次,直至血糖<2.2 mmol/L(40 mg/dl)伴有神经缺糖症状出现,于采血后(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即刻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以终止试验。正常人随禁食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及C肽水平逐渐降低。如血糖<2.2mmol/L伴神经缺糖症群出现时,胰岛素及C肽水平较高可诊断为胰岛素瘤。以往认为禁食72 h无低血糖发作可除外胰岛素瘤,目前已有例外。有时于最后2h增加运动以激发低血糖发作,但此时已禁食2-3d,患者已无力运动。对于高龄及伴有心血管病者更应慎重。禁食期间主要靠糖异生维持血糖稳定,应多饮水,预防高黏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有肝病及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时,禁食也可导致低血糖症发作,应注意鉴别。

发现血糖高怎么办

一旦发现患上了高血糖,一定要先到正规的医院查明引发血糖高的原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积极的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认为血糖高就是患上了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各种不良危害的发生。要注意少吃高糖的食物,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适量的饮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消除不良的心态,控制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注意戒烟戒酒,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食,这些都有助于很好的控制血糖的升高。

高血糖一般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受损所引起。因此,确诊糖尿病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胰岛功能检测,如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帮助了解患者胰岛功能受损程度;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糖尿病临床分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分型,患者可进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1型糖尿病患者抗体往往呈阳性。

此外,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都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会受很多因素影响。要想准确了解一段时间内血糖总体水平,还需检查以下两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为4%~6%,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GSP),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可反映近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定期做的检查都包括什么

血糖

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两小时采血测得的血糖值,反映的是胰岛细胞的储备能力来判断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试验

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仅暂时升高,两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来判断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易受饮食、活动、药物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随机血糖只能反映取血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糖尿病比较有效、最可靠的指标。

免疫学检查

与糖尿病相关的免疫学检查有谷胺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病人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尿酮体

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产物,糖尿病病人血糖严重升高时,会引起体内脂肪大量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正常人尿酮体检查为阴性。

尿糖

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尿糖定性呈阳性。通常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平。需要提醒的是,尿糖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来判断糖尿病。

胰岛功能测定

主要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高是糖尿病吗

单纯这一项指标不能确定是否糖尿病。在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已经存在,胰岛素水平就会升高。诊断糖尿病,是以血糖为诊断标准的。

胰岛素增高,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就是机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这是2型糖尿病的特点之一。

此外,在糖尿病前期,即所谓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的时候,也存在胰岛素抵抗。需把有关血糖、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检查结果写出来,以便综合分析。

正常人空腹胰岛素水平为5~24mU/L,餐后血清胰岛素峰值约为空腹时的5~7倍,峰值一般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与进食种类有关:饮用葡萄糖峰值出现快,食用馒头则峰值出现慢),3小时后接近空腹值。

而高胰岛素血症是空腹胰岛素>24mU/L;胰岛素抵抗是峰值持续高3小时后高于空腹值,这两种都是胰岛素分泌障碍,是潜在的糖尿病。

胰岛功能检测的作用是什么

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为三种类型:

1、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可高可低,但刺激后曲线上升延缓,且峰值低于正常人,此型应用磺脲类yao物治疗有效。

2、胰岛素分泌减少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口服100g馒头后,仍然很低,无高峰出现,说明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B细胞的功能衰竭,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晚期,提示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3、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出现,其峰值高于正常(但仍低于无糖尿病而体重相似的单纯肥胖者),提示患者胰岛素相对不足,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积极减轻体重;

其次,C肽是胰岛B细胞的分泌产物,它与胰岛素是等同分泌的,而且C-肽不被肝脏破坏,所以C-肽水平更能反映胰岛B细胞合成与释放胰岛素的功能,进而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鉴别低血糖的原因,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胰岛素瘤的手术效果也极其有意义。

糖尿病常规检查有哪些

现在各方面节奏都很快,大家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加大,饮食上就会凑合,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而且糖尿病趋势于年轻化,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出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呢,下面我们看看,对糖尿病常规检查有哪些。

糖尿病常规检查有如下内容:

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因为它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换句话说,不能根据尿糖阳性或阴性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2、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线特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临床分型。

3、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否。其中,GA-DA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故最有意义。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OGTT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糖调节受损还是真正的糖尿病。

通过糖尿病的这些检查都是可以测出你是否属于糖尿病患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平时就要从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好预防,千万不能大意,糖尿病一般是伴随终身的,对大家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低血糖要做哪些检查

1.检验

测空腹及发作时血糖,血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空腹血胰岛素/空腹血糖),必要时做饥饿试验(禁食12~72h是否诱发低血糖)和胰岛素释放抑制试验(静滴R10.1U/(kg?h),比较注射前后血清C肽水平)。

2.腹腔B超检查

必要时做。

3.X线检查

怀疑胰岛素瘤的患者,可做腹部CT,特别是胰腺CT,门静脉及脾静脉导管取血测定胰岛素,选择性胰动脉造影。

盘点乙肝易并发的7大疾病

乙肝易并发的7大疾病

脂肪肝:机制尚不清,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单项ALT轻、中度升高,血脂增高,B型超声检查可见脂肪肝波形,确诊根据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原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与Ⅱ型糖尿病相似,不同点为肝原性糖尿病空腹时胰岛素明显增高而C肽正常。服糖后胰岛素明显升高而C太峰值仍较正常稍低。是因为肝脏对胰岛素灭活能力减低,促使胰岛素升高;另外胰高糖素在肝脏灭活减少,加以肝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产生抗力,因而虽胰岛素升高而血糖仍高;同时C肽受肝脏影响少,故C肽不高,提示β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异常。为与Ⅱ型糖尿病鉴别,可用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

肝硬化: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见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肝癌: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一定协同作用。

口腔疾病:肝病的出血除了口腔的牙龈出血外往往还可出现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和异常。如关节出血肿胀,皮肤破口后不易止血,以及全身可出现出血点等。另外化验可查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降低等,而牙龈出血往往不具有这些全身表现。

皮肤病变:有人称之为“肝皮综合征”。病人可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斑丘疹等,一般几天内即可消失。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可表现为皮肤瘙痒、痤疮、毛发脱落等。

相关推荐

低血糖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血糖测定 低血糖患者血浆葡萄糖0.3应怀疑有高胰岛素血症,如>0.4提示胰岛素瘤可能。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欲确定否存在空腹低血糖,OGTT没有意义。如糖耐量试验延长至4~5小时,对于诊断餐后低血糖有一定价值。 3.血浆胰岛素原和C肽测定 正常血浆含有少量的胰岛素原,大部分胰岛素瘤患者血循环中胰岛素原水平增高。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原一般不超过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总量的22%,而85%以上的胰岛素瘤患者的胰岛素原所占百分比超过25%。 用RIA法测定的血浆胰岛素值称为免疫反应

低血糖和功能性低血糖有什么区别

因功能性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了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称功能性低血糖。 低血糖多发生以早餐后2~4h临床表现以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综合症为主病人感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震颤、血压偏高等。一般无昏迷或抽搐,偶有昏厥、午餐及晚餐后较少出现。每次发作约15~20min,可自行缓解,病情非进行性发展,空腹血糖正常,发作时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 2.8mmol/L(50mg/dl),但不会更低。血浆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正常,发作时血糖

检查高血糖的方法

1、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在医院进行抽血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更常用的家用血糖监测仪的试纸检测指血血糖,这两种方法都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来获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2、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此项检查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糖耐量试验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在做糖耐量试验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了解胰腺B细胞在葡萄糖负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3、动态

低血糖应该做哪些检查

1.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血糖测定 非肥胖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24μU/ml可认为高胰岛素血症。然而有时空腹胰岛素值即使正常,相对血糖值已增高。当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血浆胰岛素应降至10μU/ml以下。血浆葡萄糖水平低于2.2mmol/L,胰岛素值将低于5μU/ml。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一般也降低。如I∶G值增加或>0.3应怀疑有高胰岛素血症,I∶G>0.4提示胰岛素瘤可能。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欲确定否存在空腹低血糖,OGTT没有意义。如糖耐量试验延长至4~5h,对于诊断

什么糖尿病

糖尿病为病症名。系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代谢紊乱的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可能与免疫、病毒感染、升血糖素过多有关。 糖尿病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

吃什么蔬菜降血糖最快 苦瓜

苦瓜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药理试验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不仅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而且还可刺激胰岛素释放,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有人用苦瓜皂甙制剂口服治疗Ⅱ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病人适当摄入苦瓜,有利于控制血糖。

孕妇血糖高吃什么蔬菜好 苦瓜

性味苦寒,肉质柔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药理研究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故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有人试验,用苦瓜皂苷制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可达到78.3%。所以,糖尿病患者若用苦瓜1个,剖开去瓤洗净,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于控制血糖。

教你简单查看血糖化验单

糖尿病一种常见病,而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随访,必须依赖一些实验室检查。所以糖友们必须学会看懂化验单,以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化验单的各个项目: 1、血糖(GLU): 首先:糖尿病的诊断以静脉血糖(血浆葡萄糖)为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如果有症状测一次即可诊断,如果没有症状过几天再测仍高也可诊断; 其次,要看测血糖的时间。空腹血糖即禁食8-10小时后测的血糖值;餐后血糖,应该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胰岛素高对人的影响

血浆葡萄糖浓度血浆葡萄糖浓度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 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 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

什么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惩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主要临床类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Ⅰ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幼年。临床特点起病急,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较明显,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起病初期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