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点病的简介

白点病的简介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

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罗汉鱼身上最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罗汉鱼身上最常见的疾病是白点病。一般上白点病是因在气温较低的时候换水遭病菌感染而引起,治疗的方法是在水族箱内放一些盐,再加入目前市面上可买到治疗白点病的药水,这时尽可能停止喂食,不出几天,白点病就会痊愈。过后,,最好用热水将水族箱烫一烫以进行消毒工作。

另一种常见的疾病是肿涨溃烂病。当鱼只身体受伤时容易遭到这种病菌的感染,一般上常患的部分为鱼嘴、鱼头及鱼体,这种病病发时可见鱼的患部肿胀,接下来会开始溃烂,这时如再不加以治疗,最终将导致死亡

饲养花罗汉并不难,除了一般的照料外,这种鱼喜爱温度较高的水,同时它也偏爱在水中PH值较高(即呈碱性)的环境中生活。要使水中的PH值提高除了可使用药物外,最经济的还是在水族箱中放置珊瑚。此外,由於鱼性凶猛,一般上一个水族箱中只饲养一只珍珠罗汉鱼。

有关珍珠罗汉鱼的饲料,一般上使用的是小鱼、虾、人工饲料及红虫等,而当中以虾及人工饲料因会让鱼的色泽显丰美而更受欢迎。

在小鱼阶段,主要的食物是人工饲料、红虫、丰年虾及牛心碎等高蛋白质的食物。不过在喂食牛心碎等食物时应留意水质,因为牛心碎含有油渍,所以往往需常更换水族箱的水,而且过频换水也将增加小鱼死亡的风险。

鸡眼的疾病简介

鸡眼这两个字并不陌生,很多人换有过鸡眼,鸡眼容易生长的地方是脚底和手上。虽不会影响美观,由于生长在活动部位会有一定的疼痛。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鸡眼。

鸡眼,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期抗体受到挤压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质层,形如圆锥体嵌入皮内,尖顶突入真皮中压迫神经末梢,局部一旦受压或受挤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圆锥的底在皮肤表面为一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质硬的斑境界清楚,一般如黄豆大小。 又称“肉刺”

足部反复的机械性创伤可导致角化过度,这种对损伤的保护性反应可引起皮肤局限性增厚,产生不适感,称为鸡眼corns或胼胝calluses。

胼胝的基底较宽,而鸡眼的基底很窄且境界很清楚。手部反复创伤也可形成胼胝,但通常是无症状。足部发生鸡眼或胼胝的危险因素包括骨性隆起、足部的生物力学功能异常、鞋不合脚、体育活动导致的反复创伤等。反复摩擦和压力引起角化过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角化过度不断加重。摩擦、压力和增厚的持续循环最终导致鸡眼或胼胝形成。

温馨提示:患有鸡眼的朋友建议穿休闲一点的鞋子,不要再去挤压脚底鸡眼。尽早、及时治疗,祝您早日痊愈。

白点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

治疗药物:

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

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

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白点病治疗方法有哪些,以上的内容就给很多患者,全面介绍了治疗方法,相信通过了解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已经了解了治疗方法有哪些?所以在充分了解治疗方法后,为了不让这种疾病影响到自己的皮肤健康,一定要尽快的通过治疗改善。

白点病原因

导致白点病的原因 有很多鱼友一直有个错觉,以为缸中水质差、水温骤变等因素,就是自然导致鱼生白点病的主要理由。其实以上通通的都只是“ 诱因”,真正导致白点病的“ 主因”,是源自外来感染。道理很简单,白点病是要有小瓜虫的存在才能引起的,若缸中并不存在它的成虫或孢子,或在过去的两个月内未有发生过白点病,那么无论水质有多差,或水温骤变得有多厉害,根本没有发生白点病的可能。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从外来引入源头;而最普遍的源头,就是来自新买的鱼和草或任何取自水族店展示缸里的沉木或石头,野采的小鱼等,当中可能巳经附有小瓜虫的成虫或孢子,若果在未经任何检疫的情况下就入缸,它们自然也会被一同带入缸中,直接为白点病的爆发打开序幕。

如果序幕真的不幸被打开了,白点病会否随之爆发,那就要进一步视乎整缸鱼在当时的健康状态了。一条健康的鱼,本身的扺抗力强,就算暴露在少量的小瓜虫孢子之中,亦足以有能力避过它们的攻击;假若真的不幸被感染,也不会一下子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治疗所需要的时间亦会较短,完全康复的机会也较高。相反,若鱼本身健康欠佳,抵抗力随之而弱,那就自然会受到小瓜虫孢子的任意攻击,令病情往往一下子变得相当严重,而且可以完全康复的机会也较低。

会导致鱼扺抗力转弱的理由,即是之前所讲的“ 诱因”,主要有以下三项: 鱼缸管理不善 → 令水质变坏,慢性地使鱼的健康受损(就好比:每天强迫你在空气污浊的地方生活,健康自然会一日比一日差啦……) 水温骤变 → 会增加鱼所承受的压力,即时影响其内分泌,导致鱼身保护黏膜分泌失衡,令其抵抗力瞬间下降(就好比:大热天时,忽然由很热的当街走入很冷的商场,一热一冻,很容易感冒……) 养鱼密度过高 → “ 超养”,令鱼的活动空间缩细,运动量随之减少,自然会慢性地损害鱼的健康(就好比:医生都说,适量的运动,能有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等作用,病痛自然都会少……)

白点病如何防治

白点病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 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白点病(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白点病如何鉴别诊断

该病与白癜风鉴别的要点:首先,白癜风与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在好发部位上一级白斑特征上有一定的差别。白癜风无一定好发部位,皮损形态大小不宜,可以融合成较大的斑片。白斑不高出皮肤,周边有色素增加。而硬化萎缩性苔藓好发于肛门、生殖器,亦可分布于颈侧,锁骨上窝、胸背上部,腹部特别是脐周、腋窝、手腕屈侧。皮损为象牙白色丘疹、黄色或珍珠母状。

有时丘疹表面有小的角质栓塞性黑点,用力剥除后,留下一幽谷状凹陷,可融合成各种大小与形状的版块,皮损边缘呈红色,边界清楚,光滑。到晚期成羊皮纸样外观。此时与白癜风鉴别可能会有困难。其次白癜风为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萎缩硬化性苔藓为皮肤角化过度,毛囊口和汗管口有角栓。颗粒层变薄但完全存在。在角化过度明显处,颗粒层可增厚,棘层减少,表皮突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基底层细胞不呈圆柱状而为立方形,液化变性,表皮下和真皮上1/3处胶原纤维水肿和均质化,不易着色。同时有毛细血管扩张,弹力纤维减少或消失。充分发育的皮损,在真皮中层血管周围可见有带状或片状淋巴细胞浸润。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病因不明,女性患者既往可能有阴道炎史,男性患者常见于未做过包皮环切者,提示感染可能有激发作用,又本病多见女性绝经期,或青春期,青春期后可自然好转,似与内分泌有关,而白癜风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血热或体热,外受风、受潮湿,风湿侵入肌肤,导致局部气血失调,从而形成白癜风,另外伤也易引起。

白癜风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减少或消失,从而引起皮肤局部出现白斑,而萎缩硬化性苔藓为角化过度,毛囊口和汗管口有角质栓,颗粒层肥厚,棘层减少,基层细胞变为立方形,且液化表皮突减少或消失,

皮肤上的小白点是什么

皮肤上有小白点?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白癜风,确实白癜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上出现小白点,在很多人严重白癜风是恐怖的,对于患者的容貌有很大的损伤,而导致白癜风所的大多为后天发生,那么皮肤上出现小白点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出现的小白点是数目众多,但是任何的痛痒感觉,它呈现出的形状为圆形或中间凹陷、萎缩、边界的界限十分清晰的小白点,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引起关注,因为如果这些小白点不去治疗很有可能变成白癜风。

小白点,不一定是白癜风,还有可能是老年斑,所以出现出现小白点的时候不要过于慌张,据调查,在50岁以上的患者人群中,有80.74%的老年白斑病,而在同组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08%的白癜风患者。由此可以看出,老年白点病与百度的发病率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说老年白点病不会变成白癜风的。

白癜风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多数为局限性,孤立存在,也有呈对称性分布,或沿神经呈带状分布,还可泛发全身,只留少数正常皮肤。但是多发于脸上、颈部、手部、脚上等经常在外暴露的部位,成对呈分布。但是,诱发白癜风的发病的具体病因还不是十分的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皮肤细胞内的一种酶暂时降低或缺乏而使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受到阻碍。并且患者的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出现紊乱等都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有些白癜风患者的皮肤色素可以治愈,有些患者的皮肤色素就不可以。

皮肤上出现小白斑是什么

小白点,不一定是白癜风,还有可能是老年斑,所以出现出现小白点的时候不要过于慌张,据调查,在50岁以上的患者人群中,有80.74%的老年白斑病,而在同组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08%的白癜风患者。由此可以看出,老年白点病与百度的发病率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说老年白点病不会变成白癜风的。

白癜风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多数为局限性,孤立存在,也有呈对称性分布,或沿神经呈带状分布,还可泛发全身,只留少数正常皮肤。但是多发于脸上、颈部、手部、脚上等经常在外暴露的部位,成对呈分布。但是,诱发白癜风的发病的具体病因还不是十分的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皮肤细胞内的一种酶暂时降低或缺乏而使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受到阻碍。并且患者的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出现紊乱等都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有些白癜风患者的皮肤色素可以治愈,有些患者的皮肤色素就不可以。

相关推荐

茭白的简介

又名茭粑、茭儿菜、篙芭、茭笋、菰笋、茭瓜、茭芦、茭耳菜、绿节茭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蔬菜,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 茭白食用部分是其花茎基部膨大而成的地下嫩茎。原产我国,生于湖沼水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于秋季上市。 茭白外披绿色叶鞘,内呈三节圆柱状,色黄白或青黄,肉质肥嫩,纤维少,蛋白质含量高。但它含有草酸,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由于其质地鲜嫩,味甘实,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与荤共炒,其味更鲜。

大白菜简介

大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pekinensis,异名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或Brassica pek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在粤语里叫“绍菜”。 大白菜与小白菜是近亲,同属芸薹一种,和原产地中海沿岸的圆白菜也较近,同属十字花科芸薹属。 目前国内的大白菜品种中,已黄心菜食用量居多,因其口感好,口味佳,深受老百姓喜爱。现有的黄心白菜品种中,秋美秀表现尤为突出,种植面积较大。 白菜原产于

白粥的简介

一般白粥没有味道,吃的时候可加入盐来调味。部分食肆会用上汤来煲粥(上汤通常用大地鱼之类熬成),因此那些食肆里的“白粥”吃起来也是味道浓浓的。 烹煮白粥时,也有人加以腐竹及银杏(白果)作调味。 白粥配油炸鬼(油条)是传统的广东早餐。 有些行内人习惯称白粥为“靓女”,大概取其“青靓白净”之意。

白茶的简介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1]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

脑脓肿的疾病简介

通常所说的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脑化脓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脑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常见,其发病率占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1-2%,或稍高。脑脓肿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急性脑炎阶段;(2)化脓阶段;(3)包膜形成阶段。脑脓肿常见是单发的,也可是多房性或多发性脓肿。其临床表现可为脑膜炎,或颅内高压而产生脑脑干受压而死亡。新型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已使脑脓肿的治愈率有了显著进步,病死率已

什么是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

1、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简介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甲亢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病态地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直接毒性作用或间接影响而引起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性心脏病。 2、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的鉴别 常见检查:血常规、血糖、血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基础代谢、甲状腺显像、甲状腺素(T4)、甲状腺、甲状旁腺的超声检查临床需与消化道肿瘤、冠心病、风心病、神经

白粥的简介

一般白粥没有味道,吃的时候可加入盐来调味。部分食肆会用 上汤来煲粥(上汤通常用大地鱼之类熬成),因此那些食肆里的“白粥”吃起来也是味道浓浓的。 烹煮白粥时,也有人加以腐竹及银杏(白果)作调味。 白粥配油炸鬼(油条)是传统的广东早餐。 有些行内人习惯称白粥为“靓女”,大概取其“青靓白净”之意。

白糟的简介

白糟的功效与作用 可以补充多种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元素。 白糟的功效与作用 富含营养功效好 如何挑选白糟 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查验有无动检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标有检疫合格标志。 白糟的制作技巧 白糟的功效与作用 富含营养功效好 白糟的功效与作用 可用来糟滞肉、禽、蛋货鱼类。 白糟的保存方法 1-2天 白糟的适合体质

白带的简介

白带为女性阴道分泌物,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液混合而成,其形成与雌激素作用有关。正常情况下,白带的质与量随月经周期而改变。月经干净后,白带量少、色白,呈糊状。在月经中期卵巢即将排卵时,由于宫颈腺体分泌旺盛,白带增多,透明,微黏,蛋清样。排卵2~3天后,白带变混浊,稠黏而量少。行经前后,因盆腔充血,阴道黏膜渗出物增加,白带往往增多。

三叉神经痛疾病简介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有时也被称为“脸痛”,中医 称为"面风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是一种非神经性、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痛疾病。发病率高,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