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老人适合当隔代家长吗
你家的老人适合当隔代家长吗
哪些老人适合担当“隔代家长”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子女。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
“隔代家长”带孩子的十一项提醒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零食,该怎么给孩子吃
9、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10、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
校长刘桂平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在我们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照看的,有的甚至从小就是老人带大的,这种“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太依靠大人,自理能力明显很差,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现象目前在各个学校都很普遍,也希望你们媒体好好呼吁一下,让孩子们得到更为现代化的家庭教育……”
镜头对比———
镜头一:2005年2月底的一天,记者曾在新城广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爸爸的带领下放风筝,在随着风筝追跑时,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眼里含着泪想向几步之外的爸爸求救,但年轻的爸爸笑着大声地对儿子说:没事,站起来就好了!小男孩破涕而笑,自己爬了起来,似乎就像没摔过一样高兴。
镜头二:2005年3月11日中午近12时,西安市建国门外,雪花漫天飘扬,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刚从学校门口接到放学的孙子,爷爷打着一把蓝格格伞,努力把孙子往伞下拉,生怕雪花落到孙子脸上把他冻着,两人一同向建西街方向走,孙子看起来也就10岁左右,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吃着小零食。正走着,孙子的球鞋带松了,在脚下拖着,爷爷马上把孙子叫住,把伞递给孙子,吃力地弯下腰,给孙子把鞋带系好。
数据显示———
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为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展开,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虽然西安孩子目前的“隔代教育”情况记者尚无准确数字,但据以上调查结果: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的。
同时,相关专家还发现一个规律,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隔代教育”不仅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极为普遍,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记者调查———
到底“隔代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子孙不辞辛苦的爷爷奶奶辈家长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观点一: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家住育才路的张惠女士认为“孩子最好由爸爸妈妈自己带,毕竟年轻父母的思维观念更新些,能随时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灌输给孩子。老人带孩子虽然年轻父母亲是省了心,但相比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在带孩子时,大多比较溺爱孙子、孙女,很容易顺着孩子的心愿,甚至经常会“帮助”孩子,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老人常常代劳,时间长了孩子会形成对大人很强的依赖心理。”
而且,老人带孩子毕竟也只是年轻人带孩子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一定时候,孩子还要由自己的父母亲来带,如果一旦孩子已经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父母亲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从短时间内看,老年人带孩子的确让年轻父母轻松了很多,但从孩子的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提起带孙子,家住小寨的杨淑芳老人则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她曾经把孙子带到了上三年级,但后来她主动给儿子提出来不再带孙子了。“其实我不是不想带,我也想给儿子、儿媳分担一点困难,不愿再带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的文化水平太低,经常没办法给孙子辅导功课,有时孩子在写作业时遇到弄不明白的题问我,可我也只有几十年前的初中文化水平,哪能看明白现在孩子的作业。如果他爸妈在跟前,肯定会给孩子解释得明明白白。”
杨淑芳老人说,后来她主动给儿子提出建议,让他们夫妻俩哪怕苦点累点自己带孩子,如果太忙了她帮忙。儿子、儿媳也很理解并欣然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中午把儿子交由托管班带,晚上他们自己带。“现在很多带孩子的老人都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情况,一般老人们观念较为滞后,在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往往都沿用的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旧观念、旧方式,的确不利于孩子成长,我建议年轻家长尽量自己带孩子。”
观点二: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
杨女士是西安市东郊一所中学的老师,她通过自己孩子的事例谈了她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隔代教育’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所在。”杨女士说,她和爱人工作都比较忙,从儿子上学到现在6年中,主要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的,两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现在,两位老人不仅照顾着孩子的起居饮食、辅导功课,还教孩子写毛笔字。
“当然,有时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也和现在社会存在差距,但只要我们和老人沟通,他们也很能理解,并听取我们的建议。”
观点三: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长安区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小学高级教师郭世忠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老人带孩子也是年轻家长的无奈,但也给老年人增添了一份乐趣。从目前的现实来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虽然老人的“隔代教育”有其弊病,但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老人有着较多的育儿经验和耐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只要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肯定会取得父母轻松、孩子有长进的“双赢”效果。但老人的文化素质等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只能在老人带孩子的情况下,父母尽量和孩子多交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和老人多交换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给老年人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隔代教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实现‘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老师看法———
“隔代教育”易让孩子“养尊处优”
建国路小学的刘桂平校长说,在我们学校,这种“隔代教育”下的学生已经占到了全校学生的1/3多,这些学生经常过于依赖爷爷、奶奶,经常看见这些孩子在老人来接送时,把自己的书包、衣服等物品统统甩给老人,自己空着手,根本不关心爷爷、奶奶累与否,“老人们常常因为心疼孙子、孙女,常常替孩子做很多事,但尽管他们做了,很多孩子却会认为这是家长们应该给自己提供的义务,反而更助长了他们养尊处优的心态。”
隔代教育是什么
什么是隔代教育呢?隔代教育就是由于一些年轻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等等原因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生活问题等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隔代家长”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孩子。因此,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其实在我国,许多小孩的童年都是经过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隔代的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适合老人家开胃的食物
牛奶
牛奶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有减轻炎症、保护胃粘膜之功,可每天早晚各饮1杯温热牛奶。
瘦猪肉
瘦猪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可经常以煮熟烧烂的瘦猪肉作为菜肴。
牛肉
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极高,对脾胃有很大的帮助,做成牛肉汁,每天坚持食用,有健胃消食的疗效。
莲藕
生藕有止血健胃之功,急性胃炎可以一次用新鲜嫩藕1000~1500克,捣烂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或每次取藕粉20~30克,冲调后服用。
鸡蛋
鸡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寒性胃痛可用鸡蛋1个,胡椒7粒研粉,共炒熟后食用,每天1次。
山楂
山楂具有健脾消积、行气活血之功,最适宜于饮食不节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肠胀气、恶心呕吐。市售山楂饼、山楂糕均可以零食形式食之;或山楂炒炭25~30克,与水共煎后服用,每天1次。
所以,偶尔为老人家用这几个食物做几道菜,为老人家开胃之余,还能增加家人之间的感情。
隔代教育如何扬长避短
1、发挥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优势隔代教育要尽量地发挥本身优势,同时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但是,我们从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对此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2、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隔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惟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
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3、“隔代家长”学习不放松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在,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而中青年的活动舞台越来越广阔,到外地、外国工作、学习者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隔代家长”也被迫推上前台,而接受“隔代抚育学习”就完全有必要了。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老人家适合食用哪些蔬果
可使她们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提高20%,这相当于摄取了1250毫克的维生素C。
菠菜和草莓都是高营养果蔬,是含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佼佼者。抗氧化剂维生素C、E可防御机体细胞膜遭受氧化破坏并可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等代谢“垃圾废物”;防范或减少由于内脏沉积“脂褐素”而导致脏器的退行性老化。在3.5盎司(1盎司等于28.3克)的草霉浆液中含有1270毫克的维生素C及1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E。
在草莓、菠菜中还富含有叶酸,它可防治“营养性巨红细胞型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及皮肤瘙痒或出血。菠菜内的“类黄酮”物质可防治老年人眼睛的“黄斑变性”,从而延缓老年人黄斑的退行性变与老化而导致的眼盲症或视力减退。我国目前老年人“黄斑变性”的发病概率已达6.8%—7.7%。黄斑为附着于眼球后视网膜中央的一个小小斑点,它为形成视觉成像清晰的核心部分,直径仅1—3毫米。
温馨提示:不过由于菠菜性属寒凉,食用时不妨辅佐辛温的芥末或鲜生姜则可抵消寒凉蔬菜诱发的胃肠绞痛或腹胀等。
老人家适合喝哪些汤呢
养生汤一、党参枸杞鸡汤
原料:白条鸡1只,枸杞15克,党参5克,三七5克,葱、姜、精盐、胡椒粉、味精、料酒各适量。
制法:
1、将清洗好的鸡焯水,枸杞、三七、党参洗净,姜切片、葱切段。
2、将锅放适量水烧热,一次放入鸡、三七、党参、姜片,葱段、料酒;大火烧开,改用文火煲1个小时即可。
3、在煲汤还剩十分钟放枸杞子和适量盐,关火后再撒适量胡椒粉即可。
功效:具有强壮身体,补气补血,补肾、明目,止血、消肿、散瘀、定痛的功效。
养生汤二、鸡汁海底松汤
原料:海蜇头500克,鸡清汤750克,芫荽叶15克,黄酒、精盐各适量。
制法:
1、把海蜇头用冷水浸发后洗净泥沙,沸水烫片刻捞起沥干。
2、鸡汤煮沸烹上黄酒,下海蜇头,煮沸调味起锅,撒上芫荽末。
功效:此汤味鲜质美,醇厚可口,祛风散寒、软坚化痰、补虚补血。适用于老年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风湿痛等。
养生汤三、三丁豆腐羹(汤)
原料:取豆腐250克,猪肉丁150克,番茄250克,青豆50克,精盐、味精、湿淀粉、麻油、鲜汤各适量。
制法:
1、先将豆腐切成丁,下沸水焯一下,沥干水待用。
2、番茄烫去皮,去籽,切成小丁,烧热油锅,下葱略煸一下,放入鲜汤、豆腐、肉丁、番茄、青豆、精盐,烧沸,再加味精,淋上湿淀粉,出锅装碗,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味道鲜美,滋阴润燥,补中益气,补脾健胃。
温馨提示:很多食物有滋阴补血、益肾强筋之功效,老人家适合食用,食物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对肝肾阴亏引起的失眠、头晕、耳聋、神经衰弱等也有疗效。
最适合老人的居家锻炼法
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是非常适合于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首先,打太极拳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随手转,步随身换,动作圆滑、连贯、稳健、协调,动中取静,有利于大脑的休息;其次,有助于延缓肌力衰退,保持和改善关节运动的灵活性;第三,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柔中有刚,肌肉有节奏的舒缩,对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第四,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肺结核、肝炎恢复期、骨关节病等,具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慢跑:慢跑又称健身跑,其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已风靡世界,成为获得智慧、健美、长葆青春的法宝,也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用。
运动是一门学问,有很多适合老人的锻炼项目,这些运动不但不会让老人的身体技能退化,还能让老人越过越年龄。很多寿命长的老人,都和运动脱不了关系。但是,老人们做运动的时候,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还是要看看那项运动是否适合自己。
适合老人吃的家常菜谱
1、刀豆炒腰片是适合老人吃的家常菜谱
主料:猪腰子180克,刀豆250克
调料:黄酒10克,盐2克,淀粉(豌豆)10克,姜3克制作方法1.将猪腰撕去衣膜,居中对剖,去臊腺,用沸水冲淋后切成薄片,加适量酒、盐腌15分钟,拌湿淀粉。
做法:在温油中爆香姜片,入腰片滑熟盛起。刀豆切片,放温油中煸炒透后加少量煮沸,调味,焖煮3分钟。下腰片炒匀,勾芡食用。温胃益肾,止腰痛。可作为妊娠期妇女及中老年人之膳食。
2、鸡蛋煎饼是老人常吃的家常菜
主料:西葫芦200克
辅料:鸡蛋50克,小麦面粉100克,苏打粉5克
调料:植物油30克,盐3克
制作方法:西葫芦洗净削皮,切成细丝;西葫芦丝装入大碗中,加盐拌匀,静置10分钟,使其汁水充分渗出。将面粉、鸡蛋和西葫芦汁搅拌打成面糊,加入小苏打粉,搅匀备用;平底锅倒入油,烧至温热,倒入两匙搅好的面粉,调入小火慢煎;两面共煎约3分钟,将饼煎至金黄色盛出。
3、姜汁菠菜是老人常吃的家常菜
功效:食疗功效菠菜味甘,性凉,能滋阴润燥、补肝养血、清热泻火,用于阴虚便必,消渴、肝血亏虚、贫血,以及肝阳上亢所至的目赤、头痛,便秘和高血压。老年人食可增进食欲。
原料:嫩菠菜500克,生姜25克,精盐、酱油、醋、味精、芝麻油各适量。
做法:菠菜从中剖开,入沸水中断生,捞出沥水,淋芝麻油拌匀,放盘中。将生姜去皮,切成细末入碗中,加盐、酱油、醋,味精调成姜汁。将菠菜、姜计分盘同时上桌,吃时夹菠菜蘸姜汁。
最适合老人的居家锻炼法
首先,老人运动时,衣服要宽松舒适,鞋子合脚牢固,鞋垫应有弹性。其次,一向不爱运动的老人,开始运动时,务必“慢”字当头。“慢”有助于减少运动伤,防止肌肉疼痛。
老人应该选择什么锻炼
老年人的锻炼方式多种多样。每天可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两天可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比如举重物等。其次,锻炼之前应该热身5分钟,比如,先慢走,再做一做伸展运动。锻炼后再做5分钟伸展运动。再次,如果发生感冒等疾病,一定要等病情好转之后再锻炼。
适合老人的4种在家锻炼
1、每种锻炼可做两组,每组重复8—10次。双手推墙:双腿并拢,双手撑在墙上,腿打直,臀部先向外伸,再朝墙靠,身体回到原位。
2、起立坐下:起始动作为坐在椅子上,身体稍微前倾,起身站立。起身时身体不摇晃,也不要使用双手帮忙。然后坐下,重复动作。
3、二头肌卷曲:双手各握一只哑铃(或罐头瓶等其他重物),双臂置于身体两侧。肘部弯曲,重物移向肩部,然后在放下,回到原位。
4、提重物耸肩:双手各握一只哑铃,置于身体两侧。双肩耸向耳朵部位后,放下。
隔代教育究竟隔着什么
“我的工作很忙,平时孩子只能托付给双方老人照顾,可是每次从老人家把孩子接回来的时候,孩子的小脾气就变得坏些。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王学敏的孩子才刚刚4岁,送到老家让老人照顾已经有两年了,从老家回来后,孩子仿佛变了个人,不仅吵闹着要父母给她穿衣、收拾玩具,甚至连饭也要让父母喂着吃。眼看自己苦心对孩子培养的能力逐渐减退,王学敏的心里开始担忧起来。
隔代教育负面影响幼儿个性发展
老人往往有充裕的时间和爱心,所以愿意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述;老人还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对的方法和经验要比年轻的父母多得多;老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有很多情况也表明许多由老人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自理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但是,老年人的观念比较传统,接受新生事物较慢,生活方式和育儿理念会与当代多少有些差别,任凭“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就会对其身心发育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
呼和浩特鼎奇幼儿园早教老师许妍认为:“隔代教育多数会有负面影响。因为老人的思想观念基本定格在他们的时代,同时,隔代的感情要比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更加浓厚,老人的晚年时光可能多数都是倾注在孙辈身上的,过分的爱会让孩子缺少砺练。”
隔代教育不能代替亲子教育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无论工作有多忙,都应该抽出固定时间来陪孩子,不要图省事,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就不管了,当然,也不要怕老人溺爱孩子,拒绝老人代养,从而伤害到彼此的感情。
心理咨询师希吉日表示:“老年人格外地疼爱孙辈,容易对孩子溺爱和迁就,这样长期下去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个性。此外,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教养观念相对滞后,对孩子的要求很单一,只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这样也会容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家长应该明确一点,父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老师,隔代教育不能代替亲子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孩子获得发展,从孩子一出生起,就离不开家庭和父母,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与长期生活的场所,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人带孩子有好也有坏
老人带孩子有利有弊
隔代教育有益处。首先老人带孩子大大减轻了小两口的压力,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老人时间充沛,可以花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将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教给孩子,还可以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不过,隔代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老人带孩子,使得自己的负担和压力增大。若老人过分溺爱孩子,会阻碍其健康成长。父母与老人的育儿观念往往不同,这易引发家庭矛盾,造成亲子隔阂。若家人固执坚持老观念,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
老人和父母共同携手合作
要想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老人和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沟通,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老人更有很多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在餐桌上往往有一两道孩子爱吃的“专利”菜。时间久了,孩子想当然的认为这些菜就是为自己准备的,别人吃不得,一但别人吃了便会大哭大闹,不肯罢休。这个时候,做爸妈的要提醒老人,不管孩子多小,都要学着与别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隔代“家长”学习不能放松
由于年代不同,老一辈的知识和教育观念不少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他们来扶养孩子,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应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理念这一块,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怎样才能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和仅关注文化课程。也要特别注意培养子的诚信理念、法制观念等等。
老人在家适合做什么运动
1、老人适合做什么运动
1.1、局部健身
坐在沙发上,运动双手,或击掌拍手,或引体向上。如此各做30次后,切换到做眼保健操,揉耳操,按摩腹部操等。此外,“摇头晃脑、抓耳挠腮”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并且很适合老人。
1.2、太极或体操
适于老年人单独或集体锻炼,有不同形式的太极拳、太极剑和太极刀, 有各种形式的广播操、保健操和医疗体操等。
一人居家隔离家人可以出门吗 居家隔离家人怎么办
根据情况决定。
1、在家中隔离观察期间,如果家属与隔离观察者有接触,进入到隔离观察者的房间,双方都要正确佩戴口罩,出来之后需要清洗双手。
2、若居家隔离人员的家人已与其有过近距离接触,建议一起采取居家隔离措施。
3、若其家人已及时做好防护措施,未与居家隔离人员有过近距离接触,如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单独隔离房间等则可以出门,但在日常生活中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保持安全距离、实行分餐制、佩戴口罩、生活用品单人单用等。
另外接触传播也是病毒传播的方式,居家隔离的人要避免用手触碰遥控器、门把手等,可用纸巾去触碰这些公共区域。
老人带孩子利弊见分晓
优点一:经验丰富
长辈们将我们养大,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有他们帮忙带孩子,年轻的父母们遇上丁点小事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了。所以隔代带孩子在许多时候也是一件好事情。正是因为老人家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什么时候要及时换添衣服,什么东西不能乱吃,他们就像有一双隐形的眼睛,能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做到提前避开,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一层保障。
优点二:性格温和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级别的人,早已没了年青人性子的火暴脾气,不会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呼小叫,基本上也不会对孩子动手动脚。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先听孩子怎么说,从而根据他们的经验再去判断事情的对错。他们冷静的处理过程,会给生活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事情起到一定帮助。
缺点一:观念守旧
在一些老人的思想观念中,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吃好,喝好,睡好,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就行了,而不会想着刻意的去培养孩子。老人们认为教育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与家长没什么有关系。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身上的许多东西都是从父母或长辈们身上学到的。未入学的婴幼儿都需要早期教育,而不是吃好喝好就能解决所有的成长问题。
缺点二:过度溺爱
常见有老人端着一个碗,追着孩子到处喂饭。相对地,这种情况发生在父母身上就较少,原因是父母和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对孩子的溺爱上相对要理智,认为孩子不能过度宠爱。孩子不吃,父母会直接告诉他,下餐才有得吃。而隔代家长则不这么认为,就算是追在孩子屁股后面,也要喂饭。还有些长辈什么都依着孙子孙女,孩子就像家里的小皇帝,呼前喊后,过分溺爱让孩子养成不少坏习惯。如: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以为是,目无尊长等,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可言,只能是害了孩子!